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粽子搭配什麼吃好?

聽說瘦瘦的人才好看


我是註冊營養師於仁文,什麼是粽子最適合搭配的食物?看後您就會馬上醒悟!

我在醫院工作26年,對食物營養搭配非常熟悉,常作為營養嘉賓受邀錄製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和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

粽子是具有傳統節日特點的飲食,只是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城市中可以在自己想吃的任何時候都能買到粽子。但粽子到底搭配什麼食物吃才更合適,這的確有學問!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粽子的營養特徵,然後在根據這些特徵來搭配食物,才能做到營養更均衡。

1️⃣粽子是高糖高熱量食物

所謂高糖並不是說其中放了大量的蔗糖,而是其中的糖類物質含量較高,比如其中作為多糖的澱粉。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或大黃米,這兩種米都有明顯的粘性,而且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77.5%、大黃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72.5%;不要以為西瓜甜,碳水化合物含量就高,非常甜的京欣一號碳水化合物也就7.9%而已。

西瓜中的蔗糖和果糖明顯比穀物中的澱粉甜度高的多,但每一克產生的熱量居然都是一樣一樣的,如此您就知道穀物的熱量遠超過西瓜的10倍以上!(穀物還有不少蛋白質,而水果的蛋白質含量少得可憐。)所以,搭配粽子一定要用低塘的食物,比如青菜、西紅柿、胡蘿蔔素、西葫蘆等新鮮的蔬菜;海帶、紫菜、蘑菇、木耳等菌藻類食物;

2️⃣粽子是低膳食纖維食物

多數粽子屬於低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糯米粽子、鹹肉粽子、蛋黃粽子等等;黃米粽子、板栗粽子和紫薯粽子還稍微好些。如果您吃的是上述低膳食纖維的粽子,那麼青菜、西紅柿、胡蘿蔔素、西葫蘆等新鮮的蔬菜;海帶、紫菜、蘑菇、木耳等菌藻類食物也是最好的搭配。

3️⃣粽子是支鏈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上面說了,粽子的澱粉含量高,只是這些澱粉中還含有大量的支鏈澱粉,所以能夠被多種消化酶分解、更容易被消化,而且支鏈澱粉含量高的粽子即使放涼了甚至是冷凍過,其中的澱粉也不容易老化而產生延緩血糖升高的抗性澱粉,所以粽子的升糖指數很高。那麼,這種快消化的食物,就需要搭配滿消化的食物一起吃,比如肉類、蔬菜、菌藻類食物。

好了,通過上述提示您就可以對粽子有進一步的瞭解,那麼總結一下粽子最適合搭配的食物,比如有:雞蛋、瘦肉、豆製品、魚蝦、新鮮的蔬菜、菌藻類食物等。而且綠葉菜中富含作為輔酶的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而且低糖低熱量,有助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是搭配粽子的首選食物!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您有營養或飲食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在此像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1.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9.3”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老兵方隊專職營養師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營養學部家庭膳食營養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學會營養食品分會委員

    中國首屆孕期膳食營養與月子餐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獲得者


營養師於仁文


粽子搭配什麼吃好?

大家好,我是麟大官人,我的回答是:一道好吃的“粽子”其實靠的並不是搭配了多少食材,相反的更主要的美味來源應該取自粽子本身,只有粽子本身的糯米做的非常鮮香好吃,那麼即使不搭配任何的肉類糖類,吃著也能同樣鮮香美味,下面麟大官人來給大家分享一道色澤金黃、香糯美味、一口一個香的臘肉粽子做法,做法簡單詳細,歡迎大家嘗試製作。

用心做好每一篇問答,讓“囉嗦”不再無趣,我是麟大官人,一個相對囉嗦卻又不厭其煩的美食博主,獲取更多美食知識或技巧,請點擊紅色加號關注我,麟大官人感謝您的觀看。

“粽子”——又叫粽籺、角黍、筒粽,是一道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是用來祭祀先祖神靈使用,一直到了晉代,粽子這才成為了端午節必備的食物。粽子目前一般主要是以粽葉包裹著糯米以及自己喜歡吃的鹹肉或甜肉一同包緊後煮制製作而成,具有香味濃郁、口感軟糯回甜、多吃不膩且老少皆宜等諸多優點,目前粽子也是一道大眾家常小吃,下面就進入到大家最喜歡的麟大官人教學時間。

【臘肉粽子的美味正確做法——附帶包粽子技巧】——特點:色澤金黃、香糯回甜、做法詳細、一看就會。

【主料】:新鮮糯米5000克、粽葉100多張、棕葉子適量

【配料】:臘肉300克、食用鹼15克

【調料】:水、食鹽適量

【工具】:電飯煲1臺

——【開始製作】——

①:準備好所有食材後,先將新鮮的糯米提前一晚用充足的清水浸泡10小時以上充分泡發,如果天氣較熱則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室內,然後將粽葉過水泡10分鐘泡溼泡出綠色。

②:糯米浸泡一晚上後,此時可以看到糯米要比之前明顯飽滿增大很多,我們將浸泡糯米的水倒掉不用,再次加入清水沖洗2遍糯米洗淨,同樣再次倒掉水分,下面開始調味調色:依次的往糯米內加入食用鹼15克、食鹽20克,然後用筷子充分攪拌均勻,靜置醃製15分鐘至糯米完全入味,此時可以看到糯米整體的顏色已經均勻發黃,看上去非常好看,備用。

③:起蒸鍋,加入足量清水,將臘肉隔著冷水入鍋開大火蒸制20分鐘,蒸至臘肉熟透後取出,放入清水中抓捏清洗2遍洗去表面多餘灰塵和油脂,瀝乾水分後改刀切成臘肉小丁,裝碗備用。

④:將泡溼的所有粽葉、棕葉子用清水抓捏清洗2-3遍至粽葉充分洗淨,撈出瀝水備用。

⑤:做好以上4個步驟後,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下面教給大家包粽子比較簡單的實用形狀做法,也是我老媽最常用的三角玲瓏粽包法:取洗淨的粽葉2張疊放在一起,將粽葉兩頭往中間對疊到一起並繼續往兩頭環繞纏緊,繞成如圖所示的形狀,用左手握住不讓其展開。

⑥:挖一勺糯米倒入左手的粽葉洞內,此時別急著塞滿,取一根筷子將加入的一勺糯米輕輕搗上幾次讓糯米能完整塞滿粽葉洞底部,然後再繼續加入蒸好的臘肉,最後再挖入一大勺糯米蓋住。

⑦:加入的糯米高於疊放最低處時,就可以不用再加糯米了,將上面多出的粽葉部分摁壓下來,將兩頭多餘的角合併在一起,最後用棕葉子將上面的兩個角綁緊固定,一個小巧玲瓏的三角粽子就包好了,反覆此步驟直到包好所有粽子,備用。

⑧:將包好的所有粽子都加入到電飯煲內,然後往電飯煲內加入足量的清水,水量要稍微多點,能保證蓋住所有粽子為佳,然後關蓋擰緊,插電選擇“煮飯鍵”煮一次,煮好後再將其選擇一次“煮飯鍵”,總共煮2次,大約煮制50分鐘,煮好後撈出瀝水,略微放涼即可剝皮食用。

出品圖:這樣一道色澤金黃、香味濃郁、軟糯回香的臘肉粽子就做好了,看著是不是很有食慾呢?:

——【內容總結之“你問我答”】——

1、為什麼糯米要提前用清水浸泡一晚上?——(粽子“軟糯可口、顆粒分明”的關鍵技巧)

答:........這裡這一步是關鍵技巧,包粽子的糯米一定要提前浸泡一次,浸泡10小時以上為佳,這樣吸足水分的糯米再包粽子有2個好處,一是吸水後泡發的粽子整體硬度變軟,更容易被煮熟煮透,二是吃足水分的糯米蒸好以後粘連更穩,且顆粒飽滿軟糯,又好看又好吃;其次,粽葉買回來本身是乾的,所以需要浸泡吸水再使用。

2、為什麼糯米內還要加食用鹼和食鹽?——(粽子“香味濃郁、越嚼越香”的關鍵技巧)

答:........要想讓包好的粽子金黃誘人,那麼往糯米內加食用鹼這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其次,加了食用鹼的粽子蒸出來香味也會比不加的香濃很多,所以這一步是做好粽子非常重要的一舉兩得實用訣竅;至於後面為什麼還要往糯米內加鹽,主要是為了讓蒸好的粽子本身帶有一定鹹味,吃著不至於太淡,這樣蒸好的粽子吃著才會鮮香美味,且越嚼越香。

3、為什麼臘肉不洗就直接上鍋蒸?為什麼是冷水下鍋?——(臘肉“清洗更快、鮮香美味”的關鍵技巧)

答:........這裡處理臘肉有個實用的小技巧,臘肉不用先清洗,直接將臘肉下鍋蒸熟蒸透,蒸好的臘肉整體會因為吃足水分而脹大,此時再進行清洗,臘肉表面的灰塵油脂就會更容易清洗乾淨,既減少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其次,蒸制臘肉建議是冷水下鍋,很多人喜歡將臘肉開水下鍋,認為這樣溫度更高,實際上臘肉內部受熱相反還會更慢,冷水下鍋逐漸升溫則可以很好的讓臘肉整體受熱充足均勻,同樣的蒸20分鐘,冷水下鍋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4、為什麼包粽子時,加入第一勺糯米後還要用筷子搗幾下?——(粽子“定型完整、美觀誘人”的關鍵技巧)

答:........包粽子時要想整體形狀均勻成形,那麼加完第一勺糯米後,一定要多加這一步筷子搗米,這一步非常關鍵,只有這樣搗米幾次後,粽葉底部的三角位置才能完整被糯米塞滿,這樣蒸好的整個粽子才能呈現更加美觀均勻的“三角形”。

——》臘肉粽子之“技術小提示”:

(1)做粽子時,如果是做甜粽子,糯米內可以不加食鹽,加點紅棗或葡萄乾,最後煮好剝開再粘點白砂糖,這樣吃會更加美味。

(2)做臘肉粽子時,因為臘肉本身自帶充足鹽分,所以將臘肉蒸好洗好後的就可以直接切丁加入糯米內,不需要單獨給臘肉調味。

(3)在包粽子時,棕葉子可以不用弄斷,這樣包好所有粽子後可以一提手直接全部拿起來,既方便拿去下鍋,也方便煮好後一次取出。

結語

其實要想做好一道香糯可口、美味好吃的粽子一點也不難,只要大家多注意一下包粽子前的加鹼和調味,那麼做好一道美味的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是“麟大官人”,一個相對囉嗦卻又不厭其煩的美食博主,如果您看完這篇文章覺得還比較有幫助,希望您能給麟大官人點一個贊或者關注“麟大官人”,我會每天都為您分享更多的美食知識和技巧,麟大官人感謝您的觀看,我們明天再見!

(本文圖文均由“麟大官人”原創制作,未經授權禁止搬運轉載)

麟大官人


大家好,我是人醜話不多的濤哥

對於一個二十年廚齡廚師來說,我願意把我的廚藝分享,今天分享桂花果脯粽,軟糯好吃,

做法簡單,味道不一般。也有視頻教程版,大家可以進去我的頭條號觀看,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具體做法吧。

食材

圓江米1500克,酸梅200克,獼猴桃幹100克,地瓜幹100克,葡萄乾,桂花膏100克,青粽葉40張

製作步驟

1.首先準備圓江米1500克,用清水淘洗乾淨,瀝出,然後用清水泡住2小時

2.下面來準備果脯,酸梅200克,用水洗淨,獼猴桃幹100克,地瓜幹100克,用水洗淨,洗淨後瀝出,大棗100克,用水泡住,食材就準備好了

3.青粽葉40張,用開水煮5分鐘,瀝出後洗淨粽葉上的灰塵雜質

4.圓江米瀝乾,下入地瓜幹,獼猴桃幹,葡萄乾,桂花膏100克,攪拌均勻,加上白砂糖50克

增加甜度,蜂蜜水20克,增加香度

5.下面我們來包粽葉,青粽葉並排放,卷180度,頭尾對齊,成漏斗狀,加入糯米,紅棗和酸梅

90度擺正

6.用水勒緊,然後將剩餘粽葉彎過去即可,用繩纏緊,越緊越好,這樣吃起來才好吃,這樣粽子就包好了

7.下面開始煮粽子,加入清水,下入剩下的粽葉,增加湯的濃度,水開後下入粽子,水沒過粽子即可,蓋上鍋蓋,小火悶煮40分鐘,撈出粽子

8.這樣粽子就做好了,軟糯好吃,桂花味特別濃

喜歡我們的視頻


濤廚


配豆漿當早飯,跟武漢的熱乾麵配豆漿一樣好吃。因為粽子太糯,跟湯水配著比較好吃。當然,若乳糖耐受,配牛奶也是可以的。

樂山當地的粽子吃得較勤,不只侷限於端午前後,特別是每天的早餐攤。肉的、豆沙的粽子裡常有煮得香軟的青豌豆,原味粽裡只有米,但可像肉粽豆沙粽一樣挑選醬汁,比如香甜的花生紅糖、鮮辣的辣醬。在無數個貪睡又趕課的早晨,往往只打包一隻原味粽,一杯豆漿,一個滷雞蛋。早飯常在途中被消滅,吃完粽子喝豆漿,讓粘在嘴上的米不那麼難看。時間充足時,不必打包,坐下來點一份加醬汁的粽子也是極其享受的。

現在的粽子配料更豐富了,有白糯米的也有黑糯米的,有棗泥豆沙的還有紅棗紅豆葡萄乾的,有青豆肉丁的還有鹹蛋黃肉塊的,有的甚至會加兩顆鹹蛋黃。

粽子好吃,但若體內有溼,或是腸胃不好的老人與小兒,儘量少吃。吃糯米食物,一般講究原湯化原食,比如湯圓、芋圓。但粽子烹煮時間長,棉線、粽葉、以及溢出來的油脂,讓燙變得渾濁沒有食慾。成人吃粽子後(特別是油重的粽子),可沏一杯菊花茶解膩和中。



指尖小調


端午節最少不了的主角便是粽子,糯米里邊加上自己喜歡吃的食材如:果脯,鹹鴨蛋,臘肉,聽著就令人激動。但對於養生系的同仁們來說,在糯米里加果脯太甜,加鹹鴨蛋、臘肉太膩,在養生界,加上果脯和臘肉的粽子真的算得上是肥甘厚味了。

《內經》中說:“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使人中滿”,肥甘厚味容易使人腹部脹滿,損傷脾胃,滋生痰溼。對於原本就脾虛溼盛的人來說,最應該做的就是拒絕肥甘厚味,而在當下物質充足的時代,很多人都有脾虛痰溼的表現,難道在端午佳節,脾虛痰溼的人真的就要戒掉粽子嗎?聽著著實太殘忍了,其實粽子裡損傷脾胃的肥甘厚味來自於過於甜或者過於油的佐料,糯米有健脾暖胃的功效,粽子裡的配料如果加好了,不僅不會滋生痰溼,反而會幫助人體健脾祛溼,那粽子裡應搭配什麼佐料呢?




《壽世保元》有一個健脾祛溼,利水消腫的膏名字很好聽,叫做“陽春白雪膏”:

組成:白茯苓4兩、懷山藥4兩、芡實仁4兩、蓮肉4兩、陳倉米半升、糯米半升、白砂糖1斤半。

功效:養元氣,健脾胃,生肌肉,潤肌膚,益血秘精,安神定志,壯筋力,養精神,進飲食。

主治:虛勞瘦怯,洩瀉腹脹,腫滿喘嗽。

其中“陳倉米”可以用大米代替,半升米大概是0.75斤的樣子。

陽春白雪膏是將上述食材打成細粉,揉成麵糰,再蒸成面膏。相比做成膏,做成粽子會更簡單,只需要將上述食材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包成粽子就行,具體比例大約可以如下配比:茯苓:懷山藥:芡實仁:蓮肉:陳倉米:糯米=1:1:1:1:2:2,至於白糖暫且可以不用加入,等粽子蒸熟了,沾著白糖吃就好了。


以上便是擺脫了肥甘厚味,搖身一變成為健脾祛溼好食物的粽子,給它起個名字,就叫“陽春白雪粽”好了,希望這個藥食同源的陽春白雪粽可以獲得大家的認可,成為大家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男科王傳航教授


端午節過後,不少朋友為“解決”家中還未吃完的粽子,會將其當作主食。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提醒,大量食用粽子很可能引發消化不良,特別是老人和兒童如果過量進食,極易造成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曾晶舉了個病例。家住廣州天河區的李阿姨平時喜歡吃粘糯的東西。前幾天,老家的親戚送來一大鍋八寶和大棗粽子後,非常高興的她一連吃了三個大棗粽子當作晚飯。誰知到了半夜,她胃疼得翻來覆去,連夜到醫院看急診,原來是消化不良導致胃病發作。

據曾晶介紹,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另外一般還有豆餡、肉類和油脂等原料,相對缺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肉粽中脂肪和鹽的含量高。一個普通的鹹肉粽,相當於一碗左右的米飯。加上油脂和肉類,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梘水粽則只有糯米和糖,營養成分單一且不易消化。

曾晶建議市民,在吃粽子的同時,應搭配適量蔬菜(菠菜、菜花等)、水果(蘋果、石榴、大棗等),促進腸胃蠕動,避免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早餐和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信時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田乃偉)


大洋網


大家端午節安康!

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我們家家都要吃上幾個粽子。隨著時代的變遷,粽子的款式也變得豐富起來,除了傳統紅棗粽子,還有赤豆粽、蠶豆粽、玫瑰粽、豬肉粽、火腿粽等等五花八門。但是阿來覺得,最好吃的還屬紅棗粽子,那個味道才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那麼吃粽子要搭配什麼最好吃呢。

阿來認為,最經典的搭配非鹹鴨蛋莫屬,因為不管粽子款式怎麼變化,主要的食材還是以糯米為主。食用糯米過多會導致燒心返酸,如果配上鹹鴨蛋的話,可以緩解燒心。並且吃上一口甜糯的粽子後,再咬上一口鹹香的鴨蛋黃,甜與鹹交織昇華,在舌尖上的味道久久不曾褪去,回味無窮。

所以,端午節有粽子和鹹鴨蛋的搭配,對於吃貨來說,這節日才算過得完美無缺呀!


劉來來的日記


端午節家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平常的日子嘴饞了也會包上一些吃。肉粽吃多了會膩,而且糯米不容易消化,不宜多吃,或者吃完後可以喝熱茶解膩,也可以吃些水果山楂幫助消化。

我最喜歡吃鹼水粽,蘸白糖或蜂蜜吃,又Q又彈,好吃的根部停不下來。

下圖是我自己包的肉粽和鹼水粽,還有媽媽包的長粽子,切片下油鍋裡煎著吃,又香又脆,挺誘人的吧!










愛上飯桶


小時候吃粽子,奶奶在煮粽子的鍋裡放一個碗裡面放上紅糖不加水的,就和粽子一起煮,但是絕對不能讓碗裡進水,,等到碗裡的紅糖化啦,黏黏稠稠的,吃粽子的時候沾著吃,味道特好,不信可以試試


An53


粽子為中國傳統食品,特別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中,成為人們禮尚往來的必備品。它的口味由原來的純糯米粽子,逐漸演變成各種口味的食品。

比如紅棗餡的、瘦肉餡的、花生仁的、紅豆的等等,或糖或鹽各式各樣的粽子,而且味道多很不錯。

下面給大傢伙介紹下,花生、黃豆、糯米粽子:

首先,準備糯米150克、黃豆70克、花生35克、適量的鹽、糖、或其他配科,量大約為7個粽子的。

接著,將糯米浸泡大約十小時左右,然後將黃豆、花生、糯米洗淨,涼幹水分,放適量的鹽或糖,或者其他配料,鹽、糖或其他配料可以依據個人口味調整,再拌合均勻。

然後,將粽葉洗淨,選兩片大小一致的葉子捲成錐形,然後將拌合好的糯米料放入錐體內,並將其閉合,把棕樹葉撕成一片一片的,把葉中的硬莖去掉涼幹,用涼幹並洗淨後的棕樹葉將粽子捆好,放容器中蒸熟。

最後,將蒸熟後的粽子剝掉粽葉,放置在盤中,粽香四溢的粽子便可以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