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下,第一家倒下的旅遊平臺出現了

疫情下,第一家倒下的旅遊平臺出現了。

簽證龍頭企業百程旅行網發佈了一份《關於公司決定關閉公司啟動清算準備的通知》,直接挑明原因:鑑於新冠疫情的爆發,旅遊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而

百程也深受其影響,資金不能維持公司繼續運轉。

疫情下,第一家倒下的旅遊平臺出現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阿里創投持股佔比16.47%,為其第二大股東。在資本的一路助推下,百程旅行網迎來了高光時刻——於2016年4月23日成功掛牌新三板。

那麼問題來了,以阿里的雄厚財力,怎麼會眼睜睜地看著百程旅行網淪落到這種地步呢?事實上,百程旅行網登陸新三板的6個月後,阿里將旗下阿里旅行更名為飛豬,主要面向年輕人境外遊,如此一來,百程旅行在阿里的地位就變得微妙起來。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百程旅行網一直在虧損,虧損額分別為1761萬元、3663萬元、3935萬元、4511萬元、2795萬元以及1286萬元。對於虧損,百程旅行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公司仍處於互聯網行業公司業務拓展期,技術研發投入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同時市場競爭及人力變動因素對業務利潤形成擠佔。”

即便擁有阿里這樣的強大靠山,而且還是簽證這一細分領域數一數二的巨頭,但百程旅行網還是難逃關門的厄運,不禁令業界擔憂起來,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許多小企業說沒就沒了,連新聞都不會有。

停擺的這些天,旅遊業眾生相

百程旅行網的遭遇,只是疫情下旅遊行業的一縷縮影。退訂、歇業、關門......疫情對於旅遊業的影響是肉眼可見的。

在春節前,攜程曾預測節間或將有4.5億人次出遊,途家民宿也預計國內遊將在春節期間迎來2倍左右的增長,出國遊甚至可能高達3倍。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根據2019年春節期間5139億元的旅遊收入預測,2020年的春節無疑將是一個5000億向上的大市場。

可惜沒有如果。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殺了旅遊業一個措手不及,原本準備喜迎“春節檔”的旅企們在瞬息之間啞了火,全國旅行社暫時停擺,退訂潮也集中爆發。

投資界從各大OTA平臺瞭解到,隨著大批量的訂單集中退訂,幾乎每一家OTA平臺都面臨著暴增10倍以上的退改來電量。據攜程介紹,有客服最多時一天共接到216位客人諮詢酒店退改,而她則平均要幫每位客人打4到5通電話聯繫酒店供應商,一天下來要打上千個電話。

另一家OTA頭部平臺飛豬則對投資界透露,一場疫情下來,其境內行程訂單退訂率基本在70-80%,境外行程訂單退訂率在40-50%,機票、火車票、酒店退訂量最大。

當退訂潮突然集中爆發,幾乎每個反應及時的OTA平臺都要承擔鉅額的墊付壓力。去哪兒網 CEO陳剛就在採訪中表示,春節期間去哪兒網各業務線已經為消費者即時退款墊資近十億元,而截至1月底,在線旅遊平臺馬蜂窩也墊資超5億人民幣。鉅額的墊資之下,在線旅遊平臺原本就吃緊的現金流更是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各大旅企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旅遊業企業數超208萬,疫情衝擊下,旅遊市場幾乎完全凍結,而由於疫情發展尚不明朗,旅遊業至少也要面臨幾個月的冷淡期,在此期間,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置身事外。

經投資界梳理,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有凱撒旅業、眾信旅遊、宋城演藝、三特索道、九華旅遊、雲南旅遊等11家A股上市旅遊企業先後宣佈暫停營業,所有旅遊計劃取消,並紛紛發佈公告明確披露,此次疫情將對公司2020年一季度經營業績構成較大影響,且目前沒有一家公司能夠預估此次影響的時間和程度。

上市旅企尚且如此,中小旅行社的情況更不必多說。一方面要退團退款,另一方面已經付給供應商的錢無法追回。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一季度國內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負增長56%、69%;全年國內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預計分別減少9.32億人次、1.18萬億元。

做微商,賣土特產,自救大行動

最早在五一假期迎來第一個復甦節點

危急時刻,一場自救行動在旅遊業全面鋪開。幾乎一夜之間,朋友圈裡的導遊們搖身一變,成了土特產代購的微商。

在深圳一家小型旅行社做全職導遊郭芸無奈表示,“雖然旅行社每月會發1000元左右的底薪,但是導遊主要是靠帶團賺團費,沒有團帶的話,收入就會大打折扣。現在我朋友圈裡,好多導遊都開始靠賣家鄉特產和代購囤貨來補貼家用了。”

事實上,不僅是導遊,各大旅遊企業也紛紛盯緊了“微商”這一副業,以此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

據悉,由同程藝龍投資的酒店B2B批發商深圳捷旅就被迫開啟了“微商”業務。通過合作酒店方的供應鏈,深圳捷旅拿下一批酒精噴霧、洗手液等防疫用品,並經由其小程序平臺“惠出發”進行銷售,而旗下員工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微商,在線賣起了消毒酒精。

除此之外,OTA平臺也正式化身電商,做起了線上生意。驢媽媽的母公司景域集團,就在疫情期間通過旗下平臺“驢客嚴選”銷售景區滯銷的蔬菜瓜果,商品銷售流水增長一度超400%;途牛則通過其零售平臺“苔客”銷售全國直營地接社提供的土特產,春節期間日銷量最高環比上漲571%;而非主流OTA平臺“發現旅行”也在疫情期間上線了“發現好物”欄目,不到一週就賣出了幾千瓶紅酒、上千份茶葉。

不難發現,疫情雖然為旅遊業帶來了一拳重擊,但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旅遊業向來盈利模式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此次疫情無疑讓各大旅企有了充分的時間與實踐機會,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的轉變。

如今,旅企們一邊轉型自救,一邊苦等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好轉,各地旅遊景區已經逐步開放,排隊堵車的香山、遊客絡繹不絕的西湖都在隱隱昭示著,這場屬於旅遊業的報復性消費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日前表示,樂觀估計,旅行行業最早在五一假期就可能會迎來第一個復甦節點。而在此之前,旅企們要做的,就是熬過去,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