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核心技術的突破有賴於科技體制改革

□周雲

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5月28日上午開幕,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於中國科技事業在新時代肩負的重大使命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對於科學技術自主創新提出了殷切的期待,“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儘早取得突破。”

在2018年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年份,總書記的這些論斷更具有特別的意義。2018是十九大之後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新任務,新徵程,中國正在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踏步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邁進。目標越來越近。百舸爭流,千帆競進,中國掀起了新一輪的發展大潮。時代在變,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論斷沒有變,然而發展的方式、發展的內涵需要順應時代,做出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很大,但主要是依靠物質資本的投入,這樣的發展模式今天已經進入瓶頸期,難以持續,在資源、環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新時代,靠什麼來推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的新發展,必須要走創新發展的道路,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其中,科技創新又是核心。只有中國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全面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才會有根本的支撐,才會有堅實的基礎。

而科技創新,又以掌握核心技術為重中之重。前一段,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人們意識到,核心技術的缺失,在國際競爭中,給我們造成了多大的被動。而我們核心技術的缺失,又不限於某一個領域。而那些掌握這樣、那樣核心技術的國家和商業機構,對於核心技術的重要意義更是瞭然於心,或是出於政治上的目的,或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他們對於核心技術的保護和封鎖,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絕不會向其他國家傳授。正如總書記所說的,“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面對這樣的形勢,廣大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樹立獨立自主的精神,敢打必勝的決心,橫下一條心,闖出一條路。21世紀初期,格力空調曾經有意以高價向日本同行購買“一拖多”的核心技術,但遭到拒絕,對方的回答是:“出多少錢也不會賣”。格力人知恥而後勇,潛心研究,終於自主研發成功,不僅為格力以後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更重要的是樹立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支撐格力迅速發展更為強勁的動力。

更重要的,是要在科技體制上興利除弊。近年來,科技發展形勢喜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科技體制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這些弊端正在阻礙著我國的科技創新、核心技術的研發。比如科技創新意識還不夠強,無論是某些政府部門,還是商業機構,都沒有把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作為推動社會和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是醉心於賺快錢,搞所謂的商業模式創新。又比如,當前的科研體制中突出的問題是管得太死,用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管理科學研究,沒有給予科研人員足夠的自主空間;對科研人員的激勵還不夠,科研成果轉化所得分配中,研發人員的比例偏低。再比如,政府的科技投入沒有做到精細化管理,很多時候還是大水漫灌式的投入,科研經費浪費嚴重。這些弊端不革除,科技創新就難以得到真正的推進,掌握核心技術的路途會更加艱難。顯而易見,要完成總書記提出的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託,科技體制的改革是首要的工作。

(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