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生兒的囟門如何正確護理?

桔桔桔子


囟門是寶寶的一個關鍵部位,如果護理不當會導致寶寶的大腦發育嚴重受影響。

那麼新生兒的囟門應該如何正確護理呢?

  1. 洗頭應該用嬰兒專用洗髮液。嬰兒專用的洗髮液可以減少化學元素對寶寶頭皮的刺激。洗頭時避免用手指甲抓撓寶寶頭皮。應該用手指頭輕輕按摩即可。

  2. 避免與尖銳硬物的碰撞。寶寶的囟門很脆弱,平時不要用手指用力擠壓或者按摩囟門,更不要用尖銳的東西觸碰或不小心刺到寶寶的囟門。所以說,在寶寶的周圍如果有什麼尖銳的東西,一定要收好,避免寶寶拿出來玩耍,不小心傷到自己。

  3. 注意寶寶囟門的保暖工作。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和夏季空調房內。如果寶寶的囟門受涼,容易降低他的免疫力。所以在秋冬季節,外出的時候應該給寶寶帶一個防風帽或者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保護囟門的帽子。

  4. 經常觀察寶寶的囟門是否有凹陷狀況。當寶寶拉肚子,發燒,嘔吐的同時,寶寶囟門突起,這就屬於異常現象,應該及時送醫。如果寶寶的囟門有凹陷情況的話,應該是寶寶缺水了,應該給寶寶喝點白開水。


以上是我的回答。大家好,😄我是一個正在育兒道路上努力前行的90後新手媽媽,歡迎大家多多關注我,一起討論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文字為原創,手打不易,抄襲必究!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留言,轉發!

清淡的辣媽


寶寶的囟門該如何科學護理?

經常有媽媽在小寶寶頭前方有個小窩軟軟的是怎麼回事?月嫂育嬰師劉美玉告訴您叫囟門,問及小寶寶的囟門的問題,我雖然不是兒科專家,但是也查閱了一些資料,總結出來,跟大家一起學習。




1、什麼是囟門

新生兒頭上都有兩個柔軟的區域,即前囟和後囟。這是未成熟的顱骨為繼續生長預留的空間。




前囟門為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形成的菱形、若軟的部位,出生時1.5釐米~2釐米大小。出生後,前囟隨頭圍增大而變大,6個月以後逐漸骨化開始變小,12~18個月齡閉合,最遲不超過2歲。





後囟是兩塊頂骨和枕骨形成的間隙,呈三角形,後囟一般在出生後不久,最遲不超過4個月閉合。前囟由解釋的腦膜覆蓋著,外面還有一層頭皮、皮下組織。

一般的觸摸不會傷及孩子。在光線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囟門的跳動,這是因為頭皮下有血管通過的緣故,其跳動頻率介於心率和呼吸節律之間。

2、為什麼兒保時要檢查囟門?

醫生在檢查孩子身體時,必須要檢查囟門的狀態和閉合情況。

如果前囟凸出且張力大,結和其他症狀的多考慮顱內病變。不過有的藥物或者高熱也會造成前囟凸出,但不是顱內病變,因此需要爸爸媽媽們密切觀察。如果前囟凹陷,嘔吐或者腹瀉,同時伴有尿少,多考慮脫水。

前囟門早閉多見於頭小畸形,晚閉多見於佝僂病、呆小症、腦積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甲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是提前閉合。

足月新生兒出生時只要頭圍不少於33釐米,1週歲時不少於46釐米,2歲時不少於47釐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醫生可以通過檢查囟門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

3、囟門該怎麼護理呢?

有些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寶寶的囟門或者眉毛處有黃色的厚痂,看著髒髒的,但是卻因為害怕碰到囟門而不敢清洗,因為缺乏護理和清洗,汙垢堆積,硬生生憋出一個脂溢型溼疹(俗稱奶癬),這樣汙垢和油膩性鱗屑,在寶的腦袋上堆出一個“屎疙瘩”,你們也看得下去?那這樣的乳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乳痂去除方法:

溫水清洗,不要用偏鹼性的洗浴液。

用消毒好的植物油、橄欖油、嬰兒潤膚油塗在乳痂上,每天3~5次,待乳痂軟化後,在洗澡時,用消毒好的棉籤輕輕擀下或用小梳子梳理,乳痂就會清理乾淨。媽媽一顆平常心就行,手指平置在囟門處輕輕揉洗,不要強力按壓或強力撓抓,更不要利器亂刮就行。不過堆積久了的話,這坨“屎疙瘩”可不好對付,得順毛捋,先把麻油或精製油蒸熟,再潤溼浸透2~3小時,等汙垢一變軟,就用無菌棉球按照寶頭髮的生長方向擦掉。不小心擦破了頭皮?趕緊滴,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




所以,輕輕地,輕輕地,輕輕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次洗不乾淨沒關係,可以留著下次再洗。

家長不用因為害怕而不敢摸孩子的囟門,建議家長每次洗浴時要清洗乾淨囟門上的乳痂,而且要不時的摸囟門,掌握其閉合的情況。

我和大家一起科普知識,是讓爸爸媽媽們好好認識一下囟門,它比你們想象中的還要重要,

特別是囟門閉合的時間,這可是衡量寶顱骨發育的重要指標,太早太晚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寶的生長髮育異常。

中醫把突起稱為囟填,囟門隆起意味著寶顱內壓增高,很可能是得了腦膜炎、腦炎和維生素A中毒。

囟門凹陷則稱為囟陷,這樣的寶很可能是脫水和營養不良。

囟門遲閉呢?這叫解顱。

嬰幼兒頭頂的囟門,一般會在12-18個月閉合,這可是窺探寶大腦發育情況的窗口,如果在寶6個月之前就閉合,呀,寶可能小頭畸形或腦發育不全;

遲遲閉合也好不到哪去,18個月之後還在那的話,不好,寶可能有腦積水、佝僂病和呆小病。

寬慰一句,就算寶囟門關閉較早,但只要頭圍還在長,就不必著急,除非是囟門關閉一場,才要立刻帶寶去醫院檢查。




爸爸媽媽趕緊查看,嗯,寶寶一切正常,鬆了口氣後,又因為知道囟門的重要性,開始畏手畏腳,不知道怎麼護理這塊區域了。

確實,腦組織軟嫩如豆腐,需要骨性的腦顱這個保護罩,可密閉的腦顱上,偏就有一個開放空隙的囟門,

嗯,必須護理好囟門,才能讓腦組織不受外界傷害,寶就能腦正常發育,慢慢長大成聰明伶俐的娃。最直接有效的的保護,就是頭髮,

就算有些習俗裡嬰兒要剃光頭,還是會留一簇頭髮在囟門處,這種鍋鏟頭可不是為了凹造型,人家的任務光榮而艱鉅——保護囟門。


希望通過我的科普知識,對新手爸爸媽媽們有所幫助。


月嫂36220061


寶寶滷門是寶寶頭腦的窗戶,分為前滷門和後滷門。後滷門在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就閉合了,這裡著重說一下前滷門的護理。

經常有老人說孩子那裡不能碰,於是新手媽媽看到寶寶的滷門就不知所措了,但是其實只要注意護理方式也是可以碰的。

另外,寶寶的滷門如果長時間不清洗會堆積汙垢,這很容易引起寶寶的頭皮感染,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平常要注意寶寶的滷門清洗。

清洗方法如下

1、可以在洗澡或者洗頭的時候用清水或者寶寶的專用沐浴乳,千萬不要用強鹼肥皂,免得刺激頭皮,誘發溼疹或者加重溼疹。

2、清洗的時候,用指肚輕輕揉洗,不要強力按壓或者強力抓,更不要用硬物在滷門刮。

3、如果滷門有汙垢不容易清洗,可以用寶寶的按摩油或者橄欖油浸透2-3小時再按照滷門生長方向擦洗。

日常護理也很重要

1、注意家裡尖銳的物品不要刺激寶寶頭部。

2、風大的時候,尤其是冬天,注意出門的時候給寶寶戴帽子,保護滷門。

我是大神叨叨叨,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哦!

大神叨叨叨


寶寶一出生就能看到在頭頂上有一層薄薄的皮膚,裡面還會隨著寶寶呼吸在動,這就是滷門。它是成三角形的。



通常滷門上會長髒髒的東西,像是魚鱗那樣覆蓋在頭皮上就是乳痂,乳痂是因為新生兒頭表皮容易脫落,再加上其分泌功能旺盛能分泌出大量皮脂所堆積稱的。如果沒有及時的處理,會長出厚厚的一層,就比較難處理,而且也會範圍會越長越大。。

有些寶媽看著這些觸目驚心,就會想各種方法去清洗,有性急者就直接用手去摳去撕,這是不允許的,會造成寶寶的感染,輕者引起發燒,重者會得敗血症。

清洗方法

通常我會準備一杯溫茶水,一些茶油,一些棉籤,儘量在太陽下進行(這個地方很柔嫩,溼了以後很容易見風著涼)。

先用棉籤把溫茶水輕輕抹在乳痂上,多抹幾遍,然後讓它浸泡十分鐘。時間差不多,用棉籤試著碰碰乳痂,如果已經軟化就可以清洗了,不能太用力,一次也不要清洗太多(可以分多次清洗),清洗完再用茶水把茶油擦掉,然後用毛巾擦乾,戴上帽子,以免著涼。

茶水和茶油都有消炎解毒之功效。

只要經常清洗滷門,乳痂就不會再長。滷門也要注意保暖。在寶寶滷門未閉合前,寶寶最好帶個帽子。


大古玩吃雞


寶寶出生後,在寶寶的頭頂前有處沒有顱骨,看起來平坦,略有內陷,摸起來軟軟的,並可感受到像脈搏一樣跳動,這跳動有時用眼睛都可以看到,這地方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囟門”。

囟門是寶寶出生時頭顱上有兩處沒有骨質的“天窗”。人的顱骨是由兩塊頂骨、兩塊額骨、兩塊顳骨及枕骨等骨頭組成的,寶寶出生後,由於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骨與骨之間的相互銜接處存在著縫隙,在寶寶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它們分別被稱之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平常我們看到的一般都頭頂前的前囟門,呈菱形,正常寶寶出生時前囟門的大小約為1.5×2釐米,生後6個月左右隨著顱骨縫逐漸骨化而面積變小,一般在12-18個月被骨質所取代,從而閉合;後囟門呈三角形,由於尺寸較小,不難看到,有時甚至摸不太到,一般在生後2-3個月時閉合。

囟門是人體生理正常現象,其實囟門有個很大的作用,就是利於媽媽順利產出寶寶。因為頭部是寶寶全身長得最大的部分,當媽媽分娩時,囟門能讓寶寶的腦袋暫時“縮小”,寶寶的頭部可以改變形狀從而順利通過狹窄的產道。有時,真是感嘆人體構造的神奇。

由於囟門還沒有顱骨覆蓋,缺乏顱骨保護,在育兒過程中,應小心呵護,謹防堅硬物體的碰撞,雖需謹加呵護,但不是說此處碰不得、摸不得。

囟門需要勤加護理,否則此處頭皮感染,繼而病原體乘虛而入,引發腦膜炎或腦炎。還有寶寶頭皮分泌旺盛,囟門處往往出現乳痂,家長不能強行摳掉乳痂,否則很容易傷及寶寶頭皮,引發感染。囟門處乳痂正確的清洗方法:首先在寶寶頭上塗上一層植物油,使乳痂得到浸軟,然後再用梳子將寶寶的頭皮上乳痂輕輕梳去,再接著用溫水輕柔地為寶寶將頭洗乾淨。如果乳痂太厚,不必強求一次性洗乾淨,可多次或改日再清洗。

還有,囟門是觀察寶寶健康與否的一個窗口,如果囟門過早或過晚閉合,可能提示寶寶有疾病;另外,寶寶的囟門飽滿或明顯隆起,也提示顱內壓增高,可能患有疾病,多見於腦積水、顱內感染(腦膜炎、腦炎)、硬腦膜下血腫等。在育兒過程中,家長應留有觀察寶寶囟門,如果出現異常,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睿爸育兒


 囟門
  腦組織軟,需要骨性的腦顱保護,但對於密閉的腦顱來說,囟門就是上面的一個開放空隙,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侵害。近來,有很多新手爸媽因為對囟門不甚瞭解,不敢去碰、不敢清洗,以致汙垢堆積,這很容易引起寶寶頭皮感染,繼而病原菌穿透沒有骨結構的囟門而發生腦膜炎、腦炎,所以囟門的日常清潔護理非常重要。


  特別之愛獻給寶寶的智慧之“門”
  日常護理:
  1不要給寶寶使用材質太硬的枕頭,如綠豆枕、砂枕,否則很容易引起寶寶頭部變形。
  2不要讓寶寶一直固定一個睡姿,想要寶寶的頭型完美,就要經常為他翻翻身,改變一下睡姿。寶寶喜歡光線,如果他習慣側向某一邊睡,可以在另一側用光吸引他。
  3 注意家中傢俱,避免尖銳硬角弄傷寶寶的頭部。
  4如果寶寶不慎擦破了頭皮,應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5在冬天外出應戴較厚的帽子,在保護囟門同時又減少了熱量的散失。
  注意清洗:
  1囟門的清洗可在洗澡時進行,可用寶寶專用洗髮液而不宜用強鹼肥皂,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溼疹或加重溼疹。
  2清洗時手指應平置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不應強力按壓或強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門處刮劃。
  3如果囟門處有汙垢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製油蒸熟後潤溼浸透2~3小時,待這些汙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髮的生長方向擦掉,並在洗淨後撲以嬰兒粉。


叮叮噹噹52


清風徐來,不請自來!

寶寶有兩個囟門,前囟門和後囟門。寶寶的後囟門閉合早,前囟門閉合晚,所以,有些疾病會有前囟門的變化,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寶寶的前囟門。

後囟門呈三角形,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一個月內即閉合。

前囟門呈菱形,閉合時間一般在一歲到一歲半。

因為囟門處為顱骨未閉合,頭皮下就是腦組織,所以,寶寶的囟門特別怕受涼和碰撞。

寶寶出門時,一般要給寶寶帶個帽子,來擋風。摸寶寶囟門時,要輕輕的用手掌感觸,不能太用力。要特別注意別讓寶寶的囟門磕著碰著。


寶寶前囟門半歲以內閉合,會造成小頭畸形,大腦發育不良。

寶寶前囟門延遲閉合,多考慮為缺鈣表現,如不能及時補鈣,會會得佝僂病。

寶寶嘔吐腹瀉引起脫水,或者長期營養不良時,寶寶的前囟門呈凹陷狀態。

而寶寶的前囟門隆起,因為顱內高壓而膨隆,可引起噴射狀嘔吐,腦疝,甚至呼吸驟停。而顱內高壓的原因多為顱內感染。


子馨12


所有新生兒的頭頂都有2 個柔軟的區域——囟門。較大的囟門位於頭頂前部,是額骨與頂骨之間的一個菱形膜性部位,稱為前囟門,寬2〜3cm,長3〜4cm。前囟門看起來或平或微微有點下凹,通常肉眼就可以看到輕微跳動。較小的囟門位於頭頂後部,是頂骨與枕骨之間的一個膜性部位,稱為後囟門。前囟門在出生後12〜18個月時閉合,後囟門在出生後3個月內閉合。囟門處有堅韌的頭皮、結締組織和硬腦膜保護,可以輕輕觸摸,即使用發刷給寶寶梳頭,也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損傷。


家長所說的囟門處有髒東西,應該指的是囟門乳痂。囟門乳痂是一種常見現象,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幾周後會自動消失。

囟門乳痂和溼疹有不同,不疼不癢幾乎不會影響到孩子,只是不太美觀。不要使用鹼性的皂水清洗,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溼疹或者加重溼疹,不要試圖用指甲掀起乳痂,反而可能引起細菌感染。

清理方法:如果乳痂越積越厚,可以等寶寶入睡後在乳痂上塗上幾滴橄欖油/嬰兒油(先加熱消毒,冷卻後再塗上去)先軟化乳痂。若是薄的乳痂,一般第二天會自然脫落;若是厚的乳痂,第二天用軟齒嬰兒梳(毛刷 海綿)梳掉或洗掉;若是非常厚的乳痂,一次無法徹底清除,可以分幾次處理(千萬不要希望一次就去掉,反而可能傷害頭皮)。


預防方法:每天給寶寶洗頭或者用軟刷輕刷頭皮。洗頭請選用嬰兒專用洗髮露,減少刺激。

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乳痂從頭頂發展到面部、背部等;

乳痂發生部位出現脫髮、流膿等;

嘗試以上方法,4 周左右乳痂還是不見好轉;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嬰兒尤其需要注意預防感染。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囟門是胎兒出生時頭顱骨發育尚未完成而遺留的間隙。後囟一般在出生後三個月內閉合,前囟大約在出生後1—1.5歲時閉合。由於囟門處沒有堅硬的顱骨覆蓋,應注意保護,以防大腦遭受損傷。

給嬰兒洗頭時。囟門處可以洗,但動作要輕柔,不能用手指抓撓。洗頭水不能過熱,要用溫水。

有的嬰兒前囟頭皮有一些黃褐色油膩性鱗屑,是嬰兒脂溢性皮炎,可用消毒棉花沾點石蠟油或煉過晾涼的植物油塗在鱗屑上,待其軟化後再用消毒棉花輕輕拭去,千萬不能強行揭下。只要不感染可不必塗藥。洗頭時,因嬰兒的皮膚嬌嫩,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肥皂。


湘137693173


新生寶寶的囟門需不需要額外的保護?

只需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頭部,避免外力傷害即可。家中尖銳的傢俱可以使用保護套來做好防護,以免不小心碰傷寶寶。除此之外,正常的觸摸、洗護都是安全的,不需要額外的保護。在家中溫度適宜的時候,也無需給寶寶戴上帽子來保護囟門,以免影響寶寶頭部的散熱。

寶寶的囟門究竟能摸嗎?它真有傳說中那麼脆弱嗎?

對於囟門,民間有很多說法,比如不能碰、不能洗、不能受風……其實這些都沒有科學依據。囟門也沒有傳說中那麼脆弱,在囟門閉合之前,囟門下面雖然沒有顱骨,但是還有頭皮、硬腦膜、軟腦膜等組織存在,這些組織也具有一定韌性,正常觸碰囟門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的損傷。家長們不必害怕觸摸囟門,以及周圍的頭皮、頭髮等。

囟門那麼軟,可是新生寶寶的頭頂髒髒的,如何清潔?

寶寶的囟門是能夠清洗的。不過由於寶寶的顱骨還沒發育完全,所以對於囟門的護理也需要格外注意。清洗時應使用嬰兒專用的洗髮液,在清洗囟門部位時要避免用力,可以輕輕地揉洗。如果寶寶的囟門處有不易清洗的汙垢,可以先用消毒棉蘸植物油或嬰兒油,塗抹在囟門處,等待片刻,待汙垢軟化後再輕輕清洗乾淨。如果汙垢一次清洗不乾淨,也不要心急,可以分幾次進行清潔。

寶寶的囟門看起來凹陷,正常嗎?

如果寶寶的囟門出現明顯的過分凹陷,常多見於寶寶的體內缺水,可能是寶寶發生脫水的徵兆。如腹瀉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前囟會因此發生凹陷,這種情況下,需要馬上為寶寶補充液體。或者是為了降低寶寶顱內壓,使用了脫水劑,從而使前囟因脫水而凹陷,也應該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以防脫水過度造成體內代謝紊亂。此外,營養不良、消瘦的寶寶,前囟門也經常表現為凹陷狀態。寶寶囟門有任何明顯異常,都應當及時帶寶寶就診。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