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前一段時間

四川人憑著兒菜登上了熱搜

千里迢迢送了50噸兒菜到湖北

結果湖北網友表示

“謝謝,但真的沒聽過沒見過也沒吃過”

只能求四川人民在線教學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兒菜,學名“抱子芥”

也不能怪湖北人民

實在是“兒菜”這個名字聽起來太奇怪

其實也不止這一種蔬菜

去一趟四川就能發現

四川人個個都是取名天才

這裡每樣蔬菜水果

都有個奇奇怪怪的“川式名字”

四川人:我叫你一聲大名你敢答應嗎?

All水果/蔬菜/動物:饒了我叭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你永遠不知道

一個四川人嘴裡的蔬菜到底是啥

比如——

“炒一個蒜蓉瓢兒白。”

“???你家瓢炒一個菜我看看。”

“老闆來一斤enter。”

“???你家enter鍵照稱的啊?”

所以沒有看見實物之前

勸你永遠別猜

四川話命名跟普通話體系不完全相通

完全不能靠想象腦補得出正確答案

畢竟,你永遠無法聯想到

“一斤enter”居然是指“一斤櫻桃”

你也真猜不出“瓢兒白”“豬鼻拱”

“蓮花白”“紅苕顛顛”“大頭菜”都是些啥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四川人取名

不僅看起來牛X

叫起來更牛X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吃四川水果

你能學會川式英語

這裡不止有enter

還有“sangper”(桑葚)

“puter”(葡萄)

“lier”(梨)

甘蔗也不是甘蔗,得叫“ganzei”

柚子不叫柚子,叫“qipaogan”

荸薺也不能叫荸薺,得叫“ciguer”

就連屎殼郎

在四川都有它獨有的川式英文名“推屎per”

是不是還挺一本正經的?

四川人作為非典型性北方人的南方人

說話不加“er”就渾身不舒服

而且加“er”的地方完全不講究

想怎麼加怎麼加

想加在哪兒就加在哪兒

配上四川話那種悠長宛轉的調門兒

一句“jiang豆er”俏皮味兒十足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在四川

每一個霸氣/“恐怖”生物

都有一個見不得人的小號

“蟑螂”是“偷油婆”

蜻蜓是“丁丁貓兒”

蜘蛛叫“煤格豆兒”

“毛毛蟲”是“豁辣子”

你能想像威風凌凌的蜘蛛俠到了四川

就忽然成了“煤格豆兒俠”嗎?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至於外形霸氣得不得了的挖掘機

也只能委屈自己叫“挖挖機”

畢竟,四川人一言不合就用疊詞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凡是看起來不明覺厲但是又形容不出來的東西

加一個疊詞就完事兒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而且疊詞的使用除了賣萌

還能形象表達含義

返璞歸真,土嗨且原始

魚擺擺(魚)

——象形文字在命名史上的重大突破

雞咯咯(雞)

——擬聲文字在命名史上的重大突破

鵝薇薇(鵝)

——生物反應在命名史上的重大突破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鳳尾多好聽一名字

直接管人家叫“萵筍顛顛”

就算豌豆尖挑不出毛病來

也要給人家加一個“顛”

叫“豌豆顛”

四川人取名從來不考慮審美這件事

直接寫實就完事兒

堅決杜絕一切美感和朦朧

任何妄圖通過改名字達到整容般效果

迎來銷量輝煌的奮鬥故事

都失敗了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米其林餐廳在翻譯菜名的時候

就應該杜絕一切四川話的亂入

因為四川式取名

過於簡單粗暴

擁有破除一切神秘感和高級感的魔力

被譽為“裝X界第一道具”的松露

法國菜單和意大利菜單上必備的鎮店材料

被歐洲人尊為“世界三大珍餚”的食材

到了四川,就只配叫“豬拱菌”

接地氣到難以想象

“你好,一份豬拱菌麵包,煎鵝肝

配起司的鯡魚卷,外加一杯加香檳”

“白豬拱菌通常被稱作白色鑽石

具有最高的購買價值”

“曼金馬普區的第一個黑豬拱菌

花了大約五年時間才培育出來”

水果屆文藝度扛把子選手“春見柑”

在四川一句“耙耙柑”直接被打回原形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太難了,沒有美感就算了

日本“不知火”柑

到了四川一句“醜柑”就完事兒

簡單粗暴,毫無轉圜餘地

審美沒了,氣勢也沒了

Fine,什麼神秘感都沒了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四川的菜市場

是一個你需要解放天性才能讀懂的地方

一定要充分發揮你的聯覺能力

不管看到菜名的第一印象有多離譜和不可思議

但請一定要相信

那就是正確答案!

“O省8角”

“???什麼東西”

“媽帶兒2塊5毛8”和“兒離開媽3塊5毛8”

“???什麼玩意”

外省人:這真的是菜市場

而不是燈謎會之類的存在嗎?

只看菜牌你可能會懷疑人生

吐槽這是個什麼鬼東西

但一旦把菜和菜牌結合到一起看你會發現

四川人取名真的是好有道理,實至名歸

“O省8角”其實是指“萵筍8毛”的意思

“媽帶兒”和“兒離開媽”都是“兒菜”

但是形態不同

一個是整的

一個是分散的而已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鑑於這種深厚獨到、無法被外人窺知的取名文化

四川人出省後

充滿了生活上的不適感

常常因為“唸錯”蔬菜/水果名字

而感到和周遭世界格格不入

去飯店吃飯

點一道“豬鼻拱燉肉”

被質疑是不是來砸場子的

去滷味店買滷味

跟老闆說“給我來一點郡把子嘛”

結果被室友和老闆笑瘋

去水果店買櫻桃

問服務員“一斤enter多錢”

被人用智障的眼光看了好久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但四川話取名也有一個好處

那些奇奇怪怪的菜名

都自帶一層朦朧濾鏡

因為對不上號

所以才感覺格外可愛

而且川式名字的有趣

也和四川人有著分不開的關聯

畢竟他們是一群吵著吵著都能笑起來的人

因著獨特的韻律、抑揚頓挫的音調

和特殊的語氣詞疊詞等

四川話常常充滿喜感

再加上四川人個個都是樂天派

骨子裡的樂觀和爽朗

也讓這裡更有煙火氣息

承認吧!四川人才是莫得感情的取名天才


其實,對應不上普通話名字

也絲毫不影響食物的真香定律起作用

比如文字君到現在也不知道

小郡肝是什麼東西

但你試著想象一下

如果風靡全國的網紅店

“成都小郡肝串串香”改成“成都雞胗/鴨胗串串香”

你還會為它爆肝排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