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七日不食,黎羹不糝,說的這種糝,你吃過嗎?

七日不食,黎羹不糝,說的這種糝,你吃過嗎?

民以食為天,中國食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各個民族,各個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美味,大多形成了一定的區域口味,有人總結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糝的起源地是山東臨沂,《臨沂縣誌》記載,糝由臨沂人改良創新,演變形成了特色的臨沂名吃。

七日不食,黎羹不糝,說的這種糝,你吃過嗎?

關於糝湯的來歷民間說法也是各有不同,其中有兩個比較出名的: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到當時的沂州府,厭倦了宮中膳食,就找到當地的大廚去做菜,席間有一甲魚湯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就問大廚這個湯叫什麼名字?老廚答曰"甲魚糝sá"但說不出由來,還是和珅巧妙的回答了,乾隆帝非常高興,即興賦詩一首"遨遊千里客漁家,膳味三鮮溫河糝。四海昇平萬民樂,萬國來朝映彩霞。

七日不食,黎羹不糝,說的這種糝,你吃過嗎?

也有傳說是在東晉時,有一對夫婦逃荒到臨沂,大書法家王羲之看到他們非常可憐,就經常接濟他們,夫婦二人也是非常的感動,有一天,王羲之病了,他們把自己家中的唯一一隻雞殺了做湯,然後有加入一些中草藥熬製,因為兩人的疏忽,不料熬了一夜,第二天雞湯已經黑乎乎的了,但是家中又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只好還是將這送給王羲之,王羲之吃了以後,病好了一大半,提筆寫下米參二字,意為米中人參。

七日不食,黎羹不糝,說的這種糝,你吃過嗎?

糝的製造也有各自的配方,大致相同,又有各自的不同,傳統的名吃又有新的口味注入。

糝湯代表臨沂傳統飲食文化的名小吃:,入選非遺目錄。


七日不食,黎羹不糝,說的這種糝,你吃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