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價格的底部——跨季度行情的誕生

作者 歌弦

2016年,原油和其他商品期貨探底後開始暴漲;2017年,業績改善帶動資源股上演跨季脈衝式行情;2018年,這種局部性的機會在哪裡?

近兩年,市場上總有一些明顯的跨季行情。順著此種行情的核心邏輯,當下是否又能挖掘這樣的機會呢?

價格的底部——跨季度行情的誕生

2016年初,國際油價觸底。

此前油價漫長觸底的過程中,市場上最大的聲音,是新能源時代日趨臨近,如噴薄之勢不容阻擋,作為傳統能源的石油,必將被時代所拋棄。而這一發聲的大背景,則是隨著美國頁岩油產能突破,中東局勢相對穩定,全球石油供給變得整體富餘。

因此,基於對後市的不看好且當下的供大於求,原油價格持續走低,輕質原油價格最低更是跌至26美元/桶(當前約70美元/桶)。

我記得在那段時間發生過不少事,其中一件,是巴菲特大量買入石油股。現在回頭看,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得辣。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老資格,真的是老資格。

價格的底部——跨季度行情的誕生

2017年,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應該是資源股。

資源股可以說是2017年最燦爛市場明星了。但資源股的崛起,卻是源於2016年的商品期貨大漲。而商品期貨上漲的導火索,則是國內的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引發供不應求。

畢竟大宗商品價格自2011年至2015年的持續下行,使很多廠商都已經處於破產狀態,行業出清也行至末端。但這個時候,誰也說不清價格的底部在哪裡,因為價格仍然還在下跌,勇於抄底的投資者,屢屢付出血的代價。

但在經營者普遍虧損的情況下,誰都知道逆轉的曙光已經不遠,當下極有可能已經是漫長冬夜的末聲。

而此時的一把政策助推,使行情來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於是,商品期貨率先啟動。此後緊隨著產品漲價,資源類企業也一下子枯木逢春。此後不斷傳出的漲價之聲,更是成為助推股價騰空的多級火箭。

從艱難維持到利潤暴漲,從退市邊緣到一堆*ST紛紛摘帽,不少個股股價,更是在短時間內,上演了連翻數倍的神話。

最神奇的是得上去還穩得住。

價格的底部——跨季度行情的誕生

股市從來都不缺故事。

腦子裡依稀記得去年在市場大放異彩的貴州茅臺,也有過類似的情景,只是劇情更為豐富和拖沓而已。

2012年塑化劑風波、2013年限酒令、2014年行業繼續調整,當時的市場一片看衰。甚至還有爆文,講80後、90後不喝白酒。這對於茅臺來說,無益於釜底抽薪,市場人心惶惶,股價持續低迷。

那時候的白酒,是不是很像當初的原油和其他商品?市場普遍不看好,或者不敢看好,股價也長期低迷。

說到此處,好像可以發現一點很明確的東西,那就是,跨季度行情的誕生,往往發軔於商品價格的底部

現在,還有什麼東西處於價格的底部呢?

如果說原油是全球通脹的引擎,那麼毫無疑問,豬價就是國內通脹的引擎。因為在CPI中,豬肉價格佔了大頭。

但是不管從房價的上漲,還是其他生活用品價格的上漲,以及各種大宗商品甚至糧食的價格來看,通脹應該是在慢慢上行的,當然,工資此處暫時不論。所以,豬肉價格的持續低迷,正常嗎?而且大部分養殖戶的虧損正常嗎?這其中是否暗藏機會?

但所謂存在即合理,關於豬價,近期市面上有各種看法,歸納一下,大質兩點。

第一點,是說豬肉供給過剩。一方面規模化養殖很多,而且農民散養也很多。市場上目前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且在短期內很難改變。

第二點,是說豬肉需求不足。這個和消費升級有關,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有錢了,所以都吃牛羊肉、海鮮去了,因此豬肉的需求也隨之減少了。

對於這個供給需求我覺得都沒問題,但我覺得從業者普遍虧損是不正常的,而且豬肉的需求可能減少,但絕不會被牛羊肉、海鮮消費給完全沖淡掉,就是說,這個衝擊是有限度的。

那麼,這種養殖戶普遍虧損的背後,我覺得是有文章可做的。當然,至於具體的養殖戶虧損但市面上豬肉依然不便宜,全是因為中間商賺了差價的原因等等細節暫不深究。只最粗暴地看現象背後本質的邏輯。

總結一句話,我覺得豬肉這塊,是有行情的。

價格的底部——跨季度行情的誕生

補充一點其他。

去年我用相似的邏輯分析過兩種行業,一個是大紅棗。

因為在網上發現很多紅棗滯銷,就在想,企業如果成本很低,但售價卻沒怎麼變,那他是否會非常賺錢呢?一個產業,如果大多數人都處於虧損狀態,那麼此後它是否會因為供給大幅收縮迎來逆轉呢?

週期形成大抵如此,且週期還會帶來利潤。

很可惜,後來我研究的那隻股票沒能實現業績的快速逆轉,只是淘寶上長期霸屏,我猜是它花了大力氣打廣告走量去了,在逆勢擴張,短期還不可能見效。

或者說,這一行業真正逆轉的時候還沒來。

第二個,就是房地產了。去年第三季度,就在尋思,基於2017年房地產的火爆(漲價),那麼地產股很有可能會類似於2017年年中的資源股,漲價帶動業績嘛,業績一爆發,股價還不蹭蹭蹭。

可惜,這波行情沒抓住。

行情就不多說了,MSCI壓陣,中新有救,但市場還是缺乏大漲動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