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特朗普啪啪打盟友臉 默克爾只好把頭“向東轉”

光明日報駐柏林記者 田園

美國政府日前宣佈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啟動所謂的“232調查”,即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美國商務部有權對進口產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進行調查。德國經濟界對此表示擔憂,認為美方此舉將給德國汽車業造成重大損失。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伯恩哈德·馬特斯發表聲明說,德國汽車行業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表示十分憂慮,希望美國不要提高關稅。德國工商大會主席埃裡克·施魏策爾則公開表示,美國完全無視德國汽車廠商在美國的投資和創造的就業,而將“國家安全”作為實施關稅的理由,是別有用心而且牽強的。

特朗普啪啪打盟友臉 默克爾只好把頭“向東轉”

歐洲最大的汽車出口港口——德國不萊梅港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一次又一次刺痛德國和歐洲的敏感神經了。一年來,美國先後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核協議、提升鋼鋁關稅、遷址駐以色列大使館等,這些在歐洲被廣泛批評為“生硬而蠻橫的”招數消耗著歐洲國家對長期盟友的信任。

此前,奧巴馬加默克爾的組合被認為是跨大西洋關係的堅定基石,而如今一向冷靜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定後,公開痛批特朗普“破壞了國際秩序中的信任”。

特朗普啪啪打盟友臉 默克爾只好把頭“向東轉”

同時默克爾反覆強調德國將繼續維護、加強國際的多邊合作,嚴厲指責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給國際社會造成了嚴重損害。默克爾的這一舉動得到歐洲各國的積極響應。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接受德國電視臺採訪時表示,美國必須牢記,如果繼續宣稱“美國優先”並將自身經濟利益置於他國之上,歐洲將“以眼還眼”。

歐洲輿論普遍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美國開始明顯疏遠現有的合作伙伴,比如針對歐盟的鋼鋁關稅僅“緩刑”了幾周,還沒有定論,就又拋出了“232調查”,再次將歐美貿易爭端置於風口浪尖之上。

德媒表示,如果這些懲罰性關稅被實施,歐盟將採取報復措施。據報道,歐盟已經擬定了一份總額約為34億美元的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的清單。歐盟表示,如果美國不同意永久性地對歐盟國家免除關稅的話,歐盟將對美國多種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儘管如此,兩敗俱傷的局面仍然難以避免,跨大西洋之間的矛盾升級將威脅並嚴重打擊德國經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歐洲各國的努力看起來又是那麼無力。最直接的證明就是,4月底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先後訪問美國,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期待能夠勸服特朗普放鬆對歐洲的關稅制裁,並且放棄退出伊核協議等“一意孤行”的舉措,然而特朗普絲毫沒有給歐洲盟友面子,令世人瞠目。

歐洲外交政策委員會國際問題專家約瑟夫·楊寧撰文稱,馬克龍和默克爾的先後訪問反而讓特朗普“鬆了口氣”,因為他看到了歐洲的軟弱。儘管法德的領導者運用不同方式試圖說服美國,但是效果都很微弱。

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博喜文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關鍵時刻,肯定會有人想起那份歐美之間的特殊“跨大西洋關係”,想起“和美國尤其深厚的親密情誼”。但是,歐洲必須承認,這樣一種對“冷戰時期”的懷舊,於現實中的歐洲毫無益處。

面對毫不顧及他人、一心只有自己優先的單邊主義者,還能有相互的友誼嗎?所以,歐洲應該通過與其他重要夥伴更加緊密的合作,讓自己獨立於國際政治的舞臺,不能再依賴所謂的“傳統盟友”。

特朗普啪啪打盟友臉 默克爾只好把頭“向東轉”

5月30日,在巴黎參加OECD會議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左)、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

於是,不少德國人開始“向東看”——確實,從中國傳來了一個又一個對德國企業界的利好消息。日前,中國官方宣佈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德媒一片歡欣鼓舞,認為這將有利於外國汽車生產商們在中國這個全球重要市場上的銷售。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稱,這一降稅措施應能有助於德國企業以更有優勢的價格銷售自己的產品,尤其對德國生產商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戴姆勒、寶馬和大眾股票均有明顯上揚。

德國《南德意志報》則於5月23日在頭版頭條刊登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日前宣佈將降低汽車進口關稅,這對德國汽車業是“重大利好”。寶馬公司一名發言人表示,“這是中國繼續走對外開放道路的一個有力信號”。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5月24日發佈2017年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項目報告,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在德投資項目數量達218個,名列第二。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托馬斯·波佐揚表示,“中國企業在製造業研發領域的投資持續增長,中國一直是德國最重要的外國投資來源國。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與美國交替成為在德國項目投資數量最多的國家。德國巨大的市場,良好的研發環境和‘德國製造’的品牌是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的主要原因。”

博喜文強調,當單邊主義者把陰霾投向世界各地的時候,德國與中國以及歐盟與中國之間加深和擴大雙方的信任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