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产品要品牌化,

减少可替代性,

必须人格化!

这是做广告的圈圈老给我洗脑的话。

经常批评我的民宿毫无特色,正常都市风,跟人没有差异性走不远。本上进的废柴忍无可忍到反击,最讨厌说教了!这种套话谁都会讲吧!你倒是展开讲讲啊!起码给我个能切入整改的点吧!

一顿海底捞诱惑下,圈圈终于挑了个下午跟我讨论了俩脑嗨民宿大概框架。虽然里面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欠考虑,不过的确是个值得参考的思路。

民宿一

你的100%疗效马杀鸡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定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焦虑人群

功能:帮助人们缓解焦虑的场所

意义:获得更多精神快乐,让身边人感受到自己的活力

人格化形象:心理导师

定位上偏向青年,因为中年会更趋向于把时间花在赚钱上来解决焦虑,而不是找「花里胡哨」的民宿来寻求焦虑的解脱。(根据不靠谱不准确数据显示)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心理层面上 民宿设施

(参考书籍:《游戏改变世界》简·麦格尼格尔)

1、面具与爱丽丝

任务:戴上面具,交给别人游戏介绍的小卡片,尝试拥抱一个人。如果是朋友,就紧紧拥抱朋友,如果一个人入住,就尝试拥抱陌生人。要是很内向,就戴上面具降低怯懦值。(给陌生人提前递上游戏规则小卡片,内含游戏规则介绍和为何戴面具解释,以防被当索抱神经病看待)。

原理:肢体接触能增加人之间信任感

2、电视体感游戏

任务:打开电视玩几分钟电视内已安装的体感游戏。释放压力。(未来科技进步VR普及,VR游戏会更合适)

原理:跟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同步肢体活动、运动,是诱发“欣快”这种极端幸福形式最可靠、也最安全的一种途径。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清单

任务:按下房间内10分钟倒计时小闹钟,回忆一件最近自己遇到的糟心坏事,列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清单。

原理:改变看待事物角度,更乐观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4、人生艰难,全靠假装

任务:上扬嘴角,或者大笑,逼自己笑出来,假笑,尬笑,牵动面部肌肉笑一笑。

原理:面部微笑行为可影响心情。

5、自由驾驶

任务:准备好纸笔或者打开Word,设置15分钟倒计时,把脑子里在焦虑的东西都倒出来。大脑空白就写“现在大脑空白了,我想想我还在烦恼什么”这种废话,不要被外界打扰,专心把脑子里东西都倒出来。

原理:通过这个不断的发泄口,在自由驾驶的过程中,大脑会下意识分析焦虑的原因、相应解决办法和自我劝导。莫名的情绪得到发泄而消失,有来由的情绪因为得到解决方案而安心,焦虑被瓦解。对自我认知更清晰

6、其他一些心理小技巧

物质层面上民宿的设施

高品质床品和被子

作为宣传主打噱头,花重金的床品。焦虑像重拳,打在柔软被子上被瓦解。被子把人柔软的内心包裹。

民宿二

肥宅秘密基地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定位:丧文化横行的90后00后

功能:网红想法落地,提供90后00后们展现自己的肥宅自嘲属性

意义:彰显自己接地气的个性,和艰苦生活的乐观和解

人格化形象:一事无成的肥宅本人

席卷年轻人的丧文化,开在喜茶对面的丧茶快闪店,都快成了老梗。但骄傲的自嘲“肥宅”的群体还是永恒的话题。大家在肥宅和「积极上进」里寻找平衡点,我们可以让“肥宅”们心安理得炫耀式的宅一次!

可创个官方平台创造肥宅主题内容,可持续输出新内容。是个可持续的创意,根据肥宅的宅文化民宿各方面延伸做产品。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肥宅秘密基地 必备5件宝

1、肥宅快乐水:可乐

关于可乐的肥宅辩解:“事实上呢,我也知道可乐的热量含量是很高的,但是我通过投放冰块呢,就把这个可乐的热量给抵消了,所以这个可乐的热量可以说是零了,而且我把它放在雪柜里冰过,可乐本身就很冰了,冰上加冰,热量就为负了,你说它是减肥饮品也不为过。 ”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2、肥宅快乐兽:我只是个小猫咪

猫的热度已经成为衡量是否是人生赢家的硬指标之一。肥宅的终极梦想,有一只小猫咪,和他一样肥宅。主题民宿里这么可以少了这个神兽。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3、肥宅快乐茶:维他柠檬茶

万年「非他柠檬茶,爽过吸大麻」,肥宅标配!都差不多可以在民宿里安个微型饮料自动贩卖机了。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4、肥宅快乐网:bilibili(台式机的首页)

宅文化怎么能缺了B站。如果配备电脑,浏览器首页必须设置是B站了,没有电脑就打印B站首页内容,贴在墙上。没有电脑但氛围绝对不能输。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5、肥宅快乐花:……

实在是无法取名字,不过看看这微博上优秀又感人的转发量吧。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为什么每个民宿都必须人格化,我和广告公司朋友聊了一下午

最后想说的

一些废话

和圈圈脑嗨想出的两个相对能看的主题民宿,可能没多亮眼,但对品牌人格化倒是有了更新的理解。

1、我以前对主题民宿的理解是「一尘不变」,来住过就没有了新鲜感,很难吸引到回头客。现在觉得不是的,主题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主张的输出,内容是可以可持续创作的,常换常新。比如肥宅系列,可以更新玩法和内容,有很大的开脑洞和营销空间。

2、品牌人格化的可能性。以前我觉得民宿就只能是根据房东的情怀来定义民宿的价值观输出,塑造代表房东风格的民宿。主题民宿倒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思路,一种基于房东的更抽象化的虚拟人格化。是一个抽象形象,一种主张、风格。比如「肥宅」二字就充分表达了生活态度。用我的无趣脑子想想,未来都能拓展出很多变化。

3、人格化的好处:让房客有互动感,更强的参与感和天然亲近感。当个竞品竞争时,会天然选择更亲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