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濟南幼兒園上小學前教育,如何選擇?

甜甜_158545589


二哥認為,幼兒園上小學前的教育,文化知識上的教育並不能作為主導,應該以對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為主導。

孩子的童年是很重要的,在孩子上小學前狠抓孩子對於知識的教育是很沒必要的,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以及用自身行為來教育孩子基本的道德素質,比如尊敬師長,孝順父母,不亂丟垃圾等,畢竟身教大於言傳。

另一方面,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通常都會狠抓孩子們的教育有時候還會在孩子幾個月之時就開始早教,在幼兒園的挑選上也是費勁心思,為孩子上好學校而奔走報名,甚至孩子的課外還會給孩子們補習功課或者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特長班。

孩子在小學之前的階段是個發展人格促進人格健全的時段,家長需要正確引導而不是一味抓學習,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以及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


濰坊那點事兒


其實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教育有自身的發展規律,“誘導教育”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說句實話,有過孩子的家長都有切身體會,現在的孩子負擔不是輕了,而是重了,書面學習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書包不是輕了,而是依然很重。如此情形下,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又多了幼小銜接班,不是在給孩子添忙嗎?其實以前的孩子,沒有幼兒園、沒有幼小銜接,一樣跟上小學的課程,成長成才。

(網絡圖片)

教育要符合孩子發展的規律和天性,一個5歲的孩子你讓他一動不動坐在那裡三四十分鐘,還美其名曰幼小銜接,孩子上學後可能認識的字多了,可能背誦的古詩多了,然而他又失去了多少玩的時間和樂趣呢?

還有這種提前教育,看似孩子聰明瞭,比同齡孩子有優勢,但是根據教育專家的介紹,這種優勢會在以後的時間裡慢慢消失,而且因為孩子對學校老師講解的內容已經提前學會,還會造成孩子不注意聽講,開小差,影響他今後的學習能力和交往能力。所謂地天賦優勢只是一種假象,不過很多家長卻趨之若鶩。

當然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現象,不能指責某個老師、某個家長,對於培訓機構來說,有市場他們才會這麼做。所以對於幼兒教育的問題,整個社會都應該反思,尤其是我們的應試教育傳導越來越強,以至於影響到了孩子年齡越來越少,人數越來越多,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關係到我們每個人,每個人的孩子。


齊魯壹點


作為一名曾經天天讓孩子到各種輔導班參加學前教育的家長,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那些所謂學前教育培訓的成果基本為零。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就聽小編實話實說一下吧:

首先:孩子在幼兒園裡學到的東西已足夠,目前無論是公辦還是私立幼兒園,都有專門的文化、興趣課程班,根據孩子的愛好和特點因材而教,真得沒有必要在此之外給孩子增加格外的負擔。

其次,孩子的天性在家長的逼迫下會受到壓制,會從心理上產生不可逆轉的反作用,導致將來的厭學、偏科等等問題。小編就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就已通讀了小學四年級之前的語文,識字量達到了近萬,閱讀量也已上千為單位計數。就在小編沾沾自喜的時候,小學一年級的老師開家長會說:這個孩子上課根本不聽,尤其是語文課,後來調查發現那些字他全認識。但是,語文的教學不僅是認字,還有拼音、書寫規範、朗讀等等,但因為他認識這些字,根本沒有興趣去學這些基礎的知識……那麼現在的情況如何呢?小編的孩子在語文中凡是作文課都是全校的高分,作品發表了數十篇,但語文的基礎知識一直很差,沒有心思去學,導致語文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

舉這個例子要說明的是,因為學前教育培訓多數是專科,而這些專科有的時候會讓孩子更專,從而在上學後多多少少產生一些誤差,使孩子的興趣點太集中,反而不利於學業的成績。尤其是在目前情況下,考大學、拼高分依然是主流,這樣就使孩子的未來也受到了影響。

最後,中國式的家長把自己的愛好、理想尤其是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主要表現就是給孩子報了很多培訓班,以為只要付出了就有回報,甚至上培訓班還要趕時間,狠不是讓孩子成為天才的鋼琴家、小提琴家、作家、舞蹈家等等。唉!讓孩子擁有一個可以心情玩樂的童年多好啊!為什麼非要讓孩子按著家長的意願成長呢?給孩子更多的時間、空間,讓他完全釋放自己的天性,快樂的遊戲、奔跑……家長們還是順其自然更好,讓孩子自主選擇和支配他的時間吧,孩子的健康快樂比什麼教育都重要。


指動濟南


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習最重要的是專注力,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至於知識方面,如果孩子有興趣學習,可以教孩子認一些字,每天堅持給孩子讀故事,培養孩子的語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比如數樓梯,按人數分發筷子,給夥伴分糖果等等。上小學前幾個月把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好,和小學同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要,小學不會像幼兒園那樣有老師跟在屁股後面。另外,經常給孩子講講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還可以去參觀即將就讀的小學,讓孩子心裡有準備。



聆聽花開的聲音


家長給孩子報‘銜接班’,一方面原因是對‘零起點’教學的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經濟條件好了,購買教育能力提升的體現。但這種行為走向極端,很可能適得其反。

以前學前班過早開發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能力,容易增加孩子的負擔,這種太有針對性的學習效果往往不佳。

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小朋友進行學習引導,經常一起參加社會活動,或者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適度培養,這些都有利於小朋友的智力開發。


薄荷說


這個不太清楚。我們地區目前沒有。


吉虹工作室



應試教育”背景下,高考成為了教育的指揮棒,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正是應試教育前移的表現。學生上學的目的是考大學,上好大學就需要上重點高中、初中、小學。一些小學為了招收優質生源,規定學生在入小學前要參加入學考試和麵試,考生的成績作為能否入學和分班的依據。如此形勢,那些本來明智的家長們出於無奈也會犧牲孩子童年的快樂,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書本知識。

幼兒園開展的幼兒學習活動主要是為入小學後的學習做準備,這種準備包括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幼兒園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教師首先要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相關知識,應該根據幼兒認識的特點和興趣需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遊戲的方式組織好每天的教育活動。同時,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講座和發放宣傳材料的形式向家長介紹幼兒成長相關知識和教育方法。通過幼兒園開放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幼兒園和小學都要研究幼小銜接規律,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做好相關知識、心理方面的準備。

學前兒童學習的主要通道是感官,由於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該以遊戲為主要組織形式。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幼兒瞭解了事物的特點和屬性,構建起對客觀世界的基本認識。並且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幼兒會不斷地探索、發現,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新知識。這一過程,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如果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學習,更多采用的是機械記憶方式,表面看起來孩子掌握了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都是死知識,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認知模式,思維的積極性受到阻礙。另一方面,有的幼兒在入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很多知識,進入小學後,知識重複出現,使得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從而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後繼學習,不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

那些接受正式幼兒園教育的孩子在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明顯優於那些提前接受“小學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梅蘭竹菊知心媽媽


個人觀點就是希望孩子一年級開始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