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楚國的國君到底姓什麼?羋姓還是熊姓?

雲南戴普軍


首先糾正一下,“羋”是姓,而“熊”是氏,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楚國的國姓為“羋”。

“姓”和“氏”是兩個概念,至漢朝初期才開始混為一體。

“姓”起源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是母系歸屬,產生時間早,所代表的範圍相對較大。

進入父系社會,為區別父系身份,便於血脈的傳承,遂有“氏”的概念。和“姓”相對應,“氏”範圍較小,範圍相當於一個宗族。

司馬光《通鑑外紀》中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據後人考證,楚人起源於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屈原《離騷》中“帝高陽之苗裔兮”說的就是這件事。史書記載:“高陽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擔任帝嚳的火正,帝嚳命為祝融,祝融是神話中火神的最早來歷。

後來共工氏作亂,帝嚳派重黎誅殺但沒有誅殺徹底。於是帝嚳誅殺了重黎,然後任命重黎的弟弟吳回繼承重黎的位置擔任火正,還稱為祝融。

吳回後來生下陸終,陸終又生下六子。分別取名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季連。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季連是楚國的直系祖先,他的氏族,稱為“羋”。

前1046年,周朝征伐商朝,楚人首領鬻熊投靠周文王。滅商之後,鬻熊被周文王封為“子”。

鬻熊死後,楚人歷經熊麗、熊狂和熊繹時代。熊繹時期,周成王感念楚人在文武王期間的貢獻,封熊繹於楚蠻之地,封地50裡,姓羋姓,定居丹陽,楚國由此開始建立。

楚國建立後,“羋”姓成為楚國第一大姓,而熊氏為國君專有。楚人歷經幾代人“篳路藍縷”的不斷開拓,國土得到大面積擴展。

到楚武王時期,楚武王之子瑕擔任楚國莫敖之職,受封於屈邑,其後瑕的後代以屈為氏,而瑕是屈原的祖先。

屈是以邑為氏。除此之外,還有景、昭二氏以諡為氏,景昭分別為楚平王、楚昭王的諡號。這三個氏都屬於羋姓,是楚國熊氏外最顯赫的王族。

在楚國的歷史中,鑑於“姓”、“氏”出處不同,一般女性稱“姓”,男性稱“氏”。所以才有“羋八子”、“屈原”的稱呼。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任熊《屈原執扇圖 》)

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媯、姞(一說:姬、姜、姚、嬴、姒、妘、媯、妊),都帶有“女”字。所以,“

姓”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即源於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誌。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標記,是源於同一父性始祖的各支系(庶子)的開氏始祖的符號標誌。同一個姓,可能有若干個氏,但這些氏都共一個父性始祖。通常情況下,同氏的兩個人比同姓的兩個人,血緣關係應該更近一些。

秦時各方面都大一統,姓和氏逐漸合而為一。到漢代,姓與氏已經沒有區分了。現代人所講的“姓”,更是模糊,或為姓,或為氏,或者根本就分不清楚。歷史進程中,有賜姓、改姓、易姓等複雜情況,所以即便同姓,實際也不一定存在血緣關係。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氏。顓頊帝后第五代吳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吳回之子陸終,生有六子,幼子曰季連,羋姓,楚之先祖。羋,楚王族的通姓,凡楚王族的後裔(如屈原、子蘭等),皆以羋為姓。

熊,是楚王的氏。在其當了楚王以後,以熊為氏。楚王在以熊為氏時,仍然以羋為姓。屈原與楚王一樣,都是羋姓。

楚國的王族都姓羋,但歷代楚國王族因為後裔封地不同,形成荊楚十八姓,其中最強大的就是熊氏和屈、景、昭三氏。楚國專門設置了三閭大夫這個官職,來管理屈、景、昭三氏事務。

荊楚十八姓伍氏、氏、項氏、藍氏、麻氏、鍾氏、左氏、靳氏、氏、鄂氏、卓氏、能氏、莊氏、慎(真)氏、敖氏、荊氏、紅氏、上官氏,後衍生單姓一百四十三個,衍生複姓一百一十二個。這些出自羋姓姓氏,都是春秋時期楚國貴族

現在比較一下屈原與楚懷王熊槐的姓氏: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後裔;熊槐,羋姓,熊氏,名槐,楚武王熊通之子熊貲後裔。屈瑕曾擔任楚國最高官職“莫敖”,被封於屈邑,其後代以封地為氏,稱屈氏。熊通則為楚文王,歷楚王堵敖、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楚共王、楚康王、楚王郟敖、楚靈王、楚平王、楚昭王、楚惠王、楚簡王、楚聲王、楚悼王、楚肅王、楚宣王、楚威王,至楚懷王熊槐。

同是羋姓,楚懷王的熊氏與屈原的屈氏,其尊卑一目瞭然。屈原雖為楚國貴族,顯然也是相對的。


閒情偶記


或許是現在的學者把「姓」、「氏」的關係搞得太繞了,「姓」、「氏」之所以能夠合流,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姓」、「氏」原本就是一個東西。

你把《史記》中的《五帝本紀》和《楚世家》放在一起研究,能夠得到這樣一個規律:姓可再分,再分即為氏;氏可為姓,當氏成為姓後,可繼續分。

五帝中的第一個是黃帝,他姓公孫,號軒轅。

五帝中的第二個是帝顓頊,他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

五帝中的第三個是帝嚳,他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

五帝中的第四個是帝堯,他是帝嚳的中子,號放勳。

五帝中的第五個是帝舜,他是帝顓頊的七世孫,號重華。

我們能夠注意到,五帝都是黃帝的後代,即便傳到帝舜,也才九代而已,按照咱們現代的觀念,他們理應都姓公孫吧?

但根據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的記載,黃帝姓姬,有熊氏;帝顓頊姓姬,高陽氏;帝嚳姓姬,高辛氏;帝堯姓伊祁,陶唐氏;帝舜姓姚,有虞氏。

單從五帝的姓氏中就可以看出,帝堯是黃帝的玄孫,已經跟黃帝不是一個姓了,所以,在上古,姓肯定是有分化的。分化的規則也肯定很複雜。

等翻開《楚世家》後,我們驚訝地發現,楚的先祖也是黃帝的後代,司馬遷把楚的先祖追溯到帝顓頊。如果說姓沒有分化,楚的王族應當也姓姬!

但你們卻說楚的王族姓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楚的先祖繁衍到帝顓頊五世孫的時候,是陸終,陸終一共生了六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叫季連,季連姓羋。

因此,你們說楚的王族姓羋。

但當季連的子孫後代繁衍到某一世的時候,出了一個人,叫鬻熊,其後,所有後代都開始叫熊某某,按照司馬遷排下的世襲,依次是熊麗、熊狂、熊繹。

熊繹被周成王於楚蠻,爵位是子。按照司馬遷的記載,熊繹姓羋氏。

注意,司馬遷的記載是「姓羋氏」,這種「姓某氏」的記載,在《史記》中經常出現,如秦始皇姓趙氏,項羽姓項氏,劉邦姓劉氏。

也就是說,熊繹的姓應當不是羋。

是不是自相矛盾?矛盾就對了!

從《史記》上一些名人的姓氏記載上可以看出來,大約在周朝,姓與氏就逐漸合流了,很多人漸漸以氏為姓,而氏,有的來源於封國、封地,有的來源於某一代先祖的出生地,有的來源於某一代先祖的名字。

而楚的王族綿延很多代後,就不再以羋為姓,而是以熊為姓了。


我是金戈,如果你覺得我這篇回答有那麼一絲道理,請給我點個贊!如果你希望繼續看到我的回答,請在點擊上方的關注按鈕或在微信上搜索“jin_sg”關注我的公眾號。


遙望燕園


楚國王室的姓現在一般寫作“羋”,讀作mi3。但是在楚人器物銘文中,這個字寫作“嬭”,這個字,現在分化成為“奶”和女性第二人稱“妳”,其中“妳”已經與“你”合併不用。目前出土的楚國人的器物和簡牘中從來沒有出現“羋”這個字。後來《史記》中用“羋”代替了楚人慣用的“嬭”。《左傳》底本雖然是戰國古文,但經過漢朝人釋文改寫,也都用“羋”字代替“嬭”字。

楚王王室的“氏”一般寫作“熊”,讀作xiong2,但是在楚人的器物和竹簡中寫作“酓”,現在讀作yan3。西周之前的古文字中沒有出現“熊”,但有“能”和“嬴”。“嬴”是秦國公室之姓。但在漢代有時候會出現“熊”、“嬴”混淆的現象。例如:《左傳·宣公八年經》:“夫人嬴氏薨。……葬我小君敬嬴。”《公羊傳》、《穀梁傳》嬴氏作熊氏。敬嬴作頃熊。秦惠文王時期詛咒楚懷王的石刻文誥中將楚懷王的名字寫作“熊相”,這是目前發現最早將楚王室的“酓”寫作“熊”的例子。現存《史記》、《左傳》都用“熊”代替“酓”,沿用至今。

熊(酓)氏的起點應該是周文王、武王時期的鬻熊(鬻酓),根據目前研究,鬻熊與穴熊為同一人。則熊(酓)氏的使用法類似“以王父字為氏”。

“羋戎”這個名字反覆出現在《史記》和《戰國策》之中,如果不考慮古文字釋文的問題,只能認為戰國時期姓氏使用規則已經處於瓦解狀態。羋戎與羋八子之父可能是楚國王室很遠的支系,而且很早就離開楚國,因此沒有其他特殊姓氏,只好冠以“羋”紀念家族遠祖。


大意覺迷


先上結論:姓和氏是不同的,姓表示血緣,氏表示族源,男子在稱呼中一般是氏+名,女子在稱呼中一般是姓+名,所以楚國國君是姓羋氏熊。

1、《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的始祖叫“鬻熊”,當然不是說他是熊販子;“鬻熊”又作“穴熊”,當然也不是洞穴熊;“鬻”和“穴”無非是假借關係,本字是什麼我們已經不知道了。至於“熊”,在金文中多寫作“酓”,“酓”是桑樹的意思,“熊”字是後人傳抄的,所以有的人說楚國是熊圖騰,完全是望文生義了。

2、至於楚王的姓,在文獻中寫作“羋”,但是在金文中都寫作“嬭”,“嬭”有兩個意思:“奶”和“妳”,可見和羊叫的“羋”沒有關係,所以有的人說楚國是羊圖騰,那也是望文生義。“羋”同樣是後人傳抄的訛誤。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周代的姓多從“女”,比如姬、姜、嬴、姚,所以“嬭”也容易理解了。

3、周代的男性一般是氏+名的格式,比如青銅器有“楚王熊章鎛”,熊章就是楚惠王;屈原也是羋姓,但是是屈氏,所以不能叫羋原,也不能叫熊原;而女性一般是姓+名的格式,或者在前面再加上氏和排行,比如楚昭王的妹妹季羋畀我,季是她的排行,畀我就是她的名字。羋八子的“八子”倒不是名字,是她在後宮的封號。

4、說到這裡,大家肯定疑問了。羋八子不是有個弟弟,華陽君羋戎嗎?這個確實是特例。我的理解是,羋八子雖然是楚國宗女,但並不是楚國公主,她是地位比較低的旁系,她是父親甚至可能沒有氏這個符號。而且在戰國時期姓氏也開始合流了,所以本來作為姓的“姬”“姜”和作為氏的“周”“秦”就沒有用法的區別了。


林屋公子


在諸侯國中,楚國的情況最為特別。楚國原本姓熊,周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於是,楚國國君嫡出就同時有兩個姓:熊姓和羋姓。

以楚莊王為例,名為熊旅,又名羋旅。

羋月也可以叫熊月。圍棋選手羋昱廷也可以叫熊昱廷。

羋姓和熊姓是楚國的國君嫡出一系。庶出別枝是羋姓屈氏(也稱熊姓屈氏),另一個庶出別枝是羋姓項氏(也稱羋姓熊氏)。屈原一枝是羋姓屈氏,項羽一枝是羋姓項氏。

在楚國貴族中,與國君同宗的,還有羋姓景氏(即熊姓景氏)和羋姓昭氏(即熊姓昭氏)。

楚國是二姓多氏。其他諸侯國都只有一姓:一姓一氏或一姓多氏。

以鄙人為例,楊氏祖先是姬尚父,鄙人是姬姓楊氏。



楊朱學派


羋姓熊氏。

姓和氏在現代是一個相同的概念,然而在遠古之時是有著嚴格的區分的。在那時,以母系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稱姓,以父系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稱氏。

羋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出自上古黃帝第八世孫季連之後,屬於以圖騰崇拜而生成的姓。季連的後代熊繹被封於荊蠻,為楚子,居於丹陽(今湖北秭歸),這就是楚國的起始。

歷史上楚國羋姓的名人有屈原,白公勝、羋八子(羋月)、羋戎、楚昭王熊壬、楚武王熊通、楚莊王熊旅、熊渠、申包胥等。


慣與長夜


先回答問題。楚國的國君準確稱呼是羋姓熊氏。羋是姓,熊是氏。而女性稱姓,男性稱氏。

1,姓和氏是兩個概念,女稱姓,男稱氏

姓從“女”從“生”,是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族群符號,起源於母系社會,因此中國的上古八姓多為“女”字旁:姬、姜、姒、姚、嬴、妘、媯、妊。

姓本質就是一種符號。在母系社會裡,人們知有其母而不知其父,隨著族群人群增多,不可避免的出現族群間通婚的情況,而古人發現,族群通婚容易出現先天性的疾病問題,於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出現了:讓族群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一個符號——姓,同姓之人不允許通婚,以保持人種族群的優良遺傳。所以說,姓的出現最早的作用也是最大的作用就是“別婚姻”

氏是父系社會的產物,是隨著族群發展,有些人遷居其他地方後,為族群起的新符號(氏)。簡而言之:氏是姓的分支,作用是“別貴賤”。因為通常情況下,只有貴族才有氏。比如嬴姓的某人男人得到天子的封地,那個封地叫做“趙”,所以這個嬴姓男人的後代子孫就會以“趙”為氏,以表明自己的祖上封到了這塊土地上,自然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除了封地獲氏外,還有封官獲氏等等。氏的獲得者是貴族,所以有氏的都是貴人;平頭百姓沒有氏,所以就是賤民。“別貴賤”之意就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漢朝以前姓和氏不混用,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只是在漢朝之後,姓與氏才合二為一。


2,楚國的國君是羋姓熊氏

先來講講羋姓由來。上古時期的顓頊帝高陽是黃帝的孫子。高陽生下稱,稱生下卷章,卷章生下重黎。重黎是帝嚳高辛氏的火正,帝嚳賜予他祝融的稱號。共工氏發動內亂,帝嚳讓重黎誅殺作亂者但未殺盡。帝嚳就殺死重黎,讓他的弟弟吳回接替重黎,任火正之職,仍稱祝融。

\n



\n

吳回生下陸終。陸終有六個兒子,長子叫昆吾,次子叫參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會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連。注意,這個季連姓羋。


再來講講熊氏的來歷。羋姓的季連生下了附沮,附沮生下穴熊。此後,穴熊的後代衰落。有的生活在中原地區,有的流落在蠻夷地區。


到了周文王的時候,季連的後代有個叫鬻熊的人。這個人在中國道家學派裡非常有名,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鬻熊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老師。後來,周成王分封時,鬻熊和他兒子熊麗、孫子熊狂已死,就把他的曾孫熊繹分封到楚地,是男爵。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這個熊繹姓羋氏熊。



總結一下。羋姓和熊氏同是季連之後,羋姓的得姓始祖是季連,熊氏的得姓始祖是鬻熊。



3,楚國王室女人以羋為姓,男人以熊為氏


上面兩層意思弄明白後,就知道為什麼楚國國君都叫熊什麼什麼,而同時又冒出來一個羋八子。

因為男不稱姓,女沒有氏而只稱姓。


到了漢朝,姓與氏合一,延續到今天。所以在讀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時,我們現代人會被這些歷史人物的姓氏搞糊塗。


指動濟南


楚國國君羋姓熊氏,因此楚國國君姓羋。先秦時代,姓氏分離,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此楚國國君都稱熊氏,而女子則稱羋姓。這也是為什麼大秦宣太后稱羋八子,而不是熊八子;楚懷王稱熊槐,而不是羋槐!


秦國是嬴姓趙氏,所以有人把秦始皇稱為趙政。趙國也是嬴姓趙氏,男子均稱趙氏。可能秦國為了與趙國區別,所以男女皆為嬴姓,秦始皇就稱嬴政了!秦楚兩國通婚頻繁,秦宮王后多數是楚國女子;楚平王就是看上了兒媳婦秦國嬴公主,才會娶了秦國公主,最後導致身死後還被鞭屍。

漢朝統一天下後,姓氏合併,沒有姓和氏的區別了,傳至今日,更多的人不知道姓氏的區別,所以今人對先秦的姓名難以理解。古代姓很少,有上古八姓之說,後來各個姓都衍生出了許多氏。比如姬姓就衍生出了周、魏、韓、鄭、蔡、曹、衛等氏!




大秦鐵鷹劍士


楚國現在都認為是羋姓熊氏。楚國傳說中為祝融之後,其祖上鬻熊氏在商周之交時投奔了周人,楚國人自己說是文王老師。但顯然,鬻熊在周王室地位並不高。不但被分配到偏遠地區,爵位也只是子男,兩三百年從未升過職。

楚國到漢水流域的,篳路藍縷,奮鬥了幾代人才在漢水以南站穩腳跟。到楚武王時,突破漢水天險,並一路沿漢水上游,經河南南陽、方城問鼎中原,與中原各霸主一爭高下,成為超級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