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誰更會打仗?

司馬公昭


諸葛亮完勝,而且幾乎是把司馬懿按在地上隨意摩擦。用足球來類比,國足在主教練諸葛亮帶領下,狂攻主教練司馬懿帶來率領的巴西隊,巴西隊被壓在半場不敢進攻,僅有的進攻,被國足抓住機會反擊進球。



諸葛武侯在軍事上成就很高,唐開元年間設立武廟裡,諸葛亮是十哲之一,僅次於姜太公和張良,和白起、韓信、李靖等並列。這代表官方對武侯軍事成就的認可,而且唐代時期三國故事還未流傳開,諸葛亮武廟十哲的地位並沒有受到演義故事的影響。唐朝後,武廟十哲的人選頗有變動,但是諸葛亮一直穩居前十。司馬懿則從未進過武廟。



其實司馬懿的軍事成就也很高,破孟達時,急行軍8日,圍之遂破。破公孫淵,司馬懿聲東擊西,佯攻渡遼水,圍襄平破城。打王凌,識破詐謀,急行軍9日破城。司馬懿的幾次勝仗,都是兵貴神速的典型,以優秀的判斷力,識破對方底細,快速進軍,讓敵方沒有還手之力,司馬懿對於場面的控制,可以說達到西班牙足球巔峰期的水平。



但是,司馬懿一旦遇到諸葛亮,就變成堅守不出了。從快速的控制流,變成龜縮流。甚至為了壓制手下出戰之心,搞出上奏皇帝要求出戰,被皇帝駁回的戲碼。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司馬懿出戰壓根就不需要皇帝批准,司馬懿此招是把不出戰龜縮的黑鍋推給了皇帝。這一高一下,便知分曉。



諸葛亮被詬病的是戰果略少,但是這和蜀漢國力有直原因。魏國人口、兵力,接近蜀漢的十倍,國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諸葛亮也是無力迴天。取得成就,得看手上的牌有多好,打牌能力的高低,看的是怎麼把有限的牌打出最佳的效果。司馬懿手握兩王四個二,諸葛亮只有一把散牌,這樣還把司馬懿壓制抬不起頭來,足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水平。



最恰當的評價往往來至對手,三國志記載司馬懿評價諸葛亮乃天下奇才也。司馬懿的子孫追封諸葛亮為武興王,這是武將才有的封號,這也代表司馬氏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認可。唐代滅突厥的大將李靖,多次推崇諸葛亮,這代表軍事家對諸葛亮的認可。



總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受到司馬氏、後世軍事家的推崇,但司馬懿克沒有這種待遇。兩位的軍事才能,是沒有對比的必要。

采薇為您提供歷史和國際關係的深度解讀,拒絕小白言論,拒絕陰謀論,您的支持是采薇的最大動力,歡迎關注。


野望史今


根據《三國演義》來看,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各自國家的得力助手,這方面在諸葛亮身上表現更為突出。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中道崩殂後,受託孤之重的諸葛亮為完成先帝遺願,六出祁山討伐中原,與司馬懿有多次交手。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次。

第一,空城退敵

馬謖失街亭後,讓諸葛亮陷入了被動境地,他將身邊的武將都做了其他安排,只留下了幾個老臣,然而卻用“空城計”退掉了司馬懿的追兵。這不得不讓人感嘆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

第二,諸葛妝神

隴西麥熟,司馬懿卻重兵把守,諸葛亮為了轉移司馬懿的注意力,搶收麥子,於是在怪樹灘上演了妝神一幕。嚇得魏軍不敢向前,而蜀軍卻趁此割收了小麥。



第三,上方谷

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心急如焚,於是好不容易將司馬懿誘入上方谷,眼看司馬懿父子就快被燒死,然而卻天降大雨,使得司馬懿僥倖逃脫,這成了諸葛亮最大的遺憾!


根據這幾次的情況來看,司馬懿雖說智慧過於常人,但是卻不能與諸葛亮相比,那麼很明顯,帶兵打仗,運籌帷幄,諸葛亮顯然更勝一籌,但是這畢竟是演義小說,有藝術創作的成分。正史中,諸葛亮是不可能這樣神通廣大的。魯迅也說“諸葛之智近於妖”。


歷史鐵老師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將諸葛亮塑造成了一代名相、超強軍事謀略神人的光輝形象!大文豪魯迅,更給了《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一個神評價: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如果仔細品味歷史,大家也會發現諸葛亮的不足,即使這樣一位英才,一生中六出祁山,卻沒有取得魏國一寸土地,最後飲恨五丈原,沒有實現他一生光復漢室的理想。諸葛亮在軍事上的特長有兩項;一,未出茅廬就三分天下,這一戰略在隆中對裡面說得很清楚;二,排兵佈陣(八卦陣)。其實劉備主要是看重諸葛亮的政治、經濟能力,一出山封官軍事中郎將,主管後勤供給這樣的官吏,主要工作籌糧餉供應部隊。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就不太看重排兵佈陣『南宋時期,還在軍中當兵的岳飛因為屢立軍功被大將宗澤看重並委以重任,還把他專研多年的陣法傳授給岳飛,本想讓岳飛多加學習,卻沒想到岳飛不但沒有學習,還沒看幾眼就隨手把陣法圖丟在一邊。有一次,宗澤想看看岳飛把陣法學的怎麼樣了,就詢問岳飛對陣法的學習情況,岳飛說:"作戰講究隨機應變,出奇制勝,生搬硬套陣法只會耽誤戰機"宗澤對岳飛的說法大為讚賞,誇獎岳飛以後將是軍事奇才。』看得出岳飛的軍事理論基本否定了諸葛亮那一套,岳飛指揮作戰更像司馬懿。


司馬懿綽號“冢虎”與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相當 ,足見司馬懿的謀略在三國中屬超一流的水平。《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諸葛亮一代忠臣的形象,司馬懿被刻化成了老奸巨猾詭計多端的負面人物。在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其實是一個胸有大志、足智多謀、善於韜光養晦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個月之內征服遼東、剋日擒孟達、成功抵禦蜀國諸葛亮北伐等戰役,完全彰顯出了他的謀略和才能,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也有重要貢獻。司馬懿跟諸葛亮多次交戰,即使在完勝的情況下,也從來不對蜀軍趕盡殺絕,僅僅把蜀軍趕跑為目的。只有在搶佔城池、戰略要地的情況下才顯得異常果斷,兵貴神速!


通過“剋日擒孟達”一戰進行對比,司馬懿跟諸葛亮孰強孰弱立見分曉!《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忽又報金城太守申儀家人,有機密事求見。懿喚入密室問之,其人細說孟達欲反之事。更有孟達心腹人李輔並達外甥鄧賢,隨狀出首。司馬懿聽畢,以手加額曰:“此乃皇上齊天之洪福也!諸葛亮兵在祁山,殺得內外人皆膽落;今天子不得已而幸長安,若旦夕不用吾時,孟達一舉,兩京休矣!此賊必通謀諸葛亮。吾先擒之,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長子司馬師曰:“父親可急寫表申奏天子。”懿曰:“若等聖旨,往復一月之間,事無及矣。”即傳令教人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遲立斬;一面令參軍梁畿齎檄星夜去新城,教孟達等準備徵進,使其不疑。梁畿先行,懿隨後發兵。』孟達還未做準備,魏軍已到城下……。諸葛亮從收到孟達密信(比司馬懿還早),到孟達被斬,除了回信,沒有采取任何軍事行動,聽到孟達被殺的消息,只有仰天長嘆的份了!

演義中,有三個方面顯得諸葛亮好像比司馬懿強,也是諸葛亮封神的理由。就是這三個方面,司馬懿成全了諸葛亮軍事家的神話。直到司馬懿臨終才說出真相。



第一,空城計: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率領大軍北伐曹魏,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裡。諸葛亮傳令,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司馬懿這一招“黑虎掏心”,離活捉諸葛亮只差一步之遙了,難道司馬懿真的是判斷失誤嗎?



第二,死諸葛嚇退活司馬: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一時眾將束手無策,前方司馬懿虎視眈眈,後方蜀道難於上青天,如果讓全軍發現諸葛亮已薨,必定軍心大亂,如果讓司馬懿發現諸葛亮已死,必定大舉進攻,趁火打劫。還好諸葛亮有遺計可保安全退兵,他病逝前已用木頭雕刻一自己的木偶,遠看栩栩如生,恍若真身。蜀軍退兵時利用此諸葛木偶成功嚇退司馬懿追兵,全身而退。“死諸葛嚇退活司馬”後世傳為佳話。諸葛亮用女人衣服羞辱司馬懿,激魏軍出戰的時候,司馬懿就判斷諸葛亮活不了多少時日了,可謂知彼知己,知根知底。——活諸葛亮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他會怕一個死諸葛?



第三,諸葛亮六出祁山,雖然未立寸功,也沒有損兵折將。司馬懿明明料到蜀兵糧盡,定會撤退,卻從來不切斷蜀軍退路,總是以諸葛亮擅於用兵,必有埋伏為由不追趕。那個問:張郃追擊,不是木門道遭埋伏,被箭射死了嗎?——呵呵!那只是司馬懿證明給魏主以及全軍將士看的。

為什麼司馬懿總是在距離勝利只差一步之遙的時候.停止軍事行動呢?司馬懿直到臨終才跟兒子說出實情:“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率領的蜀軍之後,只是趕跑為止。如果將蜀兵全部殲滅,司馬懿回國之後就沒有掌握兵權的理由了,交出兵權後,司馬懿恐怕也難逃被殺的命運。司馬懿真正的威脅來自國內,輸了是死,消滅了諸葛亮、蜀兵,也是死!司馬懿雖然在兵力上佔一定優勢,但必須把握住分寸,即不能丟失疆土,還必須將蜀軍趕跑。而諸葛亮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開手腳指揮作戰,戰果越大越好!——僅論軍事能力,司馬懿比諸葛亮強。


仰望明月754


諸葛亮和司馬懿用兵在一個檔次上,但司馬懿遜於諸葛亮。

自古兵家大體分四派,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而諸葛亮、司馬懿大體上都是兵權謀一派,戰略戰術全面,屬於正兵流。(演義中諸葛亮應歸到兵陰陽一派)

先說司馬懿,此人謀略深沉,善於抓住時機,能攻善守,用兵極為老道。新城之戰擒斬孟達,遠征遼東速戰速決都把“兵貴神速”這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並且多次在東線打敗東吳,名將之謂實至名歸。

而諸葛亮本身定位其實是類比蕭何,鎮守中樞、運籌調度,而不是效仿韓信成為軍事統帥的。這一點隆中對說的很清楚,是命一上將(關羽)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得。可人算不如天算,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為弟報仇葬送了季漢泰半精兵猛將。

後來白帝託孤諸葛亮接手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當時沒人看好蜀國,但是諸葛亮沒有放棄,外聯孫權,南平孟獲,嚴法治蜀、勠力北伐,打得曹魏一日數驚。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如果不是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雍涼不復曹魏所有。後續撤退過程中在失去戰略要地街亭的情況下還能全身而退並且遷走了隴西千餘戶已經證明了諸葛亮的軍事水平。

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圍陳倉,曹真統兵據之,諸葛亮糧盡而退,魏將王雙率部追擊被諸葛亮擊敗,王雙也被當場斬殺。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蜀軍取武都、陰平兩郡。

建興八年曹魏分兵三路攻漢中,其中一路主將正是司馬懿。本次會戰由於大雨連下三十日最後不了了之。但是這也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宿敵在戰場上的第一次相遇。

建興九年諸葛亮再出祁山,由於曹真病重,司馬懿代替他都督關中主將與之對抗。這次大戰發生在魏國境內,張郃建議分兵守要地,並留一定機動兵力策應來抵抗這次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沒有答應只留下了費曜、戴陵精兵四千守上邽,其他軍隊悉數去往諸葛亮主力所在地。諸葛亮擊破了魏軍先鋒郭淮,司馬懿率主力與諸葛亮相遇在了上邽以東。各自憑險堅守營寨,雙方都沒有交手的機會。然後諸葛亮撤退了。(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

看到諸葛亮撤退司馬懿接著領兵追擊在滷城這個地方兩軍又展開了對峙。司馬懿領兵追上了諸葛亮但是又是老一套堅守營寨,不跟諸葛亮交兵。手下將領覺得這麼打太憋屈了,紛紛請戰,並罵司馬懿怯懦(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請戰的次數多了,司馬懿就說自己病了。後來實在熬不過眾將領,同意張郃出擊攻打王平堅守的南圍陣地。這場戰鬥以蜀軍勝利告終,魏國損失頗重(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後來諸葛亮糧盡退兵,曹魏宿將張郃追擊,也被射殺了。這次張郃的陣亡應該說對曹魏軍心影響很大,張郃是曹魏宿將,五子良將之一,說是雍涼軍的軍心所在也不為過,這樣一員上將居然在追擊戰中被殺,對於曹軍士氣的打擊是極大的。

最後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大軍出斜谷與司馬懿對陣渭南,司馬懿根本就不敢正面交鋒了,只一味堅守。諸葛亮送女裝羞辱司馬懿,司馬懿佯裝發怒千里請戰以平息眾將怨氣,最後終於相持百餘日熬死了諸葛亮。就這樣也沒敢追,只敢等蜀軍撤退後來到諸葛亮的營壘中感嘆一句“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在兵力弱於敵方的情況下,多次發動戰略進攻,在敵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進退自如。司馬懿只能防守,一旦進攻必然被打敗,一旦追擊一定會被算計,最後只能通過耗死蜀軍的笨辦法來拖延。假使諸葛亮能多十年壽命,雍涼一日數驚,十幾萬大軍衣不解甲民怨兵疲,只怕歷史將會被改寫了。


建寧李俊陽


只能說是各有所長,旗鼓相當。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猛人。

國人可能更崇拜諸葛亮,認為他更利害。

其實各有所長了。

諸葛亮的長處在於治國安民。在軍事上長處在於治理軍隊、訓練士卒,排兵佈陣,安營紮寨、發明創造等。根據情況出奇制勝方面顯得不足。

諸葛亮每次作戰,都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穩步推進。這樣的作戰方式,需國力雄厚,後授充足,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諸葛亮北伐時,最害怕的也是遇到司馬懿。有司馬懿在,戰果便擴大不了,又不能長久堅持,所以北伐不能成功。

司馬懿,是一個且有非凡忍耐力、非常有謀略的一個人。

他在軍事方面善長奇計詭謀。看準後敢於冒險,敢於出擊。如同擒拿孟達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8天率軍到城下,擒住了孟達。

在和諸葛亮對抗方面,他大多能猜出諸葛亮意圖,很多時候都堅守不戰。這並非是他害怕諸葛亮,因為他知道諸葛亮遠來,糧草不足,急於求戰,而他只需堅守城池,待諸葛亮糧盡再出擊便可獲得勝利。

兩個都是猛人,也沒有誰真的打敗誰。

看他倆對戰,我認為對半分吧。

各們認為如何?


玄田牧


諸葛亮其實只是一位行政方面的人才。

玩政治,搞平衡,抓軍權,那是一把好手。

戰爭經歷似乎不怎麼好看。劉備死前就沒獨立領兵。六出祁山都是狼狽退回,徒費錢糧。唯一被吹的不過是所謂收服南蠻,其實不過是壓服野人而已。

司馬懿的軍事生涯可就好看多了,當然,這也和曹魏的軍事實力強大有關。

黃初七年(226年),司馬懿擊退孫權,擊敗諸葛瑾,斬殺張霸。

太和二年(228年)司馬懿僅十六天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最重要也是最光彩的,則是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四川達州


剛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只是簡單敘述了一下諸葛亮的軍事生平,說了演義和實際不相符的地方,結果被好多人噴了。



這個問題比的是兩個人的打仗,如果從結果來看,贏得一個似乎是司馬懿,因為他們諸葛亮的北伐被他抵擋住了,但是如果我們做一個對調,一切就會變得很有意思。司馬懿幫蜀國進攻,諸葛亮來防守,結果肯定是一樣的,蜀國要想戰勝魏國,難度不是一點兩點。

打仗比的是什麼?比的是錢多還有人多,這一點蜀國都不佔優勢,諸葛亮從事的本來就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再看魏國,只要守將不太白痴,有魏國的經濟和龐大的軍事實力做後援,難度係數低。



冷兵器時代,攻城者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守城者。司馬懿一直閉門不戰,這給諸葛亮又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同時也說明司馬懿還是忌憚諸葛亮的,更何況有一次追擊還損失了名將張郃。



雖然兩個人在戰場上交過手,但是因為背景的不同,這兩人的比較不能只看片面,諸葛亮能被稱為武侯,說明還是有軍事能力,而司馬懿是繼夏侯氏和曹氏以後,第一個外姓高級軍事將領,能力肯定也很強。

我的答案是兩人水平應該在伯仲之間。要是能讓他們兩人來一會現代就好了,通過模擬軟件模擬指揮,或者各給他們1000人,來幾場真實的模擬作戰演練。到時候,肯定會有一個大家心服口服的答案。


節點15


當然是司馬懿,在他的軍事生涯上也是戰功卓越,擊敗孫權斬張霸,擒孟達,平定遼東,殺公孫淵,諸葛亮在歷史上到是在軍事上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大多以行政後勤為主,其他也就做為個謀士起個輔助作用。主抓大權後,六次出兵伐魏,也都被司馬懿擋回,最後無功而返,勞累病死五丈原。總的來說在軍事上司馬懿要更勝諸葛亮一疇。


歸家的綿羊


但根據晉書的記載,二個人打了個平手。 晉書的可信度沒有三國志高,所以,諸葛亮比司馬懿強好多。

但是,司馬懿氏反統一了天下,給人錯覺,感覺司馬懿天下無敵。 司馬懿的無敵是種假象,就好比武術打假人徐某東打雷公大極一樣。諸葛亮是徐某東,司馬懿是雷公太大極。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國志》裡記載了“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晉書》內也有記載。只是給司馬懿臉上貼了點金。司馬懿說:“我能智算活著的人事,哪能智算出人的生死呢!”


當打假的徐某東不在了,另外一些格鬥高手也離世了,雷公太大極還活著這時的他就天下無敵了。司馬懿也一樣,諸葛亮死了,陸遜死了,他當然就無敵了。


老薑聰蒜


諸葛亮側重進攻;而司馬懿擅長防守。諸葛亮穩紮穩打,進退有方;司馬懿步步為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貪功,不冒進。諸葛亮擅用奇兵奇謀,司馬懿以不變應萬變,堅守不出。

劉備雖有臥龍,鳳雛兩位名士輔佐,面對司馬懿泰山倒而不亂,也是無功而返,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

兩位都是知己知彼的老對手,實力上是半斤對八兩,基本上不分上下。

諸葛亮思維慎密,智慧過人;司馬懿韜光養晦,雪藏實力,是綿裡藏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