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讓法治之光照亮山亭

近年來,為讓山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山亭區司法局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為法治山亭建設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注重治本工程,構建大普法格局,把法律交給人民。2017年,研發了含有36000餘題的領導幹部學法考法新平臺,與述法工作形成了線上線下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良性互動。圍繞憲法宣傳,結合以案釋法工作,大力開展“送法下鄉”、“法律六進”活動,受到群眾普遍認可和歡迎。在村居發揮司法行政協理員的作用,將法治教育送進千家萬戶;在企業實行“兩員一單”訂單式普法,助力經濟騰飛;在學校選聘法治協管員,呵護青少年成長;在機關實施“111”法治工程及“兩述一員”機制,抓“關鍵少數”起關鍵作用,在全區範圍內形成了四員五治法治宣傳教育新格局。山亭區司法局被授予全市第一批基層立法聯繫點,城頭監察室被命名為全省法治建設示範基地,桑村鎮王廟村被評為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

注重基層基礎,構建大調解格局,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強與醫院、民政、交通、婦聯等行業、部門的聯繫溝通,建立行業調委會,其中“藍青組合”消費者維權調委會得到了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結合“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山亭區創新實施了以執業律師聯鎮,法學會成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聯村,司法行政協理員聯戶為內容的“三聯工程”。各鎮街還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實行了適合自身的工作模式,如山城探索成立群眾參事會,架起黨委與群眾溝通橋樑,店子鎮在村居設置了龍虎言和室,馮卯鎮成立了以退休法官楊守華命名的“守華”調解室,構築了維護穩定堅固的第一道防線,85% 以上的幹群矛盾、民事經濟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得以在基層解決。

注重扶弱濟困,構建大援助格局,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落到實處。大力開展法治扶貧,開展“十百千萬”大調研活動,摸排弱勢群體23200多人,登記造冊有法律服務需求的1620人。針對在調研和普法宣傳中掌握到的實際情況,組織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三送三服務”活動,“三送”即送法、送聯繫卡、送溫暖,“三服務”即實行免費服務、精準服務和專業服務。將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為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法治動力。積極宣傳《法律援助條例》,把法律援助的網絡向鎮(街)、村(居)、社區延伸,形成了以區法律援助中心為基礎,以相關部門、鎮(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為依託,以社區、村(居)為前沿的覆蓋城鄉村居的三級法律援助工作網絡,保證社會殘疾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獲得及時的法律援助。

注重標本兼治,構建大幫教格局,把特殊人群管理工作駛進科學化、規範化軌道。在原有的“1123”社區矯正模式的基礎上,山亭區總結提煉了教育、監管、幫扶加評估的“3+1”特殊人群管理新模式,即警示教育增強悔過意識,動態管理提升管控水平,分類幫扶體現社會溫暖,風險評估重在精準識別,有效地提高了特殊人群管理水平,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2017年,在山亭區新科技培訓學校和城頭鎮分別打造了一處社區矯正培訓基地,兩基地先後開展法治教育9次和技能培訓7期,培訓矯正對象350餘人次。截至目前,山亭區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1348人,解除1066人,在管社區服刑人員281人,實現了無託管漏管、無重新違法犯罪、無參與上訪事件的“三無”工作目標。

讓法治之光照亮山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