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壓力測試》:一場全景式的危機反思

《壓力測試》:一場全景式的危機反思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丨寬帶資本(ID:bjkdzb)

Chaos is a ladder. Only the ladder is real and climb is all there is. —— Game of Thrones

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一場全面的「壓力測試」。2020艱難開局下,一些企業消失,一些企業被迫暫停業務仍在加速失血,還有一些企業雖然迎來了短期爆發增長,卻在巨大的需求壓力下勉力維持。但就像開篇提到的,「混亂是階梯。唯有這把階梯是真實的,攀爬則是其中的全部。」如何度過這次生存挑戰現在沒有標準答案,但僅針對現狀而言,13年前的金融危機或許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樣本。

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曾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財政部長。作為當年的主要決策者之一,他成功幫助美國渡過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蓋特納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在回憶錄《壓力測試》中記述了導致危機的各種事件的深入觀察、危機期間的關鍵選擇、危機的餘震效應以及體制改革鬥爭的歷史。希望書中全景式的反思,能在疫情當下引起一些有價值的迴響。以下是原文精華觀點選錄。

《压力测试》:一场全景式的危机反思

所有金融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人類慣於恐慌,而一旦騷動群起,對於個體而言,跟著行動以免被踩踏就是理性的行為,儘管對於社會整體而言,他們的集體行動是非理性的。

危機中政府應該如何恢復信心?部分答案很簡單,儘管令人不快。政府可以支持那些問題公司,消除那些可能引發恐慌的因素。而不確定性也是所有金融危機的核心問題,沒有政府承擔風險,金融危機不會消失,私人投資者不會承擔那些災難性的後果。

最明顯的反對政府幫助陷入困境公司的理由是,這種做法獎勵了縱火犯,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關於正義道德的說法,腐敗分子應該受到處罰。缺乏社會責任感者不應該被救助;另一種是關於激勵的經濟學論證,基於“道德風險”的批判,即如果你今天保護冒險者的損失,他們明天會冒更大的風險,從而在未來製造新的危機。如果你救助縱火狂,最終將遭受更大的火災。

這些都是有道理的,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這的確是明智的行動指南。對於一次典型的經濟衰退,甚至是有限的危機,企業應該正視自己的錯誤造成的後果,借給他們錢的投資者也應如此。但是,試圖在一次真正的系統性危機中懲治肇事者—通過讓大多數公司破產或迫使老年儲戶接受存款縮水——無異於火上澆油。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銀行破產和存款縮水,意味著鼓勵儲戶擠兌。它可以使強者和弱者都處於危險境地,因為在踩踏事件中,羊群都是漫無目的的;這基本上就是金融危機的定義。

危機預防:企業需要安裝「減震器」

金融危機不能可靠地預測或者被事先阻止,因為人們的互動是內在不可預測的。但我們還是可以提前採取很多措施使危機帶來的傷害減少。

最重要的保障是對承擔風險的約束,蓋特納將之描述為“減震器”,是嚴格限制槓桿的資本必要條件,以及確保機構可以在經濟低迷的時期承擔損失。其他的減震器,包括流動性要求,就是限制金融機構對易抽離的短期融資,以及存款保險和存款機構貼現窗口的依賴;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保證金要求;以及限制普通借款人槓桿的抵押貸款的首付要求。使風險在銀行更加透明,也可以幫助限制一個投資者將恐慌傳播到每個人的傾向。

為了使之變得更有效,這些保障必須廣泛應用在金融系統,不僅僅是法律上被稱為“銀行”的地方,而是在任何行為像一個銀行的大型金融公司,那些通過短期借款以發放貸款或投資於長期資產的公司。否則,風險只會轉移到不受約束的公司,發展出一個存在更多槓桿的和更易發生擠兌的並行金融系統。

有效應對危機的原則是反直覺的

人們應對經濟危機時,不願面對的真相是,認為是對的行為,事實上常常是錯的。人們的自然本能就是在干預之前儘可能長時間地等待,儘可能緩步升級,減少納稅人的損失,在援助上則實行嚴格的規定,給始作俑者上一堂教訓課,解決危機的根源問題。讓瀕臨破產的企業破產;讓資助了狂歡的債權人付出代價,但那是讓系統性危機更加糟糕的處方。有效應對危機的原則大多數是違反直覺的。你承諾要做的事情越多,你不得不做的事就越少。如果你冒極大的風險退出市場,你將在巨大的損失上承擔更小的風險,你將吸引更多的私人資金來鞏固穩定性而不是需要政府資金。你的錯誤也應當是做得多而不是做得少,不管怎樣你都會犯錯誤,但是你應該試著犯付出更小的代價就能改正的錯誤。抑制經濟恐慌比經濟災難後的善後更容易。

在緊急情況中,你需要依靠恐慌的力量去重拾自信,並減少不確定性,使金融系統再次值得投資。那意味著系統重要性的公司不會有混亂的失敗,沒有會導致擠兌的資產減值。目標是使擠兌看起來很不理智。讓主要的公司破產,避免道德風險,讓政府的干預最小,表面合理卻都將會招致巨大的壓力。最終對付更大的危機的一個方法是要求更多的政府幹預和創造更多的道德風險。

當政府進行干預時,讓私營部門最大限度地承擔即刻產生的損失似乎很有誘惑力,正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在對華盛頓互惠銀行的高級債權人的資產減值時所做的。但是在經濟繁榮後的大危機中,私營部門早已過度擴張並且處於倒退之中。它沒有金融能力去壓制恐慌的力量,而且轉移它的風險只會擴大恐慌,就如同華盛頓互惠銀行的資產減值導致了美聯銀行債權人的擠兌。總的來說,政府承諾要做的事情越多,最後實際上做的事情就會越少。納稅人最初承擔的風險越多,他們最後付的錢也就越少。

壓力測試扮演驗傷分類的角色

壓力測試的原意是將不透明的金融機構及其資產透明化,以此來減少引起恐慌的不確定性。壓力測試扮演著一種驗傷分類的角色,將重病號與基本健康的人群分類。通過確保金融系統能夠承受蕭條式的損失,最大限度地避免蕭條。當時的測試結果顯示銀行業總資本缺口相對較小,從根本上消除了市場信心不足的問題,讓市場逐漸開始恢復健康。

壓力測試的傳統被延續至今,也在今年疫情中不斷被提起。能承受這波壓力測試的企業,未來可以想見會更重視企業管理與現金流管理以及對經濟的預判。

混亂是階梯,危機亦可能是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