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70高齡的姜昆頻頻進行相聲惠民演出,為什麼得不到相聲迷的喝彩?

鄧雅雲dyy_


第一,雞蛋送的少。第二,送雞蛋的方式不招人喜歡,進場給一部分,剩下的還要散場再給。第三,姜主席作報告還可以,相聲實在是不搞笑。而相聲偏偏是要觀眾笑的,相聲迷覺得相聲不搞笑才是最搞笑的事情!所以說盡管姜主席精神可嘉,但是作品實在不敢恭維!


我是聽著姜主席的相聲長大的,小時候一開收音機,除了袁闊成老先生,單田芳老先生,劉蘭芳先生的評書,就是姜主席的相聲,那時姜主席的搭檔是孫越的叔伯姥爺李文華。實事求是的說,那時姜主席的相聲還是挺搞笑的,比如《如此照相》《打針》《男女有別》等等。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姜主席的搭檔也換了,換成了唐傑忠老先生,並且連續登上春晚的舞臺。這時候的作品就已經基本都是歌頌型的相聲了,《虎口遐想》《樓道曲》《電梯風波》等等。進入90年代,相聲在姜主席的帶領下就已經開始漸漸低靡了。

進入21世紀,姜主席的搭檔又換成了戴志成,這時候的相聲已經日薄西山了!

姜主席這些年說實話,也確實為相聲做了很多的事,比如創辦相聲大賽,比如頻頻進行惠民演出,70來歲的人也不容易,但為什麼姜主席這麼招相聲迷煩呢?

第一,作品越來越差,上春晚都要靠炒冷飯了。《新虎口遐想》是姜主席最近二年最拿得出手作品。但是我不知道朋友們笑了沒有,反正我沒笑。

第二,丟棄了相聲最根本的精髓——諷刺!由於姜主席身處的位置,針砭時弊的內容不敢說。而歌頌型相聲已經證明是死路一條。相聲丟失了諷刺的精髓,就如同丟掉了魂!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打壓郭德綱為代表的草根。大家都知道,沒有郭德綱的出現,就沒有現在相聲的欣欣向榮。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也不足為過。但是姜主席不管什麼場合,總是批評郭德綱的作品下三濫,並且旗幟鮮明的反三俗。這讓喜歡郭德綱相聲的相聲迷十分反感,有那功夫,姜主席您多研究點兒好段子多好啊!

和郭德綱喜歡曬演出照一樣,姜主席也曬,可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姜主席的觀眾老年人居多,更可怕的是好有睡覺的。雖然聽姜主席的相聲給雞蛋這個調侃段子真假難辨,但是至少說明,姜主席的演出有相當比例的贈票。這和郭德綱演出的一票難求,形成了天壤之別。

據悉郭德綱欲借主持《歡樂相聲人》,有和姜主席何解之意,但是姜主席至今沒有一絲回應。不知道姜主席怎麼想的,我覺得不管以前有什麼恩恩怨怨,相聲界能同心協力共同振興相聲藝術,才是善莫大焉!


靖逸軒主


老人們常說:有便宜不佔,吃虧難受。

反映的是在物資匱乏年代普通老百姓的一個心態。那時候能有就不錯,更別提白送了。但說是白送,觀者也需要有付出,不僅要要風餐露宿地恭候,還要不惜力地拍巴掌,不遺餘力地送笑聲。但即使手拍紅了,嗓子喊啞了,也感覺值,因為欣賞的是高雅的能教育人的陶冶情操的相聲。



但現如今,老百姓的觀念轉變了,不僅追求“有錢難買老來瘦”,還捨得花錢買健康買享受。人們也變得聰明瞭,知道寓教於樂的真正內涵,知道了時間的寶貴,誰也不會為免費觀看或免費拿贈品而觀看,因小失大般浪費時間看不樂的高雅相聲了。關鍵還得力於有了德雲社,有了郭德綱,大家才恍然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相聲,什麼是說學逗唱,什麼是傳統,什麼是傳承。

在明確知道觀看了能得到什麼以後,觀眾們開始自覺自願地掏錢買票,走進園子、劇場和禮堂,自費觀看能夠帶來開心歡笑的真相聲。在欣賞水平提高後,自然對以往的偽相聲有了排斥,更對以往上當受騙的經歷而深感悔恨。


新文化街男孩


姜昆惠民演出為什麼得不到相聲迷的喝彩?

70高齡的曲協主席姜昆,堪稱是相聲界的最高元老,早在三十年前,他與唐傑忠合演《虎口遐想》風靡全國,讓觀眾耳目一新,笑得前仰後合,差點笑岔氣。哈哈!



如今,姜昆已不是30年前的英俊帥男,已是人到老年,但他老當益壯,仍然活躍在相聲舞臺,給他點贊!與他同時代,同臺的相聲名家,不是告退,就是已去逝,這就更顯姜昆難能可貴。

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姜昆還在繼續講著他那《虎口脫險》的故事。


不久前,姜昆率領《我們的中國夢》惠民曲藝團,到甘肅、陝西等邊遠地區做慰問演出,得到不少贊聲。這也是姜昆多年努力的結果。小編相信,姜昆在觀眾心目中應該是一個好的藝人,德才雙贏藝人,這是由觀眾的眼睛和喜歡程度來評判的,而不是什麼水軍之類。



身為七十歲的姜昆,仍然活躍在相聲舞臺,應該受到讚揚。但奇怪的是,網傳:姜昆如此賣力表演,卻未得到相聲迷的喝彩。實際情況真是這樣的嗎?小編懷疑!




如果情況屬實,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據說,目前的主流相聲迷,以八零後、九零後為主,他們大多是在郭德綱的相聲中成長起來的,是嗎?難道其他相聲界藝人白說相聲了?懷疑!

姜昆在相聲界表演3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觀眾迷,小編承認這部分人群現已進入中老年,是沒有在劇場觀看相聲的習慣,但並不等於他們不喜歡或已不看相聲。

其實,姜昆的相聲小編一直愛看,只是現在感覺姜昆可能因為年齡大了,演相聲並沒有30年前賣力,這能理解,但是,觀眾還是很愛看他的表演!但郭德綱的相聲小編不愛看,沒看過。一個藝人靠吹,得不到觀眾掌聲,是不起作用的,德行、靈魂令觀眾厭惡!





姜昆的觀眾大多確實是中老年人,但這部分人中大多數都會上網,姜昆賣力的吆喝,應該是會得到相應群體熱烈喝彩的。



更重要的是,郭德綱與主流相聲界交惡,引發了鋼絲及其水軍在網上造謠、誹謗主流相聲。所謂姜昆賣力說相聲,沒得到掌聲,令人遺憾之類言辭,小編認為是那些人在造謠,蠱惑人心。

最後,申明一點,小編不是姜昆僱用的水軍,相信姜昆也不會幹這類鄙賤的事情,小編連姜昆的粉絲都算不上,在這裡只是想作為一個觀眾表達一下對姜昆表演的看法!


田蘭地博


這麼說吧,一切都是需要時間的。

第一,姜昆做相聲惠民演出,是好事。但所為惠民,惠,指的不單是做事,而且是做的事大家喜歡和認可。

所以,相聲的質量第一就很重要。

第二,他做惠民演出,大眾很容易認為他有別的目的:一面自己頻頻登臺,一面卻處心積慮的打壓異己。老百姓不傻,看得出來。

第三,回到第一句話,也許他在改變,想重新開始在基層打造主流相聲的好形象好口碑。但這需要時間。至少現在,大家還沒有接受他的誠意。


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首先黨的政策是不需要相聲來宣傳政策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大代表,黨的各級基層幹部不就是失職了嗎?應該先了解相聲的含義,相聲並不是黨的宣傳工具,喉舌。也不是教育人的載體,再說七八十年代是馬季時代,在農村山區還沒電視呢,只有黨政機關才有黑白電視機,只有廣播普及。姜昆在80年代初才嶄露頭角,是以相聲愛好者的身份進入相聲界的,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更沒有傳統相聲的功底,是以新相聲起家的。就拿青歌賽來說吧,一個組別還分專業和業餘。相聲低谷時姜昆咋不宣傳黨的政策呢。作為國家院團,拿著優厚的待遇,做些為黨和國家宣傳的工作,是應該的,份內的,但不是掩飾那些不會傳統相聲的遮羞布。毛主席說要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為啥有的人會忘記了呢,不僅僅是相聲這個行業,各藝術行業,除了在京央屬團體和各省重點扶持團體外,本市京劇團基本上是半工半職狀態,有關係的轉行,有的搞第2第3產業了。其他如歌舞團,地方戲解散了。

現在相聲又火了,姜曲協的惠民演出不受喝彩?如果放在六七十年代,應該是場場爆滿,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一切都要適應新時代的腳步,貼近人民群眾,脫離了群眾基礎的節目,就會讓觀眾流失。

相聲迷並不是有錢沒錢的事,換句話說,有錢就能說相聲,沒錢就不能說相聲了?郭德綱恰恰是後者,他愛人往裡搭錢來支持,維持小劇場的運作,難能可貴,還有那些幫助過他的老藝術家們,相聲的崛起也有他們的功勞。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只有讓廣大群眾接受的藝術,才能茁壯成長,才有生命力。靠贈票送雞蛋也不是長久之計,應反思。


剛強204142387


其實答案已經在問題裡寫明瞭。

什麼叫相聲惠民演出?關鍵就在“惠民”兩字,“惠民”的演出性質就決定了,它是一種免費的、施捨型的演出。

既然是免費的施捨,那麼觀眾沒有權利批評它的質量;在演員心中也是種施捨,能到場出席已經給足面子了,演什麼節目並不重要。

打個比方,在過去每當天災人禍,大戶們都會舍粥施藥,其實就是大鍋做水下點糧食熬粥供人果腹。粥是免費的,但也不講究口味,大家都知道就是為了活命。

但從來沒有大戶會在風調雨順的年景去舍粥,因為大家都能憑雙手吃飯,為什麼要去接受嗟來之食?

所以很好理解為什麼沒人叫彩,這個跟年紀沒關係,就算100歲出來還是一樣;這個跟免費不免費也沒關係,現在的觀眾有的是途徑去聽相聲;這個跟演員地位官職也沒關係,你官當得再大站在臺上也是演員一個……。

觀眾唯一關心的是你說的相聲質量,相聲說得好,觀眾不需要惠民,觀眾有錢會自己買票;相聲說得不好,就算你惠民,觀眾還嫌你浪費他時間。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有些所謂的相聲就等同於把觀眾已耳熟能詳的國家大事重新編排一下再播報給大家,這種說教式的表演很難得到相聲迷的喜愛,相聲迷需要的是茶餘飯後一種放鬆式的娛樂,聽點兒家長裡短、插科打諢、胡謅八扯、奇聞逸事,哈哈一樂暫時忘掉疲憊和煩惱。想了解實事資訊就看新聞聯播了,不能讓大家白天擼起袖子大幹一天了,晚上又到劇場去聽宣講報告,而且宣講的內容很多還與大家身邊發生的事有很大反差。


欒鈞程


他的罪根就是把相聲分成了雅和俗。就像歌手把音樂評為民眾的和農民的。他說的相聲也並不高雅呀。虎口遐想把女觀眾傷的提著裙子不敢撒手她的高雅中的俗又師從何門呢?傻逼是怎麼煉成的?


陽光明黴


在八、九十年代姜昆半路出家當了相聲演員,他不是科班出身,相聲基本功差,由於與馬季、李文華、唐傑忠等名家搭檔,自然而然在他還沒學會相聲時就捧紅了他,然後三位名家相繼離世,姜昆已高不可比了,由於姜沒有相聲功底只有相聲名氣,所以他在任曲協主席期間自然發揚不了相聲的光大,突然有一天一位從小就科班學習的有相聲基礎和功底的,真正會說相聲的郭德綱的出現,徹底搶走了姜昆相聲老大的光環,可是姜的相聲的確沒有市場,爭不過民間藝人郭德綱。以致於就有他現在的惠民相聲,姜也只能進行惠民演出,與郭德綱爭存在感。


實永


能玩手機上網和電腦上網的絕大多數是90後的年輕人,姜昆惠民演出的對象大部分是普通工農大眾,他們很少有機會上網給姜昆點贊,在又說了姜昆的目的是服務大眾,不像郭德綱是譁眾取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