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書法用側鋒寫好還是中鋒寫好?為什麼?

水墨江南2020


合理用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中鋒、側鋒、偏鋒等在不同的書法作品裡,都有其合理的位置;不論何種技巧一定要寫出傳承的認知和時代的特點,做好當代的傳遞手。


喜悅不悲傷


我認為書法應該以中鋒用筆為主,側鋒為輔。

中鋒即為正鋒,就是用筆鋒的中間部位運筆。趙凡夫書論說:正鋒全在握管,握管直,求其側鋒不可得也;握管斜,求其鋒正不可得也。鋒不正,不成畫;畫不成,字有獨成者乎?意思就是,中鋒用筆要求握筆要直,如果握筆斜就不可能是中鋒用筆了。如果筆鋒不正,那麼筆畫就不對了。

強哥個人認為,不管是楷書還是行草書都要以中鋒用筆為主,中鋒就像是大樹的主幹,而偏鋒就像是大樹的枝葉,偏鋒起到的作用就是陪襯,它無法承擔主體責任!

只有中鋒用筆,才能把筆畫的力度寫出來,因為中鋒能寫出立體筆畫,而偏鋒的筆畫就扁平一些,力量就小得多!

我們寫楷書的時候,中鋒用筆應該在95%以上,偏鋒很少!因為楷書對於筆畫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寫楷書不用中鋒用筆,而是大部分用偏鋒的話,那麼字是很薄氣的沒有骨架感。

行草書的中鋒用筆要比楷書少的多,尤其是米體,他的行書偏鋒很多,但是也不會超過中鋒用筆的!只有中鋒用筆才能寫出筆畫力度和氣勢。

中鋒用筆就是筆鋒從中間走,握筆姿勢稍微直一些,而偏鋒用筆是筆鋒走一側,握筆可以傾斜點。不管怎麼說,書法用筆中,要想寫出筆畫的豐富變化,偏鋒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一定要以中鋒用筆為主的,只有多中鋒,才能寫出寫的筋骨感!

以上內容僅強哥個人淺見,說的不準確的地方,還請同道書友給予指正!插圖為強哥硬筆行書習作!


強哥書畫


中鋒、側鋒,是兩大筆法系統,相當於人的雙手或兩條腿,中鋒易出圓筆,側鋒易出方筆,這是各自的特點,需要根據解決問題的意圖合理採用哪種筆法。

在臨摹字帖的時候,必須要忠實原作,範本用的是哪種筆法,就用同樣的筆法臨寫,不能肆意妄為隨便篡改原帖筆法。

例如,大家比熟悉的歐楷《九成宮》,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尤其是筆畫的收筆處,一筆即可完成,不用描畫。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稿

相反,如果迷信“筆筆中鋒”,加上誤用假冒偽劣的五字執筆法,或者是其他無法確名的不規範的執筆姿勢,寫歐楷肯定費勁,必須要附加一些修飾性的筆法動作才行,否則,一筆寫不成,無奈之下就得描畫出來,那就不是正常書寫技法了,屬於畫蛇添足。類似田楷那種寫法就是典型的錯誤筆法。

這個例子說明,歐楷筆畫起止處方筆居多,字體雋秀,筆法動作是以側鋒法為主的,使用中鋒法是不正確的。所以說,應該根據範本的字體風格特點確定運用中鋒或側鋒,決不能隨便濫用。

下面這個字,是用側鋒法寫的。如果我不說,可能很多人誤以為是用中鋒寫的。如圖:

▲圖為本人晨練時寫的“地書”楷體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側鋒法寫楷書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中鋒法寫隸書

上述例子說明,在各具特色的古帖當中,篆書是近似筆筆中鋒,隸書、魏碑(其它歷代楷書)等眾多比較個性的書體、字體,有的是以用中鋒為主,有的是以用側鋒為主,還有的是中鋒、側鋒並用。這裡所說的以xx鋒為主,並不是絕對的一律使用某一種筆法,只是其他筆法用的地方很少的意思,這需要多次實驗才能深入瞭解。

事實證明,如果在正式進入臨摹訓練之前,有專門的執筆法、運筆法等前期基本功練習過程的話,對中鋒、側鋒、偏鋒與線條形態是什麼關係,它們都會產生什麼樣的形狀與質感? 心裡一清二楚,印象非常深刻。只要是懂得書法原理,熟悉筆鋒特性,有了筆法動作這個基礎,當打開字帖的時候,每個筆畫的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那些稜角形狀都是怎麼形成的? 一眼就看出來了,因此,也就能讀懂了,自然而然的知道怎麼寫了。

中鋒、側鋒,需根據字體風格特點妥當的運用,決不能濫用。所謂的“側鋒入紙→調成中鋒→轉換筆鋒……”,其實,這樣的寫法是誤錯誤的,純粹是自尋煩惱。

據我所知,古人寫字多是小楷、中楷,以側鋒法為主居多,如: 《九成宮》、《多寶塔》、《玄秘塔》。也有以中鋒為主的,如《麻姑仙壇》、《大唐中興頌》、《石門頌》。也有中鋒、側鋒並用的,如魏碑、隸書、行書當中多數是這樣的。

所以,古人用毛筆寫字是一種技能,習慣成自然了,就像平時吃飯使用筷子似的,筆法動作非常簡單,絕不會像今人理解的這麼麻煩!

如果是獨立創作,使用什麼筆法好,那要看想表達什麼樣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情趣,應該筆法豐富多彩為好。

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千萬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體會,僅供參考。諸多原因所致,僅舉上述幾個例子,無法在此詳細講解,請見諒!

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趙孟頫認為“用筆千古不易,結字亦須用功”,筆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古人總結為“中鋒取勢,側鋒取妍”,現在很多人追求筆筆中鋒,側鋒視為敗筆,這也有失偏頗,王羲之蘭亭多次用到側鋒。個人尊重主流意見,用筆中鋒為主,這是用筆的最基本方法,線條表現有力飽滿,側鋒為輔,線條活潑,增色添香,具體還是要根據書體及作品作達需要。



暮雲閒


中鋒為主,側鋒為輔。兩種技法是不可缺點主要筆法技法

“中鋒立骨,側鋒取妍”經典書法技法理論。

中鋒行筆,先弄清楚什麼是中鋒行筆。所謂中鋒行筆,就是寫毛筆字筆畫時,毛筆的中鋒要處於筆畫的中間。

為什麼要強調使用中鋒呢?

因為中鋒行筆寫出來的筆畫有如下好處,

一是好看,因為筆的中鋒處於筆畫中間,從而使筆畫勻稱流暢。

二是有力,筆畫看起來有勁,所謂力透紙背,不是要將紙劃破,就是要用中鋒行筆,使筆畫看起來十分有力。

再說怎麼看別人寫的字是否用中鋒,凡是筆畫雄強有力者,一般都是用中鋒寫就的。

再就是看畫頭是否圓潤,行筆過程是否流暢乾淨。如楷書中的許多筆畫,如果不用中鋒,必然寫不好。如短撇起筆時先斜切,然後要很快使筆鋒回到中間位置,否則撇頭就不圓潤,撇頸也不好看。

古人講中鋒則顯雄健,側鋒則添秀麗。中鋒雄健應該是骨骼,是主體,側鋒的秀麗應該是裝飾,居於次要,兩種筆鋒合理巧秒地轉換。



我是老天我愛星


我覺得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懂什麼是中鋒和側鋒,還要釐清一些誤區。

不管有沒有練過毛筆,但是隻要了解過書法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見到或者聽到過各種鋒,中鋒、逆鋒、偏鋒 側鋒等,這個鋒其實就是指毛筆的筆尖,加上前綴—如中鋒,這是個名詞,是簡稱,有時候比較難形象的表述我們寫字的過程,所以我們通常會加兩個字:中鋒行筆,或中鋒走筆。就是指寫字過程中,筆尖所處在筆畫中的位置和走勢狀態。下面我會利用圖片詳細介紹中鋒走筆和側鋒行筆指:

1、中鋒行筆,就是在行筆過程中筆鋒(筆尖)始終在筆畫的中心線上走動,如(圖一)筆尖在橫線中線,向右行筆過程中,筆尖看起來靠後並指向左,靠筆腰向右帶動,跟逆鋒是剛好反過來。

2、側鋒行筆,即橫畫直落筆,直畫橫落筆,(通常會有點傾斜度),(如圖二)。用筆取側勢,側鋒落筆後,通過手腕運動,一邊行筆一邊把把筆鋒調整過來,變成中鋒行筆,否則一側到底就變成了偏鋒行筆。

在這裡要著重解釋一個誤區:那就是很多人認為側鋒行筆就是偏鋒行筆。這是錯誤的認知,側鋒在寫書法過程當中是個正常的筆法,通常用於起筆和一些銜接筆畫。偏鋒則不然,跟現實用的差不多,算是個貶義詞,請看(圖三、四、五),這個一字都是側鋒起筆,起筆後不能在行筆過程中把筆鋒調整過來變成中鋒行筆,就變成了偏鋒行筆,(如圖三),筆尖是位於橫線上邊沿,寫出的橫是不凝實不後重的,(圖四)是偏鋒行筆寫的一字,(圖五)則是中鋒行筆寫的一,明顯不一樣。 我們再來看(圖 六七八),這個是千字的那個短撇,他的行筆就是由側鋒起筆轉為中鋒行筆的一個過程。

所以說了解到這裡,用側鋒好還是中鋒寫字好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除了以前的篆書、隸屬,少用側鋒,幾乎所有的楷書、行書、草書都同時存在中鋒行筆和側鋒行筆,可能有個別字不存在,但是一副作品下來是一定是共存的,沒有所謂的那個更好,只有那個筆畫用得更合適,請看(圖九),簡單的一個字,不可能只是中鋒行筆。他們是相得映彰,只是剛才說了,側鋒通常用於起筆和轉折比的地方比較多。希望這個解釋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大家能更多的瞭解書法。











伽仁書院


中鋒

中鋒是書法最重要的基本筆法,指的是在書寫的時候,毛筆筆尖正好在所書寫筆畫的中間部分,筆尖的方向正好和筆桿行走的方向相反,筆桿基本保持垂直狀態,或者稍微傾斜,這種用筆方法也可以叫正鋒。

用中鋒書寫出來的線條兩邊的邊緣線比較平滑、流暢,筆畫的質感比較厚實,也很有力量感,它是書法的最基本的用筆方法,其它的用筆都是要在中鋒的基礎上進行,沒有了中鋒的書法作品也就稱不上是書法了,中鋒用筆在篆書裡使用最為廣泛。

側鋒

側鋒是指在行筆過程中,毛筆的筆鋒有傾斜,這一用筆我們練習書法的時候也經常使用的,比如在楷書裡,“點”的別名就叫“側”。點就是側鋒寫出來的,另外寫橫畫、豎畫等筆畫的時候,起筆一般都要切筆,這個切筆其實就叫側鋒。

側鋒在隸書、行書、楷書、草書中都會用到。

偏鋒

一般認偏鋒是一種筆病,屬於塗抹類的一種,它的相對面是中鋒。

但是,也有人認為偏鋒就是側鋒,是側鋒的另外一種叫法。

我們書寫的時候一般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偏鋒儘量少用或者不用。




八戒Pro


書法在用筆,用筆貴用鋒。

用鋒是用筆的重中之重,不同的書體,用鋒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是用側鋒還是用中鋒,這不是一道簡單的單選題。

中鋒和側鋒行筆的區別

簡單地說,中鋒就是使筆鋒行於點畫的中心。側鋒是相對於中鋒而言,是筆鋒偏側於點畫中心之側。

中鋒和側鋒表現力的區別

用中鋒寫出來的線條,飽滿有力,給人力透紙背的感覺。篆書多用中鋒,曾有人評李陽冰的書法,“其字點畫起止處,皆微露鋒鍔,映日觀之,中心一縷之處倍濃,蓋其用筆用力,且真下不欹,故常在畫中,此蓋其造妙處。”正是這“中心一縷之處倍濃”,使得點畫表現出入木三分。

上圖李陽冰《三墳記》,我們雖然不能對照著太陽,看出線條中間的那一縷濃墨,但是,仍能看出線條的遒勁之美。

而側鋒的運用,表現出的是線條的活潑、變幻,極大豐富了線條的表現力。舉個例子,米芾的用筆,就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例如下圖米芾《苕溪詩卷》:

正鋒、側鋒、藏鋒、露鋒極具變化,提按起伏間毫無雕琢的痕跡,運筆瀟灑,逸趣盎然。

綜上,在我們平時書寫的過程中,根據書體的不同,用鋒也會有所變化。比如,篆書多用中鋒,但也不是說絕對只用中鋒。行、草、隸、楷就會有中鋒、側鋒相互轉化使用。所以,中鋒、側鋒哪個好,不能單純的做選擇,更不可偏一方,廢一方。

我是【寫字吧】,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大楷側鋒起筆,中鋒行筆,側鋒修筆,中鋒收筆,字體大小不同用筆也不同,小楷中鋒即可




HARRYWINSTO154883217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是中側兼用,不了固守其一!

個人感覺筆筆中鋒純屬誤人誤己!所謂筆筆中鋒對於篆隸但是頗具使用,可是對於其他集中書體則是謬論。

其實嚴格地說,筆筆中鋒只能是篆書的專利,因為篆書的筆劃粗細均勻,沒有太多的變化。到隸書的書寫時都需要有短暫的側鋒,僅僅是短暫,有時會被忽略。

現今書法有許多人寫楷,行,草之際,筆劃的變化都很小,我感覺是受筆筆中鋒的毒害。軟筆與硬筆最大的區分是筆劃的粗細,硬筆無論你有多麼高超的技能,想寫出高質量的粗細變化都是不可能的,而軟筆也不然,軟筆如果寫不出高質量的粗細變化,那麼你的軟筆也不能成為軟筆書法。

而這個粗細變化,我的經驗是靠側鋒體現最為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