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爸爸媽媽

​在懷孕的那一刻,爸爸媽媽的挑戰就開始了,特別是孩子逐漸長大,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

  • 尋找各種藉口玩手機
  • 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 毫無學習動力,只對各種玩感興趣
  • 脾氣暴躁,不能說、不能碰
  • 大考在前,毫無緊張感、壓力感
  • 和父母、老師對著幹
  • ……


還有稍微好一些的,只是距離父母眼中那個優秀的娃,還差那麼點距離。總之是:

  • 不夠上進
  • 不夠自律
  • 不夠嚴謹
  • 不夠數一數二
  • ……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爸爸媽媽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而您的教育方法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有多少好孩子

正在被父母錯誤的教養傷害?

  • 你能不能快一點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我讓你不聽話,我讓你不聽話,氣死我了(啪啪,開始打孩子)
  • 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
  • 你看你們班某某同學,人家怎麼就可以學習得那麼好
  • 這麼點小事,別放在心上
  • 這麼大了,你怎麼還這麼不懂事
  • 就考這麼點分,你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 ……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爸爸媽媽

當父母這麼對孩子說的時候,無疑在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你不夠好,你不行,你笨,你已經無可救藥了……”,重複多了,孩子也就成了你口中的樣子。

怎樣才能不吼不叫,養出陽光、自信的孩子?‍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父母懂得科學的教養方法起著重要作用。

如果懂得科學的教養方法,我們會懂得相信孩子

在奧巴馬小時候,有一次去了一趟美國白宮,回來後他非常興奮地和媽媽說:“媽媽,我以後要當美國總統!”媽媽問:“為什麼呀?”

“因為美國總統可以住在白宮裡呀!白宮那麼大,那麼豪華,真是太棒了!”

一晚上過去了,奧巴馬已經忘了昨日的興奮,但是,當他起床走向客廳的那一刻,他的母親站在門口說:“美國總統早上好!未來的美國總統,請用早餐!”

那一剎那,奧巴馬愣住了,他突然間感覺到,自己長大後一定會成為總統,因為這種感覺太美妙了!

很多孩子都曾經有自己的夢想,可是有多少孩子的夢想被母親這樣的支持過?

如果奧巴馬的媽媽說:“奧巴馬呀,你不知道自己是個黑人嗎?以你的成績能當美國總統嗎?”結局,又會怎樣呢?

孩子是誰不重要,你相信孩子能夠成為誰才重要。除了奧巴馬的媽媽,誰會相信單親家庭的黑人後裔奧巴馬會在若干年後會成為美國總統呢?

如果懂得科學的教養方法,我們會聽懂孩子的感受和正向意圖。

上小學的時候,慧慧在班裡一直數一數二,也因此考進了某名校實驗班。可是到了初中,班裡人才濟濟,慧慧感覺壓力很大。而在這種壓力下,她感覺自己一點學習的勁頭都沒有了。最慘的是一次英語考試,居然只得了58分。看到這個分數,慧慧都不相信這是自己的卷子。回到家,他徑直走到臥室,把門一鎖,嗚嗚地哭了起來。毫不知情的媽媽在站門外,溫柔地對女兒說:“慧慧,媽媽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媽媽知道,此時此刻,你很傷心。如果你需要,可以讓媽媽摟著你哭一會。”聽到媽媽這麼說,慧慧的哭聲更大了。可是,過了一分鐘,慧慧停止了哭泣,給媽媽打開了門。當慧慧拿出試卷給媽媽看的那一刻,媽媽一切都明白了。媽媽輕柔地對慧慧說:“慧慧,媽媽知道這個成績一定讓你很傷心,也會感覺壓力很大,媽媽看到你一直很努力,你也肯定希望能夠把成績搞上去。”看到媽媽這麼理解自己,慧慧的負面情緒卸去了一大半。

升入初一很多孩子都會有類似慧慧的經歷,又有多少爸爸媽媽看到了孩子的那份付出、內心的那份痛苦和掙扎呢?作為父母我們除了責備孩子不夠努力、沒有按照你教的方法進行學習,我們真地感受到了孩子的那份苦楚和變好的願望了嗎?我們的親子溝通、親子關係可以如慧慧母女倆一樣變得更好嗎?

如果懂得科學的教養方法,我們會區分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

還記得《小歡喜》裡的宋倩嗎?作為離異女人,她可以不要愛情,不要事業,只要自己的女兒能成為學霸。然而太多期待,也給了女兒太大的壓力,導致女兒不惜跳海反抗。

現實中也常有這樣的爸爸媽媽:

孩子,媽媽這輩子是沒啥出息了,媽媽唯一的願望就是你能夠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將來不受罪。你爸爸是企業高管,媽媽是高級教師,我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不爭氣的兒子,你還能不能給我留點面子。閨女,你要是努力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爸爸媽媽臉上也有光是不是。孩子,媽媽可以不要幸福,媽媽可以不要事業,媽媽只需要你足夠優秀。

太多這樣的父母,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孩子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和孩子到底是什麼關係,把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物,把孩子作為自己未達成願望的工具。結果往往既活不成自己,也失去了孩子。

如果懂得科學的教養方法,我們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情緒,平和地面對孩子。

有營養的陪伴需要父母在情緒上成熟並且有覺知。身為父母,如果我們自己情緒比較成熟,就不會經常拿孩子撒氣。如果我們也是個孩子,那我們經常陪孩子就沒有太多意義。但是經常有成年人比孩子有更多情緒。孩子一有情緒,我們比他更慌張,更憤怒,更抓狂。因為這些父母還是情緒孩童。

在情緒上成熟的父母,每一次有不舒服情緒的時候,都會先自己去感受,去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情緒成熟的標誌。孩子以前做一件事情會激怒你,而現在你面對同樣的事,沒那麼抓狂了,這就是檢查標準。所以檢查一個人是否成長了,就是看當你遇到以前那些讓你抓狂和憤怒的事時,你能否淡定面對。 ‍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爸爸媽媽


我們變了,孩子會自然改變

作為父母,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塑造著孩子的行為,影響著他們的內心。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透過孩子,我們照見了自己。當你覺得孩子這個“複印件”需要改寫時,那麼先改寫自己這個“原件”吧。

親子教育看似是自然而然、不需要花精力的家事,實則是一門相當複雜、重要的學問。這門學問,從以前的不修逐漸變成選修,現在則成為了必修。《幸福加智慧父母修身齊家訓練營》就是這樣的一門父母必修課。

課程理念

親子溝通出問題,一方面需要有方法,更核心的是作為家長,我們認為孩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我們認為孩子就是懶惰,就是逃避,就是不願意承擔。那麼無論我們怎麼溝通可能也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我們從內在認為孩子是積極的、願意承擔的、對自己有要求的,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優勢,再加上科學有效的溝通方法就能夠事半功倍。

比認為孩子是怎麼樣的人更核心的是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我們能否活成自己。當我們擁有了穩定的自己,才能擁有穩定的情緒,才能在親子溝通中表現出良好的狀態,才能收穫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實現教育的傳承。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爸爸媽媽

足夠好的父母眼中看到的是足夠好的孩子,足夠好的父母有穩定的情緒、高能量的狀態,在親子溝通中營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