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來了,你家的家鄉排第幾?

Isabellaqin


第一,上海,2017年,上海GDP為30133億人民幣,全國城市排第一。上海是全國重要的貿易,科技,經融中心。


第二,北京,2017年,北京GDP為28000億人民幣,全國城市第二。北京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第三名,深圳,2017年,深圳GDP為22268億人民幣,全國城市第三名,深圳是我國副省級城市,改革開放經濟特區。

第四名,廣州,2017年廣州GDP為21500億人民幣,全國排名第四,廣州是我國曆史文化,經濟中心

第五名,重慶,2017年重慶GDP為19530億人民幣,全國排名第五,重慶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文化,經融,航運中心。

後面排名依次是天津,蘇州,成都,武漢,

但是如果是人均GDP的話排名稍靠後的深圳是最高的。排名靠後的蘇州次之。以上有沒有各位的家鄉?GDP又排第幾呢?


花shaoguang


(答題人 蔣昊脫口秀 財經問答達人 答題編號 180402-3)

TOP1:上海 GDP 30133億元 增速6.9%,人口2418萬

TOP2:北京 GDP 28000.4億元 增速6.7% 人口2171萬

TOP3:深圳 GDP 22286億元 增速8.8% 人口1090萬

TOP4:廣州 GDP 21500億元 增速7.3% 人口1404萬

TOP5: 重慶 GDP 19530億元 增速9.5% 人口3372萬

TOP6:天津 GDP 18595億元 增速3.6% 人口1547萬

TOP7:蘇州 GDP 17320億元 增速7% 人口1065萬

TOP8:成都 GDP 13890億元 增速8.1% 人口1592萬

TOP9:武漢 GDP 13410億元 增速8% 人口1077萬

TOP10:杭州GDP 12556億元 增速8% 人口919萬

我所在的城市是深圳,GDP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上,人均GDP在十強中排第一位,深圳是一個移民之都,外來人口超過85%,深圳是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誕生了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創新、萬科、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優秀的民營企業:

蔣昊脫口秀 (新經濟、新思維、新解讀) 發現城市之美,歡迎關注


蔣昊說經濟


很遺憾,我的家鄉沒有上榜。

中國經濟十強,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

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排在前四位。

具體如下表所示:

以上是總的GDP排名,但說到人均GDP,則是不一樣了,見下圖:

GDP總量和人均GDP都排在前十的城市只有深圳、蘇州、廣州和杭州。

這幾個城市都是沿海發達城市,分別是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些城市區位優勢明顯、政策、交通、產業結構都更具優勢,同時教育情況和人口素質確實總體都更高,這種優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而人均GDP排在前列的小城市鄂爾多斯和東營,都是資源型城市,錢多、人少,所以人均高啊。

不過,說實話,那也是目前的,萬一哪天資源開採完了,恐怕就不容樂觀了。

很遺憾,我的家鄉沒有在榜上!

我估計很多人的家鄉也沒有在榜上,不但沒有上榜,而且,經濟發展水平可能還比較低下。

這十強的GDP加起來佔了全國總量的23.3%,近1/4,其實這也凸顯了我們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大城市吸血小城市,小城市吸血縣城,縣城吸血鄉鎮。

比如,成都的GDP2016年達到了12170.23億,而排名第二名的綿陽只有1830.42,足足差了10000多億元!

2017年湖北武漢GDP是13410億元,而排名第二名的襄陽只有4064億元,相差也接近10000億元。

至於北上廣深和內地二三線城市的差距,那就更是有著天壤之別了。

還是希望國家繼續發展,不斷進步,同時,讓其他地方也得到相對均衡的發展,老百姓們普遍過上好日子,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大家覺得呢?


有啥想說的也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馮起升


  現在經濟總量已經無法代表一個城市的民生水平,人均GDP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才是最能代表老百姓真實經濟情況的數據。就像成都GDP常年穩居前十,但是人均全國排多少?廈門GDP前三十名都看不著,但民富程度全國前列。蘇州無錫都是普通地級市,但人均GDP比所有直轄市都高。所以看總量真的沒有實際意義,為什麼每次榜單後邊都要著名常住人口和人均,因為這非常具有重要性。

  現在很多外出務工的人們都返鄉工作或創業,因為很多小城市也有了不錯的發展,我們用均衡的眼光看待所有城市就好了。否則就算排名第一,也不會給漲工資,反而是房價和消費又要上升。看看長三角珠三角的那些中等經濟規模的城市吧,那才是令人羨慕的。大城市裡優越感從來都是與壓力並存的,以至於要靠在網上爭吵甚至謾罵其他城市來釋放情緒和獲取滿足感。看看大城市裡高空置率的寫字樓和一座又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大廈,再看看增速緩慢的工資,同樣是為GDP做出貢獻的鋼筋混凝土和辛勤勞動,差別有多大,這真的是健康的經濟形態嗎?


城市發展報告


到2017年,全國大陸地區有14座城市的經濟總量突破了一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及其GDP總量分別是:

第一,上海市 GDP30133億元

第二,北京市 GDP28000億元

第三,深圳市 GDP22438億元

第四,廣州市 GDP21503億元

第五,重慶市 GDP19500億元

第六,天津市 GDP18595億元

第七,蘇州市 GDP17319億元

第八,成都市 GDP13889億元

第九,武漢市 GDP13410億元

第十,杭州市 GDP12556億元。

這10座城市經濟總量合計197343億元,佔全國GDP的比重是23.9%。其中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GDP合計102074億元,佔全國GDP的比重為12.3%,實力超群。


另外,還有四座城市GDP也突破了一萬億元,他們分別是:南京市11715億元、青島市 11037億元、長沙市10535億元、無錫市GDP10511億元。加上這四座城市,全國14座萬億元俱樂部城市GDP合計241141億元,佔全國GDP的比重為29.2%,接近三成。


這14座城市中,直轄市4座,省會城市6座,計劃單列市2座,地級市兩座。這兩座地級市分別是蘇州和無錫。它們一沒有政治資源支持,二沒有經濟政策傾斜,依靠自身定位準確和本地外外地人的努力打拼,成功進入萬億元城市俱樂部,真心不易。


在南北方地域分佈上,北京和青島2座城市位於北方,其餘12座位於南方。出現這種接近格局,一是和北方省份及城市的經濟結構有關,二是和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相關。

從東中西部地域分佈看,10座城位於東部沿海地區,2座(武漢、長沙)城位於中部,2座(重慶、成都)位於西部。

從經濟帶分佈看,長江經濟帶佔有絕對優勢,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武漢、長沙、重慶和成都等9座城市;珠江三角洲有深圳和廣州2座城市;京津冀有北京和天津2座城市;山東半島經濟帶有青島1座城市。

(南昌滕王閣)

我所在的城市是南昌,2017年GDP是5003億元,全國城市排名在40名前後,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三座省會城市(武漢、長沙、南昌)中,排名最末,其GDP僅有武漢的37.3%,長沙的47.5%。


財經知識局


2017年中國大陸經濟總量十大城市:

1、上海:經濟總量30133億元,人均12.46萬元

2、北京:經濟總量28000億元,人均12.90萬元

3、深圳:經濟總量22438億元,人均17.91萬元

4、廣州:經濟總量21503億元,人均15.31萬元

5、重慶:經濟總量19500億元,人均6.39萬元

6、天津:經濟總量18595億元,人均11.90萬元

7、蘇州:經濟總量17319億元,人均16.21萬元

8、成都:經濟總量13889億元,人均8.72萬元

9、武漢:經濟總量13410億元,人均12.45萬元

10、杭州:經濟總量12556億元,人均13.26萬元

另外,中國香港地區經濟總量為23049億元,能進中國城市經濟總量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北京。

在筆者看來,經濟總量只是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的指標之一,一座城市到底強不強,還要考慮它的資金總量、人均GDP、家庭可支配收入、經濟結構等等因素。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經濟總量超過北京,深圳經濟總量超過廣州,那麼為什麼不叫上北深廣呢?比如重慶,去年重慶經濟總量超過了天津,但它的人均GDP是天津的一半多一點,而且重慶雖貴為直轄市,但它的體量已經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的規模。中國經濟總量前十大城市中,只有蘇州是地級市,但它的經濟總量卻超過了除廣州以外所以的省會城市。而杭州經濟總量雖然排在中國城市經濟總量第十位,但它的城市資金總量卻超過不少其它前十的城市,近年來,杭州依託互聯網科技,經濟快速發展,大有強市崛起之勢。



當然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廣州作為中國的商貿中心、深圳作為中國的科創中心,它們的地位在前十城市中仍然穩固(當然沒有考慮香港的因素)。


錦繡中源


好吧,我承認,我的家鄉距離十強還有1000里路。這個就不說了,我們還是回到問題來。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經濟總量十強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

但這個排序,說是十強也可以,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十大”,也就是經濟總量達,但實力未必強。

如果從人均方面來考慮,其實是深圳位居首位:17.91萬元。排第一位的是上海,總量達到30133億元,人均卻只有12.46萬元。深圳總量是上海的差不多三分之二;而上海的人均差不多隻有深圳的三分之二。

當然,這個排序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主要是從經濟總量這個角度來考量,體現了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地域分佈狀況。

而如果從地域分佈來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沿海發達地區佔比超過一半,分別是:上海、深圳、廣州、天津、蘇州、杭州。然後是西南地區,有兩個:重慶與成都。

北方只有北京,這是首都,得天獨厚,無可置疑。

中部只有武漢一個,三省通衢,武漢本身工業基礎雄厚,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快,總量增長迅速。

東北、西北沒有城市入列。這幾年,振興東北依舊在路上,東北要重新躋身國內經濟發展一流的江湖地位,任重道遠。

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只有西安比較相對實力比較強,但也只有7000億出頭,還有3000裡的距離。

蘇州能夠以非省會城市、非特區的身份躋身十強,有獨到“秘笈”,主要是蘇州旗下幾個縣域經濟十分發達,而蘇州本身是上海的“工業基地”,也就是不少大企業總部設立在上海,而製造基地卻設在蘇州。蘇州到上海的距離在100公里出頭,接受上海輻射最直接,外來投資很多,帶動當地GDP進入高位。

杭州近年來,受阿里巴巴帶動,是非常活躍的互聯網集中地,總量可以,人均收入也高。僅次於深圳、廣州、蘇州,位居十強第四。

重慶與成都,優勢在於人口總量,重慶城鄉人口超過3000萬;成都也有1600萬。這兩個城市人均都沒有達到十萬,重慶只有6萬多,差不多是深圳的三分之一。成都是8萬多,不到深圳的一半。

也就是與東部沿海相比,這兩個西南城市的競爭力還不在一個層次上。


波士財經


【28省GDP排行榜:廣東、江蘇位居全國第一、第二,四川、湖北GDP超河北】


2018年上半年剛剛過去,全國已有28個省份交出上半年GDP成績單。廣東省和江蘇省經濟總量均為4萬億元級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山東省、浙江省和河南省緊隨其後。五省份經濟總量排名與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當然,除了比較每個省市的GDP,人均收入水平也是衡量省市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了31省區市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上海、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屬於居民收入排行榜的“第一梯隊”。上海以32612元位居榜首,成為最能掙錢的地區。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79元,位居次席。緊隨其後的是浙江和天津,其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147元和20986元。數據顯示,工資性收入是居民增收主要來源。


所以,無論所在省市的經濟狀況如何,我們自己也要加油不給家鄉拖後腿啊。


36氪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怎麼排?可能這裡只能說個大概了,再細一來沒法確切,就算你拿著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未必就算真實無誤差的,二來排位相鄰的有時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那就沒啥意思了。

好,鑑於此我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說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就行,在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開心娛樂之餘,能對你及你的親朋好友選擇自身發展的城市時有所參考。

1、GDP

GDP 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看下面是 2017 年和 2018 年全國各省的 GDP 排行,找找看你的家鄉排第幾?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點我們值得關注就是,除了體量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屬性——「 GDP 增長率」,這個也可以理解為所謂的「潛力股」,值得大家關注。

2、中國一線城市

傳統豪強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是第一集團。而如今又新冒泡的一系列新的準一線城市又包含了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這些各名號由來也足可以說明一定的邏輯。

3、當然,一個城市的地位還要看城市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城區面積、城市化率等還有文化、環境、社會等方面的軟實力。它是一個綜合的評價而不是簡單的單一面評價。

最後,從一個過來人和「聞過太多豬肉」的人的角度給大家或者是大家的親朋好友一個建議:如果可以,還是去大城市闖闖吧,見識是個很有價值的東西,因為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知大家怎麼看?留言說出你想法,我們一起探討


stormzhang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不由的想起來在過去的2017年的全國各大城市排名情況和2018年上半年的全國經濟排名情況,各位家鄉成績如何?今天藉此機會簡單對這個排名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與各位朋友共同分享。

2017年中國經濟十強城市有哪些?

經過查詢我們可以看到排名前十的城市除去傳統的四大一線城市外,主要有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等這些所謂媒體杜撰的“新一線”城市。不過看到排名我們就可以清晰的感覺到,這次排名就是純粹的以GDP為綱,個人覺得沒有多少參考意義,如果是綜合排名或許更有說服力一些。

那麼2018年上半年的經濟情況如何呢?

根據公佈的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值得關注的是江西首破萬億趕超天津,在經濟增速方面貴州還是保持領先,增速在8%以上的省份分別是貴州、江西、陝西、安徽、四川和福建。可以看出在區域上還是集中在中部和西南地區多些,無疑中部和西南省份還是資本青睞的地區,個人很看好這兩個區域的經濟增長,如果說中部和西南地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不為過。

隨著國家對於下半年的經濟政策的定調,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基調。可以預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還會不錯,各位對於自己家鄉的增長怎麼看?歡迎各位留言或者私信勇勇雜談壹貳叄參與討論,原創不易記得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