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941年夏,蘇軍慘敗的不解之謎


在1941年6月希特勒全面進攻蘇聯的前一週,蘇聯塔斯社於6月13日正式發表聲明,言之鑿鑿地稱德國決不會進攻蘇聯,所謂“蘇德即將開戰”純屬英美為挑撥蘇德關係製造的謠言。然而,就在塔斯社發表該聲明後的第8天,即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國對蘇軍陣地的猛烈炮轟和對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的空中襲擊全面開始。

1941年夏,蘇德戰爭開始後的18天內,德軍往東推進了450~600公里,佔領了大片蘇聯領土,裡面有裝滿燃料、糧食、彈藥等物資的200個倉庫。蘇軍有28個師全軍覆沒,還有72個師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官兵,損失慘重。由於執行任何情況下均須堅守陣地的命令,開戰後僅半年,蘇軍被俘人數即達490萬,約佔整個戰爭期間被俘人數(540萬)的90%。


1941年夏,蘇軍慘敗的不解之謎

1941年6月22日,這個最可怕和最悲慘的日子,幾乎給每個蘇聯家庭都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並且留下許多無法解答的問題:

德國在半年的時間內陸續在蘇德邊境集結軍隊,為什麼斯大林對於偵察機關、軍隊和外交人民委員部的反覆警告不屑一顧,行若無事?既然集結在邊境的蘇聯軍隊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對於防衛、進攻和撤退均毫無準備,那麼,他們原來是準備幹什麼的呢?

為什麼德國飛機屢屢侵犯蘇聯邊界,蘇聯方面卻不將其擊落?實際上起了渙散軍心作用的塔斯社1941年6月13日的聲明為何要發表?

同蘇聯簽訂了兩年互不侵犯條約的德國,為什麼要在1941年6月22日撕毀條約?

為什麼國防人民委員會的第一號軍事指示嚴令各部隊不得因受到挑撥對可能出現的攻擊予以還擊,無特殊命令不得擅自行動,而第二號指示則明令禁止蘇軍跨越國界?

為什麼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蘇聯邊防部隊沒有炮彈、子彈和燃料?此前為何不准他們佔領邊境沿線的前地和設防區?為什麼6月22日蘇聯政府守口如瓶,直到敵軍連續轟炸和發起進攻8小時後,蘇聯人民才得知戰爭爆發的消息?


1941年夏,蘇軍慘敗的不解之謎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索金,系1939年生人,曾任無線電研究所所長。戰爭爆發時,他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幼童,其父尼古拉·奧索金曾在蘇德邊境服役,任重炮營營長,當時所在部隊駐紮在距邊境約30公里的夏季營地。每當回憶起戰爭,尼古拉不知為何總是對戰爭初期避而不談。1955年兒子問起此事時,尼古拉說,怎麼會發生1941年6月22日那樣的事情,誰也搞不清楚,唉,怕是沒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了。不料當時16歲的兒子口出狂言:等我長大了一定得搞清楚。父親聽後,唯有苦笑。

2007年10月,俄羅斯時代出版社推出《偉大衛國戰爭的重大秘密》一書,書的副題為“戰爭爆發的新假說”,一時洛陽紙貴。書的作者正是奧索金,這是他多年來持之以恆,潛心研究的成果。作者在書中援引大量檔案材料,試圖破解1941年6月22日這個不解之謎。那麼,他心目中的謎底究竟是什麼呢?

奧索金認為當時希特勒明白德國單槍匹馬無法戰勝英國,便建議斯大林也參加登陸英倫三島的戰事。德國登陸作戰的兵力不足,蘇聯則擁有5個空降師、400架運輸機和大量貨輪,可輕而易舉地通過鐵路和運河將軍隊送到北海。蘇德談判於1940年11月12日至14日在柏林舉行,從表面看似乎毫無結果,實際上蘇德高層已達成了秘密協定。斯大林的當務之急,就是在德國的幫助下,讓蘇軍途經波蘭和德國開赴北海之濱(同時德軍也應途經蘇聯開赴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到達北海後他再決定進攻方向——或同德軍一起進軍倫敦,或同英軍一起進軍柏林。斯大林認為這樣一來,蘇聯就可以在歐洲西部,而不是在本國邊境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凡是對這場無需任何戰鬥即可挺進北海的絕妙戰役可能起破壞作用的一切,斯大林統統封殺。

然而,希特勒也明白斯大林可能從西邊對德國發動突然襲擊,於是德國也決定採取保護措施:蘇聯軍隊和軍事裝備均應通過鐵路、河流和運河轉移,不得攜帶彈藥(彈藥另行運送),軍事裝備須拆卸部分設備(如去掉火炮瞄準器,瞄準器隨後運送),不得加滿油料(僅灌上坦克或汽車上下鐵路站臺或駁船所需的油料)等。1941年6月20日,蘇聯軍隊就是這樣開始運往北海的。

與此同時,蘇方也按照同樣的條件開始將德軍運往中東。然而,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空軍卻向乘坐火車在蘇聯領土上行進的德國部隊,以及蘇聯機場上停放的德國空軍飛機投放彈藥和油料。因此戰爭的第一天,蘇聯後方出現了不計其數的“德國空降兵”,天空中出現了塗有紅五星標記的德國飛機(根據協議帶有這種標記即可暢通無阻)。而開始轉移和準備轉移的蘇聯邊境部隊,在戰爭的第一天即失去了戰鬥能力——因為沒有彈藥和燃料。這成了蘇聯紅軍1941年6月22日遭遇意外慘禍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大運送行動的準備階段,蘇方採取了前所未有的保密措施,不僅限於信息方面(聞所未聞的綜合假情報),而且包括設備方面。蘇聯的列車編組本應在蘇聯境內行進的,後改為在歐洲寬度的鐵軌上行進,以免轉載或者到邊界更換輪對。對德國的列車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1941年夏,蘇軍慘敗的不解之謎

儘管如此,英國首相丘吉爾還是獲悉了德蘇正密謀策劃針對英國的聯合行動,立即責成英國偵察機關將希特勒的黨內副手魯道夫·赫斯誘騙(也許甚至是綁架)到英國。在赫斯的幫助下,丘吉爾說服希特勒相信斯大林正在準備襲擊德軍,並且同希特勒商定英德兩國於1941年6月22日凌晨聯手對蘇聯發動襲擊。然而真到那一天,丘吉爾又欺騙了希特勒,並且宣佈全力支持蘇聯。結果,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槍匹馬地對俄作戰(違背了“鐵血宰相”俾斯麥“切勿同俄國作戰”的遺訓),而且是在兩條戰線上作戰(違背了一戰統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切勿在兩條戰線上作戰”的遺訓),這就意味著德國必敗無疑。

乍一看,德蘇進攻大英帝國之說似乎離奇古怪。然而作者十分仔細地對大量文獻和回憶錄進行了分析,他彷彿是在用馬賽克碎片恢復整個畫面。誠然,其中尚有不少模糊之處。俄國國防部衛國戰爭期間的全部文件均已解密,但外交部、偵察機關和蘇共中央政治局的文件尚未見世,而1941年6月22日以前的文件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處於保密狀態。作者對於戰爭前夕斯大林和蘇聯軍隊的種種怪異行為,做出了合乎邏輯的解釋,同時也揭開了若干諱莫如深的歷史事件的神秘面紗。他在書中援引了足以證明他的結論的重要事實,例如,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平生第一次親自前往車站送別外國客人——日本外長松岡。而且第一次擁抱外國客人。最讓人驚奇的是,他一把摟住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伯爵的肩膀,說:“我們還得做朋友,您現在應該全力以赴!”還同德國駐蘇武官克列布斯緊緊握手,說道:“我和您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朋友。”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招待會上向軍事院校畢業生髮表講話。講話中沒有提到敵人是誰,卻突然宣稱蘇聯將要進行的不是防衛性戰爭,而是進攻性戰爭,全國已經為此做好準備。宴會進行中,他還打斷炮兵學院院長西夫科夫將軍提議為和平乾杯的祝酒詞,提議“為戰爭”和“在戰爭中獲勝”乾杯。

1942年2月20~27日,在德軍佔領的姆岑斯克市舉行了蘇德兩國偵察機關最高代表的會晤,主題是立即簽訂和約。斯大林為蘇聯代表團團長。外交部第一副部長梅爾庫洛夫所起草的建議提綱第三條中赫然寫道:在部隊轉移之後,蘇聯武裝部隊將在1943年年底前準備同德國武裝力量開始針對英美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

1941年5月14日,希特勒在致斯大林的密信中說,準備從6月15日~20日開始將部隊從蘇聯邊境往西運送的工作,密信最後說:如遇我手下將軍之挑釁行為未能避免,務請保持克制,切勿採取反擊行動,務請通過您所知曉之聯繫渠道告我。只有如此,方可達致我與您明確商定之共同目標。

奧索金認為,斯大林之所以擔心挑釁、呼籲剋制以及禁止在發生衝突時採取反擊行動,都是這封密信在起作用。斯大林不折不扣地履行了他對希特勒的承諾,於是1941年6月22日,戰局才出現了向德軍一邊倒的趨勢。

(左汝正摘自《同舟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