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行事坦然,遇事泰然,更應該豐富的是自我的精神素養

當今社會,浮躁、攀比、自慚的現象很普遍。

易怒是一種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掌控,那跟野獸有什麼區別。就像是一頭老虎,一條蛇,你跟它們相處的時候是否時刻擔心它們會暴起傷人?人也一樣,我們會更願意跟成熟穩重有理智的人待在一起,起碼不用擔心自己是否無意間會惹怒他。

人生百態,各有不同,性格是導致我們人生變數的一大因素。我們常聽人說起“富不過三代”,為什麼呢?

我們誕生的環境不同,人生的起點也各有高低,有些人剛出生便坐擁他人一生都無法賺取的財富,有些人生來便有能指引人生的父母,而更多的是平凡的我們。相比起財富,我到是更希望擁有開明睿智的父母,在我眼裡財富的獲取遠比精神素養的建立來的容易。

家庭的和諧氣氛很重要,很多孩子從小便有一顆敏感的心,父母的情緒時刻影響著他們。父母怒,他們會恐懼,會無助,因為還不具備參與的能力。父母喜,他們也跟著開心,因為這一刻他們不用擔心父母會突然拉下臉來訓他們。

仔細回想一下,你們小時候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

不管我們扮演著哪種角色,都要顧及到身邊人的感受,不要稍有不順就大發雷霆。也許作為你的子女或者下屬會選擇忍讓,但你暴怒的醜相會永遠刻印在他們的腦海裡。

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冷靜,淡然面對,只需理智地將事情解決就好,發怒非但不能解決事情,反而容易將事情弄的更糟,也會毀了自己的形象。

如今的商場和職場競爭都比較激烈,不伐有些想要走捷徑的人,造假欺騙無所不用其極,投機分子經常腦子一熱就幹,打算撈一筆就收手,但嚐到甜頭哪有那麼容易收手,只會一次次地說服自己繼續下去,直到有朝一日身敗名裂,非但要承受經濟上的處罰,還將面臨牢獄之災,更別說平日裡的擔驚受怕了。

你有衝動的權力,但切記,妄為的同時想想自己是否有買單的能力。

“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有行的正方能坦然面對一切。古時候的衙門匾額上為什麼總是寫著“明鏡高懸”,那就是作為警醒之用,不但警醒為官者秉公執法,也警醒罪犯如實招來,不得欺瞞。

人活一世,所求為何,難道只是一味地去追求財富嗎?我覺得更應該豐富自我的精神素養,精神上的追求遠比物質更能使人滿足,我們要爭做精神素養的引路人。

處世要端正,行事要坦然,遇事要泰然,不求浮華一世,但求歡顏度日。

行事坦然,遇事泰然,更應該豐富的是自我的精神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