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單用黃芪泡水喝,有什麼副作用與功效?

古今風


單用黃芪泡水即為“黃芪茶”,選擇服用“黃芪茶”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黃芪的用量在15g以下,只能補而不利,15g以上能補能利。適當使用能達到利尿、調整血壓的目的,但不能單純作為降壓藥。②使用黃芪時,需注意黃芪有生黃芪、炙黃芪之分。炙黃芪用於補中益氣昇陽,而利水、固表、託毒生肌多生用。③因本品藥性偏溫,補氣昇陽,易於助火,所以有陰虛陽亢、熱毒亢盛、食積內停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陽熱亢盛。黃芪用量可大至20~60g,但需注意不要太過量,否則會致胸悶等副作用。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黃芪不僅對體虛感冒、慢性腎炎等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還是中風患者的良藥。不少中風患者在恢復期及後遺症期,從中醫的角度看,其表現是“本虛”為主,兼有標實,出現一側肢體軟弱無力、容易疲勞、胃口差、口淡、多汗、大便不暢等氣虛症狀,常可用黃蔑治療,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風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時,最好選擇炙黃芪來泡水當茶喝。但要提醒患者的是:黃芪用於益氣,適合氣虛的病人。對於火熱證如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小便黃、大便秘結者使用後會加重上火的症狀,對病情恢復不利。暫不適合應用。同時都應忌濃茶、酒類、咖啡和煎炒燥熱、肥膩的食物。


藥事健康


下面我來說下我吃黃芪後的親身體驗~最近看頭條經常看到說吃黃芪有怎麼好怎麼好的保健作用,說的我這個不怎麼吃保健品的人也動心了,於是去藥店買了十元錢的黃芪回家泡水喝了,我也看到頭條上有人說黃芪吃了會上火,我也不敢多放,就放了小小的四五片,下午泡的,渴了就喝,喝了一二天的樣子,反應就出來了,晚上心煩氣燥的,睡到二點多就醒了,第二天人也沒力氣,渾身沒勁,還頭痛,還一個勁的打哈哈,想睡覺,那一天真的是難受哦!不但沒有你們說的有多麼多麼的好,反而是很不好,我真的是被說吃黃芪水有好處的文章給忽悠了,完全是不負責任亂說!!!!!


3218567419


黃芪(qi),常被人讀作黃氏,正因為這一點,黃芪的知名度要遠高於其他中藥材。

黃芪從漢代開始入藥,迄今已沿用的2000多年,今天很多中醫還是對黃芪鍾愛有加。

單用黃芪一味泡水喝行不行?有啥作用?

黃芪一味藥泡水喝是可以的。

作用:

補氣昇陽--用於脾虛導致的腹瀉、大便不成形、畏寒

固表止汗--適用於經常愛出汗、盜汗、易感風寒

提高人體免疫--促進白血球增長,提高免疫力

黃芪本身並沒有副作用,主要看怎麼用它:

1.陰虛體質者禁用。黃芪泡水會補陽升氣,陰虛體質者用了之後會導致陽氣過旺,陰虛加重。

2.身體過於強壯或虛弱的人禁用。過於強壯的人補氣昇陽會過猶不及,過於虛弱的人會虛不受補。

3.對黃芪過敏患者禁用。有很多人服用黃芪後會出現紅疹、嘔吐等過敏症狀,這樣禁止服用。

4.用量不可過大。每天3-6克即可,量大了會導致氣血瘀滯。

黃芪可以搭配其他藥材泡水:

黃芪+枸杞=益氣固表,滋陰潛陽

黃芪+菊花=補氣昇陽,清肝明目

黃芪+西洋參=補虛強壯,昇陽益陰

黃芪+紅棗=氣血雙補,美容養顏

以上回答屬於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評論,分享看法。收藏轉發,分享給身邊朋友。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論健道,每天聽三甲營養主任醫師道健康,致力成為您身邊最貼心的健康養生專家。


震言


立秋之日,我接到一個電話,是勸我喝黃芪粥的。打電話的是我數十年在鄉村行醫的大姨夫。老先生80 多歲了,很關心我的健康。大姨夫在電話中說:今日立秋,立秋後還是伏天,暑氣仍然強勁,伏天最耗傷人的正氣。氣溫高,出汗多,體內正氣隨著汗水往外走,造成氣津兩虛。伏天溼氣重,也影響脾胃的運化,導致脾氣虛,消化功能減弱。所以,民間有句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虛者補之,要增強人體的正氣,就需要在三伏天進補。此時進補是緩補,不是大補。所謂貼秋膘,大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此時最適宜服用的是黃芪。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說它是“補藥之長”;《本草求真》中,黃芪被推崇為“補氣諸藥之最”。黃芪補中氣,相對溫和,效果卻很突出,比人參的固表作用更好更強。此外,黃芪還有擴血管、降血壓、防治中風、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等作用。吃黃芪,宜用清淡之方,而最簡便的辦法就是喝黃芪粥。用黃芪水配以薏米、綠豆、扁豆、蓮子以及紅棗、枸杞熬製的粥,補而不烈,循序漸進,益處很大。

保健與食療

1. 黃芪的食用與食療

黃芪性味甘溫,色香味較好,可以製作食療食品,與雞、鴨、鴿、肉、魚等,均可配合使用,每次10g左右,飲片煮湯,煎汁拌炒都可。

2. 藥膳

黃芪雞: 黃芪煮湯取汁,放入白斬雞中,飲片可作圍邊。老母雞煮湯,黃芪飲片可同時放入煎煮。也可在火鍋中放入。

複方黃芪可與西洋參、紅參、生地黃、麥門冬、枸杞子等相配伍。

3. 保健品

黃芪色黃、味甘,清香,可製作藥酒、飲料,可用冰糖、蜂蜜等甜味劑矯味。尤其適合於大病後,手術後,出血後,身體虛弱。

不良反應

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本草經疏》:“胸膈氣悶,腸胃有積滯者勿用;陰盛陽虛者忌之;上焦熱甚,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忌之。”

臨床觀察

黃芪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不良反應。辨證不當,或劑量過大,會有上火、脹氣、胸悶的不適反應。

禁忌證

陰虛內熱,容易上火的人不宜服用黃芪。

自身免疫病抗體陽性者不宜服用黃芪。如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皮肌炎、免疫性肝炎、斯蒂爾病、白塞病、血管炎等許多自身免疫病不宜服用黃芪。


保健時報


功效:

1、補氣昇陽:用於內臟虛寒造成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洩瀉;

2、固表止汗:用於體虛汗出,比如有的人不能動,一動會汗如雨下;

3、生肌託瘡:比如,有些人長的瘡,不是紅腫熱痛的陽瘡,而是一種陰瘡,即陰疽,也就是局部皮下,摸著硬、漫腫,但是皮色不變的毒瘡,多見於淋巴結核。黃芪對於久潰、久爛、久不收口的傷口,有託瘡、斂口的作用;

4、消腫利水:主要用於陽氣不足、運行不足造成的水腫。

禁忌:

黃芪性味甘溫,會助熱,容易傷陰動血,所以陰虛患者有時候就不能吃,或者是不能單獨的吃,要吃的話可能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配伍一些養陰的藥。 另外,熱毒熾盛者,如果用黃芪容易滯邪,加重病情,所以像這種情況一定要配伍清熱解毒的藥。此外,有的高血壓,血壓特別高沒控制好的,還有腦出血患者,這個時候就不太建議用黃芪,否則血壓可能會升的更高,加重病情。


草本集


在民間流傳這麼一句話:“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黃芪作為藥物已有將近幾千年的歷史了,它的功效有很多;有保肝,抗衰老,增強免疫力,降壓,補氣固表止汗等多種功效;養生的人少不了用黃芪泡水喝。接下來小編就來介紹介紹黃芪泡水有什麼功效

1、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由於氣虛而導致的汗多問題,脾虛會導致乏力,肺虛會導致咳嗽氣短,用黃芪泡水喝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在流感高發期,或者秋冬季節,黃芪泡水能預防感冒。

2、護肝臟、心血管系統。黃芪泡水喝能保護肝臟,有肝炎、胃潰瘍、胃炎或者肝損傷的人日常可泡點黃芪喝很有好處,黃芪本具有強心、降壓、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血管系統等作用,因此黃芪泡水喝適用於心臟病、心絞痛、心力衰竭、高血壓等人群。

4、能調節血糖,抗腫瘤。泡水喝還能降低血糖,而對苯乙雙胍及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作用。黃芪含有多糖配合抗腫瘤藥物能夠增強藥效,且副作用會降低。有癌症的人,長期服用黃芪,能起到較好的抗癌效果。

6、利水消腫。無論是早上起床出現眼皮腫,或者腿腫問題,還是由於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腫,都可以泡黃芪喝消水腫。

黃芪泡水雖然功效很多,但是也有以下要注意的地方,感冒發熱的患者服用黃芪不利於身體退燒;懷孕的女性服用黃芪會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

腎虛溼熱患者及肺結核患者服用黃芪泡水會加重病情。每個人身體狀況及病情病因不同,是否適合喝黃芪泡水最好遵從醫生意見。


昊天健康


單用黃芪泡水喝。具有補中益氣,益衛固表,增強體質之功效。據相關的醫學報道,黃芪能提高細胞免疫能力,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對人體免疫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使低者上升,高者復平。

黃芪味甘性溫,入脾,歸肺經。有補氣,固表止汗、託毒排膿、利尿消腫、昇陽益氣之功。常用治氣虛血少,自汗,癰疽外證,久不潰膿或淡而不斂,脾虛浮腫。常用量9~30克。

單方:氣血虧虛:黃芪31克,當歸9克,水煎服。

據現代醫研究發現:黃芪具有利尿降壓作用,並且有止汗作用。而且還可防止肝糖之減少,對肝臟有保護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能改善瘡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病變組織的吸收或化膿。黃芪一般情況下沒有任何副作用。但是單用或配方用的時候,應該注意陽盛陰虛、內有積帶、表實證之人不宜用。



dai春華


問:單黃芪泡水喝,有什麼副作用與功效?

中藥,是中華的文化瑰寶,入藥材的許多葉枝果花草,都可用來泡水喝,對身體進行調理,黃芪是其中的一種。

黃花味甘性溫入脾,用黃芪泡水喝,可健脾補氣、益元固表、利尿降壓、止汗排膿等提高細胞免疫力,增強肌體抗感染的功效。

雖“常喝黃茋水,保體利健康”,但是藥三分毒我們不要忘記,有陰虛與燥熱毛病的人不宜吃黃芪與多喝黃芪水,其會加重這些毛病。

凡需用中草藥材泡水喝的人,建議最好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宜喝不喝,喝多喝少,謹聽醫囑,體質不同,作用也不同。


楚人一丁


黃芪,為補藥之長,味甘,微溫。歸脾,肺經。主要功效為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託毒生肌。黃芪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之要藥。



用於治療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亦為治療氣虛水腫之要藥。黃芪入肺又能補益肺氣,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黃芪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用於治療表虛自汗。黃芪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用於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痺症,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可用黃芪補氣以行血。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夠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提供機體的抗病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如有外感發熱,及腹痛痢疾時,慎用或遵醫囑。


鋒仔king


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傷了,氣血的來源就少,氣血虛弱就出現面色萎黃,各種斑,疲倦乏力,做啥都沒勁,月經不調,或提前或推後,量少或者量特別多~



二、氣行則血行,氣行則水行:氣有推動的作用,脾胃差,氣虛了,血和水就少了推動力,停滯了,出現瘀血和水腫,比如眼袋,比如臉面和下肢的水腫~



而黃芪是健脾補氣最好的藥物。所以說,剛剛所描述的脾胃虛弱之後出現的各種症狀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是黃芪的作用,單用一樣可以有效。



那麼,有什麼副作用呢?

可以說對證了,沒有副作用,有的就是效果真的很好非常好!

如果不對證,副作用可小可大。如何不對證呢?主要兩點∶

第一,陰虛體質不對證,越吃越陰虛,比如五心煩熱,口乾舌燥等症狀會加重。

第二,燥熱體質不對證,越吃越燥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