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讀《三體》後,你對科幻的認知有哪些變化?

勇敢的心勇往直前


很有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對地球人類道德問題的深度審視,之前只在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境遇劇”裡碰到過類似深度,眩暈!

這就是,天經地義的道德底線是否無可置疑?薩特給出的答案是:NO!

小說中的次要人物章北海,異常清醒理智,表面迎合必勝的公眾昂揚情緒,私下卻是一連串小動作——保護地球人類。

在太空出艙操作時暗中殺了三個保守的導師,在明知必敗的終極對決中駕著“藍色空間”號頭一個當逃兵,為了生存準備幹掉友鑑獲取能源——以戰友的屍體為口糧……

令人髮指!

然而正是因為他的“殘忍”,保留了兩艘宇宙飛船,在持劍人程心善良失職,失掉與三體對峙的唯一籌碼時,得以補救,暫時保住地球。

這說明,在前所未有的滅頂之災中,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標準徹底顛覆,一切都要“自由選擇”——薩特哲學的精髓。


亦清亦虹


在對《三體》的閱讀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個未來的人類社會,作者將時間線設置的很長,自文化大革命開始一直寫到了新的宇宙誕生,新宇宙的誕生也是這一套小說的結束。而從第一部來看,以遊戲為切入點,將古代的一些推動歷史進程的人設為NPC,將遊戲與現實切合,遊戲中的NPC是三體世界的代言人,而這些人之前只是單純的遊戲玩家,同時這些人在現實世界中又是一群很有作為的人。三體世界利用這些優秀的人影響地球人,或許起初他們也想用一些溫和的方式來入駐地球,但一些洞察力很強的人發現了其殖民本質。這是人類文明本身就發生過的問題,只是現在將其擴展到了宇宙殖民主義當中。人類社會就像是一個微型的宇宙,我們就像是大宇宙之中的原子。地球文明的內部碰撞衍生到更廣博的宇宙之中,就變成了宇宙文明之間的碰撞。而我們好像只是宇宙的縮影,微觀的世界好像就是宏觀世界的縮影。在《三體》這本書中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好像走向了終結,在新的宇宙中所有的文明將要重新洗牌。這似乎又是對應著地球內部文明的變遷,舊的走向滅亡,新的悄然崛起。《三體》取之於現實,又超越現實。作者的想象力令人歎為觀止,在他構造的世界完整,而又超越了一般人的視野,給我帶來了一場盛大的科幻大片。

《三體》的第一部是所有故事的起點,智子也在第一部的尾聲中出現,昭示著新故事的開始。第二部《三體-黑暗森林》是在上演一場人類的準備抵禦宇宙殖民主義的入侵時所做的一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壁”計劃,直至最後人類發現黑暗森林,同時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在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中有一句話,死亡是唯一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向哪裡航行,最終都得指向他指引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沉思,讀書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在哪裡?這個問題曾一度讓我掉入深淵,感到迷茫。看到這句話之前我想我的生命的意義是等著我去填補探索而不是空想生命的意義,那樣做毫無意義。

看到這句話之後我更加堅定的想法,生命的意義是等待我去填補的,探索的。我看著死亡的燈塔,在駛向燈塔的路上我要去填補生命的空白,在面向死神時使我能坦然的面對,在走向死亡的歸途時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面向死亡尋找生命的希望。在時間線上行走的我們,都是殊途同歸的旅客,歸途即死亡。


翁子涵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作為一個泛科幻讀者來講,讀《三體》前對科幻的認知已經基本形成:各類作品都是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從一部作品形成的認知並不能太多套用到其餘作品中。

在《差分機》中,維多利亞時代正在發生著蒸汽朋克和信息技術的革命,正邪雙方為爭奪能夠預言一切賭博結果的“點金術”展開鬥爭,但最終,“點金術”的發明人仍然窮困潦倒尋求資助;《發條女孩》,
高度發展的生物技術並沒有造福世界,因為掌控技術的財閥用基因重組創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災害,以讓自己的擁有抗性的產品佔領市場,生物圈被毀於一旦,小人物掙扎求生;《銀河帝國》,社會心理史學博士預見了三個世紀之後的人類沉淪並展開佈局,試圖帝國崩潰後黑暗時代削減到1000年;……

《三體》,在暴露招徠毀滅的黑暗森林中,一個弱小的種族貿然向另一個種族發出通訊,不巧這個種族正在尋找更加適宜生存的星球,隨即發動各種層面的攻擊,由此開啟了三部酣暢淋漓的太空歌劇。

科幻雖然有很大的科學成分,但實際上講科學只是作為背景,故事的主體仍然是未經證實目前也無從證實的科幻奇景或者文化景觀。

比如“二向箔”,太陽系被降至二維時,作者的描寫時如此瑰麗壯觀,但是否二維太陽系會向三維時一樣反射光子我們並不知曉,我們甚至不知道從我們的宇宙是否觀測得到二維空間,因為它並不存在;同理還有“四維”的空間氣泡,我們也不知道。

從實際上講我們的空間中並不存在更多或更少的維度,“二維”和“四維”只是數學概念;弦論告訴我們,除宏觀空間的三維之外還有六個維度蜷縮了起來,時間大概包裹在這九個維度之外,同時標準模型的終極展現——248維對稱的李群E8同樣有更多維度,但還沒有專業學者對更多或更少維度世界進行描述,更別談認可。(這些更多的維度也不是更多的前後左右上下,而是電磁力,引力,強力和弱力等的載荷。)

而在《三體》中戲份更足的“黑暗森林”幾乎已經宣告成立了,雖然現在在宇宙空間內無從證實也無從證偽,但僅從地球上我們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看,至少有一個支撐它的成立:自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歸納的修昔底德陷阱:強國不允許周圍另一個國家獲得向它挑戰的能力。因為那時無論對方抱有善意還是惡意,威脅已經形成。


少女心與文士夢


《三體》是一部很有責任感的科幻作品。

它以強大的想象力為基礎,以龐大的知識體系做支撐,以合理的故事情節展開推進,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所以文學性和科技性兼具、探索性與生活性相融的作品,承載著創作者的擔當!



莊嚴清淨平等


我們祖國的大咖們在構架科幻世界的眼光,能力,技巧比起世界級的大師們不遑多讓,在幾千年不間斷文明思想的加持下,在家國情懷和人文社會思想的部分,更閃耀著幾千年智慧結晶的光輝,因此我們才會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博大胸懷,而不僅僅只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利益之爭。

科幻其實就是對未來,未知事物的思考,從現實中無法下結論的角度以科幻的名義給了一個探索的方向。

面對未來世界,敞開胸懷吧!




石頭1974


科學是一座美的礦藏,科學之美一旦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其對靈魂的震撼和淨化的力量便是巨大的。


千尋城


時間空間都非常宏大,對比以前的科幻小說完全是開創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