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代中國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記載?

路106路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諸葛亮——劇照)

很多人說古人的身高和現在人的身高差不多,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差別的。通過讀一些相關史料我們會看到,在描述一些古人身高的時候,總是會有這樣一個詞——“身高七尺”。

那麼,這“身高七尺”究竟有多高呢?

如果按照近現代的衡量標準,一尺大概有33.3釐米,那麼七尺大約就有2米33那麼高,而我國的籃球巨星“姚明”的身高也不過只有2米26。

當然了,這裡的“七尺”其實嚴格來說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指一個人成年,所以才有那個詞——“七尺男兒”,所指代的是成年的意思。

那麼,歷史上的古人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下面來看看幾位名人的身高!

(大禹雕像)

第一位:諸葛亮

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身高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高八尺”。按照三國時期一尺為今天的24.2cm,諸葛亮的身高則為1米93。這樣的身高即便是在現在也是比較高的了。

第二位:大禹

在《史記》中關於大禹身高的記載:“九尺二寸”。我們按照商代一尺合今16.95cm來計算,大禹的身高為1米6左右,其身高不算高!

第三位:項羽

根據記載,項羽的身高為8.2尺,按照秦朝時期的度量衡,一尺約有23.1cm,那麼項羽的身高大概為1米85左右,也是比較高的。

除了以上三位以外,還有孔子的“九尺六寸”,大概有1米7左右;劉邦的“七尺八寸”,大概有1米73—1米75左右左右。

(孔子像)

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每個朝代對“一尺”的衡量標準不一樣,例如商代時,一尺就相當於今天的16.95cm。而像北魏時期,一尺就有30.9cm。到了宋元時期,一尺就變成了31.68cm;明清時期,又到了31.1cm。而到了近現代的時候,3尺就相當於1米,一尺也就約等於33.33釐米。

所以,古人身高的度量實際上是要綜合他們所處的朝代來計算的!

方圓文史


古人身高?舉幾個例子,《漢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如果按現在一尺33釐米算,項羽有2.6米,那不是比姚明還要高,但古時候尺的單位標準不統一,漢朝一尺是0.23米,清朝一尺是0.33米,《漢書》當然是漢朝的,項羽的八尺也就是1米8,和現在人差不多,所以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合現在1米6,不算高。

圖為常州的南宋周瑀墓,身高1米52,周瑀為南宋太學生,出土有牒文,為我國最早的大學學歷證明書。

要研究古人身高,可以去翻翻《三國志》,千萬別信《三國演義》,那是羅貫中為求藝術效果而刻畫的,比如關羽9尺、趙雲8尺都正常,但兀突骨有12尺,阮翁仲有13尺,這就太嚇人了,張松竟然不滿5尺,那就不足1米,而《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之一,裡面記載了20多位人物的身高,是可以參考的。

圖為吐魯番的樓蘭女屍,身高1米58。

比如何熙8尺5、太史慈7尺7、劉表8尺、劉備7尺5、諸葛亮8尺、趙雲8尺、許諸8尺、程昱8尺3,馬騰8尺等等,如果換算成現在尺寸,那就都在1米7以上,因為三國志裡記載的都是有名的文臣武將,他們的身高肯定要比一般百姓要高大,是正常的,另外生活條件好的達官顯貴身材要高大。

咸陽出土永泰公主墓,她丈夫武延基的身高為1米75,永泰公主是唐中宗七女兒,武延基是武則天的侄孫。

而要了解古人的普遍身高,根據出土的古骨胳和古屍是最可靠的,比如長沙出土戰國男性身長1米58,荊州出土的西漢男性身長1米63,赤峰漢墓出土的男性身高1米55,徐州大墩子遺址出土墓葬骨胳顯示,平均身高在1米55,佛山河宕遺址出土的女性平均身高也只在1米4的樣子,北京胡村遺址出土女性最高只有1米65,所以中國古代男女身高,除去少數特別高和特別矮的,男性在1米6-1米7,女性在1米5到1米6的樣子。


圖文繪歷史


首先我們要知道,決定身高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其一為基因,另一個就是環境。當今的中國人平均身高是169.8釐米,我們可以用這個身高為標準對比考古界發掘出來的殘骸從而進行大致分析。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先秦時期的古人身高最高,他們的骨骸一般都能達到一米八五以上,甚至一米九都很常見,因此古人所說的身高八尺可能真不是誇張。一米九往上,甚至兩米也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正史記載關雲長身長9尺,古代的1尺相當於如今的24.2cm,故武聖應該是個身高超過兩米的小巨人,三國以前中國人的身高都不低。

話說回來,既然古人中高個子很常見,如今的現代人也是老祖宗一脈相傳的子孫,為何平均身高連一米七都沒過?對於這一點,宋朝可能是造成改變的原因之一,宋時中原有了裹腳纏足的習慣,社會也不太穩定,再加上又處於小冰河時期,這些因素集中起來可能改變了中國人的基因。

除此之外,清朝時中國人身高下降是最明顯的。起先,馬可波羅訪華時見到的元人都很魁梧,相比同時期歐洲人毫不遜色,明代同樣如此。等到清朝時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晚清留下來很多照片,那些老舊照片上的清人大多面龐消瘦身材矮小。當然,這與當時國家貧困離不開關係,就事實而言,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人的身高不斷下降是個事實。

當然,關於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唐朝,唐人開放,不同民族之間盛行通婚,對比安史之亂前後我們就能知道,大唐鼎盛時,朝中,民間不乏大高個子,等到安史之亂以後,國人便愈發瘦小。因此越是保守,或者夫妻兩人血緣關係越近,生下來的孩子都不太健康,更不要說能不能長高了。這一點可參考日本國,日本直到近代國民身高都普遍很矮,如今已經和中國人差不多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按照常理而言如今平均身高169.8釐米的中國人要比古人更適應現代社會的環境,不知道之後的幾百年會是何種情況,是增是減就要看老天的安排了。



卿說


古時候,人們談論身高時通常以“尺”為單位,“七尺男兒”“七尺之軀”也就是這麼來的。那麼,以現代的計量標準來看,古人身高到底有多少呢?我們以《水滸傳》中的人物來分析一二:

水滸裡講林沖“八尺長短身材”,此外魯智深、武松等人也是身高八尺。如果我們以今天的一尺約為33.33釐米來計算,他們三個人的身高都在2.67米左右,這要是擱到現在比姚明的2.26米還要高。這究竟可不能呢?接著往下看。

再比如盧俊義身高九尺,同樣以今天的一尺約為33.33釐米來計算,他的身高應該是2.99米左右,幾乎達到3米。很顯然,以這樣的標準來計算是不科學的。

事實是,古代人的“尺”所指的長度歷代都有差異。最初的“尺”是指男人拇指和中指伸展開的距離,大約有20釐米。

不過經今人的考古發現,古代的“尺”同今天相比,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有個規律:年代越久,“尺”則越短。商代的一尺約有16.9釐米,西漢的一尺約有23.1釐米,宋朝的一尺約為31釐米。

那麼我們來算一算林沖等人的身高到底有多少?按照宋朝的一尺約為31釐米的標準來計算,他的身高應該是2.48米左右,很顯然這身高還是有一定的問題。

經過後人考古研究,發現宋朝時的“尺”有兩種標準:一是西漢時的“漢尺”,一是宋朝時的“宋尺”,兩者可以相互轉化。那麼,我們以“漢尺”來算一算,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人的身高應該在1.84米左右,盧俊義的身高則高達2.08米,很顯然這次的結果比較符合常規,也更加符合他們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

2009年9月23日,孔子基金會在山東曲阜正式發佈一尊高達2.557米的孔子青銅雕像,引起世人廣泛關注和議論。根據《史記》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以漢尺標準來計算,他的身高達到了2.21米,這樣的身高在山東好漢裡也算是鳳毛麟角了吧!


愚樵更讀


根據考古學的研究,古代的尺子和今天大不相同,總體趨勢是,“一尺”這個單位,越古老表示的長度越短。

  秦漢時期

  (一尺=0.231米)

  項羽:“八尺二寸”

  (1.89米)

  當時平民墓葬考古結果

  男性:168.59釐米

  女性:152.83釐米

  (陝西·良輔)

  男性:169.52釐米

  女性:159.11釐米

  (河南·鄭州)

  唐代

  (1尺=29~31.8釐米)

  李白:

  “雖長不滿七尺”—在《與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雖然只是文學作品而且帶有自謙但當時的六尺至少也有1米74了

  男性:167.03釐米

  女性:158.39釐米

  (河南·鄭州)

  宋代

  (一尺=31.4釐米)

  岳飛:

  推測為五尺五寸

  (1.70米)

  

  男性:164.49釐米

  女性:156.17釐米

  (河南·鄭州)

  明清

  (一尺=32~33釐米)

  李鴻章

  外國記者稱“至少有六英尺”

  

根據當時歷史資料

  判斷其身高1.83~1.85米

  

  男性:167.19釐米

  女性:152.89釐米

  (天津·桃花園)

  幾天前,隨著《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的發佈,“身高”再次成為了人們最關注的詞語。

  一場爭論也隨之展開:比起我們,古人更高還是更矮?

  一種觀點認為:古人肯定更矮。你看,現在的孩子比我們要高,我們比自己的父輩要高,這樣類推下去,古人說不定多矮呢。

  一種觀點認為:古人應該更高。你看古人的記載吧,“七尺”是男兒的標準配置,我們古代一直很高,只是近代多災多難才變矮了……那麼,古代人的身高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2000年前……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

  如果用今天的尺度來衡量當年的記載,春秋戰國以及秦漢時期,無疑是一個巨人的時代。

  比如說西楚霸王項羽吧。《漢書》記載他身高“八尺二寸”,按照今天的尺度,這身高簡直太驚人了。

  如果說如同戰神一般的項羽身高如此偉岸,我們好歹還能夠接受,那麼《史記》中的這個記載就更加嚇人了—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九尺六寸,身高三米二,姚明站在他旁邊也成郭敬明瞭。那麼,那個時候的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從記載來看:

  不過,如果按照當年的度量衡來看,情況就並不一樣了。根據當年的尺度來看,項羽的身高摺合成現在的1.89米—雖然也是巨人,但好歹能夠令人接受了。

  至於孔子,由於當時春秋諸國各有各的度量衡,而且現在無法確知魯國的度量尺度,因此還沒法作出判斷。如果借用秦國的尺度,則記載中他的身高可達到221.7釐米,和姚明差不多了;但如果“周禮盡在魯”的他們使用周小尺(一尺=0.197米)的話,那麼孔子的身高則同樣為1.89米,也足夠異於常人了。

  那個時代的普通男子呢?在秦漢時期,一般以身高七尺(161.1釐米)作為成人的標準。那個時代女子身高如何呢?《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記載,“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者為後宮。”根據這種記載,當時的女性身高超過161.1釐米,就屬於很高挑(足以去參加選秀)的人群啦。

  從考古來看:

  當然,相對於文字記載,考古實物顯然更有說服力。研究人員曾對陝西臨潼的一組戰國至秦代的墓葬群進行過研究,結果表明:34個男性個體平均身高為167.9釐米,其中最高的高達177.71釐米,放在今天也相當標準了。

  27個女性樣本中,平均身高為160.85釐米。還有研究人員對北京西屯村墓地的43例漢代墓葬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當地漢代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大約為165.34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則為159.18釐米。

  對照:

  根據統計,在那個時代,中國人的身高在世界處於中上等位置,和歐洲人基本沒有什麼差距。根據一些調查,歐洲在同一時期的男性身高大約為165~168釐米。

  根據日本方面的研究,和中國這一時期相對應的時代,日本的男性平均身高大約為158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約為149釐米。

  而在稍晚的古墳時期(公元300年~公元600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約為163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約為152釐米—這達到了日本古代史的最高峰:日本學者認為,這是由於這一時期日本島上居民的食物結構所決定的。

  1000年前……

  宋朝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是宋朝著名的人物形象。作為百姓們喜聞樂見的通俗讀物,人們對這本書中許多關於武將的描寫津津樂道,甚至還會和此前的人物加以對比。例如,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疑問:關羽張飛和魯智深,誰更厲害?

  我們不妨看看書中的記載吧:《三國演義》中關羽身高九尺,張飛身高八尺;《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則同樣是身高八尺。

  不過別忘了,漢朝的一尺和宋朝的一尺差了好多。按照漢尺,張飛身高一米八左右,關羽身高兩米零七;魯智深可就很嚇人了……宋朝的一尺已經增長到31.4釐米,按此計算,花和尚身高竟有兩米五以上。

  當然,《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小說,這些身高數據我們看看熱鬧就好。

  從記載來看:

  和誇張的小說不同的是,宋朝留下了很多關於身高的相對確切的記載。

  例如,從當時軍隊的招募標準,我們就能夠從側面對那個時代的身高評價體系瞭解一二。

  當時最為精銳的“首都衛戍部隊”名為“上四軍”,包括天武軍、捧日軍、龍衛軍、神衛軍。其中,天武第一軍要求最高,要求身長5.8宋尺(1.8米弱);天武第二軍以及神衛軍、捧日軍等部隊,則要求身高在5.75宋尺(1.78米強)以上。身高要求相對最低的龍衛軍,限制也在1.77米以上。這些部隊的工資也很可觀,能夠拿到一千文的月薪。

  至於當時的地方部隊廂軍,要求則相當寬泛,最低標準僅為5尺2寸,也就是1.61米以上。這些部隊的月薪,只有可憐的500文。

  順便提一句,岳飛參軍的時候,被編入了廣銳軍,這支部隊的身高要求為五尺五寸,據學者考證,岳飛如確是按身長標準招為廣銳軍士,他的身高應約有1.70米。

  從考古來看:

  同樣,再讓我們看看考古方面的證據。目前,我國對宋朝遺骨身高方面的研究並不多。不過,專家曾經對滎陽薛村遺址的19例宋金時期遺骨、河南省新鄭周邊遺址及墓葬中發掘出的49例宋代遺骨進行過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樣本中男性平均身高為164.49釐米,身高範圍為154.04釐米~173.88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則為156.17釐米,變異範圍為148.94~164.80釐米。


完美理財


古代中國人的身高總體上很矮。

我們雖然經常能見到有人身高八尺的記載,但這些都是個例。就是因為這些人高,所以才被記錄下來。

根據現有的資料:

在秦漢時期,黃河流域的成年男性,身高大多集中在166-168cm之間,而長江流域的男性則要更矮一些,大約是161cm左右。

至於秦漢時期的女性身高,一般都是集中在150cm這個範圍內浮動。


另外,秦漢其實是根據身高判斷能否承擔刑事責任的。

根據雲夢秦簡:男子必須在6尺5寸以上、女子必須在6尺2寸以上,分別對應於150cm和140cm的身高。

這實在是太過矮小了吧?如果把身高視作一種普遍的成年標準,實際上大家都不高。

事實上,身高是一個和營養、醫療水平有關的東西。

根據近幾十年的統計,隨著經濟生活的好轉,中國孩子的身高呈現出“上揚曲線”。

最開始大家都吃不飽,飲食結構也不健康;現在吃飽、吃健康不再是問題,以及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正在覆蓋全國。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是明顯提高的,而身高也在逐漸上升。

固然,有些人如關羽是“身長九尺”、鄒忌“八尺有餘”、項羽“八尺二寸”,但這些人都是武將,且屬於上層階級,不能視為普遍狀況。

從總體情況來看,古人的身高是比較矮小的。


HuiNanHistory


看《三國演義》時,因為特別喜歡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這個橋段,於是就特地查詢過當時這四位主角的身高。書中說目測呂布身高九尺,而關公也是身長九尺,美髯二尺,張飛八尺之軀,劉備七尺五寸。秦漢那時期的1尺大概等同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那麼呂布,關羽的身高都是210㎝左右,張飛184㎝,劉備1.72米左右了。還有秦漢時期最喜頂的西楚霸王項羽八尺二寸,1.89米左右身高的大丈夫了。

另外在唐代時,當時的1尺約為現在的29cm,李太白在給陌生朋友的書信中,介紹自己身不足七尺,大概就是174cm的身高。當時的男性平均身高資料記載男為167㎝,女為158㎝多些。宋代的長度計量一尺相當現在的31㎝,男女平均身高分別為164㎝,158cm的樣子。

當然了,最能科學性反映古代不同時期的古人身高的依據,覺得應該是不同年代的醫書最準確。約成於東周戰國時期的醫書《靈樞經》就描述過那段時期男人的身高。人長七尺五六,八尺為魁偉大丈夫,表明東周戰國時男人的身高173cm者居多,185㎝上就稱得上魁偉大丈夫了。

還有,對古代墓穴的考古研究,通過遺骨推量古人的身高也很有說服力。至於出土的秦兵馬俑,兵俑身高大都180左右,就能定論當時秦代男人的身高有失偏頗,竊以為兵俑士像既為皇室守靈者,當然選身高偉岸者,就如同選儀仗隊員一樣的道理。😁


靜靜的河587


未去查詢有關資料,根據所見所聞,古代中國人比現代人要高。從兩個方面推斷的,一,在很多的古建築,和老宅,古墓見到的磚,都比現在的磚大,現在的磚一塊大約5斤,過去的磚,每塊有8~~9斤左右,可想那時的泥瓦匠人砌牆蓋房,手小人小能勝任嗎?可以推斷古代人比現在人身高,書上常有過去“七尺男兒”的說法。二,在許多的遷墳拔墓中,見到前輩的骨骸,都比現代人高,大多數的骨殖身高在2米左右。三,親眼所見的一件事,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一件真事。在河北省隆堯縣南位公社尹村村北,有一方古墓地,人們在平墳挖土過程中發掘出一座靈柩,棺材不是木質的,頭北腳南方向,村民弄不開,遂報告給了有關部門,縣公安局,縣醫院,法醫來了十幾個人,用專門帶的工具把棺材打開了,棺材裡有一人面向上仰臥,面色微黃,和睡著一般,目測身高2米左右,棺材裡有液體深藍綠色,液體沒有漫住屍體。屍體著裝看不出是哪個朝代的,好像是戰袍一類的帽子和靴也是和現代人不一樣,棉布質的,黃白色,靴子腳尖部有一個往回捲起的勾狀。把屍體抬到在外邊的寬綽處,醫生們用水把屍體衝了後,開始脫衣服,不好脫,他們用刀子把衣服挑破了,看出是男性,原意為是女性呢有一條辨子,辨子一捅就脫落了,成了光頭了。後來也沒有再做什麼,只是叫村裡把屍體拉到邢臺市有關部門再做進一步研究處理。醫生們僅裝了兩瓶棺材裡的綠水走了。

說這些的意思,就是說,過去的人身高就是比現在人要高點,大約在2米左右吧!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不請自來,回答一下。

關於古人的身高,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從此路過,回答一下。

古人到底是比現代人高還是矮?

說到古人的身高,當然我們說的是古代名人的身高,因為有歷史記載嘛。普通老百姓的身高沒人去記載,所以無從得知。但是可以有參照和對比,比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據說是當時工匠們相互做參照製作燒製的,筆者大學時代曾經看過一次在濟南的兵馬俑展,我站在立姿兵馬俑的隊伍中,絕對是矮子——兵馬俑基本上都比筆者要高,我的身高是1.82米,這個身高在國人中算不上高,也算不上矮,中等偏上。從這個比較說明古代的中國人,尤其是華夏族的男人身高1米8以上應該是常態,否則在冷兵器時代秦漢的步兵如何能對付遊牧的騎兵呢?身高體壯是先決條件之一啊。所以我相信古人是高的這樣一個說法。

兵馬俑。圖片源自網絡

古代的尺度如何和現代換算?

有諸多的數據關於古代的尺和現代的尺的換算,但是有一個數據我是堅信的,即古代從春秋戰國到隋唐時代,一尺等於現在的7寸,即古代所謂的一尺合現在的大約是23.31釐米。用這個尺度來換算古人的身高應該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來換算一下幾個都熟知的古人身高。

唐代李白的身高是多少?

李白,唐代偉大的爛漫主義詩人,又稱“青蓮居士”,在浪漫主義詩歌方面達到了其後人難於企及的高度。那麼李白的身高是多少了。我們還是用他自己說的數據來換算一下吧。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寫道: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然心雄萬夫。這是李白寫給韓朝宗的一封自薦信,當時的韓朝宗以善於提拔推薦後生而名滿天下,李白寫這樣一封信的目的就是向韓朝宗自薦。從這個自薦信李可以看出,李白的身高是“不滿七尺”,換算到現在也就是1米63的高度,即李白身高尚不到1米63.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

孔子的身高有多可怕?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萬世師表,世稱聖人。那麼孔子有多高呢?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如果按照23.31釐米的尺度換算,孔子身高超過2.23米,這個高度是超過姚明的2.21米的,比原來籃球國手穆鐵柱稍矮一點,穆鐵柱身高是2.27米。孔子是個大個子,到孔子的第十代孫孔襄,是漢惠帝劉盈的博士,後來為長沙太守,又是一個大個子,史記記載“身長九尺六寸”。


孔子畫像,圖片源自網絡

我當初看到這段的記載,換算後也感覺到很吃驚,難道孔子有那麼高?後來在《史記》中找到佐證,覺得這個孔子這個身高是可靠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後宮,後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餘男。”說的是田常在姜齊專權後,在齊國選美,首要條件是身高要7尺以上的,7尺按照23.31釐米的換算尺度,合現在的身高是1米63,即那時田常選的後宮美女都是身高163以上的,這樣選了100多人,選這麼多人幹嘛呢?主要是賄賂“賓客”——可以隨便出入後宮,所以田常死的時候,兒子就70多個,當然司馬遷的言外之意大家自己體會。

田常的時代離孔子的時代不遠,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孔子身高2米23是可靠的。拿到今天也是絕對的巨人。

鄒忌和諸葛亮的身高

鄒忌是戰國時代人,諸葛亮是三國時代人,為什麼將此兩人列在一起?主要原因是史書都記載此兩人“身長八尺”。劉向在《戰國策.齊策一》中記載:“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亮躬耕隴畝,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這兩個人的共同點都是身長八尺,按照23.31釐米放入尺度換算,那麼兩人身高都超過1米86。從記載用詞中也可以看出,“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意思是身材修長,儀表堂堂,光彩照人。1米86的身高,拿到現在也是高大魁梧的一個身材。

諸葛亮畫像,圖片源自網絡

晏子和淳于髡的身高

上面光列舉了身材高的古代名人,那麼古代有沒有身材矮的名人呢?當然有,晏子和淳于髡就是。

關於晏子的身高,史記沒有直接記載,但是間接的描述是有的,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有一段描述:“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候。。。。。”說的是晏子作為齊國的宰相,他的“司機”——馬車伕駕車卻洋洋自得驕傲自滿的樣子,回家後老婆要求離婚,說晏子身高不滿6尺,才智和名聲遠播諸侯中,也沒你這個洋洋自得的樣子啊。6尺如果按照23.31來換算,確實比較矮,大約是1米4的身高。

晏嬰畫像,圖片源自網絡。

淳于髡,也是古人中有名氣的但是比較矮的人。《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說的是淳于髡是齊國皇族的入贅女婿,幽默而能言善辯,身高卻不足7尺,即不到1米63的高度。髡指的是髡刑,即將頭髮的一部分剃掉。

淳于髡畫像,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竊以為古人在歷史的記載中,身材高大者居多,比如《史記,滑稽列傳》中優孟身長8尺,項羽身長8尺,三國志中記載,劉表身長8尺,趙雲身長8尺等等,說明我國 古代華夏族,即漢人的身高還是相當了得的。

我是邋遢山人,一個理科生,粗淺的談點自己對文史的瞭解,權當一樂也


邋遢山人


我國很多史料都記載了古人的身高,例如《史記》中大禹“九尺二寸”,孔子“九尺六寸”,劉邦“七尺八寸”;《三國志》中,何夔“身長八尺三寸”,他的父親何熙最高,有“八尺五寸”。《漢書》裡也寫到項羽身高“八尺二寸”。乍聽起來,古人們好像長得都十分高大,但經過考古學家大量研究後,發現現代人對古代的尺的理解有偏差。

首先,古代人所使尺子的長度和現在尺子不一樣。其長度的趨勢基本上是年代越久遠實際越短。如商代1尺約為0.169米,西漢1尺約是0.231米,隋朝1尺相當於0.273米,明代1尺達0.32米,清朝時期尺子長度與現在差不多。而楚霸王時代,1尺大致是現在的7寸,項羽的身高(暫且不論測量方式)用現在的算法來算大概是1.89米。這個高度放在現代只算得上高大魁梧,但在史料中這已算“巨人”了。

其次,即使同一年代的尺子,它們的長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商代的骨尺1尺為16.95釐米,牙尺1尺是15.75釐米和15.80釐米;西漢的木尺1尺長23釐米,鐵尺1尺有22釐米,竹尺1尺為23.6釐米或22.92釐米;明清兩代,曾分別採用營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種不同長度的丈量工具,但在史料上到統稱為尺,至於古人是用哪種尺量的我們也無從考究。

另外古人測量身高的方法也值得探究。明代學者徐霞客的好友陳繼儒在《壽江陰徐太君王孺人八十敘》中曾提到古人對身高測量大多是估量,即直接通過肉眼估算對方身高,並沒有經過實際丈量。現代人體測量證明:人的身高數在清晨最大,晚上最小;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時間段下,人們看起來不一樣高。而且腳跟是否著地,鞋帽脫掉與否,身材胖瘦如何,身材比例怎樣等等直接影響了人們對他人身高的判斷。用這種估量的方法記載的身高實在是不令人信服。

除此,古人的身高與現代人一樣都呈高矮兩極分化與地域性分佈。上層階級的人由於從小錦衣玉食,營養補充到位,身高普遍比底層窮苦人高;而北方人又整體比南方人高,大約高至5釐米。史料上大多對於古人身高只是記載了一個具體的數值,我們必須結合歷史背景才能分析出古人大致的身高。要想更加精準地瞭解古人的身高,最為可靠的辦法是依據考古出土的古骨骼和古屍。

筆者整理了一些考古數據,大致瞭解到以下三點:

1.距今五、六千年前至距今三、四百年前,中國古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約在1.65~1.67米之間,古代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約在1.54~1.56米之間。個別時代有所微動,例如秦漢三國時期的人略高,唐宋時期人們由於民族融合與南遷等原因整體偏矮。

2.人類學家對十五世紀以前人種的研究顯示:全世界古代男子中等身材的標準是1.60~165米。由此可得,中國古代男子的身材在世界同時代人當中算中等偏上水平。

3.與各個歷史時期的歐美人身高相比,我國古代人的身高與他們的差距沒有現在這麼大。二百多年前美國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為1.67米,現在他們的身高已經高達到1.75米,而我國現代人的平均身高在建國前一直沒有什麼變動,直到建國後由於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身高才有所增長。其增長趨勢大概是:每十年男子增長2.3釐米,女子增長2.1釐米。

其實古人身高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數值,它還與我國各個時期的特徵與進程息息相關。於此同時,它也提醒了我們:要以審視的眼光閱讀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