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中國式插隊”在國外為何讓人瞧不起?

“中國式插隊”在國外為何讓人瞧不起?

文 風青楊

今年3月9日,東京Supreme澀谷店路邊,6名男子用摺椅和傘對一名男保安施暴。5月15日,日本警察以涉嫌傷害罪逮捕了5名中國男子和1名日本男子,年齡18~26歲。6人在事發門店附近排隊購買限定商品時,被保安提醒文明排隊,雙方發生衝突。

插隊還打人,而且還是6個人打一個保安。這真是把中國人的臉給丟光了。但這也不是個案,前幾天新聞一個女人帶著孩子插隊,被九歲女孩勸阻,結果當著孩子的面把9歲小女孩踢打了一頓。出事後不但不道歉,還裝成是孕婦。這種無恥也不知道節操和底線到哪裡去了?最後被警方處以罰款1000元和行拘十日。

其實最讓人關心的問題,插隊本來就不對,為何他們還敢理直氣壯的打人?

如今,在馬路上,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地區,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當大家在乘車或者做火車等交通工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些人會按照順序去排隊,也有一些人會去插隊;過馬路的時候,會闖紅燈,完全無視車輛的存在。根源在於,為了個人利益可以不顧及其他,也就是所謂的自私心理作祟。還有一點肯定的是一些人本身素質不高。

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無視規則呢?因為不遵守規則的人太多了,在規則面前,“靈活處理”反而顯得活套,有頭腦,享受無視規則帶來的便利。但比守規則更可怕的是,遵守規則的人會被嘲笑。網上一個媽媽被她兒子的問題難住了。“為什麼我排了半天隊,那個人插隊只用一秒鐘,為什麼我複習了這麼久,別人一張小抄就比我的成績好,為什麼我要等紅綠燈,其他人卻可以直接過馬路,為什麼勤勞致富這麼難,腰纏萬貫的總是貪汙犯……”一個人,一個群體,甚至一個社會,缺乏敬畏之心,僥倖心理盛行,是可悲的!

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排隊?因為在中國,排隊更多意味管制約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幹等,搶不到就餓肚子,所以做什麼都要爭、要搶!中國人似乎總在趕時間。最愛“快進”,狂點“刷新”。評論,要搶“沙發”。寄信,最好是特快專遞。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車,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磁懸浮。坐飛機,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雙收。創業,最好是一夜暴富。結婚,最好有現房現車。排隊,最好能插隊。

生活中缺乏規則意識的現象比比皆是: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標誌很明顯,可總會有人點著煙;公共泳池必須戴泳帽,可總會有人沒戴。從高速上的穿越者,到醉酒後的駕駛者、加油站的吸菸者,難道這些人犯錯付出的代價都要怪他們太窮?還是因為很多人骨子裡深信的是潛規則而不是規則?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在飛奔。小孩一生下來,就餵養特級牛奶,牙牙學語就送美語班,剛上幼兒園就學奧數,到小學似已閱盡天下滄桑——人生呢,卻還只在起步階段。一方面,我們為利益奔忙,很難慢下來靜心思考。另一方面,我們總想領先一步,片面強調成功和個人利益,不怕把成功建立在無辜者的肉身上。所以市面上各種“職場小說”和琳琅“宮鬥劇”非常火爆,它們把社會宣揚成一個“殺戮戰場”。在這個惡世界裡似只有勾心鬥角才能贏,只有比惡人更壞才能活得滋潤。這讓插隊思想深植於國人心中。

外國人瞧不起中國“土豪”,有時候這種歧視讓一下子有錢起來了的“土豪”們很憋氣,於是,他們一砸幾千萬去投資影視劇,別管懂不懂;買架私人飛機來炫耀,有事沒事天上轉幾圈兒;婚禮大擺筵宴,廣請明星政要,可大把錢花了。但就算如此這般拼命花錢來證明自己,最後還是被看成是“很土的富豪”。依照讓外國人看不起。為什麼?

那些急欲“脫亞入歐”的“土豪”們洗心革面:一邊師夷長技,儘管又是喝拉菲、開遊艇、吃法餐……但在外國人眼中,那些走進星巴克,喝著咖啡就大蒜的,依然還是“土豪”;那些怕孩子受委屈,乾脆買下幼兒園的,照樣也是“土豪”;那些參團歐洲遊時,到哪都大聲嚷嚷講電話,不講衛生、亂扔垃圾、不排隊。儘管他們看見什麼買什麼,花錢比當地人都大方,但外國人還是把他們當土豪。因為金錢並未改變土豪的文化和消費習慣。

可以說,國人的插隊行為並非只有在外地上演。在國內,公交車前的前擁後擠、醫院掛號前的偶爾插隊也在頻繁上映。所以說,提升公共管理水平,讓國人都能夠養成一個守秩序、愛排隊的習慣,又如何會形成“中國式插隊”?最後,維護社會公平。為何有人想要插隊?殊不知,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早已將你的“所求”剝奪了。專家門診、合適樓層,早已成為了別人的“囊中之物”,再“排隊”又有何意義?所以,呼喚社會公平,同樣是根治“中國式”行為的一劑良藥。

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領保中心主任翟雷鳴曾經說過:“離了境,任何一個國人就是中國全部。你的不文明行為,會損害中國形象。”

這句話值得每一箇中國人引以為戒!

作者:風青楊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