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顏良打敗徐晃,曹操手下無人可敵顏良嗎?為何派關羽?

梅宜明


誰說沒有?那是曹操這貨有意坑關羽。他再打著自己的小九九,琢磨著自己不敢公之於眾的齷齪想法。

那就是想連蒙帶騙加拐強行把關羽據為己有!厚顏無恥之極,且容我慢慢道來。

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關羽溫酒斬華雄把華雄頭顱像皮球一樣往地上一扔,再加上關羽生得丹鳳眼、美髯公,威風凜凜,器宇軒昂,曹操早就看對了眼關羽,只是那時候關羽還和劉備、張飛食同桌、睡同床,不太可能挖牆角而無奈作罷。


後劉關張三人走失,關羽因為要保護兩位嫂嫂而忍辱負重投降了曹操,曹操又是美女,又是錢財送關羽想讓他投奔自己,關羽都不為所動,一心向漢,曹操就更喜歡關羽了,想著這樣的人既有大才,又有大義,天下大才者多,大義者寡。如此安全感爆棚的人,讓曹操不禁想起了以前他的護衛典韋,奈何關羽太過重義氣,一點鬆動的心也沒有,當初送他赤兔馬也只說“太好了,從此得兄長消息可一日見矣。”

終於,機會來了,官渡之戰,曹操肯定是得知了劉備在袁紹處,袁紹派出大將顏良、文丑為先鋒,曹操便設計料定關羽重義,是知恩圖報的義士,激將法讓關羽去挑戰顏良、文丑。


其意有四:

一、試探關羽真正實力。

二、曹營上下早已經群言鼎沸說曹操偏心關羽,曹操已經有點壓不住了,為穩定軍心顯得自己公平,倘若關羽戰敗就可以說“我早知道他是個外強中乾,沽名釣譽,故作清高之徒,早對之不爽,今被殺無需我動手,大快人心!”之類的話。

三、倘若關羽戰敗,自己也沒損失,成功試探出顏良、文丑實力,調整部署。

四、最重要一點關羽勝利從此他和劉備就得罪了袁紹,按照袁紹性格,必定會殺了劉備,那關羽就是他的了。

雖然當時曹操手下典韋已經死了,許褚、張遼戰力還是不錯的,都能與顏良一站的。

曹操千古梟雄,可謂是算無遺策,從不吃虧,算計關羽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我最佩服的是他算計荀彧。

當初看出騙荀彧說我有心匡扶大漢,荀彧屁顛屁顛為其出謀劃策,戎馬一生,最後才發現其狼子野心,曹操惱羞成怒賜死了荀彧。

荀彧那麼聰明的人被他賣了還幫他數錢,這才是最厲害的!



不書


無人可用?大哥別開玩笑了,怎麼可能呢?無人可用放在別人身上可以,但決計不可放在曹操身上!


《三國演義》武將排名向來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至於顏良,根本排不上名,而這份榜單中就有四人(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是曹操陣營的!


且要知道當時曹操手下武藝最為高強的是許褚,許褚能與馬超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而馬超與張飛大戰不分勝負,張飛與關羽實力伯仲之間,由此可得,關羽能秒殺的顏良,許褚也可以,而許褚是一直在曹操左右的,當時曹操完全可以讓許褚迎戰,就沒關羽什麼事了。所以說,這個無人可敵真的很可笑!



那麼曹操為什麼不上許褚,反而上關羽呢?原因有四點:

1.關羽可斬顏良。關羽之猛,曹操是見過的,而徐晃與顏良戰,顏良的實力,想必曹操也明白了,他心中自然有分寸。


2.讓關羽立功,以功名留下關羽。曹操對關羽甚是喜愛,愛到骨子裡去了,可關羽不要錢,不要美女,偏偏只要了一匹馬,曹操想留住關羽,俗話說名利,名利,“名”字當頭,利為後。“利”留不了關羽,就用“名”。關羽斬顏良之後,曹操上報天子,直接封漢壽亭侯,封侯啊!說實話,就因此封侯真的很誇張,相信眼睛不瞎的,基本都看出來了:顏良這人頭就是曹操特意為關羽準備!事先送幾個人頭給顏良,提高顏良“身價”,再讓關羽“終結”這個大人頭。給了關羽功名,想以此留下關羽。


3.借刀殺人,借袁紹之刀殺劉備!劉備此時有很大可能在袁紹軍中,這點曹操是明白的,而關羽又是劉備的二弟,關羽斬了顏良,不免激怒袁紹,袁紹就會把氣撒在劉備身上,劉備一死,曹操歡喜至極,最大對手死了,關羽也無處可去了,那麼關羽必定會幫自己以報劉備之仇,一箭雙鵰,豈不快哉!

4.離間劉關張的關係。劉關張三人關係極好,而關羽斬顏良名震天下,劉備與曹操是死敵,劉備、張飛可能會因此認為關羽背叛兄弟情義,關羽要麼與劉備張飛互相殘殺,要麼回頭念及曹操濃濃的“愛意”,來為曹操效力,曹操因此得一虎將,豈不快哉?



所以說,曹操不可能無人可用,這輩子都不可能,而曹操之所以上關羽,是一箭四雕之計,一可斬顏良漲士氣,二可藉此討好關羽,三可借刀殺劉備,四可離間劉關張三人。曹操思慮之長遠,心機之深沉,由此可見一斑,不愧為一代奸雄!😂


以上皆以《三國演義》為準,並非歷史,歷史上徐晃根本沒敗給顏良,且正史中個人單挑幾乎不存在!

文章言辭較為激進,請大家見諒!今後我會更加激進的!



李哥小粉絲


哈哈,威武關二爺上場!

我們不說三國志,只說三國演義,正史沒有演義精彩。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顏良的戰鬥力。顏良作為袁紹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將,河北四庭柱之首,勇冠三軍,在三國演義中,他三合斬殺呂布部將宋憲,一合斬殺魏續,二十合擊敗了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這是這一場戰鬥中顏良三連殺。

至於曹操當時手下有沒有人可以敵的過顏良?答案是:有!夏侯惇和許褚都可以和顏良一較高下,但是顏良三連殺之後尤其是二十回合戰敗徐晃,曹軍諸將都心虛了,另外曹操內心應該是不願意讓夏侯惇或者許褚去冒險的,一個是本家兄弟,一個是貼身護衛。連貼身護衛都上場了,說出來太丟人。

至於為什麼讓關羽上場?首先曹操對關羽戰鬥實力是有了解的。十八路兵馬反董卓時,關二爺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無人敢敵,關羽單挑呂布,因張飛參戰呂布嚇跑。無不說明關羽戰鬥力驚人。

操見連折二將,心中憂悶。程昱曰:“某舉一人,可敵顏良。”操問是誰。昱曰:“非關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功便去。”昱曰:“劉備若在,必投袁紹。今若使雲長破袁紹之兵,紹必疑劉備而殺之矣。備既死,雲長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請關公。

這一段是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因為太愛惜關羽人才,曹操曾與關羽約法三章,目的是想讓關羽效力於自己。但是關羽和劉備結義情深,一心想找尋劉備卻沒有訊息,而曹操知道劉備和張飛在對手袁紹那邊,所以謀士程昱獻計讓關羽出戰。

首先關羽有這個能力和顏良一戰;另外即使關羽不敵被顏良殺死,劉備和張飛也會反了袁紹,而劉備的老婆都在曹操這裡,不擔心他們不來投靠;第三關羽殺了顏良,袁紹肯定不會放過劉備和張飛,而曹操一直認為天下就劉備和他算的上是英雄,讓袁紹結果了劉備也不錯。這一石多鳥之計都對自己有利,當然要請關羽出戰。

而關二爺也不虛武聖之名,快馬刺顏良於馬下,手起刀落,取顏良首級,一戰封神。


歷史真有趣兒


顏良是蓋世名將,他是袁紹手下最厲害的武將,連曹操手下的虎將徐晃等人都被其打敗就是最好證明。


當時,顏良挾連勝之威,信心百增,目空一切,揚言要憑己之力把曹操生擒,其霸氣一時無人能比。


部將不給力,曹操也面上無光,他決定派人殺殺他的威一風,派誰呢?曹操把"寄居"在他營中的關羽派上了用場。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曹操當時手下儘管兵多將於廣,但真正能和顏良相抗衡的卻鳳毛麟角,超級虎將典韋當年為保護曹操而戰死,另一員有"虎痴"許褚倒是和他難分伯仲,但許褚當年當時剛好不在軍中,手下其他武將如張郃、于禁、夏侯淵等人還是和許有些許差距的。而關羽的勇猛在呂布死後卻是蓋世無雙的,為了阻止顏良的連勝勢頭和自己兵敗如山倒的危機,他臨時把關羽派上了戰場。


當然,曹操極力想留注關羽,對其關愛有加,加官晉爵,贈送禮物,目的是"感情"和待遇留人。此時派關羽上場,他斬殺了顏良豈不是報了他的恩情,日後他要"單飛"尋舊主劉備豈不是沒了"藉口"和理由嗎?


其實,曹操派關羽出馬是有政治目的。原來,當劉備被他打敗"失蹤"後,有小道消息稱劉備投奔了袁紹。派關羽出馬,打敗或斬殺顏良後,袁紹勢必遷怒劉備,而劉備勢必處於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他如果不和關羽斬斷關係,袁紹勢必狠忌劉備歸順的"真心"。如此劉備就不能在袁紹麾下立足。而如果劉備和關羽絕交,雖然可以保全自己,但寒了心死了心的關羽很可能就止真正歸順於曹操。

總之,曹操派關羽斬顏良是"一石二鳥"之計,可惜最後還是沒能留住關羽。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曹操派關羽去打顏良,很可能是無人可敵,無人敢敵,無人可用的情況,因為,當時的曹操以官渡為主戰場,兵力本來就少於袁紹,不能抽身出來。徐晃本身就是曹營中頂級武將,在曹營中應該沒有幾個比徐晃還厲害的,徐晃都打不過的人,曹營中還有誰敢上。

關羽是新加入曹操賬下,在之前,劉備小分隊被呂布和袁術擊敗,幾無容身之地,於是投奔曹操,曹操幫劉備出了口惡氣,並且殺了呂布,並且破了袁術。

於是劉備小分隊就徹底隨曹操回許都了,建安五年的時候,曹操在官渡和袁紹對峙(打了大概很長時間),漢獻帝在許都“衣帶詔”,劉備就復奪徐州,曹操從官渡戰場撤下來,滅了劉備,擒獲了關羽,結果側戰場發生顏良來襲,於是曹操命張遼和關羽前去抵擋。

其實,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能夠形成以少勝多的局面,和天險有關係,官渡是黃河,赤壁是長江。官渡官渡,重點在這個渡字。當時,袁紹和曹操在黃河南北對峙,一旦袁紹完全衝破這些險地,則曹操必敗。

在主力不能得逞的情況下,袁紹選擇派顏良從側路攻擊的思路。如果顏良得逞,後果不堪設想,基本就是馬謖失街亭的樣子。

至於關羽為何能殺了顏良,《三國演義》說的很詳細,但是並不可信,《三國志》雖然可信,但是寫的很短: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重點就是一句話,看到顏良的華蓋,於是騎馬過去刺殺了,斬首而還。

史論縱橫不相信什麼十八般武藝,我認為能夠解釋的是,顏良其實帶著大隊人馬在行軍中,只少關羽在刺殺的時候,不是兩軍對壘的時候,而關羽不是一個人,應該是一個偷襲刺殺小分隊,由於關羽來的太突然,等關羽的小隊(絕對不是正面戰場)衝過來的時候,造成了顏良軍的混亂,而這時候,因為還沒有兩軍對峙,所以,顏良連盔甲都沒有穿!

關羽實際上是進行了一次古代的“斬首行動”,出其不意,才能致勝!於萬軍之中斬上將首級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可以說,冒著很大的風險,如果關羽有這本領,那必是百戰百勝,而關羽這一生,戰功無數,估計也就這一次“斬首行動”,成名之後,誰還冒這麼大的風險!

曹操選擇關羽也是一場豪賭,因為在當時的處境中,可以用的人,真的不多了,關羽解白馬之圍,為官渡之戰的勝利做了鋪墊,當然,曹操並不是真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後來關羽投劉備,曹操沒有殺他,估計也是有感於當時在如此險惡的情形下,幫了一個曹操大忙。

很多人在分析這件事情的時候,大部分都以曹操人心險惡,而關羽忠肝義膽的角度出發,認為讓關羽去殺了顏良,會讓劉備在袁紹處無法立足,史論縱橫認為,這根本就是“歷史馬後炮”,關羽沒和顏良打之前,誰敢保證關羽就能殺了顏良!如果一切盡在掌控,曹操早就一統天下了。

有沒有想起那句:八年抗戰就要開始了!


史論縱橫


並非如此,其實當時曹操手下能夠抵擋顏良的還有很多,比如夏侯惇夏侯淵,甚至張遼等人,五子良將都很厲害。至於為何派關羽?

其一,這是曹操謀士一箭雙鵰之計,當時劉備兵敗,逃難至袁紹處,派出關羽,如若想滅不了顏良,肯定會被袁紹斬殺。關羽被殺,劉備肯定悲痛欲絕,這就斷絕了劉備的去路,要知道此時的劉備已和曹操勢不兩立。關羽殺了顏良,在袁紹營中的劉備肯定無法自圓其說,自然難逃一死,不過誰能想到劉備的演講與口才是如此的優秀,居然倒打一耙,索性逃過一劫。

其二,曹操喜歡關羽,自然想讓關羽在陣前立功,揚名。曹操待關羽至厚,所謂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既然如此,你就要讓大家看看關羽的本事,果然上的馬來,殺得顏良措手不及,從此封關雲長為漢壽亭侯。

其三,烘托關雲長的勇猛,何況歷史上顏良的確死於關雲長之手。當然關羽的馬快刀沉,武藝高強,才是殺死顏良的關鍵。


李治亞文史博客


確實是有,比如說曹操身邊的許褚。那麼曹操派出關羽去斬殺顏良肯定是有理由的,理由是什麼呢?

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曹操認為斬殺顏良需要有風險,他又並不願意忠於自己的部下去冒這樣的風險,整個官渡之戰的前線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派出去出擊的將軍基本上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有來無回,此時此刻,曹操想要斬殺顏良,就必須得派遣一個武藝高強,但是他死了跟自己沒半毛錢關係的人。

曹操手裡面抓了不少的降將,但是說實話,真正能夠替曹操賣命,而且有那麼高本事的人。不多見,只有一個關羽,因此,派關羽過去,斬殺顏良成為了一個最好的選擇。

第二,試探一下關羽的忠心,關羽曾經是劉備的部將這一點無可爭議,而且關羽也曾經說過,拿到赤兔馬,以後無論劉備身處何方在天涯海角,任何角落,他都可以騎著赤兔馬,瞬間到達,人武藝高強,而且跟細的部將尤其是張遼之間關係有點不清不楚。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怎樣才能夠測試它,看它是否是一個穩定的炸彈呢,派他出去出擊一下,如果他到半路自己逃跑了,那也不用管他,如果說他能夠斬殺敵將回來跟你邀功,這種人還是可用的。

第三曹操對於關羽可以說是禮遇之至,他好吃的給他,好喝的給他住的地方,甚至還不惜折腰,向他登門謝罪,曹操給關羽的待遇可以說是任何部將所無法比擬的,然後底下肯定有一大批的人已經開始說了,關羽這個人啥事兒都沒做,也不能夠證明他有多大的本事,成像你為什麼這麼器重他呀,這個時候給他一個舞臺,給關羽一個舞臺,讓他展示一下自己成了一個必要的選擇,我慧眼識珠,但是你們看不出來這個人有多大本事,行,我給你們一個機會,我就讓關羽去執行這次任務,順便把你們嘴給堵上。

第四個關羽很多人說讓關羽殺了袁紹的部將,讓關羽沒有辦法回到劉備身邊,這一點顯然並不成立,此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劉備已經歸屬了袁紹。劉備歸屬袁紹這件事情。很少一批人才知道,個人認為如果說曹操真的想讓關羽去殺了顏良,是為了作秀的話,那麼肯定是做給袁紹看的,曹操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關羽不為袁紹所用,而且很顯然目的是達到了,終其畢生,關羽都沒有成為袁紹的部將。至於說作秀讓關羽回不到劉備身邊。這一點曹操並沒有想過。


漩渦鳴人yy


顏良打敗徐晃,曹操手下無人可派嗎,為啥非派關羽?

三國志.關張趙馬黃傳:建安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三國演義二十五回:



曹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於路又接東郡太守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扎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十萬前部精兵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



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答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擋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梀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從上面史書和演義描述來看,按照問題所問,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第一,顏良威名與氣勢。顏良是當時名氣很大的勇猛戰將,曹軍依山紮寨,在趕赴戰場之前,相信曹軍起碼相當一批人已經對顏良心生畏懼。現站高處一望,漫山遍野,旌旗招展,人喊馬嘶,氣勢不凡;第二,顏良的現場武力演示。宋憲被曹操點名出戰,不能不出,硬著頭皮上去被斬首。魏續在激憤刺激下,一時膽壯,想為同伴報仇,可惜技不如人,壯志未酬身先死。徐晃已經是曹營頂級猛將之一,結果二十合就敗下陣來,就是顏良基本不費啥事把徐晃幹翻了。這種現場類似張飛喝斷長坂橋的威力。想想夏侯傑都嚇得肝膽俱裂,厲害吧!第三,當時袁紹和曹操實力懸殊的大環境。建安五年( 200)的白馬之戰,正是官渡之戰前期各方多數看好袁紹的時刻,除了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高手,像郭嘉,荀彧,司馬懿等以外,不少人對曹操取勝不看好。比如,事後曾經從繳獲的袁軍文件中,發現了不少曹操陣營的官員,暗中與袁紹眉來眼去,有人提議逐一檢索,查清楚都是啥人,但曹操很有氣度,令人一把火全燒了。在此種情況下,臨陣畏懼退縮肯定會有的。



第四, 利用機會斷了關羽退路。程煜給曹操進計說,劉備若沒死於戰場,必然已經投靠袁紹,今讓關羽殺了顏良,袁紹一定會殺掉劉備。劉備一死,關羽還能再去哪裡?只有為丞相效力了。即使關羽被顏良殺了,咱們也沒啥損失,一石二鳥,豈不兩難都解決了。曹操一想是這麼個理,徹底放下了原來怕關羽說報答後就要找劉備去的心思,也就有了關羽出場的機會。


流譽後


只說演義,曹軍中是否有人能敵顏良不敢說。但要斬殺顏良,非關雲長不可!

在謀士們的鼓勵下,曹操終於下定決心和袁紹硬懟。

開戰不久,就遭遇了河北名將顏良。只見顏良軍大陣一擺,軍容整肅,氣勢雄壯。上將顏良橫刀立馬,威風凜凜。

當時袁曹初交兵,曹軍諸將只知河北軍名聲在外、顏良冠絕河北。今日一見,果然威武雄壯、不可小覷。



顏良、河北軍,一亮相就威武雄壯

要說曹軍不是沒見過猛人,早先跟呂布都打過的,打不過就打不過嘛,反正不要臉,派出六員猛將上去圍毆就是了!

只要不要臉,打不過就圍毆!但打呂布可以圍毆,打顏良,還是不能先輸了氣勢!

可是,曹公知兵,當然不想未開戰,就輸了氣勢。不到萬不得以,還是不要玩圍毆,雖勝猶辱,長敵軍威風,滅自己志氣。

既然一定要單挑,又要打贏,自然要謹慎了。就要派個人上去先當炮灰,試探一下對方招數,看看能不能摸清對方套路!

曹操眼睛一斜,看中了呂布降將宋憲。這哥們背主求榮,不是什麼好人,得咧,就他先上吧。

宋憲腦子一麻,心想:曹公坑我呀!沒事,反正我也不要臉,上去打幾個回合就回來吧,也不丟人。

於是,宋憲拍馬而出。結果,宋憲算錯數了,還沒算幾個回合,就被顏良橫刀斬斷。

宋憲被斬,魏續出馬了。

按理說,魏續武藝與宋憲差不多,他看到宋憲那麼快被秒,自己何必出來給顏良刷經驗呢?

因為魏續比較要臉呀!他從來瞧不起逃跑主義者!

當初他和宋憲一起叛呂布時,宋憲只是提議大夥一起逃了。魏續,作為呂布的煙親,義正言辭地批評了宋憲為首的逃跑主義錯誤,提出,乾脆一起綁了呂布投奔曹操。

於是,魏續也拍馬而出,明知不知,也要拔出寶刀!於是…也被秒了。

下面徐晃看了,一肚子火!這搞毛呀!盡派這種貨色,純給顏良刷經驗,連什麼套路都看不出。我去!

於是,大將徐晃登場!



徐晃,曹軍頂級武將,也敵不過河北顏良,眾皆駭然!

大斧一揮,勢大力沉。顏良一看,終於來了個像樣的。於是,也抖擻精神,拔刀相向。

顏良刀法詭異,山東漢子力拔千鈞。徐公明斧法沉重,西北猛男力能劈山。一時間,刀斧相交,火星四射!

戰至二十餘合,徐晃感覺對方實力還是比自己強一些。他自己是孫悟空,只會七十二招,對方是二郎神,多會一招。再打下去怕有閃失,得,打個二十餘合已不丟人了,撤吧!

徐晃敗歸,眾皆駭然!

看了顏良的表現,曹軍眾將開始感嘆:知識分子愛吹牛呀!鼓搗曹公打袁紹,十勝十敗什麼的,虛頭八腦。戰場上打不過,牛皮吹上天都沒用!



見顏良威猛,曹軍眾將一定恨死鼓搗曹操開戰的知識分子們了。

為了證明知識分子很會吹牛,程昱出場了。關羽呀!

曹軍眾將打不過,程昱為何推關羽?因為看關羽不順眼!

關羽一直輕視士大夫,程昱就是如假包換的士大夫!

於是,程昱充分發揮了知識分子愛吹牛的優點,編了一套理論,讓曹操放下心理負擔,放手叫關羽來!

關羽登場!

關羽近期沒有戰鬥任務,也不用和大哥三弟聊理想講形勢,每天都在總結打架的經驗,研究如何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赤兔馬的價值!正手癢癢呢!

關羽和曹軍其他猛將不同,他走南闖北。幽雲、河北、徐州、中原,各派套路都有涉獵!

他在前陣閒暇時,也研究好了各種對付的辦法!

得知對手是顏良後,一路思忖了應對策略。

顏良,生於山東,戰於河北。對這兩地流派打法關羽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啦!

河北,他大哥、三弟的故鄉,天天一起操練!



轉戰各地的關羽,對河北、山東的武將套路太熟悉了

山東,他在徐州那麼久,也研究過那邊套路!

關鍵是,他曾參加過公孫瓚對袁紹的戰爭。對於敵軍大將顏良,做過深度研究!這哥們,“促狹”!氣量狹小,愛面子!

在深入研究後,又與徐晃同志瞭解了前日交手情況後,關羽已有了把握!

到陣前,曹公親切地問關羽有無把握。關羽直說顏良“插標賣首爾”!

知識分子愛吹牛!關羽看不起知識分子!關羽不吹牛!

關羽想好了對策。

策馬而出,倒提青龍偃月刀!

為何要強調倒提?因為這不是關公常規動作,是為顏良訂製的!

近了顏良軍陣,突然加速,飛馬而進!



斬顏良,是顛峰赤兔馬與顛峰關羽結合的開始

顏良覺得,既然連徐晃都敗了,曹軍還能有誰?看這架勢,也不是來打的吧!老子“促狹”,氣量狹小之人最要面子,不隨便出面,於是,準備岀來問清楚是哪個不知死的。要真靠近了,打,也不是打不過!

“恰欲問時”,雲長手起。由於顏良的馬先被對方的同類“赤兔馬”的速度所驚,又被青龍偃月刀從地上一晃,驚晃一下。

顏良調整不及,被雲長刀落斬下!

極速斬顏良,關公成武聖之路又添一神蹟!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個問題已經提二次了。已經回答過一次。不重複。只是簡明補充一下:

1.曹操當時手下勇將,許諸第一,張遼,徐晃第二級,包括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其中徐晃50合平許諸。

2.許諸能力230平馬超,馬超250平張飛。張飛100平呂布。許諸20和也平呂布。

3.三國演義呂布公認第一。顏良文丑齊名。文丑稍遜呂布(與公孫瓚對戰),顏良硬文丑微弱(對戰徐晃),文丑50合敗徐晃,顏良20合敗徐晃。

所以總體呂馬張顏許文屬於一檔,許諸可戰顏良。但是許諸是被曹操激將而憤然戰馬超。而且對戰徐晃,顏良大優於許諸。尤其是親見顏敗徐晃很乾脆,許諸也慄然。(心有餘悸)。好比文丑心怯。後三國中關興第一次戰越吉,膽寒。

戰鬥中士氣最重要。當時許諸已經無士氣了。只能請關羽一試(一決)。

關羽殺顏良,書中有描述。不重複。只是有古人評說:刺顏良,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