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淨壇使者,沙僧金身羅漢,三者級別是如何劃分的?

假裝轉身


唐僧師徒一行四人攜白龍馬功德圓滿、取回真經,重到靈山後接受如來佛賜予金身正果:唐僧當上南無旃檀功德佛,悟空為南無鬥戰勝佛;八戒、沙僧和小白龍分別被封為淨壇使者菩薩、金身羅漢菩薩和八部天龍菩薩,可以說是人人領賞,各個授封。

鬥戰勝佛級別咋樣?所謂“佛”,即“覺悟者”的意思。佛的智慧境界是圓滿無漏的,不是認證的而是自力證得;在佛家本無職位的高低、先後。“佛”是最高的悟道者,其次是“菩薩”,再次“羅漢”,也就是在悟道的程度上,孫悟空是超過五百羅漢。孫悟空作為後來成正果的“鬥戰勝佛”,應該在所謂指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後部吧!

八戒在天庭酗酒戲仙娥,後來雲棧洞造孽、頑心不改、色情未泯。雖有挑擔之功,但“頑心不改、色情未泯”,毛病不少。他受封的“淨壇使者”一職聽上去沒有那麼高大上,但是總管佛事祭奠,控制著所有佛家子弟的香火飲食,實際上是一個得實惠的肥差。在原著中記載,觀音菩薩是菩薩中的頭頭,後面還跟著一長串其他各種各樣的菩薩,而排在最後的三位是“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可見職位也不低了。

沙僧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被封為南無金身羅漢。金身羅漢雖然只是羅漢,但是這個職位屬於“佛-菩薩-羅漢”這個正統序列中的正統職位,以後前途廣大。

白龍馬原本就是龍,後被觀音化作龍馬方便做唐僧腳力,圓滿後是“八部天龍”。八部天龍(也稱天龍八部、龍神八部、八部眾等)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八部分別是: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因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八部天龍,就是一種護法。

歡迎交流、轉發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在取經成功後,師徒五人受封: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


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淨壇使者菩薩),


沙悟淨被封為金身羅漢(金身羅漢菩薩),


小白龍被封為八部天龍(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從級別上看他們要麼是佛要麼是菩薩。有什麼區別呢?在佛經中講佛是覺而不迷,如同十五的滿月,以圓滿之相照亮天下;菩薩是覺有情的,似各種形狀的月牙,尚未完全圓滿,但依舊可以以自身之能力照耀人間。

當然佛與佛不同,菩薩與菩薩不同。在《西遊記》中,吳老先生最後寫道:大眾合掌皈依。都念:南無燃燈古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在佛中唐僧排名第47位,孫悟空排名第48位,豬八戒在菩薩中排名第12位(總排名第61位),沙僧在菩薩中排名第13位(總排名第62位),小白龍,在菩薩中排名最後一位第14位(總排名也是最後一位第63位),可見還是有高低之分的。


柯伊和光瑞的老爸


悟空,八戒,沙僧三人護唐僧取經完成,封的等級地位是根據三個人在取經過程的一路表現來封的。不根據這個真章實據這三個人能服氣嗎?要讓他們服氣就根據三個人的一路成績。

悟空封成了鬥戰勝佛,達到佛級別。誰能說啥?人家悟空做到那了。首先,人家是唐僧頭等大弟子,最先收來的。一個人為唐僧擋了不少難。而且有事悟空吃苦在先,享受在後。而且親臨戰場第一線與妖魔大戰。一次不行,二次,三次。睡不好,用心用力。也遇到危險。自己不成,不畏山高路遠。四處找人也要把妖蛋打敗。是取經主力。為取經開通徑做了無可超越的成績。封佛級人物當之無愧。啥事主動。覺悟高。

八戒是第二個來的,又是被悟空收服來的,取經中也出了全力,每次與猴哥共同參戰,配合默契。但他有毛病好色,又好撂挑子,發牢騷。乾點小雜活懶。不用好吃的引誘他,他不大樂去。悟空悟得他脾氣,每以小利相誘,好吃的做誘餌他才出行積極。而他自己也是為了幫人打妖,一定出條件上宴席,先吃飽肚子。能吃。還要個衣裳啥的。這一場功果下來有時是食利相驅。封淨壇使者正合適。不吃空罈子不幹活。而使者這一身份與他的功績相吻合。

而沙僧一路上護師挑擔打妖,功力雖不如二人,是取經團隊不可缺少之人。在團隊有個分歧鬧個矛盾能認清孰是孰非,為班子團結做了不少貢獻。封金身羅漢相對功績也相配。由殺人負命債身變金貴之羅漢身也是成了正果。


青木皮


首先概念要搞清楚,唐僧成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豬八戒成為淨壇使者,沙僧成為金身羅漢。這是他們自己修行的果報,不是受封。

按大宋西遊論,“封”這個詞,是皇帝或國王專用的,是封建制的封,是國王向貴族分封土地或職位。

如來佛不屬於天庭體系,而是屬於西天極樂世界。他給人職位,不是用“封”的,而是用“授予”的。

就好比,皇帝或國王可以封你一個職位,這是封的。但如果是下面的總督、知州一類的官員給你職位,那是授予,不能叫封。

然後,我們來說,這唐僧師徒四人的級別是怎麼劃分的。

按大宋西遊論,我們說西遊,就要以西遊記原著為本。

我們來看原著。

當時,八金剛引唐僧師徒進去,對如來道:“弟子前奉金旨,駕送聖僧等,已到唐國,將經交納,今特繳旨。”如來就叫唐僧等近前受職。

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這是授予唐僧佛的果位。注意這裡如來的說法,他的意思是,你取真經,很有功果,所以加升正果。

言下之意,這不是如來隨便授予的,這是唐僧自己修到的功果。按照他的功果,他自然得到這個佛位。

其他師兄弟三人,也都是同樣的意思。無論是悟空的鬥戰勝佛,還是八戒的淨壇使者,還是沙僧的金身羅漢,抑或是白龍馬的八部天龍馬菩薩,都是他們自己修行的果報。如來只是根據這個果報,予以相應的職位。

第三,看這五人(包括白龍馬)獲得果位以後的級別層次。

大宋在此前的文章裡,把佛、菩薩、羅漢、使者等,全部排過序。上述修行果位的等級次序,就是佛第一,菩薩第二,羅漢和使者並列。

這是佛教中的修行次弟,並不是人類社會或天庭世界的官職等級。


宋唯心


在《西遊記》原著裡說的己很清楚了。“如來同契住雙林”這句話己說的很明白了,這句話意思是孫悟空的地位在佛教裡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孫悟空的前世(指魂魄)也是大教的教主,跟如來的地位差不了多少,歸佛教後,如來是必須考慮他的影響力的。天庭從一開始就對孫悟空進行培養,也不光是因為孫悟空是女媧娘娘的孩子,還更考慮的是孫悟空的前世的背景和影響力,這關乎整個天庭對另外一片天地的影響,孫悟空可以說起著穩定和決定性的因素和作用。至於唐僧成為佛,主要因為唐僧不但起著傳教和興教的責任,而且唐僧將成為一面旗幟。沙僧是玉帝的家奴,豬八戒和白龍馬都是玉帝的人,孫悟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唐僧取經,實際上就是天庭讓人間引入新的思想,來教化人間,教導人間向善崇善,以利於人間的管理。所以我認為他們最後的排名應該是:孫悟空、唐僧、沙僧、白龍、豬八戒。豬八戒為啥排在最末,這就是因為豬八戒的工作職位了。其實這也是對豬八戒的變相保護。豬八戒其實並不笨,豈能看不出如來佛祖的用意!所以當如來佛祖對其職位解釋的時候,豬八戒就無可奈何的認了。


雪狐圭垚


三人是按各自的功勞,本領喜好來封賞。孫悟空好打所以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好吃所以封淨壇使者,沙僧能幹容易知足所以封金身羅漢。其實三者也算是各司其職,隨然以前三者都犯過不同的錯誤,但經過取經路上的歷練,沒個人都有成長。



黃河嘆


西方佛教的級別劃分按尊位高低分別為:佛菩薩羅漢眾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



月灑花滿樓


以大乘果位來說,羅漢進而為菩薩,菩薩進而為佛。此是正說。 聊些閒論。 修行就是煉心。就是自己幹倒自己。甚至說是走向自己的反面。來對照品一品。 孫悟空,一個上躥下跳變動不居的猴子最終成了如如不動的佛。 豬八戒,一個貪吃貪睡的豬成了一個每天忙碌有吃不完好東西的使者。豬八戒是菩薩,他的修行還不究竟。哪一天吃與不吃一個樣,他就成佛了。 沙僧,一個日常不停穿心之痛的生計小民修煉成了金剛不壞的羅漢。算是穿了盔甲。脫去盔甲是他下階段的目標。


恬然滋味


基本就跟師兄弟排序一致。

孫悟空是佛,剩下的全是菩薩。對,包括沙和尚跟小白龍,都是菩薩。

詳情請翻開西遊記最後一段。個人認為,哪怕看過一次也不至於不知道,這個應屬常識問題。沒看過的建議看一下,西遊記寫的很好;看過的還翻到這個提問並點進來,請認真複習一遍全本。

不值得寫那麼長。

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