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教育好孩子?四歲孩子?

囇-


四歲的孩子確實處在一個“”過渡期“”的前半段,所謂這個「過渡期」可能說出來很多家長朋友會不以為然。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階段對孩子教育得當,孩子必定會是受益終身的。



三歲起有一項重要的家庭教育安排是必須引起家長朋友們重視的,那就是「陪伴」,而且要「高品質的親子陪伴」。

何為高品質?絕不是作為爸爸媽媽你跟孩子人在一起就叫陪伴了,在一起無所事事,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家長抱著手機忙自己的,那最多叫在一起。而要實現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也沒那麼難,只要你跟孩子有各種形式的親子互動,比如親子手工製作,親子閱讀,親子小遊戲,親子科學小實驗,親子小魔術,親子美食…等等,這裡邊可發揮的空間很大,只要用點心,總是會有各種方案陪孩子玩起來,動起來,孩子開心,家長幸福。這樣做的最直接結果就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親子關係只要良好,教育將會變得省心,輕鬆,簡單。


另外高質量親子陪伴的結果對於孩子來講可以充分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這對於一個孩子的成才更是起到非常關鍵影響的。

以上所講看似簡單,其實最美的教育真的最簡單,不必可以追求看起來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方法,課外班,只要傻瓜化地堅持多去高質量地陪陪孩子,你會發現很多困惑都慢慢消失了,而孩子的各種天分,興趣也都會被你發掘了出來,這個時候比如你覺得孩子應該去上個什麼興趣班,培養一下相關的興趣,進一步發覺孩子的潛能,就不會變得盲目,而你所以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也將不會是一個停留在你心裡邊的問題了。


油菜花少兒財商


四歲了,應該是幼兒園中班的年齡了,這個時間段的小孩子頑皮是正常現象,但是看題主描述的孩子,我覺得還是有必要進行一番教育,下面我以一個老師的角度談談我對個事的看法。

首先,可以看出來,孩子需要的玩具你肯定買了。這個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有可能你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給他買了玩具,暫時性的得到了清淨,但是這樣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哭鬧就會換來玩具,以後就非常難以管教。

其次,關於打罵孩子,這個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會認為這樣就是最終的懲罰,不就是打和罵,剛開始有可能會害怕,但是形成習慣了也就不怕了,到時候你能拿什麼來管教?

那我們究竟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獎勵與懲罰交叉,比如上面說的哭鬧著要玩具,這時候千萬不能為了省事買玩具,堅決不買,或者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者跟他說等他接受老師表揚了才會買玩具。孩子的記憶只有那麼一小會,很快就會忘記。

再比如孩子犯了錯,那一定要道歉,給座椅,給書畫,都需要道歉。

讓孩子明白是非,慢慢變得懂事,才是我們做父母想要的。





憨爸日記



黃寬huang55308


4歲小孩,簡單的語言說服一般都能懂了,我覺得不用一直和風細雨,有時真的生氣了,讓他感覺到生氣的語言和表情,再加上平時都很尊重他和他做朋友一樣,不經常輕易發火,一般看到你的表情和生氣的語言,都不會再調皮了,我兒子這時候都會看我臉上的表情5秒鐘,就改變主意做別的事了

平時我們都拿他和大人一樣和他商量和聊天的,沒把他當孩子,家裡的事,工作的事會和他分享的。


小琳琳生活日記


有這毛病是你慣的,第一不要帶娃娃去商場,看到東西都想要。帶孩子去公園,去書店。第二,四歲了可以讓他自己做玩具,剪紙,疊紙,做手工。畫畫,搭積木。告訴他,買玩具要錢的,家裡沒有錢了。不給孩子講道理,又不讓他轉移注意力,而一味地順著他。以後會讓你慣壞了。每天給孩子講故事,故事裡有做人的道理。


蕾蕾283831526


我覺得第一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拿自己的碗,自己上廁所,自己脫穿衣服。白天在幼兒園,晚上在家,幫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掃地拖地,可能沒有做的沒有那麼好。他做了自己很有成就感。故意找到幫忙,他也很喜歡。好吧,我娃正好四歲三個月🤠


編程字典


1.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不管是同學、鄰居、教師還是英雄模範人物,都應該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言行。為教育孩子樹立好榜樣。

2.父母對自己的身份角色定位清晰:

我們做父母的沒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造了犯錯的環境和機會,卻去怪兩三歲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嗎?這就相當於你把一隻羊扔到狼群裡,又告訴這些狼,你們不能吃羊,誰吃誰不是好狼。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了可以隨手觸及糖的環境嗎?難道不是我們習慣了把孩子託管給電視、電腦,而很少親子陪伴、交流,導致孩子痴迷於動畫片或電子遊戲的嗎?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們先負起自己的教育責任,而不能失位於父母這一職責。

3.不要採取過激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4.父母應該幫助孩子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醜。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髮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這將會為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5.適當的鼓勵孩子:

現在的孩子不少具有逆反心理,直接講大道理可能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父母可以多引導和鼓勵,同時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或者在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應當給予適當的鼓勵,以精神鼓勵為主,也可以滿足孩子少量的物質需求。通過肯定和好評,可以加強孩子的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小影視集


很高興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怎麼教育孩子?是個困擾大部分父母的問題,那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給予正確的引導,我有兩個孩子,我做為一名孩子的父親來談一下觀點:


  第一,必須不能太寵愛孩子,要分清寵愛和溺愛的區別,往往我們生活中把寵愛的性質變成了溺愛,導致孩子的辯證主義出現了偏差,把父母當做了衣來順手飯來張口靠山!
第二,孩子遇到挫折要有正確的引導
1.角色交換,不要從大人的角度出發,和孩子站在同一條線上才能真正引導好孩子。
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多多鼓勵孩子,這樣能夠更快的走出挫折困境。
2.日常生活中適當的讓孩子吃些苦頭,這樣在挫折來臨時就能很快適應。比如:家長可以佈置一個小任務讓他獨立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講一些小故事,來引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3.給孩子更多鍛鍊機會,能夠幫助孩子在挫折中很快找出解決方法。
第三,給孩子做表率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講一講父母的辛苦,亦可舉反面教材,比如,某某一件事上找不到好辦法只能自己受累等等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
第四,要有獎罰措施.
比如給孩子安排一些事情,獨立完成後有一些小獎勵,千萬不要亂承諾孩子,如果不兌現會導致孩子對家長缺乏信任感。
第五,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

不能當孩子面大吵大鬧的,更不能大打出手,會對孩子產生恐慌心理。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做情緒的主人,面對挫折時不焦躁、不過度悲傷。所以家庭的和睦是至關重要的,在此家長們一定要剋制自己,實在要吵架也要儘量的避免孩子不在場.
好了,以上是我的一個觀點,希望給你帶來幫我,喜歡的話給個贊和關注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962944fba1646f2a5473ae9b1dc07fb\

不省心阿成


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好的未來。

小的時候,我們希望他是天才,就算不是天才也要比同齡人更加聰明。

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希望他能成為天之驕子,就算不是,也要是人中龍鳳。然而,不管是天之驕子還是人中龍鳳,都是父母的美好期盼。這種急切的期盼,可能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刃。

01、適當的休息才能走得更長遠

我朋友圈裡面,有一個媽媽,她的兒子5歲,用她的育兒經來說“5歲是學習的最佳年齡,一定要多學,多學,還是多學”。於是,她給她的孩子報了13個興趣班。

根據她的描述,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從家門到他的臥室,要經過一個個考核,進門跳繩50下,客廳顛30次乒乓球,上樓梯背單詞,二樓休息室彈鋼琴,書房練習書法,當所有的項目完成以後,孩子才能進入房間。如果要睡覺的話,還必須大聲閱讀15分鐘的英語繪本。

我無法判斷這個孩子開不開心,喜不喜歡,但是我覺得,他的媽媽很開心。

有一次她在朋友圈中說道:“寶貝發燒了,依然堅持去上游泳課和書法課。因為發燒,游泳教練並沒有讓寶貝下水,但是寶貝仍然在泳池邊認真的做著划水動作。等到上書法課的時候,寶貝發燒更嚴重了,但他還是堅持學完了。有這樣愛學習的孩子,我真的很欣慰。”

從她的朋友圈中,我真的無法看出孩子對學習的喜愛,反倒是通過她的沾沾自喜的描述,看出了孩子的害怕和恐慌。感受到母親期盼的目光,哪怕是生病了,也不敢暴露自己真實的感受。

懂事的孩子,不懂事的父母。也許你教會了孩子學習的本事,但是沒有告訴他開心和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誰不想玩呢?和小夥伴一起玩沙,騎自行車,遊樂場翻滾。然而為了實現父母的願望,他完全沒有一絲玩耍時間,從一個學習班到另一個學習班,從一棟培訓中心,再到另一棟培訓中心,就算回家了,也要通過不斷的考核才能獲得休息的機會。

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但是這樣塗抹,是不是太難看了一點?

生命只有一次,並不是不學習就意味著浪費時間。每一次孩子接觸這個世界,就是一種學習。認識大自然、爬山、跑步、騎自行車,甚至蹲在路邊撿樹葉都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次學習。雖然,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多學,但是相比這種囫圇吞棗,我更願意她慢慢來。

02、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提線木偶

前段時間熱播韓劇《天空之城》講述了韓國高考的故事。

劇中的主人公英才獲得了首爾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父母甚是驕傲,就在這個時候,英才用離家出走放棄入學的方式徹底撕毀了父母的希望。

為了讓英才考上首爾醫科大學,實現三代醫生世家的夢想,英才父母把英才當做一個學習工具,無論孩子多累,多苦也裝作看不見,就連孩子生病了也看做是孩子為了避免學習的藉口,不僅如此,孩子成績下滑了甚至不配吃飯和睡覺。

在這種情況下,英才暗自發誓要在父母最驕傲的那一刻徹底摧毀他們。在得知兒子對自己仇恨無比時,英才母親飲彈自殺,英才父親辭去醫生工作去流浪。面對母親的自殺,父親的自暴自棄,英才也完全迷失了自我,從一個人人羨慕的天之驕子成為了一個人人唾棄的社會棄兒。

英才母親臨死都沒有想明白,英才為了什麼報復她。我為孩子付出了一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我責罵你打你懲罰你都是為了你能夠考上好的大學,有一個燦爛的未來。你怎麼能夠不理解,不接受呢?!

教育孩子不是我們施展野心的舞臺,教育孩子更不是我們控制孩子,鞭笞孩子的藉口。

不僅她不明白,現實中有太多的父母都不明白。為什麼用盡全部心血培養的孩子,高考之後,寧可選擇一個離家千里的一般大學也不願意選擇省內的一個好大學。

因為我們太渴望孩子成龍成鳳,在我們的熱切期盼下,我們的孩子“不配”有自己的想法,“不配”有自己的夢想,“不配”有自己的未來。

沒有自己思想的人生,的確不配成功。所以,高考就成為了孩子擺脫父母的最好機會。

不要讓孩子通過他的最大努力去遠離你,而是放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在孩子小的時候,做好領航員,引領孩子安全飛行;當孩子有自己想法後,最好後盾,支持和保護他的夢想。

孩子是一本書,這本書要慢慢讀,一開始你可能覺得這本書幼稚無比,但是讀到後面,你會發現這本書比你想象的更加精彩萬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少兒閱讀伴聽


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

1:家長是孩子的好朋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陪伴著孩子成長,這種陪伴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和鞏固有重要作用

2:家長是孩子最好老師,家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所以這一點好家長勝過好老師。(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3: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家長們應該向孩子心靈植入更大世界,培養孩子社會實踐能力與良好品德。孩子終究會長大,離開父母走向社會,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參與社會實踐,從實踐中遇到挫折,在挫折中家長應該關懷孩子和給予孩子幫助。

4:家長教育方法①民主型教育②否定型教育

民主性教育:家長會經常和孩子商量問題,尊重孩子想法和意見,經常給孩子鼓勵和表揚(過程及具體),這樣的孩子自信,自尊感強。

否定型教育:孩子經常被大罵,批評,責備。這樣孩子不自信,自卑,焦慮,恐懼等。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明燈,照亮前面方向。可見教育方式重要性。



要學會尊重孩子,贏得孩子的合作,用一種既不嚴厲也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方法去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和各項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