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大型超市靠什麼盈利?為什麼生意不好也不會關門?

第一連鎖超市因為有數量眾多的店面作為後盾直接跟生產廠家合作,一次性進貨量很大,相對價格甚至比給別的經銷商的價格還低,所以利潤率相對來說還是很高的,絕對比其他小超市高很多。比如我親見超市某啤酒小罐1*24的,零售39.9一箱,但是經銷商打款價40元,沒有政策沒有返利,經銷商在家氣的直跺腳,正巧經銷商這邊遇見一個大的團購單于是派出所有的業務員去超市搶購。你真的覺得超市搞活動就賠錢嗎?記住一點賠錢的生意誰都不會幹。一般來說除了部分低毛利高週轉的產品,他們的要求新品進店不得少於20%的毛利。

大型超市靠什麼盈利?為什麼生意不好也不會關門?

第二超市跟廠家財務往來。一般情況下超市都會有賬期,最好的是批結。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的產品想到我超市賣,可以,先上一批貨我賣賣試試。如果好賣下一批貨到位時我就把上一批貨款給你或者只把當批貨款結清(關鍵看這兩批貨哪一批貨款少)這時候就得看你的貨物週轉週期了,週轉的快還好說,週轉的慢結款就很麻煩。賬期有的45天,有的是季結,有的……就是拖就是不給。

第三 超市要開連鎖新店需要選址。這個時候超市會有很多選擇,比如新的樓盤開業會(因為新樓盤開業也要吸引人氣,拉高自己的服務水平,提高業主生活舒適度)邀請你過去,場地三到五年免費。

大型超市靠什麼盈利?為什麼生意不好也不會關門?

第四:單品進店費用。現在的連鎖超市相當難伺候,真正的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款難結。新品進店你要承擔:進店費,條碼費,節慶費,人家只要發個通知,然後在結貨款的時候直接扣除。然後還有堆頭費,堆頭分地堆和堆頭(就是在貨架頭上那塊,經常見那一面都是一個牌子的產品),那些都是按月繳納的,重大節日的時候比如五一中秋國慶元旦春節,那堆頭費都是幾十倍的翻番,有的甚至還會拍賣競拍,我見過最貴的地堆一週5萬一個。

第五:人員費用。一個連鎖超市自己的員工很少很少,我見過一個連鎖超市總共300平左右,自有員工3人,一個店長兩個組長,哦,對了還有4個收銀員。超市裡其他的員工都是廠家派駐進來的或者由廠家承擔工資的員工。也就是大家說的促銷員。廠家往超市派駐促銷員,還要給超市繳納服裝費,管理費,也就是說你作為廠家,花錢僱傭一個促銷員進店進行自己產品的促銷的同時,促銷員要接受超市的統一管理,人家管理促銷員會產生費用,所以你得交管理費,促銷員要穿超市統一的服裝,所以你要交服裝費,超市要這些促銷員做一些別的工作,比如貨物搬運,排面整理,你還不能有意見。

大型超市靠什麼盈利?為什麼生意不好也不會關門?

第六:對於大型超市外圍就是超市進口和出口的空餘空間,會有很多什麼美甲店,茶葉店什麼的,那些店面都是租給個體的,除了要繳納不菲的租金和裝修款外,人家超市還要從你的銷售額裡靜提成一定比例的利潤,那個比例相當高,所以很少有人買他們的東西,因為實在是太貴了。

第七:一些地方性規模連鎖超市,如果影響力足夠,還可以得到政府的搭大力支持,比如國家有個千縣萬店工程,你每開一個超市,國家給你多少錢的補貼,如果錢不夠還可以有政府擔保的低息甚至無息貸款。超市完全可以拿這筆錢去投資去壓貨什麼的。超市如果有錢還可以直接買下一個商業區,自己打造商業圈,那光房租就是一個不菲的數字。

第八:還有一塊廣告費,大賣場樓外面的廣告牌位都是要收費的,尤其樓頂的還是三循環的,那一年10萬是絕對不夠的,不管你是幾線城市。再一塊就是賣場內部空間可以放置廣告位的,包括大廳內的柱子,來個包柱都得多少錢一個月的。最常見的就是附近給你一個標準堆頭位置,比如說一個月費用1000元,銷售額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然後廠家一看既然堆頭都投入了,也不差那一個促銷員了,沒有促銷員堆頭不是白白的投入嗎?促銷員到位後就必須配套促銷政策,要不然要促銷員幹什麼?然後就是最近的包柱了,正好路過的消費者都能看見,提高促銷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對於供貨商來說,超市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大型超市靠什麼盈利?為什麼生意不好也不會關門?

大型超市是有很高的消費群體,交易量也很大,很多的商家都看好超市的經營,行進辦法要進入超市,競爭的出現也讓超市裡的採購姿態更高,於是就有了第一步,先要行賄採購,太難過了,這就是商業操作模式嗎,這就是大型連鎖企業的管理嗎,悲哀!由於是主動的找到超市要求進場,超市在選擇的時候就多了一道門檻,誰有實力誰入場,見證實力的標準就是,當在門口的高額進場費看誰拿的更爽款,討價還價的總在最後被考慮,而且是競爭對手全無的情況下,這既是超市盈利模式形成的第二步,這不是直接違反商業規定嗎,誰管呢,傷心!合同簽訂以後,保證金是少不了的,這就為你的上套和以後的無奈設下了伏筆,然後你就沒有反抗的餘地,掏錢吧,新品費,店慶費,堆頭費,管理費,促銷費,節慶費等等一大堆的帳扣讓你眼看著微薄的利潤甚至投入的本錢就這麼被弄走了,這就是第三步獲取利潤,還有更極端的手段,例如中秋節到了,在外邊50元一盒買到的月餅非要賣給你500元,東西要不要錢都要扣掉。這就是超市盈利模式的最高境界。我不知道超市給員工發的工資是不是太少,讓員工無法正常生活,想要正常的生活只有一種手段,向商戶伸手要錢,有時候我就懷疑這是超市的規定,每個人每月必須所要多少,然後統一上交入賬,算做超市一筆可觀的收入。另外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就是超市明明有的崗位和必須的員工統統沒有人員或者很少幾個人員,而其中所產生的工作,全部由廠家的促銷人員共同完成,可謂節約了一大筆慵懶的開支,這也是盈利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