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600多年前202座懸棺今還是未解的謎,古越人怎樣把它放上了絕壁


這裡有202座懸棺群,它抖落塵封千年的黃土,進入了世人的視野,時與空變得茫然交離。專家認為,龍虎山的崖墓懸棺群,距今有2600多年,是古越人所葬之地。2600多年前,春秋五霸爭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

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這裡雨量充沛,氣候溫潤,空氣負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15倍。

當年,考古人員先後對周圍約2.5公里範圍進行了考察,有11座崖墓位於水巖。

古越人是如何將棺木放入洞內?崖墓裡葬的又是什麼身份?為何採用絕壁洞穴墓葬?重重懸疑,到底隱藏著一種什麼樣的文明?這裡有的是群葬,一個洞穴放置了十幾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獨葬,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裡,而且都選擇了朝陽一面。這些棺木都是獨根的楠木,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種樣式,大的有一千多斤重,輕的也有300多斤重。

期初有一種方法是堆土說。從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進去後,然後再把土運走。建造懸棺的辦法:懸棺不是整個棺材放過去的,需要在人還沒有去世之前,就派遣工匠,到預定的的位置鑿、搭臺,先將棺槨搭建好,待墓主人去世後,將屍體放入墓中封存。然後拆除搭臺,僅留下懸棺。


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古代機械研究專家陸敬嚴教授,研製出仿古吊裝法,把重達200公斤的棺木提升至洞口,由吊裝人拉進洞中安放。併成為龍虎山一個固定表演節目,人們可以看到想象出來的推斷。

表演者自峰頂輕輕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掛到江面的繩子而下,當他們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間的巖洞時,他們劇烈地搖晃繩索,藉著慣性躥入洞中。

然後是地面上的楠木懸棺緩緩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時,巖洞裡的人用短索牽引,地面的人則大幅度地搖晃繩索,藉著懸棺在半空中晃盪的慣性,找準時機,上下合力把懸棺送入洞中。

隨葬品豐富卻沒有一件金屬隨葬品。所有的墓葬,或是卯結構,或是打孔用繩子來加固,沒發現使用棺釘,具有封門板。

人們都會來這裡觀看。

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有滑輪和繩索嗎?未解之謎歡迎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