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教師張旭:“用心”與“愛心”詮釋英語教師的“教學情懷”

2011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的全國課堂教學培訓會,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教師張旭所展示的示範課Computers Using Language,用全新的教材整合方式讓她一“展”成名。9年過去了,這節示範課現在還作為典型課型,影響著許多英語教師。

“機遇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

“人的一生中的機遇,沒有一種是聲勢浩大,都是悄悄地來,不抓住就會錯過。”對這節示範課的準備過程,讓已經是陝西省特級教師,省學科帶頭人,西安市骨幹教師的張旭至今印象深刻。

2010年冬,當時還是碑林區教學能手的張老師收到一條短信,讓她去另外一所中學做同課異構教學展示。這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第三單元Computers Using Language,作為一篇泛讀課文,課標要求是將機器人andy的名字、外貌等信息進行提取並完成題目要求的表格填寫,難點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而在對課程進行構思時,張旭發現,由於課程簡單,所以產出的知識點和信息等素材太少,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寫作。

張旭做了一件到現在看來依然很“大膽”的事情。為了豐富素材,她將課本練習冊中聽力部門所涉及三個機器人,按照想讓學生進行仿寫的內容進行了改寫,將需要掌握的字、詞、句全部埋設進去。課文中的機器人,由一個變成了四個,性格各異、外貌不同,這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也為接下來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語言資源。

2011年春,人教社徵集一節能體現新課改理念和高度的示範課在全國課堂教學培訓會上展示。張旭報送的Computers Using Language最終被確定下來。

備課要花心思,細節必須做好。根據人教社提供的格式模板,在人教社教材主編劉道義的指導和建議下,張老師對每一個措辭、標點都重新進行了思考。為了不斷提升和完善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寫到改,她用了最少一個月的時間。最後在蘭州,人教社舉辦的全國課堂教學培訓會上,張老師這節課作為全場唯一一節示範課例,在全國進行了推廣。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實際情況,發揮教師的智慧去挖掘教材。“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當這節課呈現在人教社全國課堂教學培訓會上時,專家們評價張旭對教材進行了科學整合,符合高中新課改的理念。

張旭深厚的積澱,也影響著學校的其他老師。從整個單元的整體出發,結合整個課表的要求,在必修和選修的課本中進行整合,達到課程的綜合性和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張老師每次都能從課標中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張旭的優質課堂也成為了26中教師任濤學習教學經驗的範例。

“讓學生看到最好的,他才不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

在採訪過程中,張老師拿出一沓她目前所帶高三班級的學生作文。在每一張試卷上,張旭都批註了修改建議:“字間距大”“字間距小”等等。對於學生寫得很工整的作文,為何還要提出如此嚴格的要求,難免讓人覺得有些“吹毛求疵”。此時,張旭拿出了全班60份卷子中她精選出的4篇高分作文,字跡工整漂亮、字詞句運用準確、語言豐富。這4篇作文在張旭所帶班級展評後,學生們心服口服,也讓學生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只有看到最好的,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張旭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滿於現狀,能夠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提升。在這樣的驅動下,學生們更有動力,也有了前進的目標。

高三一班學生王同學是這次的4篇高分作文的學生之一,英語寫得漂亮好看的他,之前的英文寫得並不是如此。回憶起張老師是如何要求自己,王同學說“張老師說我的作文雖然寫得很整齊但是不漂亮,就像洗臉洗得很乾淨但是不帥”。一句玩笑也是一句要求,從那以後,王同學每次寫作文都會先打格子,再進行書寫。

張旭對於學生的要求是“挑剔”的,而學生聊起張旭,卻說她的課堂是他們最喜歡的課之一。張旭總會考慮到班級學生的個性化水平,因材施教。對於英語不擅長的學生,她會按照每人的能力設定一個適合個人情況的目標。

在考試中哪怕只進步了一分,張旭也不會吝嗇自己的讚揚。高三三班的張同學認為自己是“反面教材”,其他老師在和張同學交談中總會有一些“恨鐵不成鋼”的責備。而張旭不同,張同學說“哪怕只進步了一分,張老師也會表揚我,讓我充滿了動力”。在張旭的鼓勵下,張同學現在的作文句式越來越豐富,書寫也越來越漂亮,和之前有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對於英語學科的興趣,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張老師的關心可以達到我們每一個人,對優秀的學生表彰,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會鼓勵。”

“張老師總是用最優雅的狀態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保持最好的心情”,高三三班郝睿傑說“自從張老師帶我們帶課之後,我愛上了英語,也願意主動學習,越來越想弄明白課本的內容。”哪怕進步一點點,張旭也會給學生髮獎品。

“在一節課堂上,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張老師都會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照顧到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西安市26中教師任濤說道。

“不僅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我一路灑下的汗水,灌溉出各色的小花,結出大大小小的果實,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這句話分別寫在張旭2017年出版的《我的腳步》和2019年出版的《我的教學足跡——高中英語教學思考與實踐》中。這兩本書記載了她27年來的對於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思考和對於高中英語教學的相關課題研究成果。

通過長時間的反思、總結、沉澱,張旭讓經驗經過沉澱提煉成智慧。通過做研究、做教學反思,寫論文,寫專著,張旭逐漸由“勞動型”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張旭在準備賽教和公開課的時候,專注和精益求精的態度貫穿始終。只要還沒有上講臺,哪怕到前一秒鐘,她都會和身邊的老師一起討論,還需要做哪些修改,希望做到課堂上做到完美。“我與張老師認識十多年,她對於課堂力求完美的態度一直影響著我,激勵著我。”26中英語教師李雪蕉說。

張旭也不吝嗇於將自己的寶貴經驗分享給身邊的青年教師。2019年,張旭承擔碑林區了20名“種子教師”的培養任務,幫助這些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張旭通過自身多年的經驗和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學理念,為這些青年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養料”。26中英語教師王琳就是從一名“種子教師”逐漸成長起來,從區級教學能手到市級教學能手,目前王琳還申請成為了張旭名師工作室的成員。

“要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張旭一直堅持自己的教學態度,那就是不斷積澱,不斷吸收最新的教學理念。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張旭總有不一樣的思路,也願意嘗試別人沒有的東西。

敢於創新、敢於嘗試,深刻地體現在張旭的課堂上。2011年,張旭帶高一英語,她在學生一進校便開始訓練他們的聽說能力。在之後的公開課上,她請學生們就食品安全進行了一場全英文辯論。由於當時學生辯論熱烈,張旭便讓學生繼續辯論盡情討論,沒有按照原本規定進行寫作任務。這在當時引發了很多不同的聲音,有的老師認為張旭沒有達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寫課件。現場專家的回應也反映了張旭心裡的聲音:“最終一堂好課,是要看學生的能力有沒有得到發展,而不是一味地把結果呈現出來”。三年後,這個班級的學生高考英語平均成績達到130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專家張獻臣這樣評價張旭:“一個具有教育熱情和教育情懷的老師,始終不會厭倦自己從事的那份職業,而總是用思考和愛心走過教學的每一天,決心做一輩子老師,且一輩子學做老師,沉澱教學智慧,傳播教學思想,提高自己,也惠及他人。張旭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