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致敬童年:陪孩子玩兒時的老遊戲,是簡單易行又有趣的早教方式

常有朋友發愁地跟我說,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兒。比如一位爸爸問:

每到週末就發愁,不知怎麼跟孩子玩,也不知要帶孩子去哪玩,在家吧,大都是大眼瞪小眼,於是我們週末大都將他帶到遊樂場去,讓他去玩各種器械,而我們只需在旁邊陪著就好了。有沒有一些簡單易行的陪孩子游戲的攻略?

其實我們都是從小孩子長大的。我們兒時曾經玩過的那些老遊戲中,暗含了許多早教的智慧在內。陪孩子一起玩玩那些陪伴我們走過童年的遊戲,不僅熟悉、簡單、易操作,對自己也是份美好的往日重溫。而父母和孩子若同時都能專心投入到遊戲裡,這樣的親子時光,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早教。

藏貓貓,適合0-6歲孩子

致敬童年:陪孩子玩兒時的老遊戲,是簡單易行又有趣的早教方式

幾乎每個孩子都曾玩過藏貓貓的遊戲。我們兒時玩過,我們的孩子再玩起來,仍然會樂此不疲。藏與現的不斷變換,加上父母出其不意的動作、有趣的語言、表情等,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整體認知發展。

小孩子偏愛這個遊戲,還因為這個遊戲能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心理需求。對小寶寶來說,你把臉遮住,孩子看不見,他們就以為你消失了,你放開手,寶寶重新看見你,會覺得分外驚喜!待孩子大一些,找到一樣被藏起來的東西,或者一個躲起來的人,對孩子更意味著探索的冒險與刺激,當然也能同時收穫成就感。

此外,這款經典遊戲還可以有很多變化,如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將他的一樣小玩具藏起來,讓孩子去找;或者給孩子看物體的某一部分,讓孩子猜這是什麼物品。再想增加難度的話,還可以把孩子的眼睛蒙上,讓孩子通過觸摸感受並猜測物品,可謂其樂無窮。

過家家,適合2-7歲孩子

致敬童年:陪孩子玩兒時的老遊戲,是簡單易行又有趣的早教方式

媽媽們肯定對過家家不會陌生,這也是我幼時最愛的遊戲。

不過,過家家並非只是女孩子專屬的遊戲。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並認識世界的。過家家就是一種經典的模仿遊戲,通過模仿,孩子自發想象情景,自動進入角色扮演,身心發展可得到全方位的促進。孩子2歲以後,能夠理解假裝情境了,過家家就能玩得更復雜些,可脫離實物,多做一些假想遊戲。

譬如孩子看見父母做家務,孩子就會躍躍欲試,那就來一個分配家務、“幹活”的遊戲;孩子常見父母照顧別人包括自己,也就會把自己的娃娃或者寵物當做寶貝一樣疼愛,那就順勢教會孩子如何照顧他人;也有孩子怕打針,父母就可以陪孩子玩,幫孩子排解內心的壓抑情緒,等等。

假裝遊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遊戲。父母平日要注意引導孩子多觀察生活並積累生活素材。孩子的生活內容越豐富,扮起家家來也更有趣。

跳房子,適合3-7歲孩子

致敬童年:陪孩子玩兒時的老遊戲,是簡單易行又有趣的早教方式

據說這是全世界都玩的一個古老遊戲,源於古羅馬戰爭時期。只需在地上畫出跳房子圖即可玩起來。此遊戲不僅要求孩子將標的物扔到恰當的位置,還要求孩子遵守相應的規則,單腳跳著通過,並避開危險區域,然後再返回到原點。這個遊戲對學齡前孩子來說難度不小,是一個挑戰。

三歲之後的寶寶能單腳站立,父母即可跟孩子一起玩這個遊戲,當然首先要試圖讓孩子明白規則,也可適當減少難度,確保孩子享受遊戲的過程。

抓石子、扔沙包,適合5-12歲孩子

致敬童年:陪孩子玩兒時的老遊戲,是簡單易行又有趣的早教方式

記得小時候很著迷抓石子,一直玩下去都不覺得厭煩。石子大小各異,放進手中觸感各不相同。石子在掌中飛起來、落下去,對孩子的專注力、反應能力、手眼協調都是很好的鍛鍊。當定好遊戲規則後,和孩子輪流玩,小小的遊戲當中就蘊含了許多規則、秩序在內。可謂是非常經典的遊戲了。

另外,丟沙包也很好,是非常老的民間遊戲了,不過運動量也更大些,小孩子玩的話需要縮短遊戲時間。一塊小布頭,包一些米進去,縫好了,一樣絕好的玩具就做出來了。然後就能有各種不同玩法,比如可以你扔我接,接不住就輸;也可以劃定一個圈,站進去,圈外的人扔沙包,圈裡的躲,躲開就算贏。

除了上述,還有諸如滾鐵環、紙飛機、東南西北、放風箏等等老遊戲。是不是都聽起來很耳熟呢?擇機都可以帶孩子一起試試去。

玩這些老遊戲,最可貴在於父母和孩子能夠真正帶著情感投入進去。如此,父母與孩子之間自然的情緒流露、表達和溝通,不僅能促進親子感情,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或遺憾或興奮或驚喜或急迫等多種情緒,從而提升孩子對自身情緒的調節和控制能力。

誰還沒有過過童年!說說你童年時經常玩的遊戲有哪些吧。#童年時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