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麒麟,是指中國傳統瑞獸。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

但麒麟又是應龍的孫輩,《淮南子·地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麒麟也有中土之獸的說法但與被《淮南子》、《靈憲》等諸多古籍認為居中主土的黃龍相比,麒麟只有 《易冒》一書將其與青龍等四靈相提並論。

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闢除不祥。當上古時代的這種信仰被傳承下來的同時,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義也隨之被廣大民眾公認且牢牢地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種意念的象徵,某種意境的表現,某種力量的顯示,並啟發人們的想像,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麟、鳳、龜、龍”四靈之一的麒麟

麒麟文化

麒麟文化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麒麟為仁寵,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偽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注:“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週,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先神圖騰

目前被公認的“麒麟正脈”為姬姓(現為姬姓周氏),即周天子一脈。這一脈起源於黃帝,傳說黃帝祖神為應龍,麒麟為應龍之後。 [2] 所以麒麟正脈是黃帝軒轅氏的主要分支。

風俗

麒麟是以旬鹿類的特徵為主,融合了龍、馬的特徵。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徵。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1.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不存在。

2.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

3.麒麟對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獸。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

4.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一。麒麟含仁懷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很多。

5.麒麟與鳳凰一樣,乃有雌雄,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麋身、龍尾、龍鱗、足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說,其實是將五趾的“狻猊”誤當成“麒麟”)頭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為吉祥物,中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採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麒麟分類有送子麒麟、賜福麒麟、鎮宅麒麟,其名字代表其寓意,現今很多普通老百姓家有擺放。麒麟因被文化賦予了高貴,仁慈、祥瑞之意,所以現今麒麟多由玉石、黃金、紅漆雕、銅、黑曜石或琉璃等優質材料製成。

7.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8.麒麟的形象仍然可以看得到。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鎮守瑞寵有多種神寵,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

9.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裡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是代表愛情的見證。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受阻於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公交於男主人公一隻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隻麒麟交於你,這隻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衝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求子與育子

中國傳統的生育觀念是希望早立於嗣,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並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將不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視為最大的不孝。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從婦女懷孕,還是到嬰兒降生、百晬兒、及其他慶賀活動,無不體現出人們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於是,以“麒麟送子”為主題的民俗文化現象不僅見於圖畫、祝禱之語,而且也見於歲時活動,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意在祈求、祝願早生貴子,子孫賢德。

近代湖南長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舉辦耍龍燈活動。屆時,每當耍龍燈的耍到有不孕婦女的人家時,主家都要加送禮物,並讓龍圍繞不孕婦女舞一圈,然後將龍身縮短,上面騎一小孩,在堂前繞行一週,以示麒麟送子。山東一些地方還有一種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婦女扶著載有小孩的紙紮麒麟在庭院或堂屋裡轉一圈,亦有人將彩繡繫於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就《麒麟送子》的圖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簡。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

建築裝飾物

磚木雕刻是古代建築裝飾的重要方式,題材豐富,刻工精良,賦予建築造型以生動形象。磚雕多用於磚結構建築貼面和木結構建築的磚牆外簷;木雕除在建築外簷使用外,更多地用於內簷裝修。天津磚雕當屬磚雕藝術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還屬瓦作兼作的細活,磚雕藝人被稱之為“刻花活兒”的。道光年間,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業,形成聞名於世的“天津刻磚”。而垂花門、內外據雀替、額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裝飾上的木雕工藝亦堪稱一絕。

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居民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盛行在房簷、房山牆、門楣、窗框、影壁、柱礎、板牆、屋脊、抱鼓石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有的在大門的兩側裝飾石雕麒麟,既顯示門庭高貴,又鎮宅避邪。

佩飾與紋樣

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以麒麟的工藝造像作為護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質地有金、銀、銅、玉等,尤其講究為嬰幼兒佩戴“麒麟鎖”,以此為孩子祈禱長命百歲。此外,以麒麟的藝術造型為圖案的傳統紋樣也被廣泛使用。在《詩經》中,就曾以“麟之趾”來讚美周文王和他的家族。所有後來都以“麟趾”來比喻子孫才德兼備。麒麟作為一種吉祥物,常常被用在朝政上。漢代漢武帝時期,他就在未央宮建造了一座麒麟閣,把功臣的畫像掛在閣上,以此來表示最高功榮,這顯然就是把麒麟比作才俊之士。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於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繡於武官一品的“補子”上,成為等級制度的標誌。由此可見麒麟的地位很高,僅次於龍。在一些貴婦人的裙卦上,也常常會繡有百獸拜麒麟的吉祥圖案,以此來表達一種美好的祝願。在民間剪紙、年畫、刺繡、臘染等工藝美術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鮮活的影子。

麒麟文化之鄉

鉅野百姓對麒麟情有獨鍾,在鉅野,關於麒麟的民俗遺蹟比比皆是。描寫麒麟的詩詞歌賦、描繪麒麟的書法繪畫、紀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鉅野民間不勝枚舉。鉅野歷代以麟為名的人和事物也數不勝數。2007年,鉅野被命名為中國麒麟文化之鄉,為鉅野開發麒麟文化迎來了契機。

文化起源

集美思想

一、麒麟的創造與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龍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鹿蹄”),龍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所謂“集美”,通俗地說是將一切美好的東西集中在一個事物上的一種表現。這種理念一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所追求實現的目標和願望。因而,麒麟所選擇的鹿身、龍頭龍尾、牛馬蹄、龍鱗似魚鱗等吉祥動物進行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國屬於原始動物崇拜,並在古代一種帝王的象徵,同時,還被納入神學政治的範疇之中。《宋書·符瑞志》雲:“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瑞應圖》亦曰:“王者承先聖法度,無所遺失,則白鹿來。”後來,當人們崇拜神仙時,白鹿又被當作仙家的神畜。此外,鹿還與"祿"諧音,象徵福氣、奉祿。

牛,在上古時期就走向祭壇,成為祭祀活動不可缺少的神聖物。民間傳說牛是來到人間幫助人類的天上神靈,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給人類帶來了物質的財富,而且它身上所體現的奉獻精神,也給人類以精神的財富。牛崇拜在中國民間都很普遍。史書記載戰國時代的秦國己設有怒特祠專祀神牛,這是古代最早記錄的耕牛崇拜。

馬,被認為是聰明、忠誠、勇敢而耐勞的動物,具有高貴、飄逸、優雅的氣質。《易經》中將馬象徵天,即“乾為天”。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禮儀和修建馬衝廟的記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師盟誓時常有以白馬為祭馬,認為白馬屬陽,為天神所驅使。青牛屬陰,為地神所享用。

魚,作為一類水生動物的總稱,其身上的鱗皮被珍視為吉祥、美麗的裝飾,“魚鱗錦”,就是傳統的吉祥紋樣。魚崇拜一直在中國廣泛流傳,許多神話中都有說大地是馱在巨大的魚背上的故事傳頌。在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漢墓帛畫上的世界圖像,也把人間大地放在兩條巨大的魚之上。魚又與“餘”諧音,成為生活富足、美滿的象徵。

中國古人將以上幾種吉祥動物創造性地進行組合,建構了麒麟這一神寵的形象,符合長期以來培養、鑄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藝術欣賞力,再現了源遠流長的傳統底蘊,真實地體現了中國人的一種“集美”思想。

儒家思想

二、麒麟的傳承與儒家思想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寵”。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一角圓蹄,行中規矩,遊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寵”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範。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準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並以“愛人”與否這樣一個道德標準來確定人們是否應該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戰國時代,儒墨並稱“顯學”。秦始皇運用法家的學說統一天下,焚書坑儒,使儒學受到一次嚴重打擊,但秦朝“二世而亡”。漢初尊崇黃老之學,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儒學正式居於統治地位。魏晉時代,玄學盛行,雖然嵇康公開倡言“非湯武而薄周禮”,但玄學家仍尊崇孔子為最高的聖人。隋唐時代,佛學昌盛,儒、釋、道三教並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學說。宋代理學興起,恢復了儒學的權威地位,歷宋、元、明、清,儒學受到統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運動,儒學受到嚴厲的批判,儒學在思想意識上佔統治地位的時代宣告結束,儒學獨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佔有的主導地位和深遠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盪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標誌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意義與心性

三、麒麟的吉祥意義與人類趨利的心性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著並不多方面顯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徵。民族的不同,種族的不同,還使人類在形體、膚色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人又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徵。有關人類基本心理特徵相同的理論,學術界稱之為“心性同一說”。其中之一便是趨利心性。

趨利心性的“利”,不可狹隘地理解為利益、錢財,它泛指對人類有利的一切事項,是人類嚮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萬事萬物向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對事物的發展往往作有利於自身的解釋或賦予其有利於自身的特徵的一種心理特點。審視古往今來存在過、存在著的人們,不論何種民族、何種文化,他們都具備這樣的心理。沒有人嚮往災難、禍患,沒有人希望萬事萬物朝著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基督教、佛教教義要求人們吃苦、禁慾,其指歸也在於解脫原罪,了卻前緣,導引人們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體現了這種趨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樣具備這樣的心性。如同在傳統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國敘事文藝作品"大團圓"的結局一樣。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傳不衰的主要緣故。

傳說漢武帝時曾得到過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獲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為此將原來的年號元朔改為元狩,以慶吉祥。 此外,他還修築了麒麟閣(一說蕭何造),賞賜群臣白金。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畫功臣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11人圖像於閣,以表其功。後世多以"麒麟閣"或"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勳和最高的榮譽。又傳宋太宗亦獲麒麟,滿朝稱賀。由此可見,麒麟預示徵兆的吉祥意義已被廣泛認同。

國外發展

中國和西方均傳說有麒麟,它頭生一角,遍身披鱗,似鹿有尾。中國簡稱“麟”,西方一般叫“獨角寵”(la licorne)。中國人稱麒麟為“仁寵”,因為它超脫沼澤,行不踩蟻蟲,止不踏花草,是祥瑞之先兆,與龍鳳龜一併列為民間四靈,還有“麒麟送子”的美談。麒麟也常借喻傑出人才,《晉書顧和傳》上記載,一位文士雅重其侄,曰:“此我家麒麟”。

像中國一樣,麒麟自古以來在歐洲也被視為智慧的象徵,文化藝術的隱喻修辭格。可是,近代一些西方人將之變為金錢拜物教的摩登圖騰,牟利者的獵取對象,故有了所謂“金麒麟”。法國當代作家,龔古爾文學院院士埃羅勃萊斯的一部暢銷小說,就取名《追逐麒麟》(La chasse à la licorne),已譯成中文在北京出版。當然,西方也有人發出了警惕“金麒麟”的醒世恆言。不久前,德國基督教會主教沃爾夫岡烏貝就在聖誕節前夜指責德意志銀行總裁,說他過度追求利潤,奉行新的金牛犢偶像崇拜,引起群眾一片反響。西方的現代麒麟觀似乎已引進中國,衝擊著傳統的儒家道德,致使孔子的後代失去自己的社會文化特性,不再甘居清貧,皈依了金錢拜物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