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

地球往事001


問題:醜書為什麼能進中國書協?

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醜書現在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大家自認為是醜書的就是醜書了,有些人把曾翔的書法定義為醜書,而另一部分人認為田英章是醜書,歷史上也沒有醜書這個詞,這個定義不確定下來,就很難很難討論這個問題。

我對於醜書的理解是“過度”,過度的誇張和變形、過度的注重用筆而忽略了結構、過度的注重形式感和視覺衝擊力使書法作品失去了韻味,過度的個人行為表現失去了書法的本質,過度的用墨造成章法雜亂無章。書法有法,這個法就是法度,過度了,就不會那麼優美和優雅了,就會“醜”了。

這些醜書的引領者,他們之前也寫的非常的傳統,也是從楷書開始練起的,基本功也很紮實,就是靠這個加入了書協,加入書協後,他們不再滿足於在一定的傳統的法度下去探索,而是轉向了西方藝術理論,進行過度的誇張和表現,遭到觀賞者的反對,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很多明智的書法家已經從這條路上回來了,因為他們的地位的原因,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還在追隨。不明真相的隨大流確實是一種悲哀。

這個給我們的教訓是,學習書法一定要好好研讀書法史,我們的彎路歷史上都有人走過,他們失敗了、回頭了,你自己不知道,還以為這是自己的發明創造,太幼稚了。

好好臨帖吧。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這個道理很簡單,想憑醜書跨進書協的門檻,首先要得到書協權威人士的認可。說實話,自從蘇士澍擔任書協主席後,儘管其書法水準受到廣泛吐槽,但是他堅持以傳統書風為主的觀點是相當明確的。所以,現在想憑醜書進入書協,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


曾幾何時,書壇颳起一股流行書風,也就是後來的醜書,時間不過幾十年,影響卻極大。看看這些網友們眼中的醜書名家,王鏞、沃興華、胡抗美、王冬齡等人,無不是當代書壇的中堅力量,也都在書協和各大院校擔任著重要職務。儘管以“吼書”名世的曾翔負氣退出了書協,仍不影響醜書在書協的重要地位。既然如此,這些醜書名家的弟子們,或是受其書風和審美觀念影響的書法愛好者,通過展覽和比賽途徑進入書協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前段時間聽聞書協主席明確對醜書說“不”,並聲稱要先打下幾隻老虎和蒼蠅來,不過至今也不見什麼動靜。說實話,同為醜書名家,其實大家的情況也不盡相同。王鏞算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實力書家,同時引領著中央美院的書法教學,儘管頂著“醜書盟主”的頭銜,對其作品的評價還是褒貶不一,很有爭議;另外一個擅寫“亂書”的王冬齡,雖然經常出國忽悠外國人挺成功,在國內卻幾乎是一邊倒的嘲諷聲。很多人不知道,王冬齡還擔任著中國美院的書法博導,其藝術思維影響著一大批書法專業的學生。


我想說的是,醜書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醜書名家們也有著豐富的書法理論知識,並且致力於讓大眾接受他們的審美理念。對於有著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來說,這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書法藝術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和積累,早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審美理念和評判標準。現在突然要扭轉大眾早已根深蒂固的審美習慣,完全拋棄傳統書風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不可取的。

更為重要的是,那些擔任著書法導師的醜書名家們,儘量不要把自己的審美思維強加給學生們。這樣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驚龍軒


不是醜書進入中書協!而是中書協很多會員書法主攻的方向你不知道,或者說你對書法瞭解太少,對寫字瞭解太多!

蔡邕,東漢文學家、書法家《九勢》中有關於“自然”的論述: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一種認為“自然”是指自然界,自然事物,是一種物象。認為書法的初始是模擬自然界的象形而來,如“日”“月”等;另一種觀點認為,蔡邕此處之“自然”實是“一”,書法的道!

我認為,不管是第一種觀點還是後一種觀點,都是中國書法的真正內涵陰陽文化!

而一般人對於書法的美觀是不能涵蓋自然的概念的!一般人的美觀指什麼?整齊劃一,方方正正,光亮馬黑,平均勻稱,等等!而書法的“自然”裡自然包含這些,但遠不止這些,還有參差不齊,凹凸不平,晦暗慘白,失衡紊亂,等等!

光懂得欣賞基礎的美,其實說到底也是一種狹隘,對書法的理解也屬一知半解!

書法藝術的真正內涵是中國傳統的陰陽文化!陰陽是需要對比、平衡的,所有一般人眼中的美觀有,美觀的反面也當有!如此理解,我們欣賞書法時就要懂得欣賞這兩種對立的美!也就不會一見到不符合美觀的書法就大叫“醜書”!





陳天哲



進入省級書協要在省書協舉辦的展覽中獲獎至少兩次,才可以申請加入。進入中國書協,需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中獲獎至少四次,才有資格申請加入。獲獎成為加入書協的硬性指標。

“醜書”這兩年比較火,說到底,醜書是書法家在特定的書法審美認知下催生的怪胎,是當代書法界整體浮躁,書法家目光短淺,不負責任,沒有節操,對傳統文化肆意糟蹋的結果。

一些書法家為了順利加入書協,獲得名利,就開始挖空心思謀劃著用什麼方法來獲獎。面對傳統,那是高山般的存在,書法家想從傳統中突破,進而獲獎,難於上青天。


因此,就反其道而行。而寫“醜書”不需要多麼深厚的傳統功底,只要膽子正,臉皮厚,不怕別人說三道四,這些人就敢借助書法的名義,如小丑一樣瘋狂表演。他們寫出的字,往往視覺衝擊力很強,形式新穎,特點獨特,並且在書寫中,加入行為藝術,以吸引大家眼球為主要目的。

當代醜書名家多不勝數,全國範圍內,以王鏞,王冬齡,曾翔等人為代表,我們陝西也有薛養賢,麻天闊等人,也可以看作是醜書代表人物。

醜書書法家能進入中國書協,跟中國書協前些年偏重於醜書,大力宣傳醜書,把醜書推舉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有關。前些年,在全國性的書法大展,如“蘭亭獎”、“全國書法篆刻展”等展覽中,獲獎者有一半以上為醜書作者。


展覽中,一幅醜書掛在傳統書法中,相當顯眼,無論是醜書的視覺衝擊力,還是形式感,都要比傳統書法強烈許多。這就像一個穿著奇裝異服,或比基尼的人,站在一堆正常穿著的人群中,眼球立馬會被吸引過去。

大部分醜書作者聲名顯赫,是書協或高校的書法教授,門下有許多學生,老師教什麼、寫什麼,學生也跟著做,因此,在連鎖反應下,醜書之風相當興盛。許多書法家經不住獲獎的誘惑,也開始向醜書靠近。

但近兩年,醜書風氣有所減弱,主要原因是人們對醜書審美疲勞,新鮮感不在,見怪不怪了。

隨著大眾書法審美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真正明白書法的好壞和美醜後,醜書肯定會進一步弱化,最終被有良知,有擔當和追求的書法家所拋棄。


鴻鵠迎罡


醜書為何能進中書協?應該是大部分進醜書原創者是進中書協後才開始寫的醜書!

為什麼這樣去說,有幾個原因✔

一、的確,有一部分欺世盜名的偽書法家,沒有臨過帖,沒有基礎,甚至字都不識幾個,但是,懂得耍怪,懂得包裝,一襲對襟布衣,過胸濃密漂白的鬍子,再加上結構怪異的字體,能忽悠很多人。這種寫字的能入書協的是個例事件。

二,為什麼說醜書還能進書協?是因為,在進書協前,他寫的不是醜書,規規矩矩的楷書,或者合乎法度的草書,因為,加入各級書協是要有條件的,有門檻,要進去,就要適應規則,這點不含糊喲!為什麼漂漂亮亮的加入,最後去被詬以醜書?原因無外乎這些。加入之初只是有了一個身份,而擁有同樣身份的千千萬萬,怎麼能脫穎而出?就會選擇一些標新立異的舉動,美其名曰是創新,其實,就是為了博取眼球,類似於微博上的求關注。這類書家佔了很大比重。

3、上行下效,這些已經是書協會員的書家,因個性化書法而受關注,並且為自己帶來很多好處,有名有利,越是怪異越是受關注,然後就離譜的怪異,仔細閱讀一下很多醜書的書者簡歷,哪一個不是各級書協會員?城市書畫小編覺得,書法創新是個偽命題,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書法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太多了,有書法家形容,窮奇一生也難窺之三四,談何創新?也就是說,基礎的東西還是一知半解呢,就急欲自成一家,扯遠了喲!不是醜書可以加入中書協,是加入中書協後才開始寫的醜書✔

這是一位大家寫的字,儘管名氣非常大,但小編依然覺得這字極醜。

因為,進了書協的開始寫醜書,有了第一個書者開始被追捧,就有了第二個,然後,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有了一大批,現在很多偽君子試的朋友關係,當面會違心的表揚對方,哪怕底下罵的狗血噴頭,因為,需要共同維護好遮在彼此身上的遮羞布,一旦拉開,都不好看✔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某某名家為某醜書作者站臺,寫評論文章,甚至不惜創造一些詞彙去評價這字為啥能醜?醜的為啥這麼有道理!還醜的有藝術性?就像一坨犬類的排洩物,用純金盤子裝起來,盤子周圍還配以名貴松露等。


城市書畫


個人不怎麼懂書法,但也知道書法要形神兼備,精神暫且不談,形體上這醜書連大街上用腳寫字的殘疾人都不如!同時小編也狂妄一句,鄙人不才,願當書法協會副會長!







大神小說


首先聲明一下,我下面要表達的觀點與吼書、性書等無關,那是行為藝術,不屬“醜書”範疇;與田英章的字也無關,那是美術字,也不屬“醜書”範疇。

醜書出現得很早,米芾曾批顏真卿為惡札之祖。什麼是醜書沒有定義,我想是那些違背傳統的書法。

大約是潘伯鷹先生講過,書法有二重性,一是實用性,一是藝術性。當今社會,書法的實用性在弱化,藝術性在強化。藝術性加強後,難免一些探索性的東西就出來了。

所以說,如王冬齡、沃興華、劉雲泉、石開等人就出現了,當然,這些人的傳統書法其實都是不錯的,但現在的寫法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這很正常。

關於“醜書”,我們不妨多一點寬容,是與非,對與錯,交與時間去評判,讓我們的子孫也多一點事做。

淘汰了的,當然是不好的。留下去的,說不定真為書法的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摸著石頭過河。過了河的是好漢,過不了河的自然會被河水沖走。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題主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換幾個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觀察和看待。

一.醜書自古以來就有,不惟當今。我們看漢《大開通》,《廣武將軍碑》,魏《姚伯多兄弟造像》,隋《曹植廟碑》等等石刻,想必絕大多數對這種野逸粗獷風格的作品理解不深的朋友,或者從本性上不喜歡這路書風者,大多認為其醜不可言。但這些都是清末民國初成就了許多大家名家的基礎發矇名碑。



《開通褒斜道》

如於右任說,早歲習書,未有大進,自臨《廣武將軍碑》,書藝始有進境。據專家分析論證,《曹植廟碑》就是顏真卿楷書的始祖。



《廣武將軍碑》

元人楊維楨,明清倪元璐,張瑞圖,傅山,趙之謙,近現代沈曾植,康有為,吳昌碩,徐生翁,沙孟海,謝無量的書法,相信欣賞和喜歡的人不多。但上述這些書法家都是書法界公認的大家,而且人人風格特立,絕無相近類同之感,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一幅書法作品出自何人之手。

沈曾植書法



徐生翁書法

二.而反觀當代的書法,風格趨同,雷同,跟風媚俗現象非常嚴重。許多有名有望的名家的作品,把落款糊上,和一幫在後跟風者的作品一模一樣,甚至不如。字寫的甜美,秀美,整齊規範,成了一個趨向。不是說甜美秀美不好,是風格趨於一致不好。

三.當前眾口一詞唾罵攻擊的幾位醜書家,大多都具有很深的專業學養,在專業圈影響大,聲譽高。同時也是眼界高,水平高的人物。這些人,古典書法水平絕不亞於當前響噹噹的寫美書者。

這些人的字你可以不喜歡,但不知道,不理解,不認同他們的理念,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對書法入道還不深。

這很好理解。如果寫絕大多數人都喜聞樂見的秀美書風,他們早就拔得頭籌了。比如沃興華八十年代的顏體行書,至今都沒見幾個寫那麼好的。據他《顏真卿書法意臨》說,他本人三十年來臨習不輟。這個看下他的臨作就知道有多厲害了。

重要的一點,寫漂亮的字名利雙收。寫醜書最少要影響錢包。他們都不是笨人,怎麼會不知道這一點呢。還是一句老話:“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他們是另有追求罷了。

所謂的醜書隊伍中,有那麼三兩個人,確實不敢恭維。比如吼書大師,射墨大師,還有一個拿上毛筆瞎畫的盲抹大師。翻開他們的底子,發現下面是空的。但你如果能看到他們的另一面,你也會服他。經營權力圈子搞上位,出洋相,蹭熱點,也是本事不是。

四.他們都很早就加入了中國書協,二十年前還參與書協的活動。現在幾乎都不參與任何活動了,都在專心的搞自己的事業。

不用擔心著急,不必疾心疾首,醜書家們引領不了書風。反倒是甜,熟,俗在引領當代書風。這一點絕對是有目共睹。

而後一種書風,被近當代,幾乎被近兩個世紀的書法大家們集體否決。比如沈曾植,康有為,吳昌碩,沙孟海,王遽常,徐生翁等等。我總覺得,這些近世大家們的選擇具有深邃的歷史眼光,他們的探索和貢獻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他們也醜。且叫古醜吧,期望今醜中,也能出幾位大師。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我認為醜書要分清楚是真的醜,還是表面醜而內在美?真的醜書是那些江湖搞怪,沒有一點書法傳統,任意胡弄百姓,裝神弄鬼的所謂書法。是真正的不齒於人的醜書。

而表面醜內在美的書法完全不一樣。現在網上好多人在噴的以王鏞為首的所謂醜書家,我認為與真正的醜書是天壤之別,反而是陽春白雪,絕不應該歸於醜書之列。

歷史從來都是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來書寫的。我反倒認為以王鏞為代表的一部分具有創新精神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書法風氣,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適應我們時代的產物。

創新的東西從來就不會被當時的大行認可,不會被廣泛流行,需要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證的檢驗,從而逐步得到認可。牛頓三定律在發現之前是不為世人認可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發現之前也是不為世人認可的,哥白尼更慘,創立地心說以後因教會不滿被燒死了。

老子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你看從古到今,往往被大眾嘲笑的東西才是真的好東西。當然,也許這些所謂的醜書探索會失敗,會是曇花一現,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不下什麼痕跡?但我們應當對其探索創新努力加以呵護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斥責負評甚至謾罵。

現在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往往是一邊倒狀況,說王鏞怎麼怎麼差,沃興華怎麼怎麼醜!捫心自問,你真的深入地去了解過他們嗎?你認真地看到過他們早期臨帖的功夫有多深,隨意寫出來的鋼筆字有多漂亮嗎?你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了他們的書法作品細節嗎?我想社會對於他們的書法作品應當來取包容的態度。因為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會使中國書法的水平不斷的發展和提高。


高培書畫琴


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因為那個年頭中國書協裡有人推崇唄!如果沒人喜歡,沒人倡導,沒人推崇,善寫醜書的人能進入中書協嗎!

什麼是醜書?沒定義啊!

大家說醜,可掌握著話語權的人倒不認為是醜,而且認為那是藝術,那是書法創新,那是美!

大眾說“醜”,有什麼用呢。

大眾說醜,沒用的!

多年前,我曾與中國書協的一位權威人士交流過一次,當問其“醜書”為什麼能堂而皇之登上展廳,且有日趨氾濫之勢時,他說,醜則美,任何形式書法作品都應予包容,對醜書也是一樣的,應該包容它。

(上圖為王墉隸書作品)

包容,本是褒義詞啊!

既然人家權威人士都有這種看法,大眾又能說什麼呢。

善醜書的那幾個人,最近似乎消停了不少。為什麼他們會消停呢?因為大眾的反對聲,聲討聲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蘇士澍同志對醜書不支持。蘇士澍同志倡導的是:讓書法迴歸傳統!把高雅的書法作品展示給大眾。

這樣很好啊!這叫正本清源。

關於對醜書的包容,我的觀點是:在七分傳統的基礎之上,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作品,再醜,它能醜到哪去呢?如果只有二三分傳統的元素,其他七八分都是自己的東西,寫出的作品不醜才怪呢!所以說,所謂的包容,應該是包容七分傳統三分自己的書法作品,而不是包容二三分傳統七八分自己東西的醜書。

(上圖為劉洪彪草書作品)

有人說田楷也是醜書。

田楷真的是醜書嗎?我認為田楷不是醜書。

那麼,為什麼沒人說盧中南的楷書是醜書呢?盧中南也是工歐楷的啊!這個值得深思 ……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筆陣圖》局部)


關於題主在描述中說到的,何時不再有醜書,還書法界一方淨土,我可以肯定的告訴題主,醜書永遠不會絕跡。至於還書法界一方淨土,倒是可以達到的。比如:各類書展拒“醜”進入;各媒體不宣傳、不批判醜書;大街上不得出現醜書,讓醜書沒有生存的土壤,不就可以了嘛!這個,看似簡單,真正落實起來是難之又難的啊!

本回答的主題是“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 我的回答是不是跑題了?仔細看看,也不算跑題吧。

說實話,當下時髦的、有傳統根底的“展覽體字”,我還是喜歡看,喜歡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