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朋友圈裡的熱文《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症的墳墓》,這個是科學研究結果,還是偽科學?

邪惡女女-LL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科學與謠言的較量。


一.科學VS謠言


1.科學


科學是實事求是,是經過一系列實驗驗證和發展而來的,並且科學自身隨時願意為了真的更客觀的實驗結果和證明放棄,掉之前的一切自相矛盾的積累,及時它曾經無比的正確。它的最終結果和結論是經過千百次實驗,研究、調查和探索才得出來的。


2.謠言


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


1947年,Allport&Postman給出了一個決定謠言的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們再這個公式中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係,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向零時,謠言也就不會產生了。要想終止謠言的傳播,就應披露事件的真相,所謂:“謠言止於真相”。


二.闢謠——關於牛奶致癌的假說


①是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可以刺激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引發癌症。


其實,IGF-1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對人體血糖控制、生長髮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人體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體內的生成量為一千萬納克。而市場上的牛奶IGF含量約2.45納克/毫升,遠低於人體內的量,肯定沒事。


1998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稱,IGF-1水平與前列腺癌的增長風險肯定有關聯,但沒有完全定型,很顯然IGF-1不是致癌因素。

②牛奶裡的酪蛋白會致癌,這個說法來源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大鼠被給予致癌物黃麴黴素的同時,分別餵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作為唯一的蛋白質來源),結果顯示吃酪蛋白的大鼠發生的肝癌數量比吃大豆蛋白的大鼠多。這個實驗在流傳過程中,不知大家為何忽略的黃麴黴這一重大致癌物。


這個實驗中若是沒有黃麴黴,無論是酪蛋白或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症,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推斷奶類的致癌結果。況且,人類膳食中的蛋白質是多種來源的,這一實驗的結論並不成立,同時不適用於人。


③英國女教授簡·普朗特現身說法—牛奶致癌。她的暢銷書《你的生活自己主導》就論述了有關乳製品與乳腺癌之間的關係。


當然,乳腺癌的發病因素確實與雌激素有關,但是任何體內細胞、只要暴露在高水平的雌激素下都有可能引起乳腺癌的發病。女性的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沒有生育孩子、家族遺傳史等,都可能成為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的原因。


迄今為上,還沒有看到牛奶的高雌激素水平直接引發乳腺癌的報道。因此,牛奶中的雌激素與癌症發病缺乏直接的因果聯繫。


三.我國公民飲牛奶現狀


現在中國人均每年攝入牛奶8千克,,人均每天22毫克(一袋牛奶的1/11),是世界水平的1/12,是歐美國家的1/30,而且,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很多人根本就消費不到牛奶,中國公民現在還沒有享受到正常飲用一袋牛奶所獲得的好處,哪談得上超量飲用牛奶帶來的壞處。


《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這篇文章,缺乏劑量關係與動物實驗,缺少流行病學的證據,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從這些來判斷,它和科學根本搭不上邊,充其量算謠言。


任何一種食品,都是有利有弊的,沒有絕對安全的食品,但也沒有絕對壞的食物。我們作為消費者需要做的是從正當渠道購買。


有書知道


這絕對屬於一個打臉的謠言,而且中國人出乎意料的都選擇了不相信!所以謠言出來後,朋友圈雖然在瘋轉,但是牛奶酸奶等奶製品該喝還是在喝,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謠言止於智者,更源於科學的解讀!

小編認真讀了那篇牛奶致癌的文章,最終落腳點居然是說吃素食好,本文不說素食的問題,文章裡說牛奶致癌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1、 含有IGF-1因子致癌。

IGF-1稱為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這是一種活性小蛋白,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體內的活性物質。就是說,人體內本身就含有IGF-1,而且參與正常的生長過程及生理代謝過程。所以說IGF-1致癌,無稽之談。

有人會反駁說,體內正常濃度不致癌,但是攝入多了,就致癌了。

真相:IGF-1之所以叫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是因為它的結構和胰島素很像,這種天然結構對於它發揮功能是至關重要的。你見過吃胰島素降血糖的嗎?沒見過就對了。因為像這些活性物質進了消化道,結構瞬間被破壞,活性隨之喪失,並被降解成氨基酸消化吸收。

而且,一般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濃度約為4ng/ml。根本不足以引起體內IGF-1濃度的波動。就算含量高,也沒有任何的證據證明IGF-1能致癌。

所以對於牛奶,我們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優質蛋白和鈣。蛋白質和鈣進入消化道,會很快被消化吸收,那麼第二個致癌問題又來了!

2、所含的蛋白質致癌

人奶以白蛋白為主,牛奶以酪蛋白為主。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大約為3.2%,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酪蛋白又佔了總蛋白含量的76%~86%。但是牛奶中最重要的,對人體更有用的卻是乳清蛋白。它也是多數配方奶粉中的著重添加的重要物質。

說酪蛋白致癌,主要源於一篇被錯誤解讀的文章。這篇文章裡面的小鼠癌症由黃麴黴素誘導產生,而非酪氨酸(注意此處是酪氨酸,更不是酪蛋白)。

而且酪蛋白在人體強胃酸環境中會形成凝乳以便消化,會被消化成氨基酸。

謠言引用數據不可靠

這些文章裡面都是引用十幾年前的無從考究的數據,不具有說服力。而且近年權威雜誌也已經公開發表論文,結論多是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說明牛奶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雖然不能神話牛奶,但是也不能汙衊牛奶。牛奶君,這一次,哥挺你!

【不藥不藥】簡介

清華大學博士,執業藥師,高級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藥指導、營養諮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藥不藥,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藥!


不藥博士


喝牛奶致癌的說法是來自一個動物實驗。實驗中先用黃麴黴毒素引發實驗大鼠癌症,然後將大量的牛奶酪蛋白作為實驗大鼠的唯一蛋白質來源,來促進黃麴黴毒素的致癌作用,不是酪蛋白直接引發癌症。我們生活中幾乎不存在這種飲食結構,我們喝的牛奶中蛋白質含量大約3%左右,一杯200ml牛奶,蛋白質含量約6~7克,才占人體需要量的10%左右。而且這種動物實驗也不能簡單推理到人的身上。所以牛奶致癌的說法是對科學研究結果的錯誤推斷,是偽科學。牛奶是高含鈣食物,並且牛奶蛋白含量雖然少,卻是優質蛋白質,特別適合吸收消化。那麼每天適量喝牛奶或食用奶製品都有哪些健康益處呢?

牛奶及其製品可促進增加骨密度 牛奶中鈣含量豐富,是鈣的最佳食物攝入來源。每天喝500ml牛奶可補充500~600毫克鈣,而且牛奶中的鈣吸收好。研究發現飲奶組兒童的骨密度平均增加0.01克%平方釐米。美國對2733例人群的研究,也發現牛奶及其酸奶等奶製品對成人骨密度增加有促進作用。

低脂牛奶反而降低乳腺癌發病風險 有多個研究顯示全脂奶及其奶製品與乳腺癌發病風險無關,但低脂奶可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16%。

酸奶有明確的健康益處 酸奶不僅適合乳糖不耐的人群,而且每天攝入100克以上酸奶可改善便秘。對於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如果用藥物三聯療法同時每天攝入200克酸奶,可改善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

關於喝牛奶患病的謠言有不少,事實上,我國居民飲食中牛奶攝入量很少,歐美國家牛奶消費量平均超過每人每年300kg,我國居民牛奶消費量只有21.7kg,相差15倍多。大家都還沒有養成每天攝入牛奶及奶製品的生活習慣,現在根本談不上牛奶攝入量大對人體有什麼危害的風險。關於食品、健康和疾病的謠言每天都鋪天蓋地發在網上,讓人真假難辨。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多學習一些靠譜的營養知識,就能知道那些驚悚的、引發焦慮的消息,都和大家反覆講的常識性知識相違背,都是讓人不能相信的傳言。

作者簡介:孫玉紅/副主任護師/註冊營養技師/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疾控婦幼保健中心第九期母乳餵養諮詢師/哈爾濱市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王興國營養特訓班第5期學員、第3期科普寫作班學員/頭條號:“小丁當孕產育兒”作者


營養百事通


這是一則很老的謠言了,不知道怎麼現在又有人提起來。

這個謠言的基本說法是這樣的:牛奶裡面有一種叫做IGF-1的物質,這種物質會致癌。並且由於人會給牛打激素使牛保持產奶狀態,IGF-1會成倍地增加,最終導致牛奶變成可怕的致癌物質。

首先,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IGF-1會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對IGF-1進行過了研究,認為沒有明確的證據來說明這種物質與癌症之間的關係。雖然說根據一些臨床數據表明,好像該物質與前列腺癌等疾病有關係,但是之間的聯繫完全不是簡單的“食用IGF-1會引發癌症”,其間的關係要更加複雜。

這句話比較難以理解,我舉個例子,一個人愛跑步,他每天都要出門慢跑,但是因為他在跑步的時候喜歡帶耳機聽歌、不注意觀察路況,結果一不小心出車禍去世了。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說跑步會導致人死亡,而是說,跑步這件事情跟這個人的死亡有關係,但是不是愛跑步就會導致死亡。

食用IGF-1更加不會對身體有任何作用。

IGF-1是一種蛋白質,吃下去之後在消化道內會被分解,最後變成各種各樣的氨基酸,跟你吃下去的肉變成的東西使一模一樣的,根本對人體就沒有任何作用。

更何況,IGF-1在人體中已經使大量存在了。一名成年人體內每天會生成一千萬ng的IGF-1,你喝一升牛奶才會攝入幾千ng,跟你體內生成的IGF-1差了一萬倍,要是喝下去那麼一點兒牛奶就被帶進癌症的墳墓了,那豈不是你自己體內生成的IGF-1早就把你帶進癌症的地獄了。

使用激素促使奶牛產奶不會使牛奶中的IGF-1顯著增加。

用激素促使奶牛產奶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兒,但是已經有科學研究表明,激素的使用不會導致牛奶中的IGF-1顯著增加。

人們反對對奶牛使用激素,一般不是從人類的健康考慮的,而是從奶牛的健康考慮的,所以就不要說什麼牛奶把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了。

最後,不信謠、不傳謠,面對這些聳人聽聞的新聞時多留一個心眼,相信有公信力的專家學者,不一驚一乍地自己嚇自己才是長壽健康的秘訣。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個顯然是偽科學!

牛奶可以為人體提供優良的蛋白質、鈣、脂肪等營養物質!以前由於中國人尤其是兒童牛奶攝入量不足,影響了生長髮育!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這方面情況已大為改善!青少年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但是就是有一些所謂的專家,會危言聳聽,說牛奶致癌!實際上直到現在,也沒有確鑿的臨床醫學證據證明這一點!而未經證實就出來在媒體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就是傳播謠言,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至於,說牛奶的產出者奶牛被飼養者打過激素、亦或是奶牛吃了帶有激素的飼料等等,就會致癌!也沒有確鑿證據。而且不要說奶牛,就是我們吃的穀物、蔬菜、水果、肉、蛋、海鮮等等,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農藥、化肥、激素等等化學產品的影響,如果走極端,那麼能吃的東西就會很少!

所以,我覺得不能因為癌症的高度危險性,就危言聳聽!作為醫學家、食品專家、農業專家,應該幫助人類趨利避害,在保證人類吃飽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減小化學制品的危害,保證吃的健康和營養!


地震博士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如果要說哪種食物的傳言最多,我想應該就是牛奶了。其中傳的最邪乎的就是喝牛奶會致癌。

牛奶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有眾多人口飲用的一種液體食物,尤其是在歐美國家和一些畜牧地區,人均每年消耗牛奶超過300公斤。食用人口和消費量這麼大的食物不可能不引起世界各國以及WHO的重視。WHO每隔幾年就會修正致癌物清單,修正的依據是廣泛的人群疾病調查。只有那些有非常確切的證據證明會致癌的東西,才會被列入一級致癌物清單,而牛奶從來沒有出現在一級致癌物清單當中,甚至在三級致癌物(有很小的致癌可能)清單當中,也從來沒有出現過牛奶。

如果像那篇文章當中所說的,牛奶能夠致癌,甚至能夠將人類送入癌症的墳墓,那麼世界各個主要國家以及WHO不會視而不見。牛奶之所以沒有被列入致癌物,是因為真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牛奶會致癌。

那篇文章當中提到的一些研究,大多是數年甚至是數十年前的一些研究,無論是在科研設計、研究方法還是結論推導,都值得商榷。還有一些根本就是作者曲解了論文的結論,例如酪蛋白增加小鼠黃麴黴素致癌的幾率,被曲解為酪蛋白對人類致癌。用現在的話說,作者這篇文章的題目起的完全符合標題黨啊。


當然,牛奶當中確實含有一些對人體健康可能不利的物質,例如雌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抗生素等。但是綜合起來看,長期喝牛奶帶來的健康益處是要大於不利的一面。去年9月11日,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關於牛奶的重磅文章,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21個國家參與,研究隨訪時間長達9.1年, 研究囊括13萬35-70歲的人。 研究結果顯示:

  • 與不吃乳製品相比,每天攝入2份乳製品,則總死亡率下降17%、其中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3%、主要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22%、中風風險下降34%;如果吃的是全脂乳製品,則風險進一步下降。
  • 即使只喝一份牛奶或酸奶的人,全因死亡風險也下降了10%,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了14%;吃奶酪和黃油則沒有明顯益處。(一份指244克牛奶/酸奶、15克奶酪、5克黃油中的一種。)
除了對心血管的益處,牛奶還有助於增強骨密度,預防老年性骨質疏鬆。糖尿病患者吃飯的同時飲用牛奶,有助於平穩餐後血糖。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人們談癌色變,不是膽小,不是無知。是大師,學者,專家,教授無端言論在誤導,忽悠著廣大受眾!這不能吃,那不能做,否則就會跌入癌症的深淵。

時至今日也沒見到攻克癌症的良藥,也沒有得出什麼才是致癌的最大罪魁禍手!論證不少,可讓人信服的不多。

不過近年來癌症的發病卻居離不下,這是不爭的事實!

《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症的墳墓》的所謂熱文,顯而易見是聳人聽聞的偽科學。但是不法經營者為了金錢利益,不顧道德恣意妄為,在飼料中,肉中,奶中,眾多的食品中添加過量的抗生素,添加濟的行為倒屢見不鮮,過量的施用農藥化肥,土埌的重金屬的汙染,飲水不達標,霧霾的天氣才給人類仍生存帶了真正的傷害!這才致病致癌的元兇!

時下,人們生存的壓力,快節奏的生活。緊張的思想情諸,被打亂的生物鐘,得不到苦樂張弛的調節,使人們的機體受到了無端的損害,才是致病致癌的元兇!

生產綠色食品,建設綠水青山,人們能輕鬆舒適愉快的工作,改變生活方式,才能少病,少癌!


大亨永德


牛奶製品富含鈣和蛋白質,這是健康均衡飲食的一部分,目前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牛奶製品與癌症有關,但有部分觀察發現乳製品和部分癌症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

牛奶中的雌激素

流行病學證據有力地表明,類固醇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黃體酮,與幾種激素依賴型癌症(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睪丸癌)的發生有關,然而還不清楚其致癌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奶牛(尤其是懷孕的奶牛)的牛奶中富含天然雌激素,攝入天然雌激素可能與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睪丸癌有關。天然雌激素的效力是環境雌激素的10萬倍,牛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天然雌激素,主要原因是奶農現在每年有300天都會給奶牛擠奶,在懷孕期間也會擠奶,懷孕時牛奶中的雌激素含量會增加(如下圖)。妊娠晚期的奶牛產的牛奶中與非妊娠奶牛產的牛奶相比,牛奶中雌激素會增加33倍。脫脂牛奶的激素水平最低,因為激素是脂溶性的。

奶製品和激素依賴型癌症發病率在42個國家表現出很強的相關性,牛奶和奶酪消費最高的國家,男性年齡20到39歲中睪丸癌發病率最高,如瑞士和丹麥,而在少吃奶製品的地區發病率低如阿爾及利亞。乳製品消費量上升與前列腺癌死亡率的上升也可能有聯繫,50年前,每10萬男性中有近0人死於前列腺癌,現在是每10萬男性中有7人死於前列腺癌。乳腺癌也是如此,儘管這種關聯並不十分緊密(如下圖)。

牛奶中的生長因子IGF

IGF-1是肝臟和身體組織中產生的一種重要激素,人類和牛的IGF-1完全相同。喝牛奶後,血液中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水平會增加。1998年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IGF-1是前列腺癌的一個強有力的危險因素。

儘管顯示乳製品與部分癌症之間可能存在關聯,大多數都是基於觀察性研究,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種關聯,但對於大部分的癌症類型,喝牛奶都沒有任何副作用,與此同時,研究顯示乳製品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而且喝牛奶時,大部分激素和生長因子都被消化。相反乳製品對健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發育過程中能夠從牛奶中獲得大量營養。


科學閏土


這算是古董級的謠言了,上網查了一下,最早是2004年提出的(答主我那時還是一名紅領巾),後來每過幾年就拿出來,添點東西炒作一下。

文章表達的幾個要點

奶牛不斷的產奶是因為不停的打激素

文章說到:奶牛隻有懷孕後方可產奶,即需要不斷的懷孕生小牛,於是人們給奶牛不斷的打高劑量荷爾蒙,使得不懷孕即可產奶

反駁:奶牛隻能在懷孕產下小牛後產奶,並且會一直分泌300天左右,實際上人們打的激素是生長激素(對人體無健康威脅),可以增加產奶量,而非讓奶牛不懷孕就能產奶

牛奶中的IGF-1促生長因子致癌

文章說到:牛奶中的IGF-1促生長因子會使女性乳腺癌、男性前列腺癌患病率大大提高

反駁:IGF-1實際並非牛奶獨有,像人體自身內部就含有IGF-1,含量遠遠高於你每天喝的牛奶。並且IGF-1在進過加熱、消化過程後,生物活性已經破壞,沒有危害。



總的來說,牛奶可以喝。至於是否有不法廠家在後期添加一些特殊的成份,那就要相關部、門嚴格監督抽查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我不懂生物學,也不懂食品營養之類的學科,但對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症的墳墓”這類說法成立,那是發達國家的人先進墳墓,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先進墳墓?那是偏遠地區喝不起奶的人先進墳墓,還是乎人人喝牛奶的大城市的人先進墳墓?結論是不言自明的。

就拿癌症來說,你學得是強盛的漢唐時期的癌症發病率高,還是今天的人們癌症發病率高?

當然是今天的人。因為漢唐時的人,基本上還沒來得及得癌症就死掉了,平均壽命比今天要低好幾個量級。

不久前看了一個統計,當今世界,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是發達國家——因為發達國家人均壽命更長,更有“機會”得癌症,中國在這個指標上跟發達國家差不多,但比他們還要差一點。

如果我們做“相關”研究,就很有可能會發現喝奶的人,比不喝奶的人得癌症的機率要大,因為能夠經常喝奶,除牧區的人外,經濟條件通常比很少喝奶的人要好(注意我說的是整體而言,不是個別情況),人均壽命更高,得癌症的機率也更大。

再說一點,下次如果看到”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症的墳墓“這種聳人聽聞的標題,直接將其忽略就好了。吸菸致癌,看看各個國家對菸草的管制有多嚴;如果牛奶比菸草還厲害,你覺得各國政府都是吃素的?

該喝奶就放心喝吧,前提是奶源要可靠。那麼多小牛做了無數的動物實驗,那麼多孩子(想想奶粉都是什麼做的)和成人又做了無數的人體實驗,有什麼好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