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甘草,味至甘,有調補之功,被稱國老,是一種藥食同源補益中草藥

甘草,味至甘,有調補之功,被稱國老,是一種藥食同源補益中草藥

甘草性平,味甘,入心、肺、脾、胃經。功能健脾益氣,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綴和藥性。

甘草,味至甘,有調補之功,被稱國老,是一種藥食同源補益中草藥

《景嶽全書》曰:“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肌肉;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

甘草,味至甘,有調補之功,被稱國老,是一種藥食同源補益中草藥

現代研究表明,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可解白喉毒、破傷風毒、河豚毒及蛇毒;甘草次酸抗炎,其衍生物鎮咳。近年來日本學者研究發現,甘草有防治艾滋病之效。

甘草適用於脾胃氣虛,食慾不佳,心氣不足,心陽不振,心悸,脈結代;咳嗽痰多,脘腹攣急疼痛,瘡癤癰腫,藥物中毒等。

甘草,味至甘,有調補之功,被稱國老,是一種藥食同源補益中草藥

本品內服入湯劑,常用劑量3~6克,重用劑量可達10~30克;也可入丸、散、片劑。若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甘草多炙用;潤肺止咳、解毒,甘草多生用。對於脾胃氣虛者,可與黨參、白朮等健脾益氣藥同用;對心悸、脈結代者,常用炙甘草,可與桂枝同煎服;咳嗽痰多者,可配遠志煎服;瘡癰腫毒、咽喉腫痛屬熱毒者,則配合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煎湯服;氣血不足或筋脈失養所致的小腿、腹部痙攣疼痛者,可配合芍藥煎湯服用。

甘草,味至甘,有調補之功,被稱國老,是一種藥食同源補益中草藥

凡小腹、胃脘部脹滿者忌服;長期服用甘草也可引起水腫、高血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