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從《水滸傳》中品江湖—遊民生活的空間

這種江湖是幹什麼的呢?它是遊民覓食求生的 場所,遊民脫離了宗法網絡,一無所有,他們為最基 本需求為生存而奔走奮鬥。他們赤手練空拳,全 憑個人心智、個人力量和勇氣、膽量以求生存、安全 和發展。因此,這個江湖沒有了士大夫江湖的與世 無爭的氣度,這裡不僅要“爭”,而且在“爭”的時候沒 有了主流社會中的“爭”所應該遵守的規則。《水滸 傳》電視劇中主題歌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話頗 能準確地概括江湖遊民們在爭取個人利益的時候所 米取的態度。

從《水滸傳》中品江湖—遊民生活的空間

遊民的江湖是被主流社會打壓的隱性社會。遊 民的江湖也構成一種社會,有人、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就能構成一個社會,但遊民江湖是不被主流社會所 承認的一種隱性社會。

主流社會是顯性社會,由統治者與士農工商構 成,主流社會的人們按照統治者所確定的規則公開 活動。江湖是不為主流社會的人們所知的隱性社 會,它通行的是另外一種遊戲規則,是與顯性社會不 同的規則。江湖的人員大多被統治者視為異類、甚 至匪類,它的規則又與統治者所允許的規則大相徑 庭,因此它被主流社會打壓與排斥就是極其自然的 了。因為被排斥和打壓,自然也就處在潛伏和半潛 伏狀態。

一般說來,江湖不是有形的組織,只是一種鬆散 的存在,然而江湖中確有有形的組織,這種有形組織 也是秘密的,譬如秘密會社、幫會,另外,各種各樣武 裝團伙、綠林山頭等等也都是有形組織。如《水滸 傳》中梁山泊、二龍山、少華山、清風山、對影山等就 是有形的,可是遊民奔走覓求生活之路卻是一個無 形的江湖。宋代往後,越是靠近現代,這種有形的秘 密組織的類型就越多。但是江湖所涵蓋的遠遠不止 這些。這些都是從事非法活動的遊民,江湖中還有 一種從事合法活動的遊民,比如說評書的,唱戲的, 走江湖賣藥看病的郎中,他並不幹非法活動,而且他 們的服務往往還是生活在主流社會中的人們所必需 的。但在統治者眼裡,這些遊走江湖的人們絕非良 民,也是必須提防的異類,有的時期甚至通過監督或 制定嚴厲法律,把他們的活動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 內,如明初的洪武時期。

從《水滸傳》中品江湖—遊民生活的空間

從總體來說,江湖是無形的,但是江湖人能感覺 到它的存在。我們從《水滸傳》中也看到江湖確實存 在。比如說,林沖發配到了滄州,在一個酒店裡,酒 店主人向他介紹說俺這村中有一個大財主,姓柴,名 進,此間稱作“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喚作“小旋風”。 “江湖上都喚作小旋風”這句話值得注意,“小旋風” 是柴進的一個綽號,我想柴進跟主流社會往來的時 候,向達官貴人、文人學士遞名帖(就是我們現在交 際時用的名片)的時候,絕不會寫上“小旋風”三個 字,因為這“小旋風”三個字只是屬於“江湖”的,它是 江湖人用的,也只有江湖人才稱他作“小旋風”。從 這裡看出江湖確實是有的,江湖上的宋江見到柴進 要稱小旋風,晁蓋、王倫這些人,他們見到柴進,或柴 進見到他們也都可以用小旋風這個綽號與他們溝通 交流。然而在主流社會絕對不行,而且主流社會的 人們視有這類綽號的人物為匪類,是被打壓的。統 治者要想打壓某人,也往往要給他起一個江湖綽號。 清風寨的知寨劉高一心陷害宋江,他抓住宋江之後, 宋江自稱張三,是個良民,到這裡來是做買賣的。而 劉高想把他斷成盜賊,於是在給宋江做檔案時,把他 稱之為“鄆城虎張三”。為什麼加一個綽號呢?因為 有了綽號,一看就是江湖上的人,而江湖人就離土匪 不遠了。

江湖上的人互相聯繫還有一種秘密語,這就是 江湖黑話。江湖黑話在《水滸傳》中已經初露端倪, 但是不是很多。到了明朝,特別是明代中葉以後,一 直到清代,黑話、秘密語呈現出氾濫狀態。光是天地 會的會內“海底”中所記載的秘密語有數千條之多。 《水滸傳》中還不算多。比如下拜叫“剪拂”(因為 “拜”的發音近於“敗”,在走江湖人們看來不吉利), 跌坐在地下他叫“塔蹲”,等等。

這些江湖黑話只有江湖人用,用於他們的內部 溝通。二十多年來,由於改革開放,有些寬鬆,人們 也厭倦了文革中革命話語的貧乏,出於好奇,便從通 俗小說和社會下層流行的一些江湖黑話、秘密語中 吸收詞彙,如“大腕”、“大款”、“走穴”之類的江湖黑 話成為十分流行的詞語。很多外國青年學習中國語 言時,與江湖藝人接觸比較多,認為這些才是流行於 中國民間的活語言,很是認真地學了許多,辛辛苦苦 到中國來學習中國語言,結果學了一嘴流氓話走,還 自以為是得到了中國語言的精粹。這令我想起清末 一個故事。庚子事變後,西太后從西安回京,也比較 開放一點了,她常常接見外國使節的夫人、小姐等 等。有一個德國使臣的夫人是膠州灣長大的,當時 膠州灣是德國的租借地。她自幼便說膠東話。當她 見到西太后時,便向她顯擺自己會說中國話,於是就 在西太后面前嘰裡呱啦,講一口膠東話,結果惹得西 太后周圍的女官、宮女大笑不止,西太后也忍俊不 禁,怎麼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美人說一口膠東話? 對當時的北京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可是該夫人還 覺得她說的是非常標準的中國官話呢!對中國語言 的瞭解,不能以通行不通行來作為依據。

江湖上還有自己的輿論和屬於自己的道德評 價。這種例子很多了,大家讀《水滸傳》就經常看到。 梁山好漢經常說到,不能幹某件事,否則要吃江湖好 漢笑話。這就是屬於江湖輿論。智取生辰綱之前, 軍師吳用去說服三阮的時候,阮小二埋怨梁山把這 個梁山泊的水面都霸佔了,不能去打魚了。吳用就 說那你為什麼不捉了他們到官府立功請賞呢?阮小 二說抓了梁山好漢去獻給官府要吃江湖好漢笑話 的。看來江湖有自己的道德評價,有自己的價值標 準,這是跟官方不同的,與官府不同,與主流社會不 同。

另外,江湖還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有了事情很快 就會在江湖人中傳揚開來。例如林沖上了梁山之後 受到王倫的排擠打壓,這件事江湖上很快就知道了。 我在一篇文章中說,好像江湖也有自己的媒體似的, 一些事情傳播得非常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江湖 是江湖人、也是遊民生活的空間,而遊民流動性非常 頻繁。所以有點事情、有點消息傳播得特別快。從 這些方面來看,我們可以確知是有個江湖存在,這個 江湖並不是虛擬出來的,不是藝術家的創造,而是在 生活中現實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