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了孩子有孝心,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案例一

在某一個城市的街頭,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子和父母外出遊玩時等公共汽車,車進站以後,這個男孩子一個箭步竄上車,神情坦然的找了個位子坐下,上來晚的父母只能站在兒子的座位旁。然而,這個小孩子對站著的父母卻是一臉漠然,彷彿他們是兩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車上的一位乘客看不過去,就說:“孩子,應該讓你的父母坐”。還沒等男子做出反應,他的父親急忙說:“讓他坐,我們不累。”

案例二

在一個美國家庭,小孩子特別喜歡吃蘋果,於是,父母要求孩子每次想吃的時候都要同時拿3個,最大的給爸爸,第二大的給媽媽,小的留給自己吃。當一箱蘋果只剩下最後3個時,孩子捨不得再分了。父母卻告訴他:越是東西少的時候越是考驗人,這個時候還能想到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好孩子。最後,孩子一邊哭著一邊分蘋果。發完後,還眼淚汪汪的望著父母,希望父母不要把蘋果吃下去。可是,他的爸爸媽媽卻不理會,把蘋果皮削好,在孩子的注視下,一口一口的把蘋果吃掉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了孩子有孝心,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案例分析

在當今的中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往往成為全家人關注的焦點,再加上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溺愛,很容易形成孩子只知獲取、不知給予、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中國的一些父母只顧著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但是,卻忘了很重要的一點:讓孩子擁有孝心。

培養孩子孝心,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如要求孩子聽從長輩的教誨,不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儘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懂得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及時向父母彙報情況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了孩子有孝心,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的孝心,其實不僅僅是為自身年紀老了有人照顧、贍養的問題。今天,贍養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以退至次要的地位。從根本上說,孝心也是一種做人的良知與道德。試想,一個對父母的大恩大德都不放在心上的人,他能與別人建立起誠信關係嗎?他能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嗎?一個缺乏起碼的道德良知和不講誠信的人,他能有什麼作為呢?因此,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

1.要讓孩子明禮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孝心”是一種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還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算有孝心。讓孩子知道媽媽十月懷胎的艱辛,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禮貌,責己嚴,為父母分憂解難。為了明理,多給孩子講些古今有關的故事,通過具體事例讓孩子懂得要有孝心。

2.給孩子分擔的機會

這一點非常重要。真正的孝心要通過實踐去培養。平時要讓孩子分擔家裡的一些事情,讓他負起責任來。遇有為難的事情,講給孩子聽,讓他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長輩身體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訴孩子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孝心會在孩子身上紮根。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對孩子祖輩的孝心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真孝心,假孝心,是騙不了孩子的。因此,為人父母,要自己有孝心,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才會播撒到孩子心裡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了孩子有孝心,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