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五代包括宋都使用以前朝代使用過的國號?

大家點到為止


在中國歷史上,的確有很多國號是被一再使用的。但是,這些政權選擇國號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有著一定的政治和文化根源。

後梁疆域圖

就你所問到的問題來說,首先,後梁國號的由來是因為此前朱溫的爵位,朱溫在唐朝末年曾經被封為梁王,而封他為梁王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因為在軍閥混戰之中,朱溫佔據了以開封為中心的區域。而開封古稱大梁,所以就封朱溫為梁王。而907年,朱溫取代唐朝而稱帝的時候,自然也就使用了自己梁王的爵位名稱作為國號,他宣稱自己是大梁皇帝。因為在朱溫之前,蕭衍建立的政權以梁為國號,所以人們為了區分,就稱朱溫所建立的政權為後梁。

後唐莊宗李存勖

其次,後唐國號的由來是因為後唐的建立者李存勖宣稱自己是唐王朝的繼承者,自己所恢復的就是大唐王朝的天下!實際上,李存勖是李克用之子,李克用的父親李國昌本名朱邪赤心,是沙陀族人。在唐宣宗的時候,皇帝賞賜朱邪赤心姓李,並賜名國昌,就此他們這一家子才以李為姓,宣佈自己和唐朝的皇帝是一家人。唐朝滅亡之後,李克用割據山西,後來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消滅了後梁登基稱帝,他們希望使用唐朝的國號,宣稱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從而贏得天下人的支持。實際上,李存勖所建立的政權和唐朝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政權,因而,人們稱呼他所建立的政權為後唐。

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

再次,後晉國號的由來是因為後晉的建立者石敬瑭起家的地點在山西晉陽,而山西古稱晉國,今天山西的簡稱還是晉。因而,其起兵之初就以晉為號。後來,投降了契丹之後,契丹人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因為此前司馬家族已經建立了晉朝,所以人們稱呼石敬瑭所建立的政權為後晉,或者石晉。

第四,後漢國號的是因為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冒充劉姓的原因。劉知遠本是沙陀族人,也沒有什麼姓氏,後來冒姓劉氏。他在稱帝之後,索性就用漢作為自己的國號。在此前,人們往往用前漢指稱劉邦所建立的西漢,而用後漢指稱劉秀所建立的東漢。但在劉知遠之後,人們一般不再將西漢和東漢稱呼為前後漢,後漢就專門指稱劉知遠所建立的政權。

後周疆域圖

第五,後周國號的由來是因為後周的建立者郭威自認為自己是西周時期的貴族虢叔之後,因而就以周為國號。因為在此之前,西周王朝和東周王朝都以為國號,而宇文覺所建立的政權也以周為國號,武則天也曾經使用周為國號,所以人們稱呼郭威所建立的政權為後周。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第六,關於北宋的國號,這是因為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最早從商丘發跡,而商丘在古代是春秋時期宋國的首都,所以趙匡胤就以宋為國號。因為此前南北朝的時候劉裕曾經建立過一個以宋為國號的王朝,為了區分,人們一般稱呼劉裕所建立的為劉宋,而把趙匡胤所建立的稱呼為宋朝。但後來趙構南逃後,為了區分宋朝的前後兩個時期,就把以開封為首都時期稱呼為北宋,而把以杭州為首都的時期稱呼為南宋。


野叟雜談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我讀研時也曾注意過,但因為當時想法不太成熟,所以也就沒具體寫什麼文章出來。藉著這個機會,我將我以前的一些想法和您分享一下,期待能夠拋磚引玉。

我的觀點就是,這幾個國家是為了爭正朔,換言之就是爭正統。

首先讓我們列一下時間:

五代北宋時期的國家: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51-960)、大宋(960-1279)

這幾個國號的本尊:梁(907-923)、唐(918-907)、晉(266-420)、漢(前202-220)、周(約前1046-前256)、宋(商:約前1600年—約前1046)

“梁唐晉漢周”,以及之後的“宋”,從國號的命名來源角度來說,應該是都有所緣由。但我想指出的是,其實從後唐開始,國號選定的理由就越來越扯淡了,甚至帶著那麼一絲讖緯之學的味道。

後梁我們暫且不考慮,畢竟是一個佔據魏地起家的軍閥,叫梁很好理解。因此,就讓我們從後唐開始說起。

後唐,當然在當時李存勖定的國號並不是“後唐”,而是“唐”,叫做後唐只是史學家們,人為的為方便記敘而命名的。李存勖將國號定為唐,其意蘊很明顯,就是為了蹭熱度,繼承大唐的正統,減少中原人對於異族統治的牴觸,因此國家也叫做唐。

接著再說後晉,按照一般的書裡所說,就是因為發源於晉地,所以名字稱作“晉”。但我想說的是,很有可能,命名為晉,是為了以司馬氏的晉朝為法統,顯示自身比唐朝更偉光正的地位。

畢竟年代越早,越符合中國尊古的傳統,這一點從歷朝歷代都將創建者的身份,追溯到三皇五帝就可見一斑。

等到了劉知遠的後漢時候,這個掙正統的現象,就越發明顯了。沙陀族建立的後漢之所以自稱“漢”,劉知遠給出的理由只有一個:老子當皇帝的姓劉,建立的朝廷自然就要姓漢。但是,考慮到司馬氏的晉,他前面最地道的王朝,正是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那麼這個“漢”的國號,就很值得玩味了!

等到郭威帶頭造反,黃旗加身的時候,提出新的國號就被安排上了日程。將新國號定為“周”,史書上給出的說法是:我們皇帝的老祖宗是周朝虢叔後裔,咱國家自然得叫周啊。這話實際細細品來,雖然感覺也沒毛病,但還是會感覺有那麼一絲牽強。但是想一想,漢朝之前,最偉大的王朝莫過於秦,但真正得到百姓擁護的還是孔子最推崇的周朝。那麼,國家以周為國號,真的只是皇帝尊重老祖先?

如果到這兒皇帝們給的理由,還有那麼一絲一毫說得過去。那麼,趙匡胤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就真的這麼巧?要知道,在夏朝沒被證實之前,最早的朝代就是商朝,或者說是“殷”、“宋”。如果說這真是命運,那我無話可說,但我還是相信,這其中人為雕琢的痕跡非常明顯。

我的觀點大體就是如此:幾個國家,一開始可能僅是命名國號而已,但到了後來,就是為了爭一個政權合理成立的法統與道統。因此一個個才會使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國號,使得五代中各個政權被後世史學界全都加了一個“後”字。

觀點僅是一家之言,歡迎大家不吝賜教,大家互相探討切磋。


閒論古今


在古代,建立國家,定國號的方法,或者以新天子的爵位國號,或是以新天子的封地為國號,或是以新天子的發家之地為國號,以及其他新天子認可的方法。

五代之中,朱溫被封梁王,這是他的爵位,而他的被封地,是開封一帶,古稱大梁。所以他建國以後,就以梁為國號,稱為大梁。後人為了區別他這個梁朝與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將他建立的這個梁朝稱為後梁;至於後唐,其建立者為李存勖,他是唐朝的官,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按理說如果他取代唐朝建立新的王朝,應該稱為晉朝才是。但李存勖認為他姓李,延續的是唐朝的血統,所以取國號為唐,實際上他這個唐朝跟李淵建立的唐朝兩碼事,因為李存勖是突厥沙陀族人,本姓朱邪,李是賜姓。所以他建立的這個唐朝,為與李淵建立的唐朝區別開來,後人稱為後唐。

後晉的建立者為石敬墉,在山西晉陽起兵,山西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晉地,現在也簡稱晉,所以他建立的王朝以晉為國號。後人為區別司馬炎建立的晉朝,將石敬塘建立的晉朝稱為後晉;後漢的建立者叫劉知遠,因為他姓劉,而劉是漢朝的國姓。所以他建立的王朝叫漢朝。其實劉知遠不可能有劉邦的血統,因為他和李存勖、石敬塘一樣,都是突厥沙陀族人,他這個劉姓,是接受漢文明自取之姓。為了區別他建立的這個漢朝與劉邦建立的漢朝,後人將劉知遠建立的漢朝稱為後漢。後周的建立者叫郭威,他認為自己是西周時期的貴族虢叔之後,所以乾脆以周為國號,恢復的是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大周血統。後人為區別他建立的這個周朝與前朝周朝,將郭威的周朝稱為後周。其實前朝有很多朝代叫周朝,如南北朝時期的周朝,武則天建立的周朝。

至於宋朝,是因為建立者趙匡胤發跡於宋州,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所以以宋為國號。趙匡胤曾經在宋州任歸德軍節度使,所以宋州是宋朝的龍興之地。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雖然五代的國號都是以前使用的的,但原因不同,第一個梁朝是因為朱溫曾經被封為梁王,這種情況很多,比如劉邦封漢王,曹操封魏王,劉裕封宋公,楊堅世襲隨國公等等。後面幾個唐晉漢都是沙坨人,外族當皇帝,可能為了取得百姓的支持擁護,顯示自己是華夏正統,所以採用以前的國號,五胡亂華時期的漢,趙,燕,秦,夏等政權也是這個原因。後周郭威自認是周朝後裔,所以國號用周。趙匡胤因為發跡於宋州,所以國號用宋。


耗電快


國號一般都是以前的封地,如,曹魏是曹操被封為魏王之地,司馬晉是司馬昭被封為晉王之地,隋是楊堅的父親楊忠被封為隋公之地。

或者是出生之地或發家之地。如,李淵的唐是因為其起兵於太原,朱溫的後梁,是因為大梁開封是朱溫的發家之地,包括石敬瑭的後晉,王建孟起祥的前後蜀。

但是下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把這些地方封給權臣,或者自己有實力的人為什麼要佔住地方作為根據地,就是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