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外賣用戶信息“裸奔” 只穿技術“馬甲”仍不安全

本報記者 李 禾

外賣訂單中姓名、地址、手機號以及訂餐偏好等個人信息一旦外洩,會留下不小的隱患。美團日前宣佈,5月底,外賣“號碼保護”功能全面覆蓋北上廣深4個城市,6月將覆蓋全國絕大多數商家。用戶如果開啟“號碼保護”後,將對商家和騎手隱藏用戶真實電話號碼,保護個人隱私。

餓了麼也同時宣佈,最快6月起,將對每一筆訂單的買家姓名、手機號等信息都作自動屏蔽處理,用戶無需再手動勾選“匿名購買”。

此前,網上有賣家專門出售外賣訂餐客戶信息,5000條起售,10000條售價800元,“平均每條不到一毛錢”。據調查,這些外賣客戶個人信息有來自網絡運營公司藉助軟件蒐集的,還有一些是外賣騎手倒賣出來的。

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規定,涉及通過界面展示個人信息的,個人信息控制者宜對需展示的個人信息採取去標識化處理等措施,降低個人信息在展示環節的洩露風險。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說:“外賣平臺有采取相關措施保護用戶隱私的義務。”

面對外賣行業中備受詬病的用戶信息“裸奔”現象,2017年11月,美團外賣開通了隱私保護服務,避免用戶隱私洩露和被騷擾。餓了麼2016年上線“匿名購買”功能,但用戶需手動勾選。至今,餓了麼的該服務已累計保護超過1億次外賣交易的信息安全。

其實,快遞行業也曾面臨同樣的困境。對此,京東、菜鳥、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開始使用“隱私面單”保護用戶隱私,即用技術的手段將快遞面單匿名化。

此外,多種黑科技被嘗試用作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減少快遞、外賣配送各個環節的安全風險。今年初蜂鳥配送App就加入人臉識別功能,騎手每天接單前都需要刷一次臉,只有系統判定其臉部特徵跟提交審核的身份證頭像一致才可接單。

針對外賣和快遞用戶,菜鳥還發布了黑科技菜鳥小盒,使收寄包裹、定送外賣更方便和智能。菜鳥小盒技術人員丁坤介紹說:“不管你在不在家,願不願意開門,守在家門口的菜鳥小盒,都能夠自己收取包裹和外賣。”快遞小哥和騎手則通過手機客戶端掃描小盒上的二維碼,經安全身份認證後,一鍵開盒。據悉,未來菜鳥小盒的升級版可實現刷臉開盒,語音交互,溫度調節儲存生鮮,支持授權共享空間等更多黑科技功能。

不過,業內專家指出,上述技術手段都無法讓信息處於絕對安全的狀態,用戶信息要真正避免“裸奔”,還須從用戶信息的源頭保護開始,完善信息管理機制,及時更新信息保護手段,杜絕各環節的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