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才能在水缸裡養魚而不用頻繁換水?

大魚的vlog


這個我有一些經驗,因為我就是一個比較“懶”的養魚愛好者!

業餘也玩過有幾年了。

我這個小缸之前放過魚,後來蝦都絕跡了,因此把魚都撈走了。

我就從來不換水,只添加因蒸發而少掉的水!

這個小缸有大約2年時間了,上面是近期的狀態。

之前後面還有一些背景草,因為生長太兇猛,都給拔除了。

要想不換水還能保持一個讓魚健康生長的狀態,必須要有水草!

也就是所謂的生態缸了,因為只有水草才會吸收掉魚排洩的含氮廢物。

當然,這個水草也必須是茂盛生長的狀態,並且魚的大小和數量一定要在水草吸收量的範圍內,否則就會造成水體毒性積累,至於具體是什麼比例就需要自己慢慢摸索了,我這個是30釐米方缸,最多可以養兩隻成年燕魚,或者20只以下的燈魚。總之魚一定不能太多。

設備方面,一定要有充足的定時燈光,合適的過濾桶以及二氧化碳。

實際上二氧化碳的使用並不麻煩,對於小缸來說一瓶氣足夠用上幾年不需要充灌,定時燈光也是全自動的,過濾桶我也幾乎不清理。

至於蝦,其實並沒有什麼明顯方藻作用,可有可無的東西,只要水草健康茂密就不會發生藻害,每週刮下缸壁也就是了,

總之想建立一個“免維護”的生態缸並不難,建議先從小缸弄起,出現問題後也容易處理。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說來也巧,我也是無意中發現這種方法的,後來,到網上查了一下,這種十分簡單實用得養魚方法叫做“古法養魚”。

剛開始我是要種蓮藕的,就在自己家水缸裡放了半缸土,加上水。可是,到了夏天,缸裡卻出現了很多蚊子的幼蟲。我就想著怎麼能把這些可恨的蟲子消滅掉,後來,就想到了魚,我就買了幾條金魚放到水缸裡。效果很好,蟲子被吃的乾乾淨淨。根據以往的經驗,這些魚活不過三天就會死掉,所以也沒有在意。也沒有餵魚食,也沒有換過水。出乎意料的是過了很久,這些魚還好好的活著。趕緊買來魚飼料,每天投餵。後來,又買了幾條放進去,竟然都活了。



直到有一天,我噴蒼蠅藥,不小心噴到水缸裡了,所有的魚都死了。我換了水,養了幾天,又買來幾天魚放進去,一直養到現在。中間我很少換水,只是在水蒸發的少了,才加新水進去。


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是缸裡放了土,水又養了很長時間,而且種了蓮藕。這使缸中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就像池塘一樣,基本不用換水,魚也可以養的很好。


卓月正文


這是個非常專業的題目,關鍵是不用頻繁換水。不換水除非就是用大水缸養少量的魚。但在城市裡感覺不適合這麼做。大多數人還是用魚缸養的。

我是個從8歲看老爸養魚長大的,後來愛上水族了。後來靠賣水族蝦把魔都的一套商品房貸款還清了。但現在不推薦大家靠這個發財了。

下面談談技術問題:《魚水情深》

水質主要由魚排洩物、魚食殘渣造成的亞硝酸鹽,此物最可惡是魚類和人類的共同死敵。對付這老毒物的只有硝化菌大俠了,硝化菌群可以把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硝酸在水裡時間久了會形成硝酸鹽,但後兩者不會對魚造成傷害,還能被植物吸收。硝化細菌工作的化學過程: 2NH3+3O2=(硝化菌)2HNO2+2H2O+能量 2HNO2+O2=(硝化菌)2HNO3+能量 6CO2+6H2O=(能量)C6H12O6

其實某些蝦比魚對水質的要求更高,比如下圖的水晶蝦(幫我還房貸的小可愛們)


最大4、5釐米,一米的魚缸能養800多條。有一點點亞硝酸鹽就死給我看,一死就是幾萬元沒了。而且這蝦不能經常換水,後來達到一年換一次水的境界。我也是被逼成磚家的,當時到處問教授問魚友。

養魚的話就簡單多了,畢竟魚皮實得很。養魚準備幾件必要東西就能保證不用經常換水了。魚缸,過濾桶一個(含生物球)、水妖精、氣泵一個、加熱棒、一包硝化菌。工具魚清道夫小的三條。






清道夫就不上圖了,買魚的地方有。

按圖中字體把這些放置好後,放水養兩天,過濾桶出水管口儘量貼魚缸底便於沖刷底部垃圾。

兩天後往水裡倒入硝化菌,開啟過濾桶讓水循環,並放入清道夫,水溫保持在26度就行了。每天喂幹飼料,此時不建議用魚蟲。這樣保持兩週不用開燈越黑越好。然後就去買你想要的魚,建議買熱帶魚,金魚能養活但一般人室內絕對養不好,會累死的。新手養孔雀魚之類的有成就感,開始買10條足夠了,馬上會有幾百條小魚的。

一個月左右生態系統就很完善了,那時候魚基本不會死了。可以增加其他燈魚養了。不過要繁殖的話需要換新水,只養活半年不換水沒問題,每個月洗一下水妖精海綿,兩個月洗一下過濾桶。其他就不用多管了,連擦魚缸都沒必要由清道夫處理。但別養太多魚。

水族有個規律,養魚不養草,養草不養魚。或者養魚養很少的草,養草養很少的魚。絕對不能等量否則全死。

還有個水生植物是淨水的利器----水葫蘆能把五毒的硝酸鹽吸收掉,使水更乾淨,水處理廠也用它們淨水的,直接放水面上就行了,長多了就扔掉。清道夫長大了去換魚食,所以一開始最好買黃色那種,黑色的沒人要。

如果要養特殊的魚或其他水族,還得慢慢學。

扣字好累20多年的經驗,萬水千山總是情,魚友們給個啥,你懂的


小真人行書


"懶人”是養不好魚的,這裡的“懶人”沒人歧視的意思哈。

一方面想欣賞魚的美麗,另一方面還不想付出,世上沒那麼便宜的事情。

不管什麼樣的缸,不換水是不可能的。

我其實很贊成題主用瓦缸養魚,古人就是這麼養的,不過古人養魚的過程中,不但欣賞魚的美麗,還享受侍候魚的樂趣,這個“侍候”包括撈魚蟲、困水、換水、打皮等等,古人們對此樂此不疲,這種狀態才真正的“玩"魚。

要想不是很頻繁的換水,方法還是有的。

一是用大缸。缸大水體就大,水中溶氧量也大。

二是少養幾條魚,養兩三條足矣。魚少排洩物就少,需氧量就少。

三是缸中栽植睡蓮等植物。可淨化水質,可遮陽。

四是養小魚,別大魚。越是大魚越能吃能拉,需氧量也大。

五是少喂。寧餓著,別讓魚吃不完魚食。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做到少換水。但有個標誌,出現這個標誌就必須換水:就是魚浮頭。魚浮頭說明缺氧了,或者水質變壞了,這時就要換水了。

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題主配備一個過濾桶,可以實現更長時間的不換水。


魚歌子


  • 部分換水:首先在4~6天前準備好換水用的備用水。有了備用水以後,再將魚箱中溫度計、熱力棒、自動控溫儀等易損壞的設備摘下來,用紗布擦淨魚箱內四壁的綠苔。稍停幾分鐘讓水中的殘渣沉澱下來,然後,用四分大的皮管抽魚箱的水,一般以抽出陳水的一半為準。在抽水的過程中,儘量將皮管的吸水端接近箱底的髒物,把沉澱髒物抽淨。用水溫計測量備用水的溫度是否和魚箱中的水溫一致。如一致就可注入魚箱裡;若備用水的溫度低,可摻些熱水,使備用水的溫度和魚箱中陳水溫度一致,再往箱裡兌水,恢復原來的水位。在兌水時要注意,先使備用水的水位高於魚箱的水位,利用一根虹吸管,管的一端插入備用水中,另一端放在魚箱的水中,使管的出水孔向上,這樣注入的水衝力最小,使備用水緩緩流入魚箱,以免把沙中的髒物衝出來,把水生植物沖掉。否則,雖然換了一部分水,但魚箱的水仍然渾濁。部分換水的時間,根據魚箱中的水質和水的透明程度而定,一般隔一個月或兩個月換一次為宜。全部換水:熱帶魚箱裡的水用的時間過長,有時超出5~6個月尚未全部換水時。水箱底部的沙石中淤積了大量的魚便和腐爛的物質,甚至產生一些沼氣。這些東西不僅影響水的透明, 防礙視線,更重要的是引起水質和酸鹼度( pH值)改變。魚的活動能力因之下降,食慾不振,甚至不能生存下去,這時必須全部換掉魚箱裡的老水。首先,將自來水放入空水箱裡鎮放一週作備用水。備用水準備好之後,著手換水。第一步,將電門開關關閉,魚箱中的所有水生植物和保溫設備全部取出;第二步,將水箱裡的魚全部撈出來,放在備用水中,撈魚過程中要防止魚跳躍出來摔傷,第三步,將魚箱中的老水全部撤出;第四步,用自水反覆沖洗魚箱裡的沙或石子,排出汙水,直至沖洗乾淨為止,再把箱裡髒水排幹,用手把沙粒或石子鋪平,並在沙粒或石子上面鋪上一張白報紙、嚴絲合縫地把沙粒或石子蓋好。先用提水桶往魚箱裡加入部分備用水,將白報紙淹沒並高出1~2釐米左右,就可用虹吸管往裡加水。魚箱的水加好之後,將白報紙輕輕取出,在沙粒或石子上栽植水生植物,放入熱力棒或其他保溫設備,待魚箱中的水溫上升到該種熱帶魚所適應的溫度(必須用溫度計測量),才將所有的魚放回原來的魚箱,在箱口上蓋好網蓋,全部換水工作方告完畢。


楠楓希子


水缸中要想實現不用頻繁換水養魚,還是需要結合管理的。

幾乎所有養魚的人都知道那句養魚先養水,所以,養水指的是什麼呢?養水,首先就是要讓水活起來,而不是沒有生命的水,沒有生命的水比如說礦泉水,純淨水的等,但其實沒有什麼魚是生活在純粹的純淨水或者礦泉水中的,它們生活的水體應該是微生物豐富但是保持至平衡和穩定的水體,尤其是像水缸中常養的金魚或者錦鯉,它們的原種分別是鯉魚和鯽魚,都是生活在池塘、湖泊環境中的,這些水體中微生物豐富,互相利用互相制約,才形成了穩定的水體。

那麼如何來讓水達到平衡和穩定呢?其實,水中自己都帶有著不同的微生物,提供一個適合的環境,讓微生物慢慢繁衍壯大形成種群的時候,就是水活了起來的時候,如果打破傳統養魚的觀念,底沙的存在是對穩定水質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底沙的縫隙中會存在硝化細菌,可以幫助水中的含氮的有機物代謝,同時,底沙中比較深的水流無法到達的區域會存活厭氧菌,它們也是穩定水體環境的重要環節,所以,底沙的存在不能改變水質,但是卻給能穩定水質的微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因此,底沙是非常有用的。

同時當平衡慢慢建立,不要輕易去打破它救顯得格外重要,比如不養超過環境承載量的魚,與太多的話,吃得多拉得多,不是水體能負擔的了的話就會把平衡打破,同時,不要餵食過量的食物,因為食物的殘渣存留於水體中是重要的汙染源,所以減少存留至關重要。

另外,即便整個系統運轉良好,定期的少量換水也是有必要的,因為水中的亞硝酸鹽是無法被代謝掉的,只能通過換水來完成。


野生青年陳


感覺頭條邀請!

我是譁仔。

首先要明確兩件事。

第一,不換水,本身是不可能的,但是,不頻繁換水是可以實現的;

第二,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頻繁,什麼是不頻繁。為了方便答疑,譁仔假設一個前提——一週換一次叫做頻繁,一個月換一次叫不頻繁。

如果連一個月換一部分水,你都覺得是頻繁,還是別玩魚了。

接受了上面的前提後,一切變得明瞭了。

答案很簡單——養好水,超低密度和少餵食。

只要你的魚缸做到以上三件事,譁仔保證你一個月換一次水,沒有任何問題,適合任何一種寵物魚。

具體一點。

以最常見的1.2米生態魚缸為例。

如果你只在裡面養一條金魚,每三天喂一次,並且你懂得養水基本功。

那麼一個月換一次,每次換10%,沒有任何問題。

再說超一米大型錦鯉。

如果你會養水,把它放進500噸的錦鯉池,池裡只有它一條魚,每天喂一頓。

那麼,一個月換一次水,每次換10%,沒有任何問題。

明白了嗎?

別覺得我極端,而是你的提問極端。

你的問題相當於在問:如何讓重度菸民的肺乾淨得像嬰兒的肺?

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極端策略。

簡單說,在你會養水的前提下——

魚的個頭越小,換水頻次可以越少;

魚的密度為越小,換水頻次越小;

餵食頻次越小,換水頻次越小。

補充兩點——

有人認為金魚喜歡老水,這是誤區,沒有魚喜歡老水。

第二,有些魚,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比如鬥魚和錦鯽。它們的確可以減少換水頻次。但是,如果讓它們自己選擇,它們覺不喜歡一個懶得換水的主人,因為沒有魚喜歡髒水。

給養魚新手補充一個基礎知識。

換水的本質,是把魚缸裡的硝酸鹽移除。硝酸鹽的根本來源是魚糧。過量的硝酸鹽會導致魚生病和死亡。所以必須換水。

對於那些既不喜歡換水,又想養魚的朋友,譁仔給你一個合理化建議:多賺錢。

如果你有幾十個億的存款,僱傭幾個專業養魚高手當魚保姆,你就可以實現簡簡單單養魚了。

如果你是一輩子的屌絲,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此處省略一億個呵呵😊)

譁仔說魚,只為新手寵物魚玩家服務。


譁仔說魚


最好的方法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然後找一個儘量大一點的魚缸水體越大水質就會越穩定在一個就是要注意魚的密度。

只要掌握好上面三點我可以十足的告訴你你只用動不動添加一點蒸發丟失的水分,就不用換水了。

當然了養魚養的跟吸毒一樣費錢,建立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需要一個容器還有過濾材料以及過濾泵,一個過濾系統也就差不多五六百了。一個一米多的魚缸也需要幾百塊,魚就好說了找魚友買一點或者直接要兩條回來自己繁殖。

首先要建立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地球上的森林就是過濾系統所以我們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需要準備的有陶瓷環、過濾棉、其他的東西都是商家唬人玩的什麼生化棉啊、珊瑚石啊、都是噱頭沒什麼實質的作用。告訴大家一個土方法,陶瓷環可以用紅磚代替,把磚頭砸碎稱大拇指大小洗乾淨消毒之後就可以用了,效果跟陶瓷環沒什麼區別,只不過要多放一點紅磚而已。一公斤陶瓷環二十多塊錢,一公斤磚頭才幾毛錢?所以這就能省下來一大筆錢,另一個就是過濾泵的選擇選擇量程儘量大一點。

剩下的就是魚密度的問題了一米的魚缸20cm左右的魚就放個四五條就行了。這樣一個星期下來過濾系統就建立的差不多了,基本不用換水只用加水


博知廣論


從小學3年級開始養熱帶魚!我78年的!幾乎是死了買買了死!估計在我手裡死的魚得有幾百斤!後來斷斷續續養、過了新氣就放哪不管不顧了!有時魚一年不喂也不換水還是有一部分魚活下來!就是水混的看不見魚!最近幾年看見水草缸很漂亮、下面鋪5釐米厚的水草沙又放了些魚.我當時就想為什麼魚塘裡的魚不用換水水還很清澈呢?一是魚的糞便被水草吸收、還有其他螺、蝦、螺對水質過濾起到相當大的作用!蝦可以吃掉魚不吃的殘餌!燈光使水草光和作用快速成長!魚蝦的糞便又成了水草的肥料、我這缸魚養了3年沒換過水、沒有水泵循環、只是水少了加水!水太渾時就關兩天燈、不餵食!兩天後水會非常清澈!水混是餵食量太大、魚、螺、蝦、水草所需的食物及養分飽和了!空2天讓這個小生態系統慢慢恢復!


金魚也一樣!但金魚要在外面有陽光直射的地方!我非常喜歡金魚但死在手裡的金魚也得有幾十斤了!後來發現只要在室內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很難養活、我現在用瓷缸養一個裡一對、就在外面曬水少了直接加水!魚缸上都是綠苔!我也不咋喂、魚活得很機靈!我發現老養魚所謂的養水其實是把新水新魚和新魚排第五糞便都養起來!等魚缸裡的水中含有硝化菌以後、你的魚在排出糞便時不用清理!第二天就會被消化掉!這時水中的汙垢都會慢慢沉澱、水會越來越清澈!個人覺得地部最少鋪3/5裡面的水草沙!這樣魚遊動時才不會把水攪渾、在加幾個小河蚌和草螺!這樣你的生態缸就完成了!不需要在換水!只觀察水位定期加水就可以了……


感悟7927


假如把愛魚人像圍棋一樣分為九9個段位 ,僅限於我接觸到的魚友中 4段以下聊這個話題的屬於想偷懶。5-6段的執著於換水,7段開始遇到養功差不多的魚友對不換水生態缸的概念特別聊的來。只是對養水展開的各種思考和經驗的總結, 想調出一缸最好狀態的水而已。發這個帖子也僅限於交流和思考,希望不會帶來沒必要的誤導。

先舉幾個例子:

1.一次和朋友去幼兒園接小孩,園內有一水泥池魚 大概水體3噸,裡邊40-50CM的5條左右,20-30CM的40條左右,20CM一下的過百條密密麻麻的 水還算比較清,水深45左右比較清澈,能看到底上的青苔和石頭還有泡爛的樹葉。加水靠下雨,沒人餵魚,魚還自己繁殖了。

2.另一同事開了個100×30的草缸,水草沉木底砂是湖邊撈的 買了大概30元的莫斯。開始還正常飼養,後來沒興趣了水泵也關了留了個功率很小的氣泵時不時開一下,燈也是當夜燈使用現在7年多了只加過水,實在無聊的時候擦擦觀賞面,修修水草裡邊4條金魚活的很好很有狀態。

3,發小結婚時要裝修房子,小區裡找了一家臨時住房,房東家有一個60×25×40左右的廢舊魚缸 裡邊有兩條錦鯉一大一小,長的很畸形,大的15-18公分左右。有底砂4公分左右,水位底到大點那條錦鯉經過底砂高的地方,會露背的程度,大概5公分。水還很清,裡邊的青苔厚的都起殼了。缸壁上都是蒸發留下的水垢印。重點是房東講,這房子3年多沒進過人了。

都是真事親眼所見的。其實許多老宅都有那種寬口大水缸,基本都靠下雨加補水,有些位子擺放比較好 能避開中午陽光直射,早晚曬的到太陽的缸裡面魚同樣好好的,水也一樣清透。

學習養魚的過程中,通過經驗的積累和學習,交流。慢慢的理解的越深。覺得自己很懂的情況,看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就否定。如果我現在寫太多比較過於專業的東西。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加水等於換水。什麼什麼的。證明誰更專業,其實沒必要。

最後一點,通過計算 合理控制好水體積,密度,採光,投餵量,缸內微生物群落,等等細節。造一個不換水只補水的魚缸也不難。

2017-10-14更新 經常收到魚友收藏這篇帖子的消息,謝謝大家支持,所以特意找了幾張古法養魚的好圖給大家欣賞一下這些古法養缸,在稍做調整,算是可以做到我所說的只添水不換水。隨便提一句經過大半年的學習和總結以及交流,本人已經有把握開一口和古法相結合的龍魚缸。


17-11-27更新:或許太熱愛養魚,也一直想把水養到極致,有時夜裡失眠,靜靜的夜裡聽著客廳魚缸水循環時產生那細微的水流聲不自覺的又會思考到養水的問題上,前段時間為證明自己思路的可行性,在網上找資料,找到了魚菜共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對“不換水”魚缸 是有一定幫助,發幾張圖給大家參考一下,隨便把這篇文章作為自己養水心得的一個記錄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