05.24 “老南京”:“湖熟文化”孕育的“南鄉四絕”

“湖熟文化”是南京文化的源頭,被學者譽為“南京文明的搖籃”。南京中華門外往南30公里,便是江南聞名的魚米之鄉——江寧區湖熟鎮,著名的“湖熟文化”即源於此。由於它地處南京近郊的南端,故被老南京稱為“南鄉”。山環水繞的地理環境使湖熟物產豐饒,富甲江南,其間,那片豐腴土地上孕育出的豬、米、雞、鴨最為著名,被老南京稱為“南鄉四絕”。湖熟最早稱縣的年代是西漢時期,據清《同治上江志》稱:“舊有湖熟縣,漢置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時屬於丹陽郡十六城之一。漢武帝的時候,曾於今江寧地區一帶封過丹陽、胡孰、秣陵三侯國。公元前128年,漢武帝以此縣封宗室劉胥行為胡孰侯。到了東漢始稱“湖熟縣”。東吳赤烏八年孫權下令拓寬秦淮河,開破崗瀆等人工水道,使秦淮河和江南內河接通,太湖區域豐富的農產品,再也不需要繞道長江,而可直接從湖熟經方山運到石頭津,這條航道既便利又安全,因此,從三國至南朝時期,航運極為發達,當時的湖熟,百舸爭流,商旅雲集。

“老南京”:“湖熟文化”孕育的“南鄉四絕”

  堪與金華豬相媲美的南鄉豬

  關於湖熟,南京民間曾有一個“山神鬥架”的美麗傳說,它不只是一個傳說,有言傳,有記載,且有物證。遠古時,湖熟鎮被四周山神夾峙,東方是赤山,西方是方山,南方是夾山,北方是青龍山,四方山神常為爭奪地盤鬥架開戰,常打得天昏地暗。後來,四方山神相互謙讓,各退十五里,才相安無事。民間有詩為證:“赤山流血一臉紅,夾山頭上有窟窿,方山調停中間坐,青龍有氣躲山中。”

  昔日,南鄉豬是南京市場上最為南京人喜愛的肉類食品。南鄉豬腿短、爪小、皮白、毛黑。其特點,在《白門食譜》上有記載:“南鄉人家養豬,皆喂以雜谷或採野菜,熟以食之,從不飼以不潔之物,亦不許臥於汙水中,故其毛潤澤,皮薄而肉肥香,入釜一煮即爛,最滋養人身”。南鄉豬皮下脂肪較少,肥而不膩,肉組織極細,結綈組織少,所以食之,堪與聞名遐邇的浙江金華豬媲美。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街頭的一些小飯店為了兜攬雲錦工人和一些底層勞動者的生意,選用南鄉豬肉加數許醃菜入小罐中,煨至酥爛後出售,謂之“罐罐肉”出售時香飄四溢,味道醇美,其價廉物美,深受雲錦工人和一些底層勞動者的歡迎。

  如今,尚有不少老南京人幾家合夥,去湖熟鄉里,委託農家養豬,每年大雪前後,宰殺,拖回來醃製成鹹肉,風乾後,成為冬日裡餐桌上一道美味佳餚。

  “飯之味在百味之上”的南鄉米

  老南京有諺語云:“飯之味在百味之上”。此米飯的香是指那種流溢著天然的稻花香,任何一種美味佳餚都難以比擬的芬芳。而能將飯的香做成在百味之上的米,首推南鄉的米。童年的記憶中,在吃南鄉新米煮成的飯時,老人常在旁說。南鄉的新米飯,即使無菜,也能一頓幾大碗。

  南鄉米有黑粟和黃粟之分,質地以黑粟為佳。顆粒透明,形整而圓,熟後油潤光澤。《白門食譜》中對此有精彩介紹:“金陵南鄉,水土易稻,所產之米色白如玉,顆粒均勻,淨淘而熟食之,味香可口,無沙稗,於人身之營養,至為合宜”。明清時,湖熟的南鄉米與浙江湖州米同為皇室的貢品。

  做蓋澆飯,南京有取材於不同原料的做法,如“十景荷葉飯”、“蝦仁蛋炒飯”、“三鮮炒飯”都是深受百姓歡迎的食品,尤其是“十景荷葉飯”是舊時老南京最為暢銷的一種大眾化食品,,它將配有十種原料的炒飯,包裹在新採摘下嫩綠的荷葉之中,上籠蒸數分鐘,其清香令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食用又極方便,不需器皿,這種“十景荷葉飯”若是用南鄉米做成,則更是錦上添花。

  肉質細膩、皮薄鮮香的南鄉鴨

  南京人食鴨的歷史由來已久,南京制鴨的歷史源遠流長。若論我國曆代鴨餚品種之多、製作之精,首推南京。早在先秦時,金陵屬吳國,唐代陸廣微撰《吳地記》中就有“築地養鴨”的記載。南北朝時期,金陵制鴨也被載入史冊。根據唐代姚思廉撰《陳書》記載,當年陳軍與齊軍在金陵郊外覆舟山附近開戰,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鴨肉”使得士氣大振,陳軍終於獲得勝利,齊軍大敗。其“媲以鴨肉”和“炊米鴨肉”乃南京早期鴨饌的確鑿史料記載之一。到了明代,南京制鴨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南鄉鴨以其肉質細膩,皮薄鮮香的特點在老南京中有口皆碑。

  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商人在南京開設的“和記洋行”,每年冬春兩季,都要從南京遠銷肥大的凍鴨、板鴨100多萬隻,南京當地的鴨子銷量也十分可觀,以韓復興、魏洪興、濮恆興三家老字號為例,每年全市出售的板鴨、水晶鴨、凍鴨就達300萬隻,如此大宗的鴨子市場,全國罕見,而這些鴨市的主要貨源,正是湖熟的四絕之一南鄉鴨。

  南鄉鴨不僅產量多,而且質量優。它的特點是體長、身寬、胸部及腿部肌肉飽滿,肉質細膩,皮薄鮮香。湖熟人養鴨分三季,其中以第二季為最好。立夏前後,仔鴨放在池塘,河溝中任其嬉戲,捉取小魚、小蝦、螺螄等為食,待鴨子長大,正是秋風送爽,稻穀飄香,桂花盛開之際,再喂以糧食等的精飼料,促其肥壯,這種鴨子肌肉豐滿皮毛潔白,營養豐富,即名:南鄉桂花鴨。

  可充當味精提鮮的南鄉雞湯

  南鄉的雞,也是很有特色的一種雞,皮嫩、肉香、無腥羶味,肉味鮮美無比。南鄉的雞腿短、爪子細、體圓,雞的大小也十分適中,是家庭主婦買雞時的首選,當今精明的南京老太太去菜市場買雞,辨別是否草雞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草雞的腿短、爪子細,另外還有二斤七八兩重的雞最佳,超過三斤重的雞肉質粗躁,不細嫩。可見南鄉雞的腿短、爪子細、體圓、雞的大小適中這一特點,已成為老南京鑑別和選購雞的一個參照標準。

  雞在烹飪中是用途最廣的一種原料,南京人用南鄉雞可以做出許多有特色的菜餚。如:荷花白嫩雞、香炸童子雞、油淋仔雞、醉雞、松子雞卷、白斬雞等,這些都是南京人餐桌上的家常菜。老南京俗話說:聽戲聽腔、品菜品湯。在往昔尚未發明味精時,是用雞湯來提鮮,無論山珍海味或家常菜餚,沒有雞湯調味是不可能有鮮美的味道的,著名的秦淮小吃之一煮乾絲,如果離開雞湯的調味是決不會鮮美無比的,正是雞湯蓋住了那大豆的土腥味,南鄉雞制湯充當味精調味,正是南京廚師和家庭主婦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