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蒙古帝國分裂後產生的國家有哪些?

YXL獨立風中


蒙古各部在成吉思汗的整合下統一在了一起,自此蒙古鐵蹄踐踏天下,蒙古人橫掃了東亞以及中亞一大片的土地,從原本的弱勢族群搖身一變變成了那個年代最大的屠殺者,他們的屠刀在他們的戰馬帶領下將所到之處化為了灰燼,將所攻下的城市屠殺一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蒙古帝國。



但是當時的蒙古帝國並不是最大的,在成吉思汗死後他給他的一個兒子分封了最大的領地,其他幾個兒子以及幾個弟弟劃分了征戰的方向以及士兵,讓他們自己去征戰開闊自己的領地。

在對領地強大的進取心驅動下蒙古帝國的第二代把蒙古帝國的疆域又擴大了數番,接下來就到了第三代大汗時期,蒙古人的疆域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龐大,常年保持在3500萬平方公里左右,最大時甚至超過了4500萬平方公里,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當蒙古帝國的第三代大汗蒙哥死之後,他的弟弟們展開了對大汗之位激烈的爭奪,當時有正在歐洲開拓領土的,有正準備攻打非洲的,有正在佔據中東的,他們都紛紛丟下了手頭上的戰事,帶領著鐵騎回到了蒙古高原。

這個時候正在中國北方展開對南宋攻擊的忽必烈佔據了距離上的優勢,他是最快趕回蒙古高原的,而且他吸取了當時中國境內農耕文明的先進技術,使得他的軍隊比征戰其他地方的軍隊有了更深層的底蘊。

所以當數方勢力在蒙古高原上大軍交戰,爭奪蒙古大汗之位的時候,忽必烈從眾兄弟之中脫穎而出,繼任了新一代的蒙古帝國大汗。


但是忽必烈的兄弟們並沒有承認忽必烈,他們覺得忽必烈打了一個南宋,用這麼長時間都沒打得下來,對他的能力深深懷著質疑 ,所以他們不承認忽必烈蒙古大汗的位置,為此他們宣佈自己的勢力從蒙古帝國中獨立出來,由此蒙古帝國就分裂成了四大汗國以及忽必烈的宗主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朝。

忽必烈的元帝國在分裂之後面積只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從中國的南方一直到北面的俄羅斯,從朝鮮半島一直到了中亞一小塊地方,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朝,它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後來的清朝有一段時期疆域比元朝還大了一點。


所以說蒙古帝國最終分裂成了五個大汗國,其中最大的是宗主國元帝國,然後分別是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欽察汗國,這五個汗國把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瓜分成五個面積不大不小的獨立國家,曾經蒙古人的榮耀離他們而去,他們也在權勢之中迷失了自己,最終因為內部的腐爛而導致這幾個汗國紛紛消失在了歷史當中。


孤客生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後自稱成吉思汗,這一般被認為標誌著蒙古帝國的開始。起初的時候,蒙古只是北方一些遊牧部落,在遼金時期向遼金稱臣。後來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聯合南宋滅掉金,又往西滅掉西夏和西域諸國,逐漸擴大規模,滅宋之後形成龐大的蒙古帝國。

其實,盟國帝國的鐵騎一直達到了歐洲,比如現今的莫斯科、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國。這麼大的疆域本就很難管理,又因為蒙古內部統治者的分裂,蒙古帝國其實分成了以元為主,四大汗國並存的局面,四大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


如果主要看這四大汗國和大元的話,蒙古帝國分裂後產生了很多國家,比如中亞的五國(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阿富汗,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部分屬於俄羅斯,蒙古國,還有東歐的許多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