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米未來有可能超越華為嗎?

mk米二兒


我想,提問的人可能是根據兩者手機銷量和全年營收額的對比上來看小米和華為的差距的。

根據數據,華為在2017年全球手機銷量1.53億部左右,排名全球第三。而小米賣出去了9200萬部手機,排名全球第五。從營收總額上來看:華為2017年年營收6063億人民幣 利潤高達475億。而小米呢,僅有1146億元,利潤為122億元人民幣。 的確體量上華為看似要大很多?

那麼小米未來有可能超越華為麼?

我個人認為,就手機的銷售業績上。小米短期內想超越華為還是有難度的。不過其實對小米來說,它的發展目標並不是超越華為。

因為本質上來看,小和華為其實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雖然貌似他們的主營業務都在賣手機。

前兩天讀到一本書,書中作者把企業分成三類,農耕者,狩獵者和圈地者。我覺得可以用這個類型來區分華為和小米。

農耕者華為

農耕者類型的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專注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並且有看雲識天氣的本領,能為即將到來的新季節做好準備。

華為成立31年來,始終在通訊這塊領域中耕耘。並且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研發領域:在2017年華為的研發人員達到了8萬人之多。佔到了公司總人數的45%,而研發費用支出是897億元人民幣,佔到了總收入的14.9%。在全球範圍內華為的研發支出排在第三位,僅次於亞馬遜和谷歌。2017年華為的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高通,位居全球第一位。

在中國像華為這樣幾十專注於單一領域的公司並不多見。但此類公司只要生存下來其市場競爭力是非常強的。前不久,華為已經拿下了5G標準的控制通道編碼。打破了高通在4G時代擁有100%通訊標準的壟斷局面。相信進入5G時代,農耕者華為的競爭實力會更強。

不過,餘承東表示華為暫時不會考慮上市。因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每年拿出營業額的15%左右去做研發。股東未必會答應。所以在當下選擇不上市對華為來說是明智之舉。

圈地者小米

相較於華為,小米公司的基因就完全不同。 在創建小米的前十年時間裡,雷軍是一個活躍的風險投資人。他先後投資了卓越網,UC,多玩遊戲和拉卡拉等二十多家科技公司。所以風險投資家雷軍在小米創業之初就把小米比喻成“站在風口上的豬”——要不停的去找下一個風口,讓自己飛起來。

在小米初創之時,雷軍都同時在做兩件事情。一是作為創業家積極去說服風投投資小米;二是作為投資人雷軍還在募集一個叫“順為資本”的風險投資基金,它的規模有17.5億美元。去積極投資別的創業企業。

這個看起來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被我解讀為圈地運動:一方面小米手機以性價比和口碑迅速圈站手機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小米還有左右兩個關聯型結構,左邊叫順為資本有上百億的資本規模,投資了幾百家創業公司。右邊叫小米生態鏈,通過入股和孵化的方式形成了一百多家小米系的實體性企業。

這種實體+風險投資的模式,即使放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非常少見的。在一些投資者看來,小米的潛力非常大。因為它兼具硬件企業,生態鏈企業和投資型企業三種模式,且三種模式可以互相補充。

所以你看,同樣是做手機。華為和小米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打法。你說那種企業的模式更優?誰會在今後發展的更好?我還真的說不清楚。

但我知道,雷軍和餘承東都是有大格局的企業家。小米和華為也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相比這兩種公司模式,農耕者華為和圈地者小米,你更看好哪一家公司呢?


有態度的土豆


2010年,我從西北某十八線小城來到武漢上大學,青春激昂,生龍活虎,快速的融入到這個城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

13年元旦,我從街道口的黃牛手裡買到了人生中的第一臺智能手機-小米2,小米官方1999元,我加了300給了黃牛才拿到。這臺手機陪了我大學2年,從開始的“為發燒而生”,到最後電池無力,內存不夠,它伴隨著我完成了大學的學業!

2014年10月份開始實習,慢慢熟悉工作崗位,
同時也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存了兩個月,問同事還借了400塊,第一臺用自己的錢買的手機就到手了。如果榮耀也算華為手機的話,那這一臺也算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臺華為手機吧!

走出大學,在殘酷的社會里摸爬滾打,哭過笑過,慢慢學會堅強。16年春節回老家,我用自己的年終獎金給爸爸買了一臺華為P8,爸爸激動的熱淚盈眶,逢人便說這是兒子買的。我給媽媽買了一臺小米4,媽媽一邊說我亂花錢一邊拿著手機愛不釋手。




我教會了爸爸媽媽使用智能手機,使用微信。無論工作多忙多辛苦,我都可以和家人視頻通話,他們永遠是我堅實的後盾,是我溫暖的港灣!

時間來到2018,我的手機也換成了P10 plus,也沒有管機的打算,現在的目標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把爸爸媽媽接到城裡來,享受天倫之樂。

回答可能跑題了,但是我想說的是:

小米伴隨了我的青春

華為見證了我的成長

目前我們國家和美國搞貿易戰,我希望我們的名族品牌可以越來越強,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更有話語權。美國人搞的中興危機重重,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不管是誰超越誰,我都會支持我們的國產品牌,也強烈推薦朋友們使用國產手機,真的,我們的手機不會比外國人的差。


薇迷愛美麗


小米今年將上市的消息。可謂是震驚各界,小米也被視為今年最大科技股,被各界一致看好,不得不說小米的過去幾年確實是不斷進步,茁壯成長,從小廠慢慢攀升到國產巨頭,其產品也因性價比高,性能強勁而被受好評。



小米定位於互聯網路線,與榮耀一致,走極致性價比道路。華為則不同,華為走國際高端路線,與蘋果三星一爭高下,其經多年經營,華為終端已穩坐國產第一,世界第三,並且放話,其全球市場份額將於今年超越蘋果,位居第二。


由於定位與路線不同,小米的盈利與華為遠不能比,此番上市,也說明了小米確實是缺乏大量資金去成長髮育,小米無論從體量,科研還是資本都無法與華為相比,畢竟華為被稱為不上市聯盟老大,每年投入近千億的研發資金,足見其規模之巨大。

顯而易見,小米想要超越華為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定位如此。但是華為與小米的定位有著明顯的不同,可以分割市場,二者並不會形成太大的競爭,小米與華為很有可能將齊頭並進,向前發展。


每天數碼


小米上市!任正非滿血對戰,宣佈給榮耀團隊的獎金無上限!

前幾日小米即將上市的消息滿城風雨,無數米粉為之歡呼。

12月18日,華為榮耀員工在內部論壇發帖,稱任正非給榮耀團隊發第四季度獎金,只有一個利潤額要求,用戶越多獎金越多,上不封頂!

據分析,如果你的業績足夠厲害,可以拿到比餘承股東還要多的年終獎!

在如此瘋狂的年終獎鼓勵之下,小米究竟能否完勝華為?

1、小米榮耀線上銷售額對比

此處附上一張表格:

2017年1——8月份榮耀的銷量比小米高了249萬,銷售額比小米多了一個多億,從數據上來看,華為線上銷量高於小米。

但是至今年10月,小米營銷額超過了1000億,並且有望超過1300億,根據Gartner數據報告顯示小米從去年4%的市場份額提升到7%,幾乎增長了一倍。其增速之快,給華為帶來很大壓力。

在今年京東6.18上小米反超最初領先的榮耀,天貓雙十一更是銷量和銷售額雙雙超過榮耀。


2、小米積極拓展線下銷售業務:

需注意的是,以上對比僅僅是線上銷量,今年小米線下業務拓展,5月28日小米之家線下店數量破百,下半年又開設了超過一百家,目前已經達到了264家。

現在線上紅利已被收割殆盡,轉移到線下戰場,而華為榮耀的產品品類不夠豐富,直營店的坪效並不能支撐盈利,因此無法大規模經營線下店面。

再加上小米在以印度為代表的海外市場銷售額的飛速增長,想要超越榮耀輕而易舉,也許正是對手的強大,才使任正非喊出無上限獎勵措施吧!華為要加油啦!


懂財帝


感謝邀請: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小米未來有可能超越華為嗎?

雷軍說:我們在未來的10個季度內要重回到國產第一的位置,而餘承東說:華為在2020年的時間要超過三星手機。在很多人看來這兩者都很難實現,我們就先說第一個問題,小米要重新回到國產第一的位置,那麼也就是意味這要超於華為,而在2018年的時間,華為手機年出貨量達到了2億臺,而小米手機和華為手機的差距巨大,要想超越我們都捏了一把汗。

當然我們知道兩者的路線不同,比如我們看到的小米走的是性價比路線,而且把自己的周邊打造的很完美,牽扯到的行業眾多,而且今年就有獨立了紅米手機,一路高歌猛進,而華為手機不聲不響,但是走的是高端路線,而榮耀主打的是性價比,這種模式已經相對更加的成熟,而小米的雙品牌路線才剛剛開始,另外一點就是小米自研發處理器在我們看來是一個不錯的決策,但是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目前已經可以和高通相抗衡啦!

華為的研發實力讓我們看到華為高端產品不斷的創新,而小米的性價比路線讓我們用上了價格更低的手機,如果拋開感情因素不談的話,小米在進步,華為在研發,兩者都沒有停止過對於產品的追尋,所以兩者的差距還是一樣的。

華為超越三星手機,在我們看來其實也算是一種挑戰,三星手機的研發和實力不輸華為,而且對於自己產業鏈的整合,屏幕,內存芯片等等各個方面的優化,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差距,但是我們看到了華為最近兩年的創新和實力,不管是拍照,還是其他方面,如果拋開的品牌的認知,我們相信華為超越三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夢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小米麵對華為,兩者的成立時間,以及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差距,重新回到國產第一的位置很難,而華為的不斷研發和創新,讓我們看到了和三星的差距在慢慢的縮小,所以兩者不能相提並論,實力的差距和研發方面的差距,一個品牌性價比路線,那就意味著研發費用相對比較少,所以和華為這樣的高端品牌相比投入的研發力度相對比較大,所以創新也就比較多相比,正是因為路線的選擇不同,造就了兩者的差距,兩條路走的沒有問題,但是結果不同。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觀點:

科技數碼隨時答


小米和華為都是手機廠商,也都不是手機廠商。但目前兩家企業都因為在國民心目中佔據一定地位,兩個手機廠商都各有千秋,各有擁有自己的客戶,而且用戶群體和企業定位也不一個層面上,用戶群體基本不衝突。


各種媒體為了蹭熱點,做業績,硬是把兩家企業放在一起做比較。華為硬件軟件核心競爭力,在全球都是少見的,就連蘋果也得讓他三分;而小米只是因為恰逢蘋果老大喬老爺子的去世,手機屆少了核心靈魂人物,中國市場又正好消費升級,雷軍抓住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國內市場空缺,靠著飢餓營銷敲開了市場。華為的硬件涉及可不僅僅是手機,他在全球做生態圈,打的是歐美市場,走的是高大尚路線;小米是用近乎成本價賣手機,不賺手機錢,做圍繞手機端的互聯網生態圈,打的是印度巴西等第三方國家,走的也是親民屌絲路線,說的好聽點就是中國特色路線。不然手機又不賺錢,你讓人家喝西北風去!


試想一下,如果市場上突破沒了華為,或沒了小米,絕對是哀聲怨道。中國市場那麼大,只要兩家的產品能做的更牛逼,還愁找不到買家?!!更何況還都有海外市場!

再說,現在手機的客戶群體界限越來越模糊,用華為蘋果手機的肯定也買小米,用小米的肯定也會買華為,蘋果。

媒體人整天閒吃蘿蔔淡操心的報道,是因為人家也得工作也得賺錢養家餬口!!但作為用戶,你的心理跟明鏡似的明白,別整天傻傻的跟風,沒主見!


米阿特Myate


這個問題真的挺難回答的,我就以個人的觀點簡單分析一下,說的不對,網友們批評指正。

我覺得小米很難超越華為。

小米最開始依靠銷售模式和小米生態系統的優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米的估值也一度達到了450億美元,出貨量一度達到市場前三。可是隨著華為,Vivo,樂視等品牌的強勢崛起,小米並沒有很好的跟上,無論是產品的更新換代還是對於已有米粉的維護都沒有做到極致。以至於現在已經掉出第一陣營。至於華為,無論從研發能力還是銷售渠道都是小米難以匹敵的。現在的華為已經把蘋果視為直接競爭對手,頗有些斬三星,誅蘋果的駕駛,小米已經無法同日而語了。


Allskyyan


只能說事在人為,有可能不能說沒可能,只要能掌握核心技術超越蘋果都沒問題。

為什麼蘋果能獨佔鰲頭?只因為他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作為支撐,包括他引以為傲的ios系統,還有被稱之為性能怪獸的a11處理器,如果想要在手機領域當老大這兩件全是基礎吧,其他的就是品控了,品控這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其實他對手機設計商和製造商都有較高的要求,設計不好再怎麼好的製造商也無法做到高品控,設計的再優秀製造商沒有技術依然無法制造出完美的產品。


優秀整體設計能力,能讓手機以最低的硬件發揮最高的性能,好的設計能讓硬件之間有機的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故障率上會大大減少,這是形成良好口碑的必要條件,設計好能讓消費者在想起你的品牌的時候,就算是產品很多功能都沒有,消費者腦子裡面也會浮現“高端產品”這幾個字,而蘋果就算是做到了這些。

反觀來看小米似乎在這幾個方面似乎都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至少沒有拿出實際產品,之前傳說的澎湃芯片現在也漸漸失去了熱度,雖然安卓系統在全球範圍口碑不是很好,但是基於安卓的miui也算是比較優秀的一個ui,在品控上面我們也看到了小米的不懈努力,產品變得越來越優秀。



總的來說小米並沒有安於現狀,二是在各個領域逐漸發力,在核心技術上的創新也漸漸涉足。

所以暫時落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小米正在做,不管是蘋果三星還是華為,創新的脫節只會讓新起之秀所超越。


Geeker宅技術


小米是一家做手機然後發展到做周邊生態的公司。而華為則是一家技術公司開始做手機。二者目前看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相互可以比較的部分其實重合度並不高。

小米手機目前所謂的回暖大概都是建立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和低價手機的銷售上,在高端產品和品牌上,一直沒有什麼建樹,可以說是一個山寨廠做出了品牌。華為手機目前在高端市場算是和蘋果有一拼的實力,三星目前已經大勢已去了。所以不管從數量上來講還是從品牌上講,小米超越華為手機都是很困難的事情,更不用說是超越華為了。畢竟手機只是華為的消費者BG的一部分。

技術層面上,華為在通信上的優勢就不說了,和蘋果也有很多專利互換。同時華為手機有自己的麒麟系列CPU,基本已經實現了主流的性能。小米的cpu則還只能在低端機器上做實驗,技術差距是非常大的。小米現在唯一有希望的部分是小米雜貨鋪,看看能不能做成一個智能商店。但目前來看,這些東西就是山寨貼牌,缺乏核心技術推動,用戶粘度會比較差。

沒錢的時候我會買小米,可難道要用一輩子小米嗎?要全家用小米嗎?


萬能的大熊


小米在未來有沒有超越華為的可能嗎?目前華為手機的手機銷量在全球排名第三,國內排名第一,而小米一直在華為之後,那麼在將來小米有夠超越華為的可能嗎?

其實華為真正的主業並不是華為手機,華為真正做的是通信領域,而且在全球也是非常有名的,已經遠超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通信行業巨頭,而手機也僅僅是華為消費者終端的一個業務而已,所以說小米要超越華為這個說法並不太準確,應該是將來小米能不能超越華為手機,因為對於通信行業來說,小米沒有做者方面,所以也就沒有比較的必要。

小米目前發展的不錯,小米手機也一直是熱銷手機,但是我真正看好的確實小米的生態鏈,因為在小米的生態鏈中,手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家中的電器,空調,電視,還可以監控家中的情況,即便我們身處在外也能看到家裡的情況。還有一方面,小米手機的模式,我認為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高性價比的模式為小米吸引到不少的人氣,但是飢餓營銷的方法卻也讓小米手機飽受詬病,即便是你有錢也買不上,這又有什麼用呢?

而華為手機在生態這一方面,做的不如小米手機的生態,而且即便是手環之類的也是比較單一,所以說,目前華為手機還沒有抓住生態鏈這個機會,而在手機方面,華為手機在高端手機市場已經站穩腳跟,憑藉著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現在華為手機已經越做規模越大,而且質量也是越好,但在千元機的市場上,我一直認為華為手機做的並不夠好,硬件配置一般,系統優化不好。

最後,小米能否超越華為手機,我認為市場之上風雲萬變,有可能小米會超越華為,也有可能華為一直領先小米,但是無論是誰,都是我們國產手機的驕傲,都值得我們大家去支持的,大家對於小米能否超越華為,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