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新聞聯播裡提到的這座橋,總書記5年間曾視察6次

【編輯/王瑞文 統籌/陳威】6月2日,新聞聯播用47秒介紹了杭州灣跨海大橋。據瞭解,這座大橋是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推進的一項重大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6次來到這裡。目前,正值繁忙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令南北兩翼正式駛入發展快車道。

新聞聯播裡提到的這座橋,總書記5年間曾視察6次

新聞聯播截圖

曾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大白新聞了解到,2008年5月1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讓上海到寧波的陸上距離縮短了約120公里,一舉改變了滬杭甬三地間的交通格局。如今,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間共通行1.21億輛(次)汽車。以每輛車較以前繞行杭州少花1.2小時計算,共節省運輸時間1.4億小時,為社會減少能耗成本114.57億元。

新聞聯播裡提到的這座橋,總書記5年間曾視察6次

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已有十年。大橋帶來了出行時間的縮短,由此產生的諸多變革極大地推動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共同發展,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重要性早已被時間證明。一座跨海大橋串起了上海、江蘇、浙江這一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城市群。依託杭州灣跨海大橋,浙江省提出大力發展灣區經濟的重大戰略。一個以上海、杭州和寧波三個環杭州灣地區聯手打造的“環杭州灣大灣區”呼之欲出。

習總書記5年間6次視察大橋工程

據瞭解,杭州灣跨海大橋從動議到開工建設再到建成通車,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推動,也是他一直心繫的重大工程。2003年至2008年間,他曾六次視察大橋工程。

2014年6月,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演講中,習近平再一次闡釋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的重要意義。習近平表示:“我在浙江省工作了5年,親歷了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修建。這一工程不僅促進了當地從交通末梢到交通樞紐的飛躍,更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和擴散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促進了蘇浙滬經濟圈發展。可以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愈益凸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不僅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的決定性因素,而且成為推動教育、文化、體育、衛生、藝術等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大橋促使南北兩翼經濟快速發展

新聞聯播裡提到的這座橋,總書記5年間曾視察6次

201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江浙滬打通2小時交通圈。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已經十年。

這座大橋的北岸連接的是嘉興市海鹽鄭家埭,這座屹立十年的舉世名橋,為嘉興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格局。

據悉,嘉興市海鹽縣,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側。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擁有6000餘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縣史。這座千年古縣,在大橋建成通車後,從交通末梢一躍成為長三角交通樞紐。海鹽的發展格局由此煥然一新,澎湃活力被迅速激發。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翼的慈溪、餘姚、鄞州、奉化、寧海、象山等市縣,是寧波民營經濟和製造業最為根深葉茂的地方。如今這裡的產品正通過杭州灣跨海大橋源源不斷地運到全國各地。打通進入長三角的便捷通道,無疑為寧波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促進產業升級提供了更廣闊空間。

據瞭解,杭州灣跨海大橋在經濟效益上,加強了嘉興與寧波、嘉興與舟山的區域間經濟聯繫,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北岸年均增速為10.62%,促進北岸進出口貿易發展。促進嘉興市旅遊業蓬勃發展,併為浙江大灣區開發建設提供了有利保障。

在社會效益上,一方面,杭州灣跨海大橋縮短了杭州灣兩岸各個城市的距離,杭州灣北岸城市去杭州灣南岸城市空間距離平均縮短110公里左右。優化了周邊區域的公路網布局,使得各公路的流量分佈更趨合理。促使嘉興港區與寧波港、舟山港、洋山港、南京港、太倉港等十多個港口的緊密聯繫,加快了各個港口的分工和功能調整。另一方面,杭州灣跨海大橋推動了區域交通運輸業發展。大橋開通後,嘉興市的貨運量、貨運週轉量都有明顯的大幅度增加。同時,杭州灣跨海大橋促進了海鹽東開發區、平湖新城等重要區塊的產業集聚,聚集了大量高薪技術產業,推動人口聚集。此外,杭州灣跨海大橋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深嘉興港區區域的產業分工,優化港區區域的產業佈局,推進港區區域的產業一體化。

在生態效益上。杭州灣跨海大橋自開通以來,到2017年,已經節約汽油55.25萬噸,節約柴油76.0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計396.95萬噸,促進了能源節約,給周邊包括嘉興在內的各個地區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

十年前,杭州灣跨海大橋北橋堍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茫茫灘塗,十年後,這裡已經成長為擁有千億產業的“黃金海岸”。【資料來源:交通運輸部網站、澎湃新聞、央視新聞、新華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