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房顫引發的血栓要怎樣預防?

過山小豬


房顫是心房顫動的簡稱,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常見的症狀有心悸、乏力、頭暈,胸悶等,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暈厥多尿等,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還有部分房顫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因此,對於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房顫風險的朋友,應該定期的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控制。

房顫最大的危險是引起血栓的風險,當發生心房顫動時,正常循環的血液會在心房內滯留並形成渦流,此時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會形成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如果脫落,進入腦動脈,引起腦動脈的栓塞,就會形成缺血性的腦卒中(心源性),這是房顫的最大健康風險,除了會引起腦動脈栓塞以外,房顫還可能引起下肢、腸繫膜、內臟等體循環動脈的栓塞,心梗,心衰的發病風險也會大大增加,因此,如何控制好房顫引起的血栓風險,是房顫患者治療和改善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對於有房顫問題的朋友來說,也不必過分驚慌,房顫問題同樣也有輕重之分,從輕度的毫無感覺的陣發性房顫,到持續性的房顫等,同時伴發的疾病情況,身體狀況等,也是評估房顫引發血栓風險的重要方面。統計數據顯示,非風溼性瓣膜病的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非房顫患者的6~8倍,而伴有風溼性瓣膜病的房顫患者,其發病風險是對照組的17.6倍,而伴有肥厚型心肌病、心腔內有血栓或自發超聲回聲的情況,也都是發生血栓的高風險人群。

通常對於房顫引發血栓的風險,應該是一個動態的評估過程,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血栓發病史,性別,心臟功能情況,血管疾病情況等,都是評估房顫引起血栓風險的評估因素,臨床上也有一套完整的評分系統來評估房顫引起血栓的風險大小。如果通過這套評分系統男性的評分>2分,而女性>3分,就屬於血栓風險較高的人群了。

如何預防房顫引發血栓的風險,很多朋友說吃阿司匹林唄,其實這是一種誤區,有些朋友會把抗血小板的預防藥物和抗凝藥物弄混,對於房顫預防血栓的風險預防,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作用已經不足夠了,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更嚴格的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藥物一般傳統用藥就是華法林,這個藥物是一個應用多年的老藥,臨床數據比較完善,用藥前和用藥期間需要注意評估出血風險,定期監測凝血功能,不管在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中,華法林可以使卒中的出現風險降低64%,死亡率降低26%,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這個藥物,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遵醫囑個性化用藥,並定期監測INR。除了華法林外,現在也有一些新型的抗凝藥物,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藥物,這些藥物不受食物影響, 抗凝效果也穩定,安全性相對較高,不需要定期監測凝血功能,用藥更加便捷,但缺陷是治療費用高。

除了要進行抗凝治療外,想要減少房顫患者的血栓發病風險,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控制好心率水平,減少房顫的發生率。房顫的心率控制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選擇藥物控制心室率,如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的美託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等,非二氫吡啶類的地爾硫卓,維拉帕米等;洋地黃以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如胺碘酮)等,可以用於日常的心率控制,對於心率控制的目標值目前臨床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這與房顫患者嚴重情況不同,併發症情況不同等個體差異化較大有關,但通常說來房顫患者的寬鬆心率控制應該至少在110次以下,而嚴格的心室率則應該控制到80以下,同時還要注意避免心動過緩的發生。除了藥物控制以外,對於心室率的控制,心律失常的復律等,臨床上還有一些列的其他治療方案,具體還請根據情況遵醫囑進行治療。

最後還要強調的一點是,對於房顫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做到防大於控,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失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長期飲酒,運動過少或過度,都是增加房顫發作的風險,因此,如果能夠積極的控制和調理相關疾病,加強生活調理,控制好體重,戒菸酒,適度合理運動,這對於預防房顫發生,減少房顫引發血栓風險,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李藥師談健康


目前房顫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房顫所帶來的危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左心耳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脫落,隨著血流進入腦血管,可以導致腦血管閉塞,形成急性腦梗死,引起失語或運動障礙,甚至有生命危險。



根據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血栓形成高風險人群是需要抗凝治療的。

哪些人群屬於血栓形成高風險人群呢?

減少房顫患者卒中的問題一直是臨床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目標,目前醫生用來評估卒中風險的標準是CHA2DS2-VASc評分,這看起來是個專業的術語,不過,對於廣大房顫患者還是有必要知曉的,大家可以給自己打個分,看看是否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如果是,您的房顫就更需要積極治療了。

有房顫的患者不妨對著下表看看,自己評幾分?



0分,低危,阿司匹林

1分,中危,阿司匹林或華法林

≥2分,高危,華法林

華法林是經典的抗凝藥物,用於血栓預防有很好的療效。但服用過程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徐醫生跟大家說一說。



“華法林”是一種維生素K拮抗劑,它通過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活化,從而產生抗凝作用。因此任何含有維生素K的食物都會影響到華法林的代謝,影響到抗凝效果。這就是為什麼徐醫生總是叮囑服用華法林的患者一定注意飲食的原因。

華法林與飲食有個“平衡”

服用華法林的患者,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但記住,要想保持抗凝效果的穩定,在飲食方面需要保持飲食結構的穩定,也就是量的穩定,而非“忌口”。

哪些食物需要注意呢?

某些綠色蔬菜,如菠菜、西蘭花、甘藍等,維生素K的含量很高,維生素K可以“對抗”華法林的作用,消弱其抗凝效果,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不宜突然增加或減少這類蔬菜的食用量!

某些水果,如西柚、葡萄柚等,可以抑制肝內代謝華法林的酶,增強華法林的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風險,因此切勿大量食用。

為什麼要頻繁抽血?

華法林的治療窗很窄,需要將凝血指標中的INR控制在2~3之間,才有治療效果,而且出血風險相對較小。

INR低於2,達不到治療效果,血栓風險仍然存在,INR高於3,出血風險大大增加。

而且,雖然同樣服用華法林,每個人的服用劑量千差萬別,醫生需要通過服藥過程中頻繁的抽血化驗,調整出一個適合你的具體劑量。

服用華法林,3天開始起效,需要抽血瞭解INR,然後每週查PT、INR,根據INR結果調整華法林劑量,如果通過調整華法林劑量使INR控制在2~3了,還需要連查2次,穩定了再改為2周查一次,連查2次穩定,改為每月查一次,連查2次穩定,可以每2月查一次,而且必須堅持監測這個指標。

溫馨提示:如果有感冒等感染情況,使用了抗生素,應該注意監測INR,因為抗生素會影響華法林的代謝,增加出血風險。

華法林這麼麻煩,有沒有替代的藥物?

華法林治療效果的口碑是槓槓滴,可有沒有跟它效果一樣,不需要頻繁抽血,也不需要注意飲食的藥物呢?




有!近幾年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泰畢全、拜瑞妥等藥物就可以滿足這類人的需求,簡單、方便,也為臨床醫生所喜歡,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費用有點高,日治療費用30元左右。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房顫病人很容易在心房形成血栓,如果不治療,這些血栓可能會掉下來,流到血液裡面去,循著血流流到大腦就是中風了,流到腎動脈就會導致腎梗死,流到腸繫膜動脈就會導致腸子缺血缺氧甚至壞死,流到四肢動脈也會導致肢體缺血壞死。


所以,房顫的血栓是非常致命的,必須要預防。


目前用來預防房顫患者血栓形成的常用藥物是華法林,華法林這個藥吃下去,能稀釋血液,預防血栓形成,所以華法林屬於抗凝藥。但是吃華法林有點麻煩,那就是劑量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過大了可能會造成抗凝過頭導致出血(腦出血是非常嚴重的),過小了那麼達不到抗凝的效果,還是會形成血栓。所以要調整華法林的劑量不大不小正合適最好,怎麼樣才是合適呢?那就是抽血化驗凝血功能,看INR值,INR在2-3之間是合適的,所以用華法林的老人家往往要經常抽血化驗INR。很多人嫌麻煩,不想抽血,那是比較危險的。


現在有新型的抗凝藥了,比如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這些藥物也能抗凝,而且不需要頻繁抽血化驗相關指標,所以比較方便,但是費用比華法林昂貴多了。


總之,房顫患者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凝治療。至於選擇哪種方案,要具體分析。


李鴻政醫生


房顫引發的血栓要怎樣預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房顫



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全稱心房顫動。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

房顫引起血栓有哪些相關因素呢?

  1. 內皮損傷 血管內皮系統是人體最大的自分泌、內分泌和旁分泌器官,覆蓋整個血管系統並至心內膜表面,心內膜是內皮系統在心臟中的延續,心內膜完整和功能正常對於防止心內血栓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房顫患者心房壁不規則的運動和血流動力學異常引起內皮細胞受損,促進血栓的形成。
  2. 高凝狀態 纖維蛋白原增高表示體內凝血活躍,處於高凝狀態。心房顫動患者纖維蛋白原升高與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改變有關,不規則的心房壁運動引起左房內血流方向紊亂,血小板活化,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心房內膜和肺熱腸內皮損傷,刺激肺巨噬細胞產生白介素6,進而細胞合成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黏滯性增高,促進血栓形成。

  3. 炎症 血栓形成與炎症密切相關,C反應蛋白(CRP)作為主要的炎性標誌物之一,心房顫動時存在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反應可能引起心房內膜組織受損。當心房肌發生炎症反應時可產生CRP,CRP與補體結合後激活補體系統,參與局部的炎症反應,損傷心房肌細胞。
  4. 腦鈉肽的異常改變 高血漿腦鈉肽( BNP)水平是慢性心房顫動患者發生左房血栓的獨立預測指標。BNP在預測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的左心耳血栓方面是獨立於CHADS2評分且優於CHADS2評分的一個指標。
  5. 心房重塑 隨著心房顫動持續時間的延長,心房肌細胞脂肪變性程度、排列走形紊亂程度、Aschott細胞數量、間質水腫程度、心內膜纖維組織增生程度等方面都進一步加重,左心房逐漸擴大,使血流更加緩慢,渦流更加明顯,嚴重的渦流可造成心房內膜損傷,繼之激活血小板,促使凝血功能亢進,心腔血栓的發生率及血栓重量也進一步提高,最終導致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該怎麼預防房顫引起的血栓呢?



  1. 有發生腦卒中危險的非機械瓣膜患者,長期口服華法令並且國際標準化比率INR應維持在2.0~3. 0之間。(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高危因素是既往有血栓栓塞史,全身栓塞和風溼性三尖瓣狹窄。)
  2. 華法林應用於多於一箇中度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這些因素包括年齡>75歲、高血壓、心力衰竭、糖尿病。
  3. 阿司匹林(81 ~325mg/d)應用於低危險度或對華法林禁忌的患者。
  4. 置入機械瓣膜的患者,應該根據機械瓣膜的材料 決定抗凝的強度但INR至少維持在2.5以上。
  5. 年齡>75歲房顫患者有較高出血風險且對華法林無禁忌,INR值不能安全地維持在2.0~3.0時,可以把INR維持在2.0左右以預防缺血性腦卒中和全身栓塞。
  6.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前應停用華法林以避免引起穿刺部 出血,這時可以應用阿司匹林,但是在術後應儘可能及早再次應用華法林且INR調整在治療範圍。
  7. INR維持在2.0~3.0時仍發生缺血性腦卒中或全身血栓,可以增加一個抗栓藥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且把INR維持在3.0~3.5。

總結:阿司匹林屬於抗栓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並不能起到抗凝的作用,抗凝還是首選華法林。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張大夫前面的文章曾經寫過,房顫是一種跟年齡相關性很大的疾病,可以說是一種老年性疾病。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發生腦卒中。一旦發生腦卒中致死致殘的機率就很大了,所以房顫患者一定要注意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那麼,作為醫生有哪些手段來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呢?今天我給大家說一說。

預防房顫造成腦卒中發生的關鍵是有效的抗凝治療。通俗的講,現階段主流的抗凝藥物就是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沙班三個藥物。其中華法林使用時間最長,最為經典,也最為便宜,但是出血機率較高,要定期查INR這個數值。而達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兩個藥,這些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出血風險較低,不用監測INR這個數值,比較方便,但是價格比較貴。

我國房顫治療中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使用阿司匹林來代替上面提到的三個抗凝藥,這是非常不應該的,這樣有可能增加房顫導致腦卒中的風險,張大夫個人也不推薦。在此再次提醒那些房顫患者,切不可一位吃阿司匹林就能預防房顫帶來的腦卒中,這是不科學的,還是應該正規進行房顫危險評分,必要時吃抗凝藥。


張之瀛大夫


房顫的危害主要有:1.栓塞。房顫導致心臟收縮不規律,尤其左心耳處,血流瘀滯緩慢,易引發血栓,若血栓脫落於腦部便可引發中風,脫落於腸部引發腸壞死,脫落於下肢為下肢栓塞、脫落於肺部為肺栓塞,其他亦同理。表現雖千差萬別,但發病形式仍為腦梗塞為主。2.另外主要的危害就是心力衰竭。

一旦房顫確立,除了手術消除房顫、電覆律、藥物轉復(轉為竇性心律)等方式,控制心室率以及控制節律。另外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案,預防血栓引發的一系列危害,就是抗凝。在抗凝前,需要進行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栓塞CHA2DS2-VASC評分,具體評分如下:

如果評分≥2分,就需要抗凝。如果評分低於1分或不能接受抗凝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抗凝。目前使用的抗凝即主要有: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華法林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抗凝劑,其價格便宜,一旦出血有拮抗劑,對於廣大患者仍然首選華法林。華法林存在很多相互作用,出血風險大,在服用華法林時要主要飲食、藥物相互作用、以及疾病引發的加重華法林出血風險,在服用華法林時應該定期監測凝血功能-INR(國際標準化比值),使INR保持在2~3之間。

目前新型抗凝劑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服用他們期間不必監測INR,與食物、藥物相互作用較少,出血風險較華法林相對少低一些,但是價格較貴,一般患者承擔不起。

抗凝劑可以預防血栓事件,也會帶來出血風險,所以服用過時應該監測大便顏色是否發黑,有無血尿現象,皮膚黏膜是否有出血跡象(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等。

總之,採取措施可預防房顫尤其是腦梗塞的發生。


藥事健康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姚焰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一病區(心律失常病區)主任

不管我們是藥物治療 還是要進行導管消融 都需要在相當長時間之內 要使用防止發生腦血栓的藥物 就是引起腦卒中或中風的藥 如果你選擇長期保守治療 一定找大夫要對你的卒中風險 進行評估打分 根據分 我們有一個指南 來決定你要不要使用 比如說法華林這樣的藥物 還是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也可能有一些新型的抗凝藥 比較貴

如果我們要消融 在消融前以及消融後 確認已經徹底根治之前 我們也還是需要進行 一些抗凝治療的 直到我們確認這個房顫已經根除了 我們才會建議停止服用類似法華林 或者是達比加群這樣的藥物 但是阿司匹林 一般還是終身建議服用的 只不過 華法林這個藥有個問題 它受很多食物 藥物的影響 藥物濃度波動比較大 高了也不行 會容易出血 低了起不到預防血栓的作用

所以 這些年也在不斷 一個是發明新的藥來代替它 還一個辦法就是 乾脆直接去到左心房裡面 把容易引起血栓的那個部位 進行處理一下 用這種辦法防止血栓的形成 這就涉及到左(心)房裡面 我們叫做左心耳 這麼一個組織 左心耳像一個圓錐帽 長在左房裡面 它其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結構 但是也是因為它的存在 也會導致比較讓人頭痛的中風

這樣的情況 國際上 在過去十幾年 已經做了大概 幾項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有幾千例的病例證實 如果鑽到心臟裡面去 用一個傘狀的裝置 把這個左心耳給堵上 那麼 這些患者 就以後不需要再使用法華林了 就可以避免華法林的副作用 因為服用法華林還需要頻繁的化驗 有些時候也可能引起大出血

但是一停藥 可能又中風 所以 用這種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現在前期的國外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 它是可以代替法華林的 我們國家 現在已經開始正式批准這項技術 在我們國家進行臨床應用了 這個手術 患者沒什麼痛苦 我們進行改良以後 也不需要全麻 做完以後 感覺跟做房顫消融是一樣的 沒什麼痛苦 術後也是觀察幾個小時 就可以下地了 手術過程本身 患者也是清醒的 手術過程一般也不到一個小時 術後 可能為了把握起見 也許會根據情況 再吃兩到三個月的華法林 最後 經過檢查確認手術成功了

那個地方被成功封堵了 以後就可以停用華法林 用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對於一些年紀比較大 身體比較虛弱 可是 發生中風的風險又比較高的患者 或者說左房很大 在消融看來成功的希望很小了 或者是經濟上相對比較困難一些 無法承受幾次 甚至一次治療都無法承受的 消融的患者 我們建議可以考慮做左心耳封堵

這樣的話 基本上通過這些措施 就可以把各種不同類型的房顫 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綜上所述 通過我們這些介紹 我希望大家對於房顫的發病的原因 表現 診斷治療 有個大概的瞭解 不管你屬於哪種類型 我們都可以根據你的情況 進行適當的處理和治療 尤其對於這些比較高危的 或者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 我們其實恰好有更多的治療措施 而且積極的治療措施 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謝謝大家


Health Talk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心內科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是竇性心律患者的5倍以上,所以,房顫抗凝可預防心源性卒中,也是房顫治療的關鍵。

口服抗凝藥物華法林需是目前抗凝的常規方法,也佔據了抗凝治療的大多數,心源性卒中也隨著抗凝大幅度減少。

對於房顫引發的血栓,我們預防有哪些方法呢?

1.新型抗凝藥物

新型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達比加群等。因服藥後藥理作用可預測而不需常規監測凝血功能,且相關研究證據表明,新型抗凝藥物在預防卒中方面不劣於華法林,而且藥物和食物相互作用更少,起效和失效快,所以新型抗凝藥物被寄予厚望。但目前上市的新型抗凝藥物價格不菲,也影響了其在患者中的應用。

2.房顫射頻消融

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是一種非外科手術治療技術,它可以通過介入射頻消融的方法將引起快速心律的異常心臟電傳導通路破壞掉,大多數房顫可以經過射頻消融治療得到根除。房顫消失之後其產生血栓的環境消失,血栓隨之消失,從而達到預防卒中的目的。但其有相對適應症和禁忌症,且因開展技術要求較高,僅限於國內較大心臟中心可行房顫射頻消融手術。

3.內科介入左心耳封堵術

左心耳結構獨特,是一個帶鉤的長管狀結構,因其獨特結構以及內膜面豐富的肌小梁決定了其結構內容易造成血流淤滯,從而形成血栓,研究顯示非瓣膜病房顫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於左心耳,而通過內科介入封堵左心耳可消除其形成血栓的場所從而預防血栓的形成,從而降低房顫患者由血栓栓塞而引起的卒中風險,所以,左心耳封堵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但因其剛剛起步,有待於更多的臨床證據支持。

4.外科途徑封堵左心耳

外科途徑封堵左心耳機制和內科相同,因其創傷較大,所以單純為封堵左心耳的外科手術尚未開展,多見於患者需要行心臟外科手術同時封堵左心耳,故常在心臟大手術時被提及。

當然,為何華法林抗凝仍然備受推崇,主要還是其臨床證據最足,相關臨床試驗最多,也是最為經濟適用的方法。而其他相關方法,隨著相關試驗證據的越來越多,相信其成功推廣或者應用也指日可待。


心健康


房顫,也就是心房顫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持續性的心侓失常症狀。房顫的症狀具體表現為:心跳頻率過快、心跳的規律不整齊以及心房收縮功能失效等等。通常,年紀越大的人,發生房顫的幾率也越大。先行性心臟病、冠心病、肺動脈栓塞、高血壓等疾病都是引發房顫的病因。

因此,房顫不僅僅會使得心臟得每搏輸出量下降,對心臟得泵血功能造成影響,還會使得心臟血管的內壁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隨著血液流向其他的器官或者組織,從而造成器官以及組織血管堵塞甚至是功能壞死的症狀。

那麼,房顫是如何引發血栓的呢?首先,當人的身體出現房顫時,心房會因為發顫而難以正常收縮,導致心房內的血液被滯留,從而形成血栓。其次,在心房舒張期進入得血液在心房的收縮期時未能被完全排出,導致心房內的滯留大量的血液,從而形成血栓。最後,血液在失去正常跳動規律的心房裡會出現湍流的症狀,此時的血液會對血管附壁上的血栓進行衝擊,容易脫落並形成血栓。

因此,想要預防由於房顫而引發的血栓,就得先治療房顫。房顫發病的早期多是陣發性的,可以自行恢復。而到了中後期,就需要藉助藥物進行配合治療。房顫並不是一開始發病就會導致血栓的形成的,因此,及早治療房顫就可以減少血栓形成的機率。

專長:外周動脈和靜脈疾病診療,尤其是下肢動脈閉塞、糖尿病足的治療;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


醫聯媒體


房顫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估計全國約有近千萬房顫患者,瓣膜性、非瓣膜性和孤立性房顫的比例分別為12.9%、65.2%和21.9%。房顫患者最大的風險是和並血栓事件, 70歲的房顫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為5.3%, 80歲以上高達32.9%。所以對於房顫患者最主要的一項治療就是預防血栓的形成。

房顫引發的血栓要怎樣預防?

對於瓣膜性房顫,預防血栓只能靠華法令,沒啥好討論的。本篇所寫內容主要是針對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血栓的預防。

要想真正的有效預防血栓,首先要對房顫患者進行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分別進行風險評估,最後再綜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用最合適的方案。

房顫患者發生血栓事件的風險評估

選用CHA2DS2-VASc評分標準對費瓣膜性房顫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對於男性CHA2DS2-VASc≥1分、女性CHA2DS2-VASc≥2分的房顫患者予以積極的抗凝治療,對血栓風險低的患者(男性CHA2DS2-VASc=0分、女性CHA2DS2-VASc=1分),不需要抗栓治療。

房顫患者同時也有發生出血的風險,在考慮血栓風險的同時也要對出血風險進行評估。可採用HAS-BLED法評分,HAS-BLED評分≥3分為出血高危患者。

房顫有效預防血栓的方法

男性CHA2DS2-VASc≥1分、女性CHA2DS2-VASc≥2分),予以控制良好的華法林或達比加群、利伐沙班。

1、抗凝治療。對於男性CHA2DS2-VASc≥1分、女性CHA2DS2-VASc≥2分者,需口服華法林或達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藥物治療。

1)華法林,維持INR 2.0~3.0,或1.6~2.5(≥75歲或HAS-BLED評分≥3分的出血風險高危者);2)達比加群。對於年齡<75歲、出血低風險(HAS-BLED評分<3分)的老年患者建議劑量150 mg,2次/d。對於年齡≥75歲、出血風險較高(HAS-BLED評分≥3分)、低體重(<50 kg)、中度腎功能不全(CrCl 30~50 ml/min)、)的患者建議劑量110 mg,2次/d。

3)利伐沙班。一般20 mg,1次/天,對於年齡≥75歲、出血風險較高、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建議15 mg,1次/天。

2、抗血小板治療。對於不願意口服抗凝藥物或者抗凝藥物禁忌患者,評估出血風險後,可選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治療。

3、對於血栓低危者不用抗栓藥物,可以視風險情況及患者意願選擇相應藥物。

參考文獻

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