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音響燒友常說到英國,美國,德國,丹麥音響聲音風格,那中國音響聲音是什麼風格的呢?

音響老梁


對於音響(樂)發燒友而言,沒有什麼風格的問題,起碼沒人這麼說,通常的是用味與聲來形容,如英式味,德國聲等,日本與臺灣就是蘿蔔味,所以我們從抗日(戰)時就叫日本鬼子為蘿蔔頭。那為什麼音響界中沒有中國味或中國聲呢?這又要說到中國音響工程設計師的無奈(風格)問題了,很矛盾嗎?其實不是的。首先元件質量的問題,我們現在總說芯片的問題,其實除了芯片,比如電容、電阻、開關、選擇鍵等外圍元器件,我們也造得並不好,因為電路我們可以學習參考,但同樣的電路上,沒有國產高質量的元器件,也出不了好的聲音,形成不了中國定儀的聲音。在發燒圈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日本造電路,歐美造電源。這是兩種不同的路子,日本人精力集中於對電路的研究上,歐美主要在供電電源上下功夫,但都有一點,他們的音響機器電路中都有各自國產的發燒級高質量元件,那怕一隻高質量的電源變壓器。如日本的ELNA的金字電容,ALPS的電位器、選擇器(開關),就不一一列舉了,基本每一檔次的機器中隨處可見(那怕普通件也是),配合精良的電路,形成自己的風格(實際為聲音),當然,低檔次的機器以上兩家中的頂級件自然也少點,歐美機器的電源造得比日本機器供電足,比如“剌豬”牌的變壓器等,又比如美國的麥景圖出品的機器有很多私家向廠家專門定製的元器件,真有故障要維修,那種元件很難買到,上述日本兩個牌子的電器件也常出現於歐美的中低檔器材中。問題又出現了,我國的芯片是要研製,但芯片外圍元器件也要研製造好,高質元器件配合芯片才發揮至極至,要不然什麼芯片也發揮不到實際指標,要造出中國聲,路還很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