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的皇后、貴妃和格格戴的旗頭有什麼講究?

左丿子Filv


旗頭,也叫大京樣、大拉翅、大扁方,其實就是假髻。

清初的時候,根本沒有旗頭,都是真正的頭髮。清中前期才開始戴這玩意。

這個東西談不上“分場合”,因為真正的重要場合都有相應的儀冠,壓根就沒旗頭出場的份兒。旗頭可以出現的最高場合,也就是不特別正式的宮廷筵席。

在日常佩戴時,除了某些飾品不能僭越,其餘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

由於旗頭來自過去真正的髮型,有各種形狀,隨各人喜好,愛戴哪種戴那種,沒人管。

有區分之處,在於上面的裝飾,都是關於首飾的硬性規定。從大多數電視電影來看,基本上就沒有哪個真正戴對了的。

清代宮廷女子的旗頭都是訂做的,由廣儲司和造辦處承做。

後、妃級別的,旗頭講究“五鑲”,最多裝飾五種東西,即花、鈿、頭簪、點翠、珠寶。

只有這一級別的旗頭可以戴流蘇,其他人都不可以。後級別的,旗頭上可以鑲嵌“母珠”,點翠可以用鳳凰造型,妃級別也可以用鳥類,但不許用鳳凰造型。後、妃級別,可以用東珠,但妃最多隻能用三顆東珠。

有一種例外,就是女性結婚的時候,三天之內,可以戴有流蘇的旗頭。但是鳳凰造型和東珠,仍然是死規定。

因此,要是較真的話,電視電影清宮劇裡的女角色們大都犯了“僭越”之罪,由於有挑釁統治者權力甚至窺探圖謀江山社稷的嫌疑,攸關身家性命。

嬪級別,“三鑲”。五樣東西里挑三樣。鑲嵌上,不可以鑲東珠,只能用一般珍珠。點翠只能用植物造型的。

公主、格格,有“三鑲”的有“兩鑲”的。《還珠格格》裡頭那幾個,任何一個人的旗頭都夠死一漱芳齋人的。

兩鑲以下則隨便了。不過,“三鑲”以下已經沒有資格用點翠了。


純鈞LHGR


對於我一個不愛看古裝劇的宅男來說,對旗頭沒有什麼瞭解,不過我是對它有些看法的,因為這些裝飾或者打扮都是身份的象徵。旗頭首先應該是分等級的,什麼身份戴什麼樣式,就和皇上穿龍袍,王爺穿蟒袍樣。還有個它應該代表的清朝滿人的審美觀念,它具有獨特和民族代表性。還有它應該有什麼傳說或者傳承意義,就如皇帝穿龍袍寓意龍的傳人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