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前茶的質量,是最好的嗎?

既無忘


“靠譜喝茶,就關注茶靠譜”提示:茶葉的質量,主要取決於茶樹品種、鮮葉水平和製茶工藝與水平;明前茶,指在一些茶葉產區(綠茶為多)清明前採製的春季第一輪茶,鮮葉品質相對高,製出的綠茶品質好;烏龍茶、黑茶等茶類所需鮮葉較成熟,無所謂明前茶 。



明前茶,相對品質更高


古代採茶,通常用節氣來劃分。在江南茶區(綠茶為主),清明前採製的茶葉,俗稱明前茶。現在氣候回暖快,明前茶可能也有采兩輪的,那麼,頭輪茶的茶青,品質肯定是比較優越的。

第一呢,以綠茶生產來說,冬季是休眠不採的。茶樹經過一個季節的低溫休眠,葉子蓄積了大量光合作用生產的糖類物質,會促進春茶的盛產;春季則溫度偏低,太陽光照也比較溫和,氣候溼潤,非常適合茶葉中氮的代謝,產生豐盛的營養物質。這種物質就包含蛋白質和氨基酸。四季茶來說,春茶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最高,而春茶中頭輪茶、也就是明前茶的含量最高。

第二呢,明前茶主要是嫩芽、嫩茶、嫩採。相對於成熟或粗老的葉片來說,維生素C和鉀、鋅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也較高,內含物更豐富、有料,自然品質也就更高。

綜合來說,高水平製作的明前茶,水浸出物豐富,酚氨比(茶多酚與氨基酸的比值)高,在色、香、味、形上都有比較高的質量。



明前茶跟夏秋茶比,也有缺點


春季的日照不長,溫度不高,這讓明前茶的香氣物質的合成不夠有利。所以,茶味追求濃醇的烏龍茶、紅茶、黑茶等發酵茶,春季茶就未必採明前茶。以鐵觀音為例,要採摘相對成熟的芽葉,一心三葉、四葉,過嫩採摘,反而無法制出高品質的幹茶來。此外,烏龍茶製茶工藝複雜,各個環節尤其是做青,需要好的天氣條件;春季的天氣多變,潮溼,多雨,往往較難製出好茶。

因此,可以說綠茶、白茶、黃茶等不發酵或微發酵的茶葉 ,以採嫩為鑑定茶品級重要標準,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質量相對更高。

但是,如果過度嫩採,或者工藝不行 ,這樣的茶葉,就談不上品質了。



茶客喝茶,各有所好,適合就好


由於明前茶是新茶,又是春季頭採茶,許多喝茶老饕都好這一口,加上嫩採芽頭,產量有限,市場追捧下,價格較高。如果確有所好,買上2、3兩嚐嚐鮮,也是很不錯的。

不過,很多口味偏重、喜歡發酵茶的茶客,對於清淡甜潤的明前茶,倒是沒有那麼熱衷。他們更喜歡滋味強勁霸道、香氣濃郁的成熟鮮葉採製的烏龍茶、紅茶(也有以芽頭製成的,如金駿眉)或黑茶。

所以,明前茶也好,夏秋茶也好,冬季茶也好,適合茶客自身口味的,就是最好的。


靠譜喝茶,健康喝茶,就關注茶靠譜。歡迎留言交流您的茶故事、您的茶經驗。


茶靠譜


以春茶為上等茶的品種,當然是明前茶最好。

比如說各地的綠茶,像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綠茶;

還有以福鼎白茶為主的白茶,更有以祁門紅茶和金駿眉等為主的紅茶

這些都是以明前茶為主。

但是茶客千萬不要被忽悠了一個事實:

【明前茶】實質上是指過去,清明節前的茶葉;

大多數茶葉是歷經了整個冬天才剛採了一回,兩回。

那個品質是非常高的。

可是現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

等你到了清明節的時候,第一階段的茶差不多就要完事了

所以,過去的明前茶的概念,實際上是指每年頭採和二採的茶。

當然,茶葉的鮮葉再好;沒有好的師傅來製作

一切都等於零。


以上是個人一些淺見,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作為福鼎白茶發源人——陳煥的嫡傳,做好每一泡好茶是我們因盡的責任和義務!歡迎大家關注【宏逸白茶】頭條號;也歡迎大家到福建福鼎宏逸茶業基地做客(關注“宏逸茶業”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導航到我們基地)!感謝大家的辛苦閱讀!


為白茶代言


明前茶的質量,是最好的嗎?回答是具體茶類、茶種、產地的不同而具體分析,明前茶的質量未必是最好的茶。

中國的茶根據加工工藝主要分為綠茶、紅茶、黑茶、青茶、白茶、黃茶六大類。知名茶種又有普洱茶、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臺灣烏龍、祁門紅茶、正山小種等等。

一、不同茶類的採茶時間

從茶類上講,烏龍茶的採製主要分為春茶和秋茶,其中春茶的採茶時間主要在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初,烏龍茶的原料鮮葉在清明前採摘的較少。烏龍茶有“春韻秋香”的說法,意思是說烏龍茶的春茶韻味好,秋茶香氣高。某一產地的烏龍茶春茶好還是秋茶好,還是要看當年具體的氣候變化。因此,針對烏龍茶而言,不能講明前的茶最好。

全國春茶採摘時間因氣候、品種,以及栽培管理條件等各方面影響而有不同,開採一般在3月到4月上中旬,當茶園中有10-15%的新梢,達到採摘(即開園)標準時即可開採。一般像綠茶比較好的就是明前茶(即清明節之前)、穀雨茶(每年4月19日~21日視為穀雨)這兩個節氣,具體時間跟氣候有關,如果這期間倒春寒等因素降溫,可能就會晚一些。因此,綠茶的品質也取決於綠茶產區當年的具體氣候,不能籠統的說:明前的綠茶最好。

針對黑茶而言,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採茶的季節,具體採茶時間還要看具體的茶種和產區。

白茶的採摘主要分春茶、秋茶。春茶的採摘時間從3月中旬可以持續到五月初。就福建白茶而言,清明前後的白茶品質最好,秋茶的品質不如春茶。

黃茶的採摘也要看具體產區的氣候,未必是明前的茶葉品質最好。

普洱茶的採製最佳時間與樹齡密切相關。古樹茶一般在清明前發芽較少、品質也較差,因此普洱古樹茶在明後幾天的品質最佳。臺地茶發芽較早,清明時節的茶葉品質未必最佳。

總體而言,不同茶類和不同產區,茶葉採摘有各自的最佳時機,另外還要看產區當年的氣候狀況,總體而言南部產區最佳採茶時間要早於北部產區,不能籠統的說明前的茶品質最好。



蘇州老楊說茶


我國大部分產茶區,春茶、夏茶和秋茶,一般是以季節變化結合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性劃分的。通常,春茶是指從當年開始採摘到5月底之前採製的茶葉。

春茶究竟好在哪裡?總的來說,由於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幼嫩芽葉毫多。

同時,與品質相關的一些有效物質,特別是氨基酸、維生素富集,不但茶湯滋味鮮醇爽口,香氣醇厚,而且有效化學成分的含量比例也很協調。因此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

春茶,是立春至立夏期間採摘加工的茶。而春茶又分為“明前茶”、“雨前茶”和“春尾茶”。明前茶是指清明節以前生產的春茶,統稱為早春茶。

早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茶葉。經過一個冬天的漫長生長,茶葉內部儲藏了許多營養成分。冬、春季陽光照射弱,茶樹生長緩慢,是茶葉中某些香氣物質形成的主要因素。

▲普洱春茶

一般春茶都比較肥壯重實,毫毛較多,葉片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顯,具有色澤油潤、香氣馥郁、滋味濃厚回甘、葉底柔軟厚實的優點。

早春茶又可以分為“頭綱茶”(或“頭幫茶”)和“二綱茶”(或“二幫茶”)兩類。頭綱茶是一年中第一次萌發、第一次採製的春茶,二綱茶則是第二次抽芽後採製的春茶,又叫做“春尖”。

雨前茶就是穀雨節氣前採製的春茶,又叫做“春中茶”,剩下的穀雨至立夏節氣之間採摘的茶葉,就屬於春尾茶了。

春茶的營養物質積累豐富

秋冬季節,生物均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茶葉在慢慢生長的同時,體內也儲存了豐富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到了春季,氣溫持續保持低溫狀態,茶葉的內質又很少被消耗,這讓春茶體內的養分更為充沛,春茶的芽葉也柔軟肥壯,色澤綠翠。

春茶的香氣馥郁,韻味悠長

“花因香而活,茶因香而貴”。冬季過後的春天,氣溫並沒有馬上回升,茶葉內含的香氣物質保存得很好,所以春茶的香氣一般來說也是相當的馥郁、悠長。

春茶的滋味最為鮮爽

春天的陽光不太強烈,氣溫較低,茶芽的細胞生成較為緩慢,就積累了大量的氨基酸,而氨基酸的含量造就了春茶有別於他季的新鮮淳爽的口感。

春茶的維生素含量豐富

茶之所以是非常健康的飲品,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人體不可或缺的多種維生素。但維生素遇高溫即會遭到破壞,尤其是維生素C,溫度稍變即會分解。而春茶因其溫度高、生長期長、生長環境氣溫低,可以有效保護這些維生素,這保證了春茶中維生素含量最高,保護最好。

春茶的蛋白質含量高

蛋白質對增進茶湯滋味有很好的作用,而茶樹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地方就是新梢的幼嫩部分。隨著茶樹新梢生長,蛋白質的含量就隨之減少。而春茶正是茶樹新芽製作的茶葉,蛋白質的含量最高,滋味最好,營養價值也最高。

春茶所受汙染、病蟲害少

“瑞雪兆豐年,冬去茶為仙”。冬天嚴寒天氣,讓茶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蟲危害,春天茶芽萌發之時,無需施以農藥,茶葉沒有汙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明前茶雨前茶,往往是一年中茶葉質量最好的。

漫長的生長過程早就了春茶豐富的內含物質,一款茶的香氣、滋味在春茶上得以最大的體現。知道了春茶這麼好的原因,想喝好茶的小夥伴們從春茶入手是不會錯的。

以上內容由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提供。歡迎專業人士不吝賜教!


懂茶帝


應該這樣說,春天第一波茶的品質最高,這一波茶大部分都是在清明前,所以普遍認為明前茶質量最好。

但是也要分茶區和海拔,北緯36左右,第一波茶都做4月底5月初了,如日照;還有的海拔2000多的森林中的茶樹第一波鮮葉在4下旬的很多,這些第一波茶都是這些茶樹一年中最好的茶。

下圖是昨天勐海的生態茶樹鮮葉。


老呂談茶


我也喝不起那麼好的茶呀!所以有一甲子掛零了還是沒喝過。我想肯定好!但是不可能是最好的。質量最好的明前茶要分什麼茶了。不是什麼茶都是明前的質量最好。更深的道我也說不清楚。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