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這是一個高離婚率的時代,高於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

民事案件中,離婚案件佔到近四成,一對對的夫妻在這裡分手,從此形同陌路。而在這麼多的離婚案件中,年齡不滿三十歲的人的離婚人數又佔到九成甚至往上。這些人的婚齡都很短,有的孩子尚幼,有的還沒來得及要孩子,這段婚姻就夭折了。夭折的婚姻帶給雙方的都是傷痛和傷痕。

看著這一張張年輕漂亮的臉龐,帶著或憤怒,或冷漠,或悲傷,或不捨,或決絕的表情來到這裡,我總在想:這是誰之過?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毋庸置疑,首先是他們自己的過,他們沒有責任心、包容心,他們活得自我,忍受不得一點委屈;他們活得率性,我行我素。他們還沒有明白婚姻家庭應承擔的責任,還沒有做好結婚的準備,就糊里糊塗走入到婚姻中,但是,凡事要追根究源,他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

這有社會的原因。現在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離婚不再像我們的父輩那樣感到羞恥了,不管婚姻這雙鞋子合不合腳都不敢脫下來,結果現在演變成鞋子稍一硌腳就想換,而不想著適應適應,或許踩上幾天就舒服了,或許稍加修整就合腳了。現在年輕人的壓力也很大,工作不穩定,收入微薄,都使人焦躁不安,尋求刺激,身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中。另外還有社會的誘惑增大,世界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人越來與追求享樂,金錢、美色都在誘惑著一些人從婚姻中脫離出來。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除了以上因素,我最想說的是,在這些年輕人的婚姻走向失敗的過程中,這些年輕人的父母,四五十歲的這一代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是教育出了問題。子女少了,從小如掌上明珠一樣捧著,許多孩子不懂得與人分享,什麼東西都是“我的”,不知道忍讓,誰都得讓著“我”。因此,在還沒有教會孩子們如何對待婚姻,教學他們如何為一個家庭負責的時候,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把他們送入婚姻中,以至於這些孩子結婚後依無所適從。這是對社會不負責任,更是對孩子不負責任。農村家庭孩子結婚很早,許多不到結婚年齡的孩子,尚不能領取結婚證,就按照風俗習慣舉行了婚禮。按照這些父母的說法,把他們“交辦”(當地土話,意思是安排、交代等)了我就完成任務了。我見過的離婚年齡最小的一對是還不滿十八歲,他們十六歲時按照農村習俗舉辦了婚禮,十七歲生了孩子,孩子還不到一歲就在家長的陪同下到了法院離婚。直到離婚時,這都還是兩個幼稚的孩子,他們還需要父母的照顧,何談對一段感情和婚姻負責?他們的孩子由父母抱著,面對法官的提問,他們稚嫩的臉上一副無所謂的表情。這些父母當時並不知道,他們並沒有把孩子“交辦”好,反而讓孩子走了彎路。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再就是對子女的愛出了問題。由於對孩子的溺愛,一些做父母的,不放心孩子能夠照顧好自己,即使孩子已經結婚,還直接插手孩子的生活,不但插手經濟,還插手感情。一旦小夫妻鬧點彆扭,做父母的不是去調停爭端,而是袒護自己的孩子,指責對方的不是。許多年輕人離婚,實際上不是他們之間感情真的破裂了,而是父母參與的孩子們無法過下去。

前段時間一個親戚給我打電話,第一句話就是說他女兒要離婚,兩個人過不下去了。我很奇怪,兩個孩子都挺好呀,好好的離什麼婚?結果一問,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什麼婆婆嫌她不會做飯啦,什麼女婿太聽他媽的話啦,她回了孃家婆婆也不過問啦等等,與兩個人的感情無關。我趕緊相勸,這些並不是什麼大事,完全沒必要離婚,孩子才過百天,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沒想親戚堅決地說:不行,就不跟他過了,必須離!當然最後兩個孩子還是在大家的相勸下同歸於好了。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而因為父母的從中參與,年輕人真離的也不在少數。一些女孩兒一吵架就回孃家,可能還對父母有些添鹽加醋的描述,父母肯定聽信孩子的一面之詞,把本身不是什麼大事的爭吵升級,女婿來接不讓女兒回,責罵女婿,女婿也是被嬌慣大的,當然不能忍受,這樣就發展成女婿與丈人丈母孃的矛盾,甚至會出現大打出手的事件,局面一發不可收拾,反目為仇、離婚在所難免。本來只是一時賭氣,父母親朋勸勸,隔上幾天年輕人火氣下去自然小兩口就和好了,卻導致最終散夥,對兩個人都是傷害,如果有年幼的孩子,孩子的身心傷害更甚。

這一代人是不是應該進行一下反思?只把子女養大,並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如何與人相處。想想以前的婚姻是如何走過來的,何嘗不是在磕磕碰碰中一路走下來,融合成倖幸福福的一家人的?想想當我們向父母訴說我們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時,父母是如何把我們呵斥著讓我們回到家庭的?在我們的子女身上,我們一些人變得這樣蠻不講理了。

現在年輕人婚姻持續亮紅燈,誰之過?

不能想象,我們受著傳統的教育長大的這一代人能把孩子教育成這樣,那麼,在我們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我們的孩子的孩子會是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