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廠家直接在網上賣東西了,還要經銷商幹什麼呢?

裴紅義


這樣的問題就好比,互聯網經濟會不會被傳統實體經濟取代一個意思。

如果全部人在網上賣東西,線下豈不是一片凋零?經銷商的最大作用是什麼?那就是服務當地周邊的客戶。比如你買一個冰箱,通過網上買的,但是服務的人員有可能就是周邊的,也有可能發貨會選擇周邊最近的經銷商服務點。


廠家在網絡上賣東西,不能以偏概全,售後服務不能缺少,也不能僅僅依賴線上溝通和交流。

此外,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裡面,並非所有的產品我們都希望通過線上去購買,買個空調我們還要去線下體驗館體驗一下,買副眼鏡我們還需要去眼鏡店量視力。


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來的“新零售”,很多在淘寶上面開店的人都開始跑線下去。

線下的流量是很龐大的,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在網絡上獲取流量和成交訂單,但是失去了線下的話,服務就會不到位。


小米,OPPO,VIVO,三隻松鼠等都在做直營店,每個縣級市鋪點,佔據市場,但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這個能力做直營店呢?是不可能的,資金壓力是很大的。這時候就特別需要經銷商。

廠家想要快速攻佔市場,不能只靠網絡,必須深入人民群眾裡去,就跟咱們毛主席打江山一樣,要建立各個井岡山根據地。


線下的經銷商起什麼功能呢?

1.同城物流配送,節約物流成本。

如果在線上購買有發貨的時間,但是在同城購買,產品的到達時間就會縮短,不然京東為什麼要做直營店,還有倉儲呢?

工廠通過第三方物流,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減少倉儲成本,提高效率。通過第三方物流運輸到省市配送中心,再通過訂單配送至市縣級代理商,這麼公司可以節約巨大的物流成本。

2.節約人力成本。

像中糧集團這樣大企業,幾乎每個市都有辦公樓,這公司一天賣出不少於200萬件商品,要是做網上零售得招募多少人力包裝,協調處理訂單發貨,大公司不喜歡繁瑣的環節。

3.快速佔領市場。

你還有網上一件一件的賣時,競爭對手都一車廂一車廂的投放到市場了,而且實體店不一定比網店貴,很多商品同樣的價格網上零售成本更高,而且效率低。

4.產品推廣。

當經銷商進了工廠的貨物,每個經銷商都是工廠免費的推銷員,從而幫助公司打開市場擴大份額。

5.更好的服務

同城服務和同城體驗是接下來每個企業爭奪的地方,所有在互聯網上銷售的公司,都在思考的問題,怎麼落地,落地意味著更好的服務粘性,降低客戶流失率。


互聯網是提高了社交的效率,社交效率帶來的成交效率提高,但是,社交的粘性強度單純靠線上支撐是做不長久的。

我是微商小孔明447672007,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會不停為大家分享社交新經濟,微營銷,自媒體社群推廣的方法。謝謝大家閱讀!


萬能的凱瑞


我公司就是做食品飲料代理20多年,我分享一下現在經銷商的商業位置。我公司代理的毛利潤產品在百分之10~20之間,在這行業裡利潤算可以的了。有的大廠家基本不到10個點。經銷商主要是靠銷量大,一年某個品牌要是不賣個千萬左右基本沒有賬算。代理商的費用也是非常大的,物流人員費用,車輛油費,保養,維修,保險費用。銷售業務人員費用。庫房租金,庫房人員,財務費用等等。最大的費用就是商品的售後,商品過期,滯銷,破損廠家基本不管,都是經銷商自己拿錢處理。而且進貨都是現金進貨,資金壓力非常大。總體做經銷商這麼多年來說,風險不高,想賺大錢也是非常費勁的,因為你的銷售價格和利潤完全在廠家掌控中。 現在分享一下經銷商能不能被淘汰~以前想整合經銷商的有個掌合天下,類似現在的美團外賣,最後沒成功死掉了。現在和經銷商搶飯碗的有~馬雲的大潤發飛牛網和京東的掌櫃寶。他們的競爭方式是惡意壓價賠錢或則低於廠家給終端超市供貨,不過基本是限量。不限量經銷商就在他們那進貨了。最可笑的是大潤發和京東百分之九十的知名產品都是和經銷商籤的合同,是經銷商在給他們供貨,不過幾個省的地方是一個經銷商供貨。飛牛網和京東掌櫃寶的做法就是靠價格把經銷商打死以後和廠家談判做代理商,做最大的中間商。要壟斷廠家和終端超市,到那是價格就是由他們自己說話算了。

1.廠家和經銷商籤合同是甲方單方面合同,廠家是甲方。廠家給經銷商都制定年銷售任務 ,分解到每個月,不管你買不買,經銷商月底必須打款發貨。這一點緩解廠家的資金壓力和產品銷售壓力。 京東和大潤發是甲方和廠家還有經銷商籤合同,而且大潤發飛牛網和京東都是貨賣完了貨3個月能給廠家結款都是快的。

2.廠家的產品現在銷售點主要在終端超市便利店和一些ka賣場,說白了就是實體店 。在我們這個四線城市終端店有3000家是我公司直接配送 ,業務人員每天每人拜訪35家店7天一個輪迴,到店裡要做整理陳列臺面工作,推新品,做售後服務。京東和飛牛網一個app這活能幹了嗎?每個商品基本都有3個競品左右,你市場維護不好就要被擠下去,競爭激烈。

3除非以後沒有終端超市和實體店了,經銷商能少不少,不過也不能沒有。全世界都有經銷商,不知道朝鮮有沒有。





dcy祁總


廠家離不開經銷商,除非是小工廠才會自產自銷。

有人會說小米模式,小米模式能這麼成功是取決於商品本身的特性,一部手機幾百上千塊錢屬於貴重物品,而且重量才幾百克,銷售成本在20-50塊錢,如果讓經銷商代理出售,利潤會減少200-500每部手機,所以互聯網優勢明顯。

而其他絕大部分商品就不一樣了,比如冰箱,空調,奶粉,食用油,礦泉水,飲料,還有一些調味品。這類型的工廠完全不可能被互聯網取代,就算未來機器人和無人機取代了物流運輸配送工作,也很難顛覆的了經銷商的功能。

一個經銷商好比一個站點,商品從生產→包裝→運輸配送中心→經銷商→運輸配送→零售商,這是粗糙供應鏈模式。如果廠家都是通過網上零售,那麼這家公司規模小年產業很低,要麼就是做微商,微商大家都懂的。

中國很多公司物流成本費用佔價格的10%-20%,在一些交通物流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在8%左右。工廠的產品如果都是通過網上零售,那麼每件商品物流成本會提高到20%-50%,批發價賣基本沒利潤了。

經銷商的好處

第一可以節約物流成本。工廠通過第三方物流,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減少倉儲成本,提高效率。通過第三方物流運輸到省市配送中心,再通過訂單配送至市縣級代理商,這麼公司可以節約巨大的物流成本。

第二可以節約人力成本。像中糧集團這樣大企業,幾乎每個市都有辦公樓,這公司一天賣出不少於200萬件商品,要是做網上零售得招募多少人力包裝,協調處理訂單發貨,大公司不喜歡繁瑣的環節。

第三有利於快速佔領市場。你還有網上一件一件的賣時,競爭對手都一車廂一車廂的投放到市場了,而且實體店不一定比網店貴,很多商品同樣的價格網上零售成本更高,而且效率低。

第四有利於產品推廣。當經銷商進了工廠的貨物,每個經銷商都是工廠免費的推銷員,從而幫助公司打開市場擴大份額。


晨東社角


廠家直接在網上賣東西可行嗎?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廠家這麼做還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是理想狀態。

如小米,剛開始通過互聯網、社群進行銷售產品,這些作為產品的預熱和培養粉絲的手段還是不錯的,小米網頁確實能賣貨,這根行業有關,但不忘記,小米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運營商和線下,大概佔據了6成銷量。小米的線下體驗店小米之家也開始佈局,以後線下的銷售獎佔據更大的比例。

無論是傳統營銷的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所謂去中心化,不依賴熱河平臺,還需要具體看行業和產品。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營銷經歷了推銷時代,渠道控制、終端營銷、大傳播時代,再到現在的互聯網營銷。

傳統企業重視渠道,所謂渠道為王,終端致勝,其本質原因是廠家很難通過自身的力量覆蓋中國這個具有多層級、多層次的市場。時間和空間被長期割裂。

但對於營銷而言,渠道的作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將存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也許僅僅是一個廣告而已。

渠道的作用,一個是,代理產品,建立分銷網絡,廠家利用經銷商的資源、資金、人員、團隊進行產品的銷售。

中國南北差異大,幅員遼闊,要在短時間內建立分銷網絡,實現對市場的控制難度不小,特別是小廠家,很難實現。

廠家跟經銷商合作,還可以利用經銷商的資金,並收集反饋信息,進行產品的改良。

雖然說,由4P到4C,但渠道的作用還是明顯的。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 創始人 CEO 蔣軍

2018,深知精準營銷將推出客戶戰略合作、深度服務計劃,我們將在全國甄選5家優質客戶(符合基本要求的企業),用一年時間實現1個億的銷售,2年時間對接資本,3年左右實現準IPO,深知負責全程整體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和資源導入,快速落地和達成業績目標。(最後1家)


蔣軍


經銷商現在也分線上和線下。這要分開來說。

線下經銷商:

首先,網購雖然已經很普及,但份額比起線下市場還是有明顯差距。各地的經銷商對於區域的覆蓋,特別是網購不發達的地方,還是很重要的。另外對於一些大件商品,線下體驗感和物流配送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其次,網絡上的售後服務比較粗糙,要麼退要麼換,即使維修也要整個產品寄回,修好再擠寄出,麻煩,效率低。遍佈全國的經銷商網絡,就可以承擔售後服務的角色。

再次,很多商品是渠道為王,需要依靠大的線下經銷商打開市場,天貓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但是它是不會主動幫你賣東西的(除了超市),對於沒有線下知名度的品牌,在線上從0開始做起並不容易,特別是現在競爭之激烈。

線上經銷商:

分為幾類,

一是以線下經銷商開設的線上第三方店鋪,如 某某專賣店,專營店。這類經銷商可以讓你同一款產品的曝光機會增大,線上市場份額增大,從而提升品牌權重。當然線上管控要做好。

二是京東自營,亞馬遜自營等自營電商平臺,他們一般是向你採購商品然後自己賣,也算是經銷商。廠家雖然也可以自己開設自己的旗艦店自己運營,但是對於流量的獲取顯然不如自營那麼省事。適合自己電商團隊不強的企業。

網絡減少了零售中間環節,但是並不代表以後都是直接工廠to消費者,經銷商這個詞還是會存在的,只不過經銷商也會尋求轉型和提升。

純手打,不喜勿噴,謝謝


niceXds


一、什麼是經銷商

經銷商,顧名思義,就是指從企業每件貨的商人。經銷商其實就是一些單位或者個人,他們往往在某一區域或領域擁有銷售或者服務的權利。

一般情況下,經銷商都擁有獨立的經營機構,他們從製造商那裡買來產品和服務,獲得經營利潤,在很大程度上經銷商和中間商是同義詞。

世界上很多偉大的商人,之所以偉大,就是他們能夠系統性的壓縮整個經銷環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銷商最終的趨勢是趨於瓦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所有的經銷商都可能消失。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個具體的經銷商,他應該順應趨勢。而最大的趨勢就是吞併其他經銷商,把自己變成唯一的最扁平的中間渠道。

二、新的經銷商或者中間商

在科技昌盛的今天,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是以某個新科技的出現,或者科技細節的改進,作為起點。

俗話說,從來就沒有不賺差價的中間商。伴隨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出現。中間商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美團外賣等,也可以算作是加上了自己快遞服務的中間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統的中間商,已經不存在了。更多的是以互聯網起家,用新技術消滅傳統中間商的新中間商。

在德國有工業4.0,也就是說,所有的生產都從下單那一刻才剛剛開始,通過具有彈性的,複雜的,互聯網4.0工業流程,生產出個性化的產品。

無論是京東,淘寶,還是拼多多,這些電商平臺都在極大的控制上游店家。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甚至希望能夠從廠家直接拿到訂貨。

三、製造商和經銷商的共同目的

而從另一個領域來說,無論是小米也好,蘋果也罷,包括華為都有自己的直營店,這些製造商的發展,則是從製造廠商起家,逐漸的包攬中間商的業務。

而這兩者之間擁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個性化製造”,正如德國4.0工業,所說的那樣,無論是從製造商向經銷商中間商過度,還是從新的電子平臺那樣的中間商向上遊品牌進行控制。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製造出一種能夠,下單之後,迅速製造的個性化定製工業。

從宏觀上來講,無非是從生產經銷的兩端,邁向了同一個目標。

許多在商海奔波的人,如果真的能夠看出這個趨勢,大概就能夠知道如何從自己的位置,努力奮鬥,爭取在這個趨勢中獲得新的風口。


鎂客網


你好!我是World堅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沒有接觸過渠道這個概念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其實每一個經銷商都相當於是廠家的渠道,那麼渠道是用來做什麼的?幫助自己家銷售產品,將自己家的產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如果平均每個經銷商每年能做一千萬的銷售額,那麼十個經銷商就是一個億, 一百個經銷商則是十億的銷售額,那麼一千個經銷商呢?一萬個經銷商呢?同樣的,市場上那麼多品牌商,又有幾家的經銷商破千甚至破萬,估計真沒幾家品牌做到這種程度!

那麼回到最開始的的問題,廠家都直接上網賣產品了,還要經銷商做什麼呢?還要經銷商幫忙賣產品啊!見過幾個線上線下結合的品牌依靠線上業務存活下來的?尤其是食品飲料這一塊,網上的銷售額才佔全年的銷售額的百分之幾?而且廠家不僅要自己上網賣產品,還要鼓勵經銷商上網賣產品,還要儘可能給經銷商折扣優惠,根本原因在於規模效應,在於不論是廠家銷售出去了還是經銷商賣出去的,對於廠家來說都是一樣賺錢的,就是賺多賺少的差別而已!

而對於消耗品而言,不怕你這次買的多,就怕你買的不夠多!!!同樣的,也是不怕經銷商給力,而是怕經銷商不夠給力!

而且經銷商對廠家最大的意義在於廣告效應,只要經銷商想把產品賣出去,經銷商就需要去做廣告,去做宣傳。開始收益的表層對象是經銷商,但是長遠來看受益的一方是廠家,即便後面經銷商不做了,之前所做的宣傳推廣對於廠家來說也是好事!

這樣一來事情就很明朗了,只要廠家做好利益分配的問題,經銷商是多多益善,不存在不要經銷商的廠家。

而且對於像水泥鋼材這類產品,很多時候是廠家自己無力去開拓更遠的市場,如果這個時候有經銷商願意去開拓這個市場,對於廠家來說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不用自己花錢就有人為自己去開拓市場,這種好事,那個廠家都想要,而不是傻傻乎只顧著自己在網上賣產品,去賺最高的利潤率,然後賺最少的總收益!有眼光一點的公司都不會做這種蠢事!!!


World堅


廠家直接在網上賣東西的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大多數廠家還是需要經銷商幫忙賣東西的,經銷商賣東西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和好處,對於廠家來說有利也有弊,就看廠家的控制管理能力了。

可以在網上開店賣東西的廠家可以直接從廠家發貨到買家手裡面,可以得到更大的利潤,減少了經銷商這一個環節,對於廠家來說,也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和充分的降價能力用來和市場做競爭。

但是廠家生產的東西不能全部在網上銷售,總得需要去實體店裡面銷售啊,但是作為廠家來說,只適合生產商品,但是對於銷售這一塊,也不如經銷商們都更加懂得啊,如果全部直營的話,還需要在每個地區設置大量的人員用來營銷,可以加強管控能力,但是花費和支出也是龐大的,不一定有企業可以負擔起。


對於小的企業就可以直接採用經銷商的模式,讓他們幫忙代銷商品,從而賺取利潤,這樣才是比較合適的,而且經銷商在一些地方的銷售也是更加有利。

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歡迎關注科技小車。


財道


你說的這個問題,就好像說一個工廠乾脆自己開店就好了,為什麼還找那麼多的經銷商的話題一樣。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僱人來做銷售,還不如找代理商更是成本低。而且代理經銷商更是努力,因為他們不僅僅提前打款,而且他們更加知道沒有銷售,就沒有收入。對吧?

所以對一個生產企業來說,生產很簡單,怎麼銷售出去就很困難,必須不斷的增加銷售渠道來支持生產力量,賣的越多,才能生產更多,對一個生產企業來說,他們十分清楚,只有生產數量才能決定成本的高地。生產越多,成本越低。相反就非常非常高。

即使在網上銷售也是如此,因為一個網上的店鋪,帶來的流量和訪客雖然很多,還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這樣增加更多人加入到網店銷售,同樣也能把這個銷售網絡編制的更加密集,只有這樣才不會有漏網之魚。

這麼說不知道有沒有道理哦,說得好就給個贊,還想聽就關注我,我還有更多的發現和觀點總結分享給你


光輝壹課


還要經銷商賺差價唄!開個玩笑,做營銷的人都知道,客戶都本質是人,而人由於教育背景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導致大家購物取向有很大不同,所以,一盤菜,🈶️喜歡閒的也有喜歡淡的,網購滿足了很多人的購物需求,但是滿足不了所有人,有些人就是覺得去線下買安全靠譜,有些人覺得著急用直接買了就用了上網還要等,有些人享受逛街的感覺。雖然電商的出現確實讓實體經濟備受打擊,但是也催生了實體經濟進一步變革,愛逛街的人都能感受到,現在去買東西不是以前那樣隨便逛逛買買,現在商家更注重體驗式消費,買東西已經不只是買東西了,更多的是體驗,是心情!所以,經銷商依然有他存在的意義,而且意義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